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视频直播的特点及未来发展策略
——以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为例

2022-12-27 05:35李可心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受众

李可心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同步制作和播出的一种播出方式被称之为直播,这是参照传播学和电视现场直播的概念给直播下的简单定义。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出现的这种视频直播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正颠覆着人们的交流方式。

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变化,那么信息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现场直播这一传播方式成为各媒体的重点探索方向,新闻现场直播的成功一次次证明了它是最能展现多媒体传播优势的一种最直接的新闻报道方式。新时代,视频直播迅猛发展,并吸引了数量庞大的用户参与,其搭乘移动直播之快车,借助移动互联网之红利,为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 融媒体时代视频直播的主要特征

“新闻+直播”,新闻是核心,直播是特色;内容是本体,附身于直播;现场是焦点,视频是形态。媒体的定位和技术因素必然影响着视频直播的效果,可视化的视频直播让更多的选题成为现实。视频直播凭借其自身的移动性、便捷性、内容画面的真实性以及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等,小到走近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去感受人间烟火气息,大到为华夏儿女乃至全世界范围的人奉献一场场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1.1 能够完整清晰地还原新闻画面,增强真实性与现场感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只利用文字与图片等简单形式进行新闻报道。如今,技术赋权下视频直播的出现,更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它以更加生动真实的形态传播新闻,使得互联网视频直播拥有“共同在场”的强真实性——实现屏幕前网友在虚拟空间的共同在场,还原完整清晰的现场画面,使观众可以通过视频画面内容真切了解到屏幕对面的实时现场情况。视频直播通过镜头可以呈现鲜活、真实的人物面孔,极大地优化观众的观看体验,实现观众跨越空间的互动交往。

1.2 设备便捷易于呈现,灵活性与可操作性较强

视频直播吸取和延续了互联网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即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可以同步获取活动现场的各种信息,目前广受大众青睐的视频直播主要为摄像机直播、电脑直播和手机直播。摄像机直播需要使用摄像机和视频编码器等专业设备,这样能够保证较高的画面质量和稳定的拍摄与直播效果;用电脑直播时,观众既能看到主持人,又能看到主持人电脑上分享的文件;手机直播则使用最为普遍的带有摄像头或有自拍功能的智能手机,只需要连接网络并下载直播软件就可以用来直播。在不同场合可以使用不同的直播设备,如在大型活动中使用便于携带的小型摄像设备或手机,在会议或座谈会上可以利用多台电脑对过程进行实时直播。这些直播设备的性价比高,又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在大小型活动中增强直播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1.3 互动性强,能够增强受众的参与感

新闻报道十分注重时效性和真实性,而视频直播能够在第一时间传播更生动和丰富的信息,并将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呈现给受众。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心声与见解,主持人可以根据弹幕或留言来听取受众的意见或想法,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而且,镜头画面的实时性与感染力促使受众在评论区针对自己的所见所想畅所欲言,受众的感想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表达。

融媒体时代,视频直播给受众带来了极强的参与感,缩小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不远的将来,新闻视频直播将迎来另一场形式风暴,可视化数据和可视化的新闻演绎会让内容的传播与用户的感知更为立体。正如凯瑟琳·海勒认为的,虚拟层面的“再现身体”替代了表现层面的“实体身体”的在场,为受众提供了一种“仿真”的体验[2]。

在应用方面,5G冲破了视频传播的桎梏,为视频直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在积极地寻找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创新方式——视频直播,其将新闻生产与直播相融合,既符合媒体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也是媒介环境发展的必然。例如,新华社推出了一个面向全国媒体的现场新闻直播服务平台——现场云,全国媒体通过入驻现场云平台,可以在其系统上向全国观众直播新闻。而且,记者利用现场云系统,仅仅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加强与后方编辑乃至受众的联系。移动视频直播既有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又有新媒体在传播形式上的创新,给新闻报道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媒体与直播行业的互利共赢。

2 视频直播创新传播方式的表现

在新形势下,媒体的传播力愈发关系到其影响力和辐射力,所以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则是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道路上至关重要的环节。广电媒体通过与互联网公司进行跨界合作来丰富平台资源,提高平台的运营能力,初步达成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5G、全媒体联合运营等方面的合作意向。

2.1 媒介融合呈现传播新路径

德布雷指出,信息内容和媒介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脱离了媒介,抽象意义的信息也就无法存在。视频直播无疑是网络技术发展和普及到一定阶段后诞生的新型文化产业。从媒介形式与传播形态来看,视频直播被部分人认为是“网络时代个人电视台的真正实现”,是广播电视传播的新途径、新形态和新思路。融媒体发展趋势下,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等平台以其自身较强的包容性和符合平台语境的视频内容传播能力,吸引了更多主流媒体的入驻,提高了这些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视频直播进行全网联动转播,投放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人们通过简单的直播窗口即可获得相关画面信息,融媒体联动报道向不同平台端的用户进行信息传递,同时也吸引着对其感兴趣的用户转移到其他流量入口平台,媒介作为中介来打造不同的交流时空,同时拓宽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媒介融合使得媒体机构不再局限于其单一的新闻呈现形式,而是逐渐发展成为集多种传播功能于一身的融媒体[3]。

