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竹伸介绘本中“减法设计”的研究

2022-12-27 13:06杨雪婷杨艳红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想象力绘本设计

杨雪婷 杨艳红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近年来,吉竹伸介在绘本界中大放异彩,像一匹黑马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出版的作品广受大众的喜爱。2013年出版的绘本《这是苹果吗 也许是吧》,有人将这个“苹果”誉为世界上“第三个苹果”,他的绘本连续7次荣获日本MOE绘本屋大奖。吉竹伸介凭借着细腻且能引发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故事被日媒誉为“绘本界卷起的新风”,成为划时代的人气绘本作家。他笔下的人物看起来都有些呆萌,做事慢吞吞的,喜欢胡思乱想,爱问奇怪的问题,这也真实表现出小孩子该有的样子:天真、爱冒险、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吉竹伸介的绘本画面单纯、造型简约,采用平涂的色彩以及简短的文字,绘本的表现形式还增加了清晰的思维导图,更加凸显出绘本聚焦于想象力的主体思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将从“减法设计”的视角对吉竹伸介绘本的创作理念、减法绘本的形减意增和绘本的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寻吉竹伸介创作绘本的策略,与深受孩子和家长喜爱的奥秘。

一、“减法”绘本的理念:与“日本艺术创作意识”的碰撞

减法设计的理念与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所著的《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中“素”颇为相似,““素”,就是保持最朴实的本色之美,是不添加任何杂念的纯真。”[1]创作意图明确,针对目标,直奔主题。减法设计是将多余的、与主题无关的元素去除,简化次要元素,强调主要元素,用最极致简单的表现方式,将主题元素凸显出来,“简法”是设计的关键,“减法”则是手段。“减法”成了不可忽视的设计方法,特别是在讯息暴涨的读图时代,“大道至减”的设计策略,无论是产品、服装、工业还是建筑领域都应用广泛,绘本领域中的创作者们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方法,采用“减法”的设计方略进行创新。吉竹伸介的绘本大多都是毛丹青所译,在接受LensForKids采访时,毛丹青表示日本绘本跟国内绘本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日本绘本都在做减法,而我们是在做加法。吉竹伸介深受日本设计观念的熏陶,他没有使用多么复杂的构图和晦涩难懂的故事,只是用最简单的线条和最基础的色彩,看起来就像是日常的涂鸦、记录生活的手账一样。他不刻意营造难以领会的画面,只是对一个事物进行重复联想。刚开始翻译吉竹伸介的绘本时,毛丹青觉得从头到尾一直是一个苹果的重复,难得直呼放弃,这种创作思想和整个日本的艺术气质很相似。毛丹青表示日本的艺术,包括绘本、小说、电影在内,都是繁琐化的,艺术家不断把他个人的体验进行筛选,筛选的层次特别多,这样的筛选会把艺术家思维和时间的长度拉长。在这种长度中,艺术家会不断地重复,然后再次进行筛选,在这个过程中,会使原来并不富足的素材变得膨胀起来。吉竹伸介的初稿都是画在很袖珍的本子上,只有简简单单的线稿和几句话,他习惯将“人往大里想,笔往小里画”,这种艺术创作习惯其实和地理环境有些关系,日本被海包围,空间有限制,所以作品需要更加精炼,以此形成了这种不断筛选、不断重复的创作状态。

二、吉竹伸介绘本呈现的形减:简单不减淡

减法设计将主要想表达的事物形成视觉的中心,简化背景及其他元素,避免对中心的干扰,使得主体元素脱颖而出,形成画面的主体,强化主体的作用。“减法设计讲求设计回归理性,在追求形式简洁,色彩明快,材质细腻朴实的同时注重功能的实用性,以形式简洁却蕴含丰富内涵为设计目标。”[2]吉竹伸介绘本中单纯的背景、扁平化的色彩、朴素的角色造型以及简短的文字处处体现着“减法设计”的特征,目的就是强调发挥想象力这一主题思想,让读者不受到任何元素干扰,跟着作者思路去畅游想象力的世界。

