《四部医典》治疗真布病方剂“味-化味-效”配伍规律研究

2022-12-26 01:44才拉加格知加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诃子方剂苦味

才拉加,央 嘎,格知加

(1.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2.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青海 黄南 811300;3.尖扎县藏医院,青海 尖扎 811299)

在现代藏医临床中,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归为真布病范畴,与中医学中的痹症相同[1-2],其全球发病率约为0.5%~1%,我国发病率约为0.4%[3],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并可引起多器官和多系统疾病[4]。藏医药分型治疗真布病历史悠久,疗效显著[5]。藏医学认为真布病是一种饮食起居不适,黄水积聚于关节腔,最终导致以进行性关节损害为特征的周身性、终身性、免疫性疑难疾病[6-7],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肿胀、筋络僵硬、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四部医典》中详细记载了真布病的诊治方法及多首方剂,对临床诊治该病起着指导作用。研究《四部医典》治疗真布病方剂中味、化味、效理论的内在规律,揭示其组方规律,探寻新思路和新方法,对筛选治疗真布病的药物和有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将治疗真布病的方剂纳入研究范围,其中包括单味药和外用药。在《四部医典》中明确记载具有治疗真布病功效的方剂有75首,其中,治疗热性真布病的方剂有48首,治疗寒性真布病的方剂有27首。本研究以此为研究对象,依据《晶镜本草》记载进行药物名称统一和味、化味、效的记录,用Excel 2017建立数据,进行其味、化味、效的频数统计分析。

2 结果

《四部医典》中治疗真布病的75首方剂有二十五味旺查丸、四味宽筋藤汤散、五鹏丸等,其中,治疗热型真布病的方剂有48首,治疗寒型真布病的方剂有27首。使用频次最高的前8味药物有诃子、毛诃子、黄葵子、决明子、余甘子、宽筋藤、麝香、红花等,在频次≥8次的22味药物中用于治疗寒型真布病和热型真布病药物的用法各异。见表1。

表1 使用频次≥8的寒热型真布病的用药频次

从药味配伍上看,治疗热型真布病的方剂主要以苦味药和涩味药的配伍为主,治疗寒型真布病以涩味药和辛味药、苦味药为主。见表2。

表2 治疗真布病各症型的药物六味构成比 (%)

三化味是由六味转化而来。甘味和咸味转化为甘化味,酸味不变,苦味和辛味、涩味转化为苦化味。甘化味可化消“隆赤型疾病”,酸化味可化消“培赤型疾病”,苦化味可化消“培隆型疾病”。从药物配伍上看,治疗热型真布病的方剂主要以苦化味药和甘化味药为主,治疗寒型真布病以苦化味药最多。见表3。

表3 治疗真布病各症型的药物化味构成比 (%)

从药物十七效、对治隆、赤巴、培根的二十种特性看,在药物配伍上,治疗热型真布病时以寒、干为主,治疗寒型真布病时以温、柔效为主。见表4。

表4 治疗真布病各症型的药物效能构成比 (%)

3 结论

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称为“三因”,是疾病的主要病因,当“三因”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时,机体表现为正常,而“三因”的紊乱会导致疾病发生[9]。藏医学认为培根紊乱所致的疾病属寒性疾病,赤巴紊乱引起的疾病属热性疾病,而隆兼具寒热两者的性能,是寒热紊乱的主要原因。故隆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总原因[4]。因此,真布病按照疾病属性,可分为热型真布病和寒型真布病。通过方剂药物频次分析发现,诃子、毛诃子、黄葵子、决明子、余甘子、宽筋藤、麝香、红花等是治疗真布病最常用的药物。其中,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可配伍为三果汤散,具有明显的调和坏血、黄水功效[10],黄葵子、决明子是治疗黄水病的基础药,具有干黄水和止痛消炎的功效[11]。宽筋藤具有舒筋通络,祛风止痛之功效[12],是治疗真布病的常用药。麝香可消炎镇痛,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13]。红花不仅有保肝活血之功,还有显著的通络止痛功效,对坏血引起的疼痛疗效显著[14],现代研究表明,红花可有效抑制微晶型尿酸钠(MSU)引发的炎症反应而缓解关节疼痛[15]。综上,在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治疗真布病时应选用活血通络、消炎止痛、净血干黄水的药物为基础药进行配伍用药。但分析热型和寒型真布病的用药频次发现,在治疗热型真布病时多采用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决明子、黄葵子等具有活血、消炎、干黄水等凉性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寒性真布病多选用诃子、旺查、荜茇、宽筋藤、高良姜等具有驱寒除湿、活血通络的热型药物,达到三因平衡的目的。此规律在方剂“味”“化味”“效”的层面也有体现。

从治疗真布病的方剂药味比例看,多数方剂含有相对较多的涩味、苦味、辛味药。《四部医典》[4]记载,涩味具有治疗赤巴病的功效,苦味和辛味具有治疗隆病的功效,又因真布病时隆和赤巴的紊乱,最终导致黄水积盛于关节腔,因而涩味及苦味、辛味药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治疗真布病。从分型看,热型真布病的主因属赤巴,治疗热型疾病的方剂中苦味药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苦味药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镇痛的作用[16]。隆和培根的紊乱是寒型真布病的主因,因而在对症方剂中辛味和甘味药的比例最高,如此配伍除可对抗隆和培根外,也可治疗赤巴等热性疾病。

在药物化味比例上,多数对症方剂中含有相对较多的苦化味,苦化味虽能生培根,但它可克制隆和赤巴[17],又因真布病是隆和赤巴的紊乱所致,故在治疗真布病的方剂中多配伍治疗隆赤病的药物。

从药物十七效比例上看,热型真布病的方剂多以寒、干、钝等为主,其因热型真布病的主要病症表现为红、肿、疼痛等,而寒可缓解热红,干可消除黄水,可消肿,钝可缓解关节疼痛。因此,寒、干、钝、柔、润能治疗具有温、泻湿、锐、硬细等特性的隆赤病[4]。寒型真布病的方剂多以温、柔、热等为主,其因温、柔、热等可有效克制培隆病。

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四部医典》中的方剂配伍理论遵循藏医学的三因平衡理论,秉承以“平和”为主要特征的藏文化思想,展现出《四部医典》方剂配伍的独特藏医理论,对临床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诃子方剂苦味
诃黎勒酸和诃子酸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Δ
永德县诃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诃子属药材多指标成分研究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何谓中医“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