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研究

2022-12-28 06:38张小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四史山东中国共产党

张小云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表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1]大学生通过学习“四史”,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发奋成长成才,增强大学生抵御西方思潮的斗争能力。山东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在党的创立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山东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价值底蕴深厚,是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活教材,是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有效载体,新时代把山东红色文化融入对大学生的“四史”教育是解决时代命题的钥匙。

1 山东红色文化与“四史”教育的逻辑关系

1.1 价值目标一致

一部红色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历史。红色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德育价值,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四史”的生动实践,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四个选择”,即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阐述了“三个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四史”中这些深刻的理性认识,为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历史逻辑,是大学生的精神之钙。总之,红色文化与“四史”对大学生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为党和国家培养中华民族复兴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1.2 内在本质一致

红色文化的底色是红色,“四史”的底色也是红色,红色文化与“四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历史的精神沉淀,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焦裕禄精神、抗疫精神等,这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感、政治情怀和理想信念。这些是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及中国新时代的内在统一。“四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奇迹。二者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思想本源、精神境界、价值诉求、光荣传统、作风修养、实践基础是一致的,是推动大学生成长的思想引领[2]。

1.3 精神内涵一致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它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和大众性。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和历史经验,也包含中国共产党铸就的伟大精神,是大学生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把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中,在“四史”教育中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因此大学生知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2 山东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优势

2.1 山东红色文化底蕴丰厚

山东红色文化根基深厚,是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地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地之一。山东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革命遗址2 449 处,国家级遗址保护22 处,省级遗址保护96 处,市级遗址保护97 处,县级遗址保护218 处[3]。山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传播比较早的地区,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保存了最早《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本,并且传播开来。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解放战争时期,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一系列胜利,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在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山区420 万人口中,有120 万人参战支前,10 万英烈牺牲在战场。在解放战争期间,山东人民为前线输送了95 万多兵员,出动1 106 多万人次[4]。在山东这片红色热土上,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下,彰显了伟大革命气质,谱写了伟大的红色精神,留下了不灭的红色记忆。

2.2 山东红色文化内容丰富

山东地区富有历史悠久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山东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留存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邓恩铭、王尽美等人在山东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组织成立了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且建立了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宣传工作和工人运动工作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人民塑造了伟大沂蒙精神、胶东革命精神、渤海精神和冀鲁豫边区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塑造了伟大的山东精神。山东红色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宝贵财富和历史根基,也是对大学生推进“四史”教育的有效载体。山东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丰富“四史”教育的内容,扩宽“四史”教育的渠道,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认同,提升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自信。

2.3 山东红色文化形式多样

经过百年的发展和沉淀,孕育了厚重的山东红色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有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其中红色物质文化有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领导人故居和烈士陵园等,代表性红色物质主要有孟良崮战役遗址、济南战役纪念馆、王尽美烈士纪念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这些静态的革命遗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伟大革命精神,是进行“四史”教育的鲜活素材。山东红色精神文化内涵丰富,一些红色作品、红色歌曲、红色影视等,诠释了山东红色精神文化的内涵,赞美了山东军民守初心、跟党走的必胜信念。主要代表性红色作品有《铁道游击队》《红嫂》《沂蒙山小调》等。这些红色作品体现了历史思想和民族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内容之一,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红色记忆和红色认同。

3 山东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5]。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四史”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对大学生来说,红色文化资源和“四史”是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根基,是“四个自信”的源泉,是理想信念的营养剂。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时代需求。

3.1 讲好红色故事,丰富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6]。英雄是时代最亮的坐标。把英雄人物事迹和“四史”教育相结合,根据各级各类课程的特点,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课堂”作用的同时,运用“课程思政”理念,把红色人物的先进事迹融入到“四史”教育,使红色人物的形象复活、再现,使红色人物的精神再生。在百年党史的征程中,山东涌现出无数英雄先烈,他们的精神引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从党的先驱邓恩铭、王尽美到保存革命火种《共产党宣言》的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刘良才等人;从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到“一马三司令”,及得了“抗日病”的马耀南、马晓云和马天民三兄弟;从爆破大王马立训到铁道游击队队长洪振海……无数英雄先烈抒写了一部部爱党史、爱国史、奋斗史。他们的英雄事迹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把红色人物故事融入到大学生“四史”教育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3.2 用好红色资源,丰富大学生“四史”教育的载体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山东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遍及山东各地。对大学生“四史”教育就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山东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纪念馆是“四史”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除此之外,红色书籍、红色影视等红色作品也是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宝贵素材。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体验红色之旅,把学习“四史”与红色实践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到当地的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感悟我们党百年来伟大的征程,感受我们国家伟大的历史变迁。同时,开展红色印记系列活动,如大学生讲红色故事、“党在我心中”的演讲、党员主题日等活动,通过大学生自身的体验,更坚定“四个自信”,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制度。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不是简单地叠加红色文化,而是培养大学生对历史规律、党执政规律和国家发展规律的认知和认同。通过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四史”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担当起时代使命,自觉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7]。

3.3 传承好红色基因,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效

红色基因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引领,是不同于其他党派的基因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精神血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抵制西化分化政策,做到正本清源。当今时代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要充分利用“00 后”大学生的特点,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让山东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教室、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四史”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组织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主题日,开展党史竞赛、红歌比赛、红色微电影比赛等活动。同时,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复活山东红色文化,广泛宣传山东红色文化,如“历史上的今日山东”“山东红色精神在我心中”“山东革命先烈事迹追踪”等主题板块,通过鲜活的图片和视频、详细的文字记载,再现了山东红色伟大的征程,宣传“四史”的感染力,提升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和传承,认同“四史”蕴含的规律,有助于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知国情、党情和世情,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4 保护好红色印记,构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平台

山东红色印记是山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救国、建国、兴国和富国之路上留下的英勇足迹,它承载着山东人民的集体精神记忆,也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足迹。保护好红色印记,就是留存国家和民族的血脉,也是保护历史印记。山东革命遗址遗迹现在较好保存的有433 处。山东红色印记遍布山东各地区,诸多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更加丰富,但这些革命老区大都位于偏远地区,需要加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山东红色印记的革命传统和教育价值。红色遗址、红色文物、红色人物事迹、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都是活着的“四史”教育教材,是最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的教育平台,充分挖掘和保护好红色遗迹,开发红色印记的“四史”教育价值,培养大学生学习“四史”的主动性。“四史”教育“不仅旨在培育学生的历史理性,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剖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智慧;还必须在历史场景塑造中深入学生的情感体验”[8]。因此,保护好红色印记,让大学生在“四史”教育中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同频共鸣与共振。

4 结语

红色文化镌刻着伟大建党精神的记忆,“四史”中留存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史诗。红色文化和“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红色文化资源既富有思想性、理论性,又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山东红色文化是“四史”教育宝贵的资源,把山东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红色品德,加强对大学生的红色引领,有助于大学生凝聚红色力量,强化大学生的红色根基,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培养好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猜你喜欢
四史山东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诵读学传”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