(一)背景的“减法”。背景是用来衬托主体的,绘本画面主次分明,能够给读者清晰的视觉感受,使读者注意力集中。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叫做“黑斑效应”,“在一张白纸上涂上一个黑色斑点,尽管黑色斑点的绝对面积不大,但依然会形成绝对视觉中心,而绝对面积很大的白色区域,却很难引起受众的注意。”[3]这就要求背景不能比主体物更抢眼。绘本《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的背景采用白色、黄色和浅绿色,呼应着主人公的黄衣服和绿色的机器人。《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的背景就只有黄色和白色,或者用黑线框起来,内部白色,外部是淡黄色,虽然没有完整的背景图,但其作用就是为了衬托着主体,规划着视觉走向,不抢眼但也不可缺。

(二)色彩的“减法”。吉竹伸介的绘本中色彩并没有全部填满画面,而是有选择地对人物与周围环境进行上色。“单纯的色彩有利于形成单一的传达印象,色彩越单纯,受众的印象就越鲜明强烈。”[4]吉竹伸介的“超级想象力”系列绘本使用的颜色可以概括为黄色、绿色、红色和蓝色,几个颜色相互穿插重复使用。绘者采用单纯的色彩,不仅可以加强读者对主人公的印象,还能增强对画面的视觉承受力。吉竹伸介绘本上色的方法也很简单,平涂的方式让画面变得质朴,表现力反而更强烈。“繁琐的设计内容往往会造成色彩画面的杂乱无章,使大众产生视觉疲劳的感觉,设计作品因此而被削弱表现力。”[4]19绘本中的小男孩上衣是黄色,裤子是黄褐色,但头部没有上色,也许是作者不想用任何东西束缚住他,想让他把小脑袋里许许多多的问题与想法释放出来。

(三)造型的“减法”。减法设计的设计作品中,设计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优秀的作品能够让人一眼看出主题,画面中物体的造型最容易引起视觉注意,格式塔心理学中的视知觉原理认为:“视知觉具有简化倾向,认为人的眼睛倾向于把客观的刺激式样组织成最简单、最规则的结构(也就是视觉意象)。”[5]简化的物体造型能够让读者更易代入,快速地将自己融入绘本的世界中。吉竹伸介的绘本描绘人物与事物的方式都是采用简笔勾画。绘本中的小男孩有着大大的脑袋,小小的身体,头上还竖着三根毛,像是接收脑电波信号的雷达一样,叫人看了觉得十分可爱。还有对于生活中的事物的描绘,绘者寥寥几笔就将事物很生动地展现出来,足以看出绘者深厚的功底。

(四)文字的“减法”。绘本字体的大小、字距、字种和颜色,都可以用来传达绘本内容的层次结构。正确使用文字和排版,能够很好地靠文字来完善画面,使图文融为一体,为观者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和联想力的空间。“正是绘本中的图画给了我们想象的土壤,让我们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视觉意象,而用文字表达的部分,给了我们想象驰骋的跑道。”[5](P17)吉竹伸介绘本中的文字,在画面上加上了充满趣味性的描述,短短几个字就可以让读者根据画面进行补充想象。“简洁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抹掉,而是要挖掘复杂性的深度。要想获得简洁,你就必须要挖得足够深。”[6]《后来呢后来怎么了》中讲述爷爷去世之后,守护家人的方法:“变成月亮”“变成伤疤”“变成苹果”“变成随风飘的塑料袋”等等,这些文字毫不赘余地描述着爷爷能变成的样子,读者顺着这些精简的文字就能毫不费力地接着思考,爷爷还会变成什么呢?

三、“减法”绘本的意增:可读性增强

“减法”绘本虽然相较于其他复杂精美的绘本少了很多表现元素,但是“减法”绘本想要传达的思想丝毫未减,反而更彰显出了主体思想。吉竹伸介的绘本设计简单却没有减弱阅读的兴趣,他以生活中细琐的小事和孩子们的小心思为切入点,内容简单有趣,减少了孩子们阅读的负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勾起了孩子们继续阅读的兴趣,对日常生活的真实反应也让读者们感同身受,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吉竹伸介的绘本采用“减法”的策略,融入生活元素,让绘本变得轻松,减轻阅读负担,增强绘本可读性。

