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表情包狂欢现象探析

2022-12-28 06:38方癑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表情符号社交交流

方癑珵

(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中国澳门 999078)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使用社交软件的频率在逐渐增加,即时通讯软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微信也成为了目前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款社交软件。当新的社交平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和情感表达途径也会发生改变,这势必会让网络语言产生新的变革。作为网络社交时代的产物,微信表情包以新型网络社交语言的身份逐渐参与到了大众日常生活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卡通表情包、明星系列表情包、网民自制表情包等多种类型的表情符号,微信表情包逐渐具体化和系统化。微信表情包的出现打破了网络社交文化的传统框架,成了社交方式发展的新方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1 微信表情包构建的狂欢广场

从微信表情商城里推出的第一套官方表情包“兔斯基”,到暴走漫画“姚明脸”的爆火、明星真人表情包的诞生,再到网民自制表情包,微信表情包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掀起了互联网狂欢的浪潮。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网络空间成了“一种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网络世界以独具特色的视觉性、交互性和虚拟性,建立了区别于现实世界的狂欢广场,一个公平与自由的“第二空间”[1]。在这个全新的狂欢广场上,人们使用微信表情包去表达情感,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微信表情包成为网络社交里的情感表达符号,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从多个层面解构和重建人们的日常生活。微信表情包的流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表情符号自身多个阶段的发展才实现了广泛传播和使用。

1.1 简单符号时期

1982年9月19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表情符号诞生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子公告板上输入的一串ASCII 字符“:-)”,成为人类最早的面部微笑表情符号。随后日本民众把表情符号用更直观的表达方式呈现在日常交流中,形成了“颜文字”。相比传统语言交流方式,“颜文字”的形象更生动,所以在短信文本中得到迅速普及和运用。人们在社交活动中也常使用它来传情表意,“颜文字”成为现代人表达情感的媒介。尽管在这一时期,表情符号形式较为单一,但人们已有了通过创造类似人类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表情符号去参与社交活动的意识。

1.2 系统表情阶段

系统表情阶段以论坛社区为代表,主要是各类社交平台发布的emoji 表情,使表情进一步具象化,实现了表情包在线上社交领域的广泛运用。2003年,QQ 和人人网陆续推出了官方表情包,QQ 主打的表情符号是黄色小圆脸,人人网则是黄色小方脸,此外还有雅虎通推出的温馨、可爱的表情图标,这些表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绪和状态,避免了纯文本交流的单调性,增加了对话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满足了人们在社交软件中传递信息的需求。

1.3 表情狂欢时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从PC 端到移动端,从私密的网络社群到公共的文化信息空间,互联网生活的日常化,让人们在Facebook、微博、QQ、微信等线上社交平台上迎来了表情包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大众参与设计和传播的表情狂欢时代。2014年7月17日被确立为世界表情符号日,2015年表情符号“笑哭了”入选了《牛津词典》的“年度热词”,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表情包”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微信表情商店里的表情包数量已超过1.5 万个。表情包成为了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引领了网络社交新生态,形成了特有的表情包文化。

2 微信表情包的功能

在微信表情包传播过程中,公众不仅是符号的传播者,还是符号的生产者。它叙述压缩了公众情感表达所需要的时间,缩小了语言符号建立的想象空间,表情包生产者的主体性也随之被融入到社交互动中。微信表情包通过恶搞、拼贴等一系列形式来完成有别于主流文化的意义上的表现,用表情包塑造自我形象,与他人进行交流,最终消解主流文化中心地位。微信表情包不仅是狂欢化的事件,也蕴藏着文化方向的变迁,标志着大众文化对旧有格局的颠覆和改造。

2.1 视觉表征和修辞

在视觉传播中,视觉符号作为对现实世界再现和表述的符号,而被称为“视觉表征”。斯图尔特·霍尔认为所有的图像都经过了“编码—解码”过程,图像在生产的过程中被编码,然后置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并且在这种特定语境下被观者或读者进行解读。“社会互动其实是一场表演,现实社会就是互动的舞台。”[2]人们所使用的社交软件微信就相当于一个舞台,一个建立在虚拟空间之上的表演舞台。微信表情包满足了当下社会对“视觉化”的要求,演员在表演中借助微信表情包向观众传递信息,展示自我形象,观众则通过已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视觉图景呈现不同的反应。

