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优化研究
——以中渡镇为例

2022-12-27 16:48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陶艳玲
区域治理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古镇小镇特色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陶艳玲

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城市中心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2016年以来,为了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广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经过近6年来的探索实践,广西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显现,共评选出61个广西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其中包括14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形成了明显的产业特征和文化特征。但与浙江省等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广西的特色小镇建设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十四五”建设新时期,广西力争打造一批产业“特而精”、功能“聚而合”的特色产业小镇,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县域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广西国家级特色小镇中渡镇为例,分析中渡镇的发展现状,找出促进中渡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对策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研究。

一、鹿寨县中渡镇建设现状

喀斯特山水古韵小镇中渡镇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中渡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西北部,距离县城28公里,处在鹿寨、融安及永福三县的结合部,素有”四十八弄的明珠”之称。该镇山奇水美、民风淳厚、人杰地灵,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自治区文明村镇、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目前,中渡镇以旅游为核心,打造“农、旅、文、体”特色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加快“喀斯特山水古韵”特色小镇建设。

(一)“农旅文体”特色旅游深度融合

“旅游+农业”模式快速发展。中渡镇以现代农业为主导,全镇形成林业、甘蔗、蔬菜、水果、粮食种植、畜牧等优势产业,拥有富硒水稻、大乐岭有机茶、太空莲、黑米酒、九品香莲茶、手工干切粉、非遗菜谱等20余种特色农产品。打造水稻、砂糖橘、柑橘等镇、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7个。该镇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打造“祥荷乡韵”“稻花香里”等农业旅游观光示范景点。积极完善田间水渠、道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观景台、农耕文化馆等场馆,努力打造现代化农业综合园区,着力提升“田园经济”附加值。

“旅游+文化”模式向深发展。中渡镇依托千年古镇山奇水美、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的特点和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发展休闲文化旅游成效显著。境内有国家4A级香桥岩风景区、3A级中渡古镇;有罕见大型低水头面状瀑布——响水瀑布、5000亩出土型响水石林;香桥天生桥、峰林等自然地貌列入中国第一代《岩溶学辞典》;具有代表性的洛江文化、一方保障摩崖石刻、香桥石刻、武庙;农旅结合的“祥荷乡韵”“稻花香里”乡村旅游区、梅花鹿山庄、岩溶主题酒店;推出大乐岭有机茶园鹿寨县茶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渡古镇楹联文化中心、鹿鸣谷自然科普研学教育基地、柳州市职工疗养基地等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精品。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旅游文化节、录制电视专题节目、制作原创文化旅游类精品栏目以及拍摄特色旅游宣传片等形式,在电视台、线上、微信、抖音等媒体多元展示历史厚重的古镇文化和中渡镇秀美的风景,中渡镇旅游知名度迅猛提升。2020年,中渡旅游接待游客量达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达20多亿元。

“旅游+体育”模式蓬勃发展。2017年以来,中渡镇已连续三届参与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柳州段),打造出一条中渡古镇最美赛道。至今成功举办了四届“呦呦鹿鸣”中渡古镇半程马拉松赛事,已经成为重点打造的体育名片,吸引了众多跑步爱好者及数万游客。2018鹿寨中渡古镇国际越野跑嘉年华赛事以及中渡大乐岭越野接力赛,吸引了众多越野跑爱好者慕名前来。两项赛事的成功举办,极大丰富了中渡镇文体旅游生活,实现了体育赛事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二)配套设施服务提档升级

中渡镇为加快打造特色小镇,有序开展“十大工程”建设,公共设施全面改善。该镇以承办文旅大会为契机,香桥岩风景区、石林公园、中渡古镇等景点全面提档升级。实施古镇核心区及沿线建筑外立面风貌改造,修复古镇街道,恢复古镇肌理;实施古镇夜景灯光提升工程,游客接待中心、古镇核心区、西眉山炮楼、护城河堤、景观桥等夜景灯光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加古镇夜景观赏性;实施古镇场馆提升工程,改造修复粤东会馆、人民公社、中渡电影院、钟秀杰故居、罗公馆、中渡抚民厅、嘉盛商号等13处古建筑,古貌展现新姿。对香桥景区道路提升改造,以中渡八景为素材重塑响水壁画,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建成山、水与舞台表演艺术融为一体的石林景区项目实景舞台,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升级。

(三)镇村同步发展面貌换新

中渡镇按照“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的发展理念,制定和完善喀斯特山水古韵小镇建设规划,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小镇。同时努力将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融合。完善各项体制机制,逐步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完善镇村设施,大幅提升生态水平。并以深入开展“美丽中渡-生态乡村”活动为契机,在上级政策的支持下,中渡镇农村危房改造、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成效明显,初步建成与自然生态相协调、与乡村文化和古镇文化相适应的村镇风貌。