(一)日常生活元素。吉竹伸介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并诠释日常生活中的浮光掠影,讲述的只是孩子身边、甚至是大人都曾经历过的生活琐事,包括小到转瞬即逝的情绪,把日常的小事无限放大,苹果、面团、普通的橡皮筋和脱不下来的衣服等等,都能成为他作品中的主题,他的作品涵盖速写集、绘本、图书插画、图文随笔等各个领域。比如《今天也要好好地过》描绘的是一位上班族在上班期间偷偷画下的小图,集成生活速写集。吉竹伸介细腻地观察生活中的琐事,以生动有趣的方法记录着日常,读者看了颇有同感,让人会心一笑。《衣服脱不下来》《好无聊啊好无聊》等绘本用徒手线描和平涂填色的手法,与生动有趣的内容相结合,更能营造出作品亲切的氛围和平民化的元素。《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讲述的就是主人公想要找个机器人替代自己去做那些日常繁琐的事物,并逐渐对自己有了认知的故事。绘本的结尾还是一眼被妈妈识破,因为在父母心中,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只有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能从中看到纯粹童真的、有点儿不完美的自己,通过暖心的小细节获得心理慰藉与治愈。艺术创作始于生活,把生活的真实场景带入到绘本中,绘本才可以吸收到生活中的精华,绘本中反映出来的生活会变得层次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典型性。

(二)可读性增强。现在的绘本市场上,有些绘本为了瞬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大多倾向于采用复杂的画面、写实的造型、鲜艳的色彩等方法。有的家长们可能会觉得就该买这种看起来“物超所值”的绘本,这会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论绘本的内容与价值,只要画面感强就是好绘本。却不会想到随之带来的是给孩子们带来阅读压力。绘本中错综复杂的画面、眼花缭乱的颜色、多余繁缛的文字容易让孩子们注意力偏移。对于平时的阅读读物,“人们乐于选择一些简洁的图像作为休闲性的读物来缓解压力,阅读变得轻松,图文共读的书籍很快被认可。”[7]绘本是用来打开孩子心扉的媒介,而不是制造学习压力的产物。“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越复杂的设计对象,信息读取的时间就越长,难度也越大。因为过于花哨的形式会吸引人们本应关注功能的注意力,而绚丽的装饰效果也会造成人们的阅读和使用障碍。”[8]吉竹伸介的绘本对儿童世界有所敬畏,简洁随意的画风会让读者从中获得想象力、包容力、和对待事物更开放的态度,阅读他的绘本会让心情变得轻松愉快,同时绘本中的故事思路也为读者们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四、绘本的不足:缺乏隐喻表现和镜头视角的转变

吉竹伸介的绘本想象力丰富,其中的小故事虽然也让人回味,但是绘本整体缺少了隐喻的表现和镜头视角的转变,画面采用平视视角,波澜不惊,起伏不大,如若不是想象力加持,读者则很可能丧失阅读兴趣。绘本视角的转变会产生节奏感,为画面增添趣味,所以可以多采用仰视、俯视、特写等视角,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讲的是孙子和爷爷的分离,爷爷写的笔记本里想象着去天堂会化成各种各样的事物陪在孙子身边。绘本的最后一个画面,孙子在荡秋千练习去天堂时要用的动作,如果孙子周围的某个事物像前页一样,出现爷爷的表情来暗示爷爷一直守护着孙子,应该会更加打动人,读者也会因发现了这一细节而感到惊喜。绘本的前环衬页描绘的是爷爷想象去天堂会发生的事情,后环衬是孙子生活在世上的表现,一前一后相呼应。但如果将后环衬页上的内容增加一些细节,让读者有一种孙子周围的事物都是有可能是爷爷的幻想,暗示着爷爷一直守护着孙子,效果则更佳。

结语

具有减法设计特点的绘本能够降低读者阅读的难度,减轻视觉负担。吉竹伸介的绘本凭借着从细节出发的创作视角、简洁鲜明的绘画风格还有充满想象力的思维逻辑,引导孩子自主认知世界,了解自我,思考生命的含义,受到了一大波读者的追捧。我国的绘本创作者们应该吸取经验,在保证能够完整表达出主题的条件下,减少绘本中复杂繁缛的元素,有针对性地去创作,侧重细节的表现力。同时也要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表达手法,注重文化的传播和图文的巧妙搭配。吉竹伸介的作品并没有多么绚烂夺目,而是像若隐若现的烛光,安静地陪伴在读者身旁,不争抢也不喧哗。

猜你喜欢
想象力绘本设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绘本
绘本
别让想象力“绑架”了美术教育
绘本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