在微信社交舞台上,人们通过微信表情包这种象征性符码进行表演,扮演不同角色,塑造让自己和他人满意的自我形象[3]。由于观众的职业、人生经历各有不同,在面对表演者时就会有不同的期待和要求,所以为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要求,表演者会选择不同类型的表情包来进行演出。面对的观众是家长时,表演者要塑造一个孝顺、听话的形象;面对好朋友时,要呈现老友间的亲密和默契;面对陌生人时,要体现出自己的礼貌。因此,公众借助表情包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沟通交流时,种类丰富的表情包为展示多样化的自我提供了更多机会,表情包直观、幽默和生动的特点让人们在互动交流和自我形象建构中有了更大的空间。

美国当代著名修辞学家索尼娅·福斯提出,图像必须具有修辞性的三个必备特征,才能产生修辞功能,第一个是必须具有象征意义,第二个是必须要有人的介入,第三个是必须要向观者展示。在利用即时通讯工具交流时,大多数人都会创作或使用微信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进行信息传递,这赋予了微信表情包独特的象征意义,使其具有了视觉修辞功能。

微信表情包是一种新式“视觉修辞”,如暴走漫画“姚明脸”表情包,姚明赢得比赛的喜悦被人们用来指代自己的快乐,同时借其夸张表情来传递幽默。微信表情包是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共同构成的综合符号修辞行为,它对现实事物进行夸大模仿营造出戏剧性效果,并通过对事物进行现实意义上的延伸,重构人们对表情符号的认识。

2.2 情感表达

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是人类的主观的体验。“微信表情包在进行信息交流时,也承载起了情感表达功能。”[4]在聊天过程中人们往往以微信表情包的形式表达某种情感和情绪,在交流互动中获得了娱乐满足感,微信表情包也成为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快节奏的生活常会压得人喘不过气,人们需要一个缓解焦虑释放压力的渠道。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的表情包则满足了人们情感表达的需求,微信表情包在聊天场景中所营造的快乐气氛,让人们获得短暂的轻松感。2019年,一句“我太难了”成了人们的口头禅,网友还将麻将中的“南”与其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微信表情包“我太南了”。“我太难了”代表的是在一定时期和阶段人们的一种情绪和社会心态,而麻将是一种具有社会娱乐性的活动,当这二者相结合形成表情包时,则带有了戏谑和调侃的味道。微信表情包“我太南了”其实与“咸鱼”“懒蛋蛋”“悲伤蛙”和“葛优躺”一样,都是丧文化的具体表现。为缓解生活问题,如高房价、就业难、结婚难等带来的压力和无力感,新一代年轻人纷纷选择用诸如“我太南了”这样的微信表情包来释放负面情绪。在互动交流中,微信表情包所承载的“快乐”“恶搞”“自嘲”和“调侃”,可看作是对当下社会文化格局的一种解构和反抗,通过这样的方式,个人情感得到了隐晦地表达,避免直截了当的情感宣泄。

微信表情包直观地表达了人们不同程度上的喜怒哀乐,新一代的用户群体也形成了一种新的自我表达习惯。与其用文字平铺直叙讲述一件事情,不如借助微信表情包进行清晰表达,所以出现了“天可不聊,图不可不发”的社会现象,一张合适的图就包含了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当时的情绪,微信表情包以最为直接具体的视觉形式表达着人类的情感。

2.3 身份认同

在进行表情符号交流时,表面上沟通双方是为了获取有效的信息,实际上有着更深层的交流目的,即获得认同。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微信表情包展现出了群体身份认同的诉求。[5]过去人们习惯于与家人、朋友、同事进行面对面交流,来确定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角色定位及社会地位,获得明确的身份指认。现在,人们选择在虚拟世界中的社交平台上,在聊天中使用微信表情包,获得某种社会身份的认同。

