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信息传播对地方公共新闻场域影响研究

2022-12-28 06:50河南工业大学赵志洋
区域治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语态场域传统媒体

河南工业大学 赵志洋

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搜索和智能推送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闻的语态面临新的改观,新闻视线的重心从网站新闻源逐渐转移向自媒体新闻源,web2.0时代传统媒体所受的冲击,在以新闻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新闻端上再次重现:权威媒体被分割解构,新闻热点的产生从媒体转向受众;新闻“短平快”的要求更高;新闻评论中媒体和受众地位更加平等;自媒体信息传播中自觉形成的新语态,改变了新闻,特别是地方新闻的传播结构。这些变化将使政府主导的地方新闻传播产成新的构型。

一、自媒体语态在官方报道中的应用

在自媒体传播领域下的研究离不开对自媒体传播语态的分析,可以说自媒体语态的不断演变正是推动自媒体发展的动力之一。媒体语态的研究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被提出,传统媒体试图通过新闻语态的改变,追上新媒体在传播时的接近性和直观感,应运而生的是带有明显娱乐性和语言特色的地方新闻节目的产生。随着传统媒体纷纷投入自媒体创作,自媒体的语态也愈加丰富,电视、广播在公共新闻、民生新闻中常用的新闻语态被自媒体广泛应用,其中一部分也逐渐被官方报道采用,以应合自媒体传播时必须的直白、快捷,以及述评结合、情绪传达等功能。

(一)现场纪实型新闻语态

现场纪实型自媒体语态,与电视新闻中现场报道的语态类似,都力争在新闻报道中表达强烈的现场感,追求直面现场的观感,其中既可以以拍摄第一人称角度,用手持晃动的风格营造现场的追逐感;又可以从旁观角度全面记录现场画面,努力形成细节和全景结合的画面语言。自媒体在采用现场纪实这种报道形式时,常伴以新闻当事人对事件的描述,这种声画分离的模式,有效压缩了新闻的时长,并且对画面内容也做了补充。

这种新闻语态是最接近传统媒体的一种,甚至一些传统媒体的自媒体端,会直接转载横屏的新闻视频,这也是传播途径和制作优势之间结合的一种较直接的融媒体形式,特别是具有极高权威性的传统媒体,非常适用横屏作品发布,比如央视新闻等。大部分地方媒体则乐于制作竖屏的自媒体新闻,哪怕在转载已经播出的节目时,也要重新调整画面。这种情况源于传播者的心理和受众使用移动设备的习惯:横屏能原汁原味提供传统媒体的“权威信息”,竖屏更方便手机用户观看,便捷的观看方式、快速的信息获取和直观的视觉,更适应碎片化的受众需求。

此外,在新闻素材采集中,新闻机构在制作自媒体新闻时,会使用“路人”用手机拍摄的视频素材,在突发新闻现场,媒体也需要征集一些现场情况。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人人都成为了新闻通讯员,甚至非新闻媒体的自媒体用户,发布的第一手信息要远快于新闻媒体,这时需要新闻媒体做的是及时筛选讯息,寻找舆情点和报道方向,实现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

(二)图文分析型新闻语态

图文分析型自媒体语态是平面新闻的一种变化,无论从传统纸媒,到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子杂志”“数字版媒体”,都擅长制作这种“扁平化新闻”。自媒体新闻中的图文分析,制作风格非常多样,特别是在自媒体视听风格的结合上:色彩鲜艳、醒目的字体产生的标题效应;舍弃解说词,改为背景音乐突出画面的直观性;用语言辅助画面延伸内容的补充性。种种特性极大提高了图文新闻在自媒体上的传播效果,既保留了纸媒上图文并茂的静态美感,又融合了影像媒体的具体生动,更兼具了自媒体创作中风格化、简单化的特点。

这种自媒体新闻语态多适用于没有现场画面的信息发布、需要解读的新闻信息上,比如政令发布、情况通报、数据报告等等。之所以适用于这些新闻场景,除了图文在信息传达上的特性以外,还有自媒体独有的距离属性。横向比较所有视觉媒体,使用终端越小用户视点越近,越容易被视线中的“突出部分”吸引注意力,手机用户在使用时视距一般都不超过30厘米,极易被彩色、频闪、移动的内容引导视线。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用户不断衰减的阅读能力和信息需要,让新闻传播不能依赖大量的文字阅读,新闻媒体必须精简、筛选新闻信息,“短”一度成为新闻的第一追求。这也促使了图文型的自媒体新闻,在传达一些内容较繁琐复杂新闻时的应用。特别是在近年疫情防控等新闻报道,这种语态赢得了很多用户的青睐,文字被转换为类似图表、图示的信息,实现了“短平快”的新闻要求。