2.2 技术进步呈现新发展空间

新媒体技术驱动下的视频传播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视频直播属于新的大众化媒介手段。在这种情况下,5G、AI等技术被应用于各种新闻报道中,技术赋能与历史性机遇,满足了受众在社会文化与生活实践等方面的交往和深度互动需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视频直播在应用和业务实践方面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例如,时政新闻报道转播中使用5G+4K的移动传输系统,可以现场完成8K节目的实时切换,保证电视转播图像的高质量和最佳呈现效果。不仅如此,除了应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新闻媒体还可以引入AI、智能算法及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信息及其需求,从而进行更加精准有效的新闻传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新闻需求[4]。新闻媒体进行视频直播时,更倾向于使用便携性的设备,虽然传统广电媒体的设备功能强大,但是普遍较为沉重,不方便携带。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和直播设备大量涌现,具有较多功能,如美颜效果,人脸、动作识别,甚至可以生成虚拟主持人特效,实现类似虚拟演播室的无绿幕抠图,异地的多个直播源可以在同一个画面里叠加呈现包括互动等。

3 融媒体时代视频直播未来发展新路径

3.1 以人为中心,优化用户体验

正如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所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行为主体和受众关注的重点也应该是人。在媒体融合时代,作为用户的人会成为融合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喜好等接受或拒绝任何一次传播或是互动,每个个体都有机会推动媒体融合。

视频直播中的人是发起者,是信息传播的第一道关口;视频直播外的人是接收者,是信息接收与扩散的另一道关口。无论就这二者中的哪一者而言,互动与反馈都是连接二者的重要渠道。发起者是媒体人或公民记者,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灵活的直播风格,他们不再是信息的朗读者,而是现场的叙述者,时时具备与受众互动的意识与能力,能够拉近屏幕与现场受众的距离,增强受众对视频直播的参与感与黏性。因此,作为参与者的媒体人或大众,一定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有选择性地传递新闻,守好传播的第一道关口。

控制论模式的提出者认为,传播系统是一个可以根据受众反馈进行自我调节的系统。在视频直播时,平台具有弹幕、评论等功能,发起者和参与者通过弹幕和评论区可以加强互动,发起者可以接收到参与者的非现场反馈,同时发起者可以根据这些反馈了解到受众需求,从而对画面内容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视频直播的质量。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受众流失,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媒体就要意识到,危与机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打造与受众沟通的平台,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提供服务。

3.2 做好前期策划以确保内容优质、导向正确

前期的策划编排与后期的剪辑制作会影响到视频直播整体效果的呈现。具体细分到直播的流程与环节的衔接、节奏的把控与现场机位的调度等诸多因素,这都需要相关人员统筹调控、精心设计。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为策划者提供了方向,其在确保媒体机构权威性的前提下,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心理需求,扩大选题范围,策划出受众喜闻乐见的直播内容与形式,这是对新闻工作者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一项挑战。对于主持人而言,其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把握住“台前”与“幕后”的双重工作技巧,注重提高自身的现场把控力。由于直播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就要求直播团队未雨绸缪,尤其是主持人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极高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现场发生的突发情况。有业内相关专业人士指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建立具有气象、地震、医疗等各方面专业知识的现场主持人人才库,针对不同的事件让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主持人出镜,提升新闻现场直播的专业性和质量”[5]。

此外,在现场直播中应用现场音响,对营造环境、渲染气氛和表现主题都有一定的意义,所以不能忽视环境音、同期声等具体有效的因素对视频直播内容的补充,在此基础上的推广与宣传也不可或缺。新闻媒体充分利用直播素材,提炼并传播有效信息和正确价值观念,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上利用知名人物效应和明星粉丝群体的“二次传播”形成一定规模的宣发推广,能够提高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力。

3.3 积极应用科学技术,助力视频直播发展

伴随5G的推广与应用,视频直播遇到的技术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场景体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细致优化,视频信号接收的稳定性也大大减少了播出事故的可能性。例如,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利用5G+8k超高清试验直播,充分利用视频直播的优势,呈现出了真实的冬奥会现场,给观众带来了真实新鲜的冬奥信息。所以,在传播新闻时,新闻媒体可以积极使用视频直播这一方式,并且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给予受众身临其境般的直播观感。例如,在报道突发性事件、自然灾害等新闻工作者无法及时到达现场的新闻事件时,新闻媒体可以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等进行视频直播,全面呈现全景图像,带领受众第一时间了解事物全貌。同时,新闻媒体还可以熟练运用大数据抓取、算法推荐、云计算等先进科学技术,提高视频直播质量,这是助力视频直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广播到电视再到视频直播,信息传播工具发生着质的变化,无论在新闻报道领域还是娱乐休闲领域,视频直播都是大势所趋。信息的传播绝不会局限于简单的一种模式,融媒体时代,视频直播融入了参与者的情感要素,传递信息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传递了社会人文关怀,在传递事实的基础上突出了每一则新闻的价值与温度。

就目前来看,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视频直播在各行各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加强视频直播在融媒体报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满足受众对新闻的多样需求,同时也符合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创作团队应主动挖掘视频直播的技术优势与内容优势。希望未来视频直播可以让技术“动起来”、媒体“融起来”、叙事“有温度”,打造优势互补的媒体融合大环境。

猜你喜欢
受众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
解析设计产品中的隐含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曲艺受众分析
基于受众的平面广告互动设计研究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