人们对微信表情包的选择与使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群体的划分。由于时代背景、思维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差异,不同群体在虚拟空间中的活动路径呈现出较大差异。作为网络表情包传播的主力军,年轻的90 后、00 后在使用微信进行交流互动时,选择的表情包大多是“暴走漫画”、夸张搞笑表情等,这些青年表情包表面上形象直观、画面简单,实则内心戏丰富。而中年群体使用表情包多是色彩鲜艳、字体样式丰富、充满正能量的表情包。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使用idol(偶像)微信表情包、宠物微信表情包、萌宝微信表情包等的群体。以日漫《JOJO 的奇妙冒险》里的台词“我不做人了,JOJO !”为例,由于台词出现时的语境十分有趣,被粉丝做成表情包用到了不同场合。虽然人们使用的表情包有所不同,但微信表情包在群体间进行传播时,会在使用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当人们遇到与自己使用同一类表情包的聊天对象时,会认为对方与自己有共同语言,或都对某一件事物产生兴趣,会有一种“自己人”的感觉。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烙印,每一代人都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而时代也会给每一代人贴上特定的身份标签。微信表情包诞生的过程代表着特定群体的各种社交活动和因活动所产生的集体记忆,成为了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6]。同一群体成员的认知结构、表达方式具有相似性,有着独特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表情包正是这种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使用者借助微信表情包来实现身份认同。

消费社会理论曾指出,人们通过消费行为进行社会关系构建时,所关注的重点对象不是物体本身的功能,而是物体被使用过程中获得的符号意义。公众在消费微信表情包的过程中对微信表情包产生的共同理解,可进一步形成身份认同和心理认同,赋予了表情符号新的意义来凸显身份,进而对群体共同的社会身份产生归属感。

3 微信表情包狂欢现象的反思

在这个视觉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可否认微信表情包带给了我们更直观生动的视觉体验,也便于即时互动。微信表情包所建立的狂欢广场为公众带来了快乐,但在这场集体狂欢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狂欢热潮褪去后,微信表情包的传播和使用,及其对个体、社会产生的影响,需要我们关注与反思。

微信表情包的快速发展、视觉文化的崛起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随之而来的是图像时代对语言文字的挑战。然而,微信表情包的泛滥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语症。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度依靠微信表情包时,人们表达出来的东西就会出现模式化的特点,对他人的回应不再是独一无二的。如今,微信表情包增强了人们对图像的依赖,形成了“能用图解决就不打字”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丧失的不仅是个人语言表达能力,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微信表情包被不断创造更新的过程里,同一表情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也会有所改变。原有社会规范和话语秩序消解,新的话语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在微信表情包编码和解码的环节里,由于一些不常接触网络的人群对微信表情包所表达的意义出现了错误的解读,导致了错误信息的传递,造成沟通双方对表情包的意义阐释难以达成共识,增加了交流难度,进而扩大了“知沟”。这导致人们容易在交流过程中产生误会,于是微信表情包走向了交流的反面,阻碍了人们的交流。

微信表情包带来的是人性化的交流方式,当它变现为文化产品时就衍生了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在使用明星或公众人物的表情包进行商业宣传时,并没有获得当事人的允许,产生了表情包侵权问题。还有不少网民使用真人图片制作一些带有侮辱话语、低俗的表情包,传播了暴力、色情的低俗文化。图像时代的到来,让微信表情包越过了辅助交流的红线,让大众为了发图而发图。微信表情包在群体感染的作用下,会出现病毒式传播、立体式扩散,让大众沉迷其中,没有了自己的思考,沦为乌合之众。同时,也容易让人们停留在他们所建构的虚拟空间中,消解人们理性思考的欲望,失去对现实社会的理性判断,作出非理性的表达。

4 结语

微信表情包的发展体现出了狂欢精神,这种全民的狂欢满足了大众的自我表达和建构个体形象的心理。随着网络社交形式的不断更新,将会有更多微信表情包甚至新的表意方式出现在社交活动中,成为网络交流的信息媒介,构建出一个新的狂欢世界。但在狂欢热潮褪去后,我们还是要回归到现实世界。面对微信表情包,最好的方法便是对其进行足够的理性思考,不沉迷其中,而是将其视为情感表达的辅助工具,合理使用表情包,减少表情包带来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表情符号社交交流
微信表情符号写入判决:你发的每个表情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如此交流,太暖!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世界表情符号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这个表情符号,你用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