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27 13:06王嘉楠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艺术设计价值观

王嘉楠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思政课程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泛,有很强的包容性。通过学习,可以有效地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与个人修养。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将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是提升学生自身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与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大局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发挥自身价值,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开展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师是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为主,对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是否具备与专业水平向匹配的专业素质却被忽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认知和行动的引导,将爱国主义情怀植入到课程内容当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综合素质。在高校设计课程中,设计学专业教师要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开展项目式实践、团队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设计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也要对一些错误的观点进行批判和抵制,弘扬积极向上的设计思想,帮助设计学专业学生处理好文化自信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锻炼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走向工作岗位之后的信心,同时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以往的讲授,变为学生自主学习[1]。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备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当前的一些社会热门新闻作为案例,将这些热点加入到课堂当中,引导学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内容,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和观点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逐渐完善设计学专业的思政课程体系。

(二)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课程素质。课程思政的能力首先反映的是教师对本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自然渗透是课程思政的特征,反映着教师的育人能力与水平。“教育者先受育”是基础。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师的三项基本功要求: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在备课时,对课程内容的再认识,体现的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自身对身外世界的认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将思政内容传达给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提升对思政内容的感悟。[2]设计学专业教师要挖掘和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设计案例,在案例分析的环节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有效融合,教师要立足新时代,在自身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思考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传承中华文明。因此,提升设计学专业教师的自身思政素养是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思想政治的相关课程进行培训,与思政专业的教师增加交流,多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也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相关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的更新,还要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将关注的典型内容作为素材置入课程当中。授课时要牢记育人目的,用科学的方法将专业内容和思政元素灵活结合在一起,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做好学生精神成长的领路人。

同时,在学校、学院层面要组织教学大讨论,充分认识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要求。要组织教师集中、集体研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教师之间要有课程思政的交流、研讨。

(三)明确艺术设计专业思政内容体系。艺术设计专业的思政课程的专业属性不变,专业不是“思政课”,课程思政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而然,润物无声,以自己的学科背景为基础进行思政内容的植入,把学科专业和思想政治进行融合。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围绕专业核心素养目标实施思政教育。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对教育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都是新时代育人的新理念。高校设计学专业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将教学目标、学生能力目标、学生文化素养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知识目标上,要结合高校设计学专业学科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为线索,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的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要落实在课程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师身上。明确专业负责人在专业育人(思政)上的责任,专业负责人是专业思政的直接组织者,这也是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要求。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通过对中外广告史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通过广告史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结合点的讲授,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用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创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目标。[3]在课程实践环节中,可以选择文化类主题广告,在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传统元素的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主动了解相关传统图形,纹样的含义,并将其应用在自己的设计当中。在平面广告设计手法中,可以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对美的感悟当中,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真正的美,将专业课程与美育相结合。在案例实践中,熟悉设计流程,了解设计专业的职业特点,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在毕业后对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4],为国育人,为党育才。

(四)实践内容思政化。人才培养是个面,专业思政是条线,课程思政是个点,专业层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实践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对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主题式挖掘,教师拟定几个主题,根据主题内容与设计要求,对主题所包含的思政内容进行合理的挖掘,要求学生在设计中加入思政元素体现,形成适合高校设计专业课程的的思政教学案例。

实践课程的导入内容要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作品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解平面广告设计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时,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涵,让学生成长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教师还可以根据目前社会的时事热点来启发学生对时政的思考并且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主动关注社会动态,了解动态背后的事物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不仅要做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贡献者与参与者。同时,可以根据时政要闻,作为主题,在课堂当中,让学生以见证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进行网络授课时,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设计以“战疫”为主题设计宣传海报,以当时媒体报道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为创作元素进行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指导学生充分结合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来进行平面广告的设计,以此唤起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了解党的百年历程中感受信念的力量、在党的艰苦卓绝、百炼成钢的成长历程当中提升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可以通过搜集历史图片、视频,观看相关历史题材影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课程思政设计实施与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思政的建设指导原则包括目标导向、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三个方面,所谓目标导向即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设计课程思政的总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不仅要关心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成为课程思政学习和实践的主体。所谓“产出导向”就是不能简单停留在教师讲了练了,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应该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行合一”。

建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目的是对于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考评。在此评价体系中,既要重视课程中的过程化考核,又要对在学生毕业后在任职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查。课程思政教学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在于“知行合一”。学生利用在课内外学习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提出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方面时能够综合考虑政治、社会、道德、法律安全、健康、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正确地理解个人义务和责任,是课程思政教育成功的根本标志。这就意味着评价课程思政时必须采用结果导向模式,根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征,利用作业特别是专业课程的作品等体现产出的结果进行评价。

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在育人时要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结语

根据设计学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作用,专业课程的讲授当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例如自我成长,提升自身素质、团队协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内容,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与本学科相关的复杂性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出正确的判断。专业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充实历史文化知识。注意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衔接,顺理成章地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思政内容的课程设置。

平面广告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为其它设计类课程的思政内容融入提供了一些参考。要做好设计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索,必须结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将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通过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真正渗透到专业课程之中,建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体系。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改革应当注重实践环节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用心感悟,真正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需要注意的是,在讲授过程中要避免生搬硬套进行思政理论知识的讲解,让思政内容自然而然的穿插在专业课程中,真正实现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学目标[5]。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设计学专业教师要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找到可以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线索,进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创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融入思政元素的同时,让设计学专业课程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金课”。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价值观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我的价值观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