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土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2022-12-28 06:38屈永芳金文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题资源幼儿园

屈永芳,金文燕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中心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131)

1 幼儿园课程资源现状

回望国内对课程资源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与落实,对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也备受关注。浙江安吉幼儿园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竹子”开展的“安吉游戏”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江苏省也随之推出了“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虞永平教授在阐述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途径中指出,要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

2 基于课题研究的本土化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策略

2.1 问题导向,申报课题求发展

我们深知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实施必不可少的要素,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助推器[1]。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中,如何在地方性知识的理念引领下,开发和利用本土的、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幼儿感兴趣的课程资源,让幼儿的学习更具情境性、趣味性、主动性和成长性,让幼儿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快乐而有意义[2]?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成功申报了苏州市教科院的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地方性知识视野下,“游趣园”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立足本园教育实践,在地方性知识理念的引领下,促使幼儿、教师及家长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对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等综合能力,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家长观念的转变,以及幼儿园品牌的提升。

2.2 立足儿童,课程资源深挖掘

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种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资源的收集成为了老师们面临的难题。于是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立足孩子活动的需要,将幼儿、教师、家长形成资源收集的合力,共同挖掘园内资源、园外资源和网络资源[3]。如在组织“资源收集有妙招,游戏开展才有料”主题教研时,通过qq 交流聚焦问题、分享案例展开研讨,明确了资源材料对于幼儿发展、课程推进的重要性,帮助老师们了解资源收集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也学习了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在教研中达成共识:只有将幼儿园教职员工、幼儿、家长及社区、街道等社会资源都纳入资源收集的对象,才能保证资源收集更有效、游戏开展更有料,课程推进“有米可炊”。老师和家长在充分开发和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地域文化资源的同时,引导幼儿对周边资源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我们制定一周资源收集表,吸引每一位教师做资源收集的有心人,善于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或可以挖掘价值的材料进行全员收集,收集到的资源经过清洗、消毒、分类后按照标志有序摆放、分类整理,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逐步形成“水之趣”“农之乐”“荷之韵”“纸之魅”“管之妙”“布之奇”六大主题的课程资源。

2.3 优化改造,合而不同为园本

2.3.1 资源生成主题活动——蓝本课程的优化

主题活动只有符合幼儿的现实生活才会被幼儿接受,才能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以周边教育资源利用、园所文化、幼儿兴趣及关键经验为切入点,对课本中的主题活动进行合理的删选与整合,保证主题的可行性[4]。当主题确立后,我们通过课程审议,对主题中每个具体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与重组,并将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例如:大班《盖房子》主题中,利用纸资源预设了《纸牌建筑师》活动,活动开展前,在益智区投放纸牌,“纸牌会站立吗,能造房子吗”,带着这些疑问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让纸牌站起来的秘密:将纸牌横折、竖折,或者两张对搭就可以让纸牌站立起来。折好的纸牌一层层垒搭起来,体验纸牌变成房子的喜悦。幼儿基本掌握了用纸牌构建的方法,再组织集体活动,把活动重点放在“造型”上,看谁搭得高,看谁搭得稳,将幼儿区域中获得的零碎经验进行梳理汇总和提升。集体活动后,纸牌建构在区域中玩的人多了起来,幼儿觉得一张桌子太小,师生决定把区域调整到活动室空间最大的地方,把几张桌子拼起来,开始合作游戏,幼儿的作品也越来越惊人。

2.3.2 资源融入一日活动——蓝本课程的拓展

依据我园实际情况,利用周边的地方性资源,将其融入幼儿一日活动,尝试多元化拓展蓝本课程。我们成立了“水、农、荷、纸、管、布”六大教研组,每个组的成员都分别来自大中小三个年龄段,既包括课题组主要成员,又涵盖园内普通教师。这样既有利于全园老师参与资源组进行研究,又能保证所研究的成果能够兼顾到三个年龄段,使得园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借鉴性。比如:我们结合蓝本主题,将“水、纸资源”渗透其中。通过课程审议,制定相关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水的各种形态,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纸,知道了水、纸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资源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也亲自参与了一些小实验。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保护水、节约水的意识逐步增强。同时,利用PPT 备课的形式记录幼儿活动的开展情况,各班老师都能按要求及自己班的实际情况予以完成。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明确活动的目的,而且有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学习。

2.3.3 资源用于园所环境——特色环境的营造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我园对幼儿园室内、户外进行了合理布局,打造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园所环境:

①室内交通长廊。一楼规划出“纸管涂鸦与建构”,在直径不同、高低不同的纸管上涂鸦,创意无限;穿上漂亮衣服的纸管还可以进行建构游戏,不同的组合下,孩子们喜欢的城堡、滑梯跃于眼前。

二楼营造成“纸的王国”,让幼儿收集认识不同材质、用途的纸,尝试自己动手制浆造纸,以及开展一些纸的创作艺术活动。另外,纸箱迷宫也是孩子们流连的场所,在纸箱间穿梭,比比谁先走出迷宫找到出口。

三楼开辟出“民间游戏”,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地方性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我们儿时的翻花绳、丢沙包、跳房子等民间游戏都能在这儿找到。

