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带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修武县大南坡村为例

2022-12-26 11:59袁希阳陈晓超刘校锋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23期
关键词:修武县南坡村庄

袁希阳,陈晓超,吴 琼,刘校锋

(河南德泓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美学带动乡村振兴(也叫艺术乡建)是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类型,由于其产生的巨大艺术冲击力、带有广泛的新闻话题性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涌现出许多典型。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八大重点领域,其中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等领域都属于美学范畴。可以看出,美学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和可能性。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于2020年年初作为修武县美学经济的试点开始打造,2021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先后被《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报道,成为国内乡村振兴的典型。本文从建设运营的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分析大南坡村发展路径,总结成功经验,以期为后续更多美学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大南坡村概况

(一)村庄概况

大南坡村位于修武县西村乡东北部浅山区,由4个自然村(西小庄、东小庄、南坡老村、南坡新村)组成,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5.6亩,林地116亩,共有245户960人;村庄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距焦作市区以及5A景区云台山均在15分钟车程以内;距郑云高速云台山收费站12公里,距郑州1.5小时车程,处于中原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内。

(二)发展历程

兴盛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南坡村因煤而兴,村民在周围的煤矿上班,户户都有电视机,家家都是万元户,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庄也因此修建了大礼堂、南坡完全小学和大队部,是临近几个村中名副其实的公共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

衰落阶段:20世纪90年代,由于煤矿事故频发以及煤炭资源枯竭,政府关停小煤窑,大南坡村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传统农业又受制于山区灌溉成本高,收益不稳定,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大南坡村逐渐走向没落。到2014年,全村245户中有贫困户103户,贫困人口341人,全村人均年收入3000元,被评定为省级深度贫困村。

脱贫阶段:2016年以来,在国家脱贫攻坚行动中,大南坡村新修了道路,新建了蓄水池和机井,基础设施和生活保障短板得以弥补。此外,扶贫工作队积极为村内贫困劳动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发展养殖、电商、乡村旅游等项目,帮助村庄在2019年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振兴阶段:2020年前后,修武县确立以美学带动乡村振兴的工作理念,邀请海内外优秀设计师和艺术家对村庄资源进行活化利用,大南坡村被选为试点。一期工程于2020年10月完工,同年举办了全国性的乡村复兴论坛·修武峰会和“南坡秋兴2020”活动,大南坡村声名鹊起;2021年9月,大南坡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年10月,第二届“南坡秋兴2021:共振村声”活动举行,此次活动不仅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艺术家,还邀请到五条人、小河、张晓舟等知名音乐团体和艺术家在村里办起了音乐会,大南坡村一时间名声大噪,成为国内美学带动乡村振兴的现象级案例。

二、大南坡村美学带动乡村振兴的实现基础

美学带动乡村振兴主要是利用艺术家的“在地化”创作吸引流量,从而带动村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是美学资源禀赋。一方面能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有利于村庄美学氛围的营造。其次是公共空间。这是艺术家进行“在地化”创作的物质空间基础。最后,要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带动。否则,单纯依靠艺术家作品的吸引力在初期很难形成大的流量。通过调研和分析,大南坡村之所以能够走美学这条路,并发展成为全国典型,正是由于具备了以上三大基础条件。

(一)美学资源禀赋

首先是在区域层面,区域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其提供了美学振兴的基础。

大南坡村所处的修武县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2.57%,山区森林覆盖率达55.2%,2019年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绩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距离大南坡村16公里的云台山景区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被列入国家自然遗产,是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6年获得“中国森林氧吧”称号。这为大南坡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美学基础。

乡村美学是对乡土秩序、传统文脉和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和再创造,其实践离不开乡村遗存的物质和非物质载体。大南坡村是修武县乡村发展的缩影,站在区域乃至整个修武县的层面,大南坡村有相当多的乡土文化遗存可以利用。修武是文化大县、旅游名县。3066年前,周武王兴兵伐纣,在此路遇暴雨无法前行,便就地驻扎修兵练武,于是给这里取名“修武”;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即隐居于此;大南坡村附近的当阳峪村在宋代被称为“北方瓷都”,以当阳峪窑系为特征的南太行陶瓷久负盛名,所产绞胎瓷是北宋皇家的御用贡品,“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为大南坡村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文化美学资源。