二、中渡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产业体系不齐全,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第一,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中渡镇的基础配套设施还处于初级水平,景点较为分散,未能形成联动性较强的旅游线路。第二,配套设施有待加强。旅游产业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核心要素。目前中渡镇旅游发展重心在于“游”,即主要开展旅游景点开发和旅游活动的组织,其他方面较为薄弱。主要表现:1.旅游交通网络体系不完善。鹿寨北站作为离景区最近的高铁站,是柳州、桂林等主要客源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但是目前鹿寨北站尚未开通至中渡镇旅游景区专线,游客无法依托公共交通便捷到达景区。同时中渡镇尚未形成有效串联镇内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的观光巴士路线,亟须建立和完善景区间闭环式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网络。2.旅游住宿设施有待提升。中渡镇目前的住宿设施主要为中低档水平的民营小型酒店、宾馆等,尚未有连锁品牌酒店、特色民宿入驻该镇,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3.旅游娱乐项目不足。中渡镇的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城隍庙会、和家宴、山歌、草编文化、码头文化、石刻文化、武备文化等。但由于旅游配套缺失,未能开发成体验式的旅游产品项目,从而影响旅游吸引力。4.旅游购物发展缓慢。中渡镇的旅游商品主要是零散摊贩销售的初级加工产品,缺乏有特色、有品质的旅游商品。全镇目前没有乡村特色产品超市、旅游购物街等商品销售点,无法满足游客购买当地特色旅游商品的需要。

(二)农业现代化程度不够高,产品竞争力有待增强

第一,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且组织分散,综合能力较弱,规模化程度较低,导致产品相对单一、总量较小,阻碍中渡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进程。第二,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中渡镇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导致该镇农产品精深加工度不足,大部分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尚未有代表性的品牌或者突出特产,知名度仅限在柳州当地。第三,农业从业人员匮乏。中渡镇现有务农人员大多数为中老年人,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农业从业人员匮乏、老龄化及新型职业农民力量不足等因素,制约了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及运用,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

(三)专业化人才不充足,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建设特色小镇,不仅要有特色资源、资金和政策支持,还需要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人才作为智力支撑。目前中渡镇尚在发展中,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存在现有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及旅游、农业、互联网等高素质人才匮乏等问题。而且因城市规模、区位交通及薪资待遇等因素影响,中渡镇很难吸引到人才流入,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资源的缺乏,成为制约中渡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难题。

三、中渡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设施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渡镇“十大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古镇观景设施、停车场、旅游导览图、智能导游设备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古镇景区场馆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第二,提升配套服务设施。首先,完善旅游交通路网体系,逐步开通鹿寨北站、中渡古镇直达小镇内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观光巴士,并用节能美观的电动旅游观光车串联各景区小交通,建立和完善景区间闭环式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同时优化公共交通工具租赁系统,加强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等本地汽车企业合作,将小E系列、五菱宏光MINI系列等“小而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引入中渡,打造具有中渡文化特色的共享汽车,从交通上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其次,加强旅游商品开发。立足中渡镇的资源优势和文化背景,发挥林业、甘蔗、蔬菜、水果、粮食种植等特色农业优势,积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方式,研发具有中渡本土特色、技术含量较高且便于携带的美食、手工艺品及特色农产品等旅游商品系列,策划发展一批“中渡旅游必购商品”,建设吃住购娱文化旅游步行一条街,逐步做大旅游商品市场。再次,提升住宿设施水平。学习借鉴浙江等地发展休闲民宿的先进经验,大力打造具有中渡文化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雅”系列休闲民宿。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知名连锁品牌酒店,多元化完善住宿服务设施。最后,增强旅游项目的体验性。依托鹿鸣谷自然科普研学教育基地、大乐岭茶文化研学基地及“鹿寨故事”文学创作基地等三大基地,开发集文化性、体验性及娱乐性于一体的中渡文化研学旅游项目。同时通过五·廿八庙会、旅游文化美食节、“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半程马拉松赛、马拉松越野赛等“两节三赛”,打造中渡古镇文化、体育、美食及休闲观光旅游等吃喝玩乐一体化特色品牌,提升游客体验度,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现代化农业融合发展

第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引入一批在“农业+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进驻中渡镇。通过订单式、合作式或托管式等服务模式,积极发展现代化农场、农业科普示范园、休闲康乐园等现代乡村旅游业态,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的现代农业采摘园、种植园和养殖园等。建立和补齐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第二,增强农业发展智力支持。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申请从广西区内高校选派各类农业科技专家到中渡镇,面向“三农”提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全面提升涉农从业人员素养,帮助农民向职业农民和服务业转换。第三,加速推广农业现代化技术。强化农业创新技术推广,加强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三)优化专业化人才队伍结构

第一,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城镇的人才集聚能力低于城市,中渡镇要善于借助当前广西乡村振兴人才相关政策及柳州市人才新政,引进一批与特色小镇建设相关的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建设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为中渡镇喀斯特山水古韵小镇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第二,培育数量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搭建“政企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平台,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旅游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在旅游、农业方面具有优势的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定向培养和输送农技专业、互联网及旅游管理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并依托高校科研能力,联合高校师生积极开展特色小镇课题研究、产品研发等,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提供策略参考。第三,持续提高劳动人员技术技能水平。中渡镇应联合人社部门,积极与规模企业、高校及培训机构等密切合作,以推广先进理念和技术、发展优势产业为出发点,定期邀请行业专家、高校权威专家为中渡镇农业、旅游业等领域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劳动人员技术技能水平,优化人力资源。

四、结束语

特色小镇建设是根据城镇化发展新方式进行的战略活动,国家经济转型离不开新型城镇化建设。广西要以培育和建设特色小镇为抓手,加强规划与部署,统筹推进特色小镇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实现小城镇大集聚、小产业大市场、小领域大创新,形成统筹城乡新平台、经济发展新引擎、特色营造新典范。

猜你喜欢
古镇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同里古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