②户外公共环境。玩水墙。孩子们有的压水泵、有的转动齿轮,清澈的水在管子里不停的流动,到达终点进行下一个循环,孩子们在玩水中亲身感知水流动的性质。

玩水池。对原有水池进行改造,把池底抬高,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有利于孩子穿了雨鞋下水池玩水,洒水枪、放小船等游戏是孩子们常玩的。

2.4 成果推广,科研引领促成长

2.4.1 秉持儿童本位,实现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①创设地方性特色园所环境。我园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把环境创设融入课题研究,成为幼儿园教师支持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结合我园的三条长廊,围绕“纸管、纸、民间游戏”资源,开设“纸管涂鸦与建构”“纸的王国”“民间游戏”三大资源特色主题走廊。其次,结合“水”资源,将户外环境另辟出“玩水墙”“玩水池”区域,满足幼儿玩水、玩沙的需要。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墙面环境还是区角环境都具有很大的教育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幼儿对家乡地方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了浓厚的爱家乡情感。

②开展本土资源特色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园将“水、农、荷、纸、管、布”六大资源融入幼儿晨间户外锻炼、班级区域游戏、专室游戏和走廊游戏等,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为幼儿创设和营造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和氛围,让幼儿在各类游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③开展多形式幼儿活动。通过课题实践研究,我们组织幼儿参观“荷塘月色”“三角咀湿地公园”,让幼儿对地方性地域文化有直观的认识;结合园内外资源组织幼儿一日活动,让幼儿对本地的人文、物质文化等有细致地了解;通过幼儿绘画、动手制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的幼儿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想象更丰富,幼儿的欣赏水平、绘画水平大大提高,参加“童画之星世界华人创意美术大赛”中多人获得了特等奖、金奖、银奖、铜奖;参加江苏省友城绘青少年绘画活动,围绕主题为“梦想的未来”进行创作,30 多名幼儿获得了优异奖,3 名幼儿成功荣选江苏省幼儿组百强。

2.4.2 组织研究活动,实现教师主动研究转型

①教研能力提升。课题研究以来,借助理论学习、调查问卷、实地勘察等方法进行资源的挖掘、分析、筛选和整理;结合课题研讨、课程审议、园本教研等形式对地方性资源进行审议,将资源有效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最后针对课程资源生成的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并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资源库和电子资源库进行有效管理等[5]。一系列的课题活动,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教师筛选、利用和管理本土资源的能力得到提升,研究能力得到增强,教育观与儿童观得到更新。教师学会了用开放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活动,从幼儿的角度去判断他们的学习需求,思考有效的指导方法,有效地支持策略,引导孩子们与本土资源进行互动,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展开各种学习和探究活动,获取丰富的有益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用一种反思的方式不断审视自身的活动设计,生成更为成熟全面的版本主题活动,逐步成为会学习、善反思的研究型教师[6]。

②科研成效显著。通过实践研究,教师们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们撰写的论文61 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98 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撰写的教育故事和学习案例9 篇在市区级获奖。这些论文的获奖与发表不仅是教师们对于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心得的总结,也是我们研究成果的一个体现。

2.4.3 邀请家长参与,建立课程游戏化理念

①家长走近课程,了解课程游戏化理念。利用家校通、QQ 群、微信群、校内网站、微信公众号、面对面的交流会、专家讲座等形式,转变课程理念;聘请家委会代表担任幼儿园课程宣传员,向其他家长宣传游戏化课程理念。

②家长参与课程,感受课程游戏化乐趣。家长参与“资源调查表”,进行亲子收集资源的记录发现。家长开放日、主题反馈表,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参与评价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家长对老师的理解和信任。

③家长走进课程,促进课程游戏化发展。填写“家长资源调查表”,从家长职业、运动爱好、收藏物品、种植饲养等方面做全面系统的调查,全面了解家长资源情况;结合家长特长,以家长助教、家长护校、义工服务的形式参与幼儿园课程,将家长资源有效融入课程建设,促进课程游戏化发展,让孩子在亲子关爱中快乐成长。

2.4.4 课题引领成长 促进园所内涵的发展

在研究中,我们把本土文化中的特色都展示到了园所环境与走廊环境的布置中,营造了浓郁的本土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生长树”,初步体现园本课程特色;同时利用本土资源积极开展本土化游戏。这些成果使我园“管理体系精致化、环境创设个性化、服务意识人文化”的办园宗旨更加明显化,使“融合、人文、个性”的园风更加清晰化,也使社会和家长对我们幼儿园更加认可化。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我园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提升和发展,我园正以教育科研为平台,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依托,积极走向一条内涵发展的办园之路。

3 结语

立足课题研究,我们围绕“幼儿的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以地方性知识理念为引领,探索对周边资源进行挖掘、筛选、利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不断地“捡拾”散落在园内、园外的课程资源,探究课程资源的建设,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一点、更生动一点、更丰富一点、更有趣一点,让每位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和发展,将幼儿园打造成孩子开心游戏、快乐成长的“游趣园”。

猜你喜欢
课题资源幼儿园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的微课题研究
我爱幼儿园
我给资源分分类
欢乐的幼儿园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