在村庄自身层面,村庄的山坡地形和富有时代感的建筑风貌为其空间美学的打造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南坡村虽然属于山区,但地处太行山南部的浅山地区,这使得大南坡村相比于陡峭崎岖和高海拔的山村,交通方便,利于到达;同时,与平原村庄单调的平地相比,大南坡村又具有山谷坡地的特质,空间层次感丰富。从云台山到大南坡村,山路弯弯,一路平缓,两侧郁郁葱葱,远处是起伏的山峦;村内坡道、广场、建筑、水塘、台地组合错落有致,具有外在的直观美感。

在村庄风貌方面,大南坡村有完整的乡村空间结构,保留着传统山村的格局和自然美感。村中有些房屋虽经过现代化改造和翻建,但整体风格朴素统一。供销社、大队部、学校和广场等一组公共建筑灰墙青瓦,红柱拱窗,具有传统中式气息,立体五角星镶嵌壁上,山墙上还留有“农业学大寨”等标语,集中展示着村庄的历史风貌和年代气息;20世纪末建造的房屋多为红砖和混凝土建筑,老屋多建在高台或者后山,石头基础,青砖青瓦,土坯山墙。村庄建筑风貌本身就兼具山村特征和历史年代的美感,为改造提升提供了极大便利。

图1 大南坡村局部鸟瞰(图片来自网络)

(二)闲置公共建筑

在20世纪70年代大南坡村辉煌的时候,村里修建了供销社、大队部、大队部维修车间及车库、大礼堂、学校等一系列公共建筑,共计3000平方米。随着村庄的没落,这些公共建筑也逐渐闲置。正是这些大量闲置的公共建筑,使其在修武县组织艺术家对全县乡村进行考察时脱颖而出,被选为“乡村复兴论坛”的会址,于是成为试点,开始进行设计改造。为了使改造后的空间不至于再度闲置,让项目运营起来,逐步产生了美学带动、文旅结合的“大南坡计划”。

闲置的公共建筑对于大南坡村走美学道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这些公共建筑和土地的使用权归村集体所有,在政府推动下,能够快速启动改造。其次,这些建筑在空间上聚集,形成一组年代建筑群,被统一改造后,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集中的美学场域空间,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力,留下深刻印象。最后,多个公共建筑能够被改造为多种美学空间,组合多种业态,丰富美学体验。项目一期共改造出“大南坡艺术中心”“书店”“工销社”“食馆”等空间建筑,兼具艺术展示、休闲阅读、美学产品参观购物、精致餐饮等多种功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三)区域旅游大市场

大南坡村不是一个景区,但其以美学为带动、文旅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离不开区域旅游大市场的带动。大南坡村所处的焦作市是国内知名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焦作市现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5A景区3处(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4A景区4处(嘉应观、圆融寺、焦作影视城、陈家沟)和10个3A级、12个2A级景区。云台山作为世界级品质的旅游资源,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已成为国内一线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量600万人,奠定了区域旅游业成熟的发展格局。

大南坡村恰好位于焦作市北部众多旅游景点的中心位置,处于云台山与市区的联系通道上,距云台山16公里,距圆融寺13公里,距焦作影视城18公里,距青天河60公里。优越的旅游区位和交通条件为往来游客在大南坡村驻足、停留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为其提供了游客流量基础,带动了项目的发展。大南坡村也进一步丰富了区域旅游市场产品,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图2 大南坡村周边主要旅游资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三、大南坡村美学带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主体多、范围广,实现周期长,而美学路径更涉及深层次的文化和审美问题,比其他产业模式的乡村振兴更有难度和挑战。大南坡村之所以能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从一个刚刚脱贫的小山村成为全国旅游重点村和全国乡村振兴美学路径的典范,重点在于做到了三个方面的统一,即自上而下统一思想、由内而外统一营造和从前到后统一建设和运营。由此才呈现出一个从空间到精神、从老人到儿童、从经济发展到文化教育全方位贯穿的美学乡村。

(一)自上而下统一思想

主要包括在工作理念上,形成以美学经济带动乡村振兴的统一思想认识;在项目推进上,县、乡、村、文旅公司、顾问团队统一目标和行动,科学分工保障高水平推进。

美学是现代的、前卫的、带动潮流的,而普通意义上的乡村是保守的、落后的,甚至是文化素养偏低的,二者似乎存在天然的矛盾和对立,以美学经济带动乡村振兴,也必然面对众多不理解甚至是反对。修武县2016年从“党建美学”入手,开启了“美学经济”的县域探索,其间聘请国际知名战略咨询公司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美学经济战略发展规划》,并结合修武县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围绕党建美学、乡村美学、文化美学、景观美学、城市美学、工业美学、艺术美学、山水美学8大系列,着力打造13个美学项目集群;联手全球顶尖设计师团队到修武县谋划实施美学经济项目,通过4年的探索推行,通过顶尖艺术家的挖掘和实践,修武县各级干部群众逐渐转变了思想观念,增强了文化自信,认为修武是美的,修武的乡村是美的,美学经济路径是可行的,美学的种子在修武县生根发芽。

