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坚持,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2022-12-27 10:05于生柱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12期

于生柱

[摘    要]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自觉劳动、勤奋学习、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是,学校、家庭、社会种种原因造成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十个坚持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缺失现状;原因解析;十个坚持

劳动教育是个人成长所需的课程,是新形势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就是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痛心地看到,劳动教育缺位已成为当前教育的客观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缺失现状

(一)劳动意识淡薄,自理能力低下

当今社会,大部分中小学生不喜欢劳动,调查显示,经常做家务的中小学生所占比例极小。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的缺失与劳动意识的淡薄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孩子不仅不会劳动,而且轻视劳动。许多小学一到三年级,扫地、擦桌、倒垃圾等一切杂物都由班主任包办,而中高年级的孩子值日时不会扫地、擦地的大有人在。五年级以上的孩子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袜子,甚至不会系鞋带。初中生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也不在少数。甚至许多孩子长到十几岁没动手做过一次饭、洗过一次衣服。

(二)不懂得劳动辛苦,不珍惜劳动成果

缺乏劳动锻炼导致许多中小学生体质较差,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由于他们极少参加体力劳动,不懂得劳动辛苦,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去年开始,在国家“双减”政策下,多数中小学生在学校用餐,笔者看到很多孩子,饭菜稍不合口,便全部倒掉。不少中小学生学习上怕动脑筋、劳动中懒得出力,却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

二、劳动教育缺失现状原因解析

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这种现象反映的正是当今中小学的教育短板——劳动教育的严重缺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轻视劳育

受应试教育之风的影响,许多中小学着力抓分数、抓升学率,重智育轻劳育。此外,由于师资、场地、经费缺乏等原因,在学校,劳动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当今中小学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导致许多学校通常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培养。

(二)家长过度溺爱

从家庭来讲,许多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教育,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另外,如今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过度溺爱,把孩子本应自己做的事全包揽下来。由于父母较多地剥夺了孩子们参加各种劳动的机会,造成他们吃苦耐劳精神的弱化,自理能力的下降,缺乏责任感,许多中小学生养成了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

(三)社会不良思想影响

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演员、明星的高额收入,网红直播带货的巨大利润,都令部分中小学生滋生了读书无用、体力劳动丢人等不正确的思想,从而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在中小学生中蔓延。这与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任务不相符合,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十个坚持,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如何开展好劳动教育呢?笔者在多年的观察实践中总结出十个坚持,可以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一)坚持落实劳动实践课程,让劳动教育更为扎实有效

劳动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根本不开设劳技课,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但劳动课时间常常被主课所挤占,不能得到保证。这就需要各地教育部门监督各校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坚持按要求开足开全开好。坚决杜绝劳动课只反映在课表上的现象发生,杜绝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发生,还要克服经费不足,场地紧张,工具不齐的难题,建立劳动基地,使劳动教育逐渐走上常态化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学校要严格检查劳动课程的开展情况,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另外,各学校还可以依据本校实际把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团队活动课有机融合起来。教师根据学生性别差异、身体状况、年龄特征等进行劳动教育,重视劳动過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努力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充分发挥劳动课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坚持开展校内劳动,让劳动教育更为生动丰富

坚持把劳动教育实践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班主任要细化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校劳动,比如,校园保洁、班务整理、个人书桌整理等。学校每周固定一节课要求班主任带领学生劳动实践,劳动中,班主任老师演示指导卫生工具的正确用法,分享高效清理卫生的小窍门。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另外,学校还要安排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劳动项目,诸如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把热爱劳动的道理,转化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坚持把劳动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劳动教育更能激发兴趣

利用当代中小学生爱动脑筋,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劳动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用于劳动实践,把劳动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有趣的科学观象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同时,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技术竞赛,让学生真正产生劳动的内在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定期举办劳动能手竞赛、自理能力测试、“班级劳动之星”等主题团队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劳动最光荣”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四)坚持家校合作,让劳动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与学校双向劳动教育的缺失,造成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心态与行为。许多孩子好逸恶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基本切入点。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有效利用家校平台,开展劳动教育讲座,来提高家长对学生参与劳动的认识。同时引导家长做学生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指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劳动观,积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与劳动能力。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学生居家劳动要求以拍照打卡、撰写劳动心得体会等形式记录。家校结合,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坚持营造良好氛围,让劳动教育在学生心中扎根

在校园中,坚持营造良好的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充分利用每一面墙壁,设计“劳动教育”长廊,使校园形成具有导向性的劳动教育场所。在教学楼每层楼道、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多种途径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和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人人爱劳动”的良好氛围。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黑板报、墙壁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设计。班里还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内容包括“每天一分钟家务”“每天一分钟教室清洁”“每天一分钟劳动小结”的“三个一”活动。良好的劳动氛围,潜移默化中加强了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扎根在学生心里。

(六)坚持规范学生劳动行为,让学生劳动习惯稳固化

平时劳动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行为能力,在劳动教育中注意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行为训练。而且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在训练中,注意采取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必须规定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小结,期末总结,从而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总之,教师要从规范劳动行为做起,抓好劳动教育,矫正不良习惯,使学生的劳动习惯稳固化。

(七)坚持开辟劳动教育基地,让劳动教育有物质保证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皮亚杰强调:“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劳动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小学生年龄小,行为能力差,可以将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划分给各班让他们负责卫生保洁。各中学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校内外开辟实验基地,然后按面积平均划分好实践基地责任田,由班级进行承包,每班承包后要制定详细的栽种计划,学校审批通过后,授予田地标识牌,并分发劳动工具。种子、肥料等由学校提供,劳动基地收获的农作物由班级支配,要求各班严格按照制定计划进行栽种,并做到定期维护、适时保养。否则学校将收回田地,并予以严肃批评。另外,学校还要专门成立监督领导小组,随时监督田地栽种和过程维护情况,在期末组织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成果评比,根据班级栽种计划、栽种情况、过程养护情况、劳动成果情况、活动资料等,评定学分,评出优秀劳动实践班级并给予奖励。

(八)坚持“五育”融合,让劳动教育为学生人生奠基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意义重大,以劳强体、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五育融合,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以劳树德,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二是以劳增智、以劳强体。劳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开动学生的脑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不仅促进人的体力发展还能加速智力发展。三是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利于促进学校美育,以劳育美的育人模式,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

(九)坚持提高劳技教师认知,让劳动教育发挥正常功能

当今社会,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思想认识上存在偏颇,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弱化劳动教育,致使劳动教育摆不到应有的位置,劳动教育无法发挥正常功能。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工作者从旧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劳技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认真钻研业务,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钻研教材教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还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把学到的理念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劳技学科在学校教学中属于副科,学生基础薄弱,普遍不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为了提高学生对劳技学科的认识,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入手,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劳技的枯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十)坚持强化合作意识,让劳动教育引领学生成长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要强化合作意识,可以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一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学习、生活,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充满互助和竞争。这种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团结性加强了,人际关系融洽和谐了,个别个性孤僻、固执的同学,在一些外向型的学生的影响下豁达宽容了;个别悲观失望、狭隘自私性格不良的学生渐渐变得热情开朗、自信乐观。二是要充分利用学习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的紧密联系,三方面互相合作、协调发展,这样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通过开展社区活动,使每个小组成员在实践中掌握一种本领。此时,需要教师充当学校—社区代理人的角色,挖掘社区劳动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活动,为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创造條件,引领学生成长。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十个坚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成魁,魏晓云,韩爱华.初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育人价值的提升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2(17):52-54.

[2]莫灿灿.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内涵与实现途径——以服务性劳动为视角[J].科教文汇,2022(11):38-40.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