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毒定量的影响

2022-12-27 11:31张明飞寇玮蔚马金玲隋华章
大医生 2022年24期
关键词:卡韦疏肝乙肝

张明飞,寇玮蔚,韩 丽,马金玲,隋华章

(寿光市中医医院中医科,山东潍坊 262700)

慢性乙肝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之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中湿热中阻型为常见慢性乙肝中医分型,患者通常伴随着肝部疼痛、腹胀、恶心乏力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肝硬化,甚至恶化为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恩替卡韦可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其药效发挥较快,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但单一使用该药物易使病情反复发作,效果不佳[2]。疏肝健脾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安全性较高,具有调和脏腑、祛寒化湿的功效,对改善患者肝功能效果显著[3]。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74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疏肝健脾汤联合恩替卡韦对临床疗效及病毒定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寿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4例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3.26±6.21)岁;病程0.5~9年,平均病程(4.13±1.0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3.68±6.15)岁;病程0.5~10年,平均病程(4.29±1.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寿光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相关诊断标准,有面色萎黄、腹部胀痛、胁下触及痞块等表现。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肾、肺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精神性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者;④对本研究用药严重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18,规格:1.0 mg),0.5 mg/次,1次/d。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恩替卡韦用量用法与对照组一致。疏肝健脾汤组方:板蓝根18 g,茵陈、白术、白芍、黄芪、决明子各15 g,柴胡12 g,茯苓10 g,陈皮、丹皮、黄连、虎杖各9 g,甘草6 g。将上述药材加水1 000 mL,煎煮成300 mL药液,均分为2份,早晚餐后各温服1份。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根据《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6]判定,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0%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7]判定,评估患者舌质暗、胁下痞块、胁肋刺痛、倦怠乏力等症状,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③病毒定量: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共计2 mL,以3 000 r/min转速、10 cm半径进行离心15 min后取上层清液对乙肝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水平进行测定(检测方式为荧光定量PCR法)。④肝功能: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共计3 mL,离心(速率为2 500 r/min,时间为10 min,半径为10 cm)后,对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水平进行测定,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型号:702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录入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81.08%)比较,观察组患者(97.30%)有着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着更低的中医证候(舌质暗、胁下痞块、胁肋刺痛、倦怠乏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上述积分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舌质暗 胁下痞块 胁肋刺痛 倦怠乏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2.62±0.29 1.03±0.28* 2.18±0.34 0.89±0.21* 2.47±0.39 1.13±0.25* 2.63±0.32 0.96±0.20*对照组 37 2.58±0.31 1.76±0.45* 2.26±0.38 1.60±0.29* 2.53±0.41 1.79±0.33* 2.59±0.37 1.47±0.26*t值 0.573 8.378 0.954 12.062 0.645 9.697 0.497 9.457 P值 0.568 <0.001 0.343 <0.001 0.521 <0.001 0.620 <0.001

2.3 两组患者病毒定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HBV-DNA较治疗前有着更低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BV-DNA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毒定量比较(log10 IU/mL,±s )

表3 两组患者病毒定量比较(log10 IU/mL,±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苷酸。

组别 例数 HBV-DNA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5.28±1.04 2.16±0.42*对照组 37 5.33±1.08 3.45±0.83*t值 0.203 8.435 P值 0.840 <0.001

2.4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有着更高的Alb水平,更低的TBIL、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Alb水平更高,TBIL、ALT、AST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s )

表4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TBIL:总胆红素;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lb:白蛋白。

组别 例数TBIL(μmol/L) AST(U/L) ALT(U/L) Alb(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3761.28±13.4935.42±8.36*124.59±11.48 81.43±7.25*127.65±13.38 98.73±8.92*30.05±4.13 41.67±3.35*对照组3760.95±13.1746.12±10.29*125.18±11.04102.37±9.31*127.03±13.54116.24±9.67*30.12±4.10 35.92±3.88*t值 0.106 4.909 0.225 10.794 0.198 8.096 0.073 6.823 P值 0.916 <0.001 0.822 <0.001 0.844 <0.001 0.942 <0.001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乙肝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该病致死率较高,可对机体多种器官造成严重损伤,引起一系列并发症[8]。慢性乙肝病程相对较长,具有治疗难度大、耐药性强等特点,病情极易反复发作,如果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导致肝内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平衡被打破,引发肝纤维化,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引起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对患者生命质量、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临床认为,抑制HBV增殖能够对肝脏相关组织坏死程度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恩替卡韦属于临床治疗慢性乙肝常用药物,能够作用于HBV多聚酶,产生竞争性结合,抑制HBV多聚酶启动,阻碍病毒复制增殖过程;该药物还可改善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得到医护人员与患者广泛认可。但大量研究表明,恩替卡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停止用药后会导致病情复发,单一使用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9]。中医将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归为“黄疸”“胁痛”“肝着”等范畴,认为该病是由于毒邪侵袭所引起,导致经络受阻、肝郁脾虚,进而引发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因此,应将健脾疏肝、活血清热、化瘀利湿作为主要治疗原则[10]。疏肝健脾汤由多种中药材煎制而成,其中,板蓝根可解毒凉血、清热利咽;茵陈可保肝护肝、清热利胆;白术可健胃补脾、利水燥湿;虎杖可退黄散瘀、止痛解毒;黄芪可益气补中、固表升阳;黄连可清热泻火、解毒燥湿;丹皮可凉血散瘀、活血清热;陈皮可燥湿健脾、理气化痰;白芍可平逆肝阳、柔肝止痛;柴胡可疏肝解郁、生举阳气;诸药加以甘草进行调和,共奏健脾疏肝、解毒凉血的功效[1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虎杖具有抗菌、抗病毒、降血压的作用,在肝功能异常、胆结石、黄疸等肝胆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茵陈可发挥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抑菌等效果;白芍能够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改善局部炎症状况,有效降低病毒活性[12]。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究其原因,两种药物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避免机体出现耐药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中医证候(舌质暗、胁下痞块、胁肋刺痛、倦怠乏力)积分明显更低。究其原因,疏肝健脾汤含有多种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药材,可从根本上调节脏腑,改善肝脾亏虚状况,从而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HBV-DNA水平明显更低。究其原因,疏肝健脾汤中的虎杖、茵陈等药材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有效抑制HBV复制,从而降低其含量。Alb主要由肝脏合成,当肝功能受损时,其水平降低;TBIL、ALT、AST则是评估肝功能常用指标,随着慢性乙肝病情发展,其水平在体内呈高度表达[13]。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Alb水平明显更高,TBIL、ALT、AST水平明显更低。说明疏肝健脾汤中的虎杖能够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减少机体内血清胆红素含量。但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较短,未对炎症因子等指标进行观察,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在之后将增加样本量,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疏肝健脾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对病毒定量的降低及患者肝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卡韦疏肝乙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