在大南坡村项目推进中,再次展现了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强大力量。整个项目分为县级指挥部,乡党委、乡政府和村“两委”,文旅公司,顾问团队等四个方面,各方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县级指挥部牵头项目整体统筹和组织领导,在县级层面整合力量解决问题;乡党委、乡政府和村“两委”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协助做好在地协调、群众发动、资金整合等事务;文旅公司作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单位,负责牵头抓总、中枢协调,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相关工作;顾问团队作为项目品质第一负责人,负责项目规划、内容策划、资源导入和品质把控等工作。通过以上机制,各方统一思想,科学分工,确保了大南坡村项目的高质量推进。

(二)由内而外统一营造

农民(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美学路径下,村民是“里子”,建筑和空间改造是“面子”。通过借助外部顾问团队的力量,大南坡村做到了“里子”——社群营造与“面子”——空间营造的统一。

大南坡村项目启动之初,就邀请四川明月村乡村社群营造的专家团队进驻村里开展群众工作,也就是做“里子”工程。他们走家入户,访民情、听民意,主要负责村民调研、村民培训和社区营造。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情况下,组织开展以环境卫生、花园自建等内容的13期南坡讲堂,为群众传递新知识、新能量,恢复群众对村庄的发展信心,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环保志愿队”“大南坡武术队”“大南坡艺术团”等群众组织应运而生,全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支持家乡建设的情绪高涨,为后续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展现了美学路径下村民的崭新面貌。

在村庄的改造建设阶段,先后有场域建筑、清华同衡、安哲建筑、张唐景观、十间设计等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介入建筑、景观设计工作。面对不同的设计和改造思路,艺术家左靖以项目总顾问的身份发挥了重要的统筹协调作用,使村庄整体改造风格和景观风貌协调统一。

外部团队的社群营造工作和改造设计工作最终在项目施工阶段合二为一。经过前期的组织动员,村民们对村庄发展充满信心,主动参与,项目施工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本村村民,施工队平均年龄60岁。正在改造自家院子的村民看到顶尖设计师团队的作品,也决定让他们为自己的房子设计改造方案。美学理念激发了村民的干劲,也刷新了他们对于美的认知。

(三)从前到后统一建设和运营

大南坡村项目从前期谋划建设到后期运营管理均由修武县政府或地方国企主导,全程没有社会资本介入,这是项目去商业化、弱文旅化,从而保持较小旅游受众和较高美学品质的重要原因。

在项目定位上,“大南坡”不是一个商业味道浓烈的文旅项目,而是一个以“美学”为内核进行乡村营造的长期社会实践计划。这决定了该项目周期长、投资大、收益低,也决定了只能由政府财政资金、国家补助资金进行投资建设,社会资本很难对其感兴趣。在项目运营中,项目团队同样坚持乡村美学营造的理念而不是发展旅游的思路,经常联合公益组织开展艺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很少进行文旅引流宣传。正是由于自始至终坚守这样的项目理念,“大南坡”虽然名气很大,但她没有商业文旅项目的喧嚣和人群的喧闹,依然保持着小山村的安静和“美学”的纯净。

四、结语

通过对大南坡村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学带动乡村振兴不同于其他以产业项目带动乡村发展的方式,它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以美学驱动的社会实践计划,因此其实现路径也不同。笔者认为,实现美学带动乡村振兴首先需要村庄具备一定的美学资源禀赋,具有可以改造利用的公共空间,还要有区域旅游大市场的带动;在打造过程中,不是把村子建得漂漂亮亮那么简单,也不是引进产业项目那么简单,而是以这些为手段,以社会美育为核心,激活当地人的内在动力。因此,需要做到自上而下统一思想、由内而外统一营造以及从前到后统一建设和运营。

图3 大南坡村美学带动乡村振兴实现路径示意

美学带动乡村振兴作为一种特定的类型,在实践中有很多共性。大南坡村项目时间短、见效快、影响大,其实现路径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希望对其他助力乡村振兴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修武县南坡村庄
我的小村庄
南坡
新疆乌苏天山山地南坡草原革蜱中立克次体感染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
修武县
村庄,你好
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的制度探索——以修武县为例
珠峰南坡传统攀登路线
祁连山南坡不同耕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性分析
修武县岸上乡东岭后村
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