(三)讲解评述型新闻语态

讲解评述型的自媒体新闻,是以人物出镜播报、评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新闻语态,在表现形式上类似电视主持人、评论员出镜播报新闻、发表评论,一些新闻自媒体把电视新闻主播在新闻影片前的串词部分截取出来,作为短视频发布。除了新闻媒体之外,以新闻评论员、独立新闻人、媒体人等个体用户也常用这种形式,所以这种语态也分为第二视角和第三视角两类。第二视角即讲述者直视镜头,营造对话感;第三视角则是旁观者角度,营造现场感和权威性。因此这种语态经常用于新闻背景的介绍和梳理,或用于官方观点、态度的表达。

这种新闻语态是最容易形成意见领袖的类型,这和新闻评论的功能有关。除此之外,由于短视频新闻要求短而精,在制作时往往要进行内容选择,虽然有“断章取义”的风险,但是相应一些“金句”“热词”的出现也让此类新闻大受欢迎。如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等官方自媒体账号,拥有庞大粉丝群和拥趸,在新闻创作上,一方面保留发布会现场,一方面对较长发布会中的核心内容和热点问题的内容筛选,满足受众对短视频“快看”的需求,同时各位发言人的个人魅力和语言艺术也成为此类新闻的看点。

种种自媒体新闻语态构成了当下自媒体在进行新闻传播时的主要做法,不同于传统媒体对新闻类型的研究,自媒体的每一种语态都适用于各种新闻类型,不同点在于语态对受众是否便于观看、能否乐于理解的影响更大。新闻自媒体作为用户最多、渗透力最强的媒介形式,本身公共性不强,又处于信息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的媒介环境中,特别是地方媒体和地方政府机关宣传部门运营的自媒体,在取代传统媒体的新闻发布功能时,还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对“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的准确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自媒体新闻在公共新闻场域构建中的作用

对自媒体新闻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内容生产力的研究,另一面是对内容传播力的研究,上文提到的语态是新闻生产方式,新闻媒体最终要以内容形成舆论场、引导舆论场,这就要求传播者要把正确的新闻内容投向正确的信息需求场景。特别是在现代城市中,人口密度大,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度更高,一旦官方信息出现缺位,极易形成猜想和恐慌。在近年来出现疫情、灾情的城市,对信息的需求成指数增长,短期内会在地方新闻场中形成一个信息高峰,也极易产生回音壁效应,从而产生灾害后的次生危机。

(一)地方公共新闻场域的形成

新闻场域是一个较新的学术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1996年出版的《关于电视》中提出,他认为新闻场域是文化的一个亚区域,是由媒介文化的特殊逻辑构成的。从社会学的认知上,场域不是封闭的,是不断地相互影响的,逻辑较强、控制力较强的场域会不断侵蚀、影响其他场域;场域内部则由多个“源”组成,这些“源”所代表的媒体、新闻发布者、新闻制作者,他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和其他场域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那由他们构成的新闻场域,就和社会的其他场域产生了关联和交集。

把视野缩小,仅看某一地区的新闻场域,其中公共新闻是占比最大的一部分。地方新闻媒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本埠新闻,即是从新闻场域观察一地社会、政治、经济等众多场域,并为当地受众提供信息服务和价值参考的重要角色,也是当地社会文化形成的最主要推动者。从技术层面说,自媒体平台在智能推送引擎下,当地信息被精准地推送给当地受众,地方新闻场域的形成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容易成型。

(二)自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依赖

在自媒体不断给受众推送本地新闻时,也伴随着web2.0时代逐渐走向成熟,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特别是近十年,自媒体在社交平台的功能上增加了信息聚合的功能,并且两者的重要性悄然做了转变,成功夺取了移动客户端的头部。从受众的角度来看,自媒体碎片化、窄化的特点,极大增加了用户黏性,这也是当代人信息依赖产生的原因之一。

信息依赖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轻度症状,是指受众在没有具体需求的情况下,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参与互联网活动,甚至是用互联网填满生活、工作中所有的时间空隙。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日接触手机时间高达100.75分钟,部分用户会远高于这个平均数值,用信息填满生活,让感官始终保持活跃,成为一种信息常态。信息依赖的结果是,如果受众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足量或能满足心理期望的信息,他们就会主动搜索、查找想要的信息,相应地就会收到更多有关推送。特别是在面临灾害、瘟疫等因素导致信息不畅,受众急需得到信息,会丧失一定的判断力,盲信和不理智可能会推动他们猜测、传播不实信息,从而形成回音壁效应,产生不良舆情。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在无法改变用户习惯的前提下,保持信息传播渠道畅通和确保足够保质保量的信息是最重要的。在去年夏天河南省的内涝灾害中,翼龙通讯无人机搭建的空中基站,为灾区提供了公网通信,建立信号连接对受灾、受困群众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鼓舞,同时灾区内的信息也通过网络传递出来,提供了及时的新闻资料。

(三)自媒体对新闻视角的重选

自媒体新闻和传统媒体一样,在内容创作上离不开对新闻视角的把握,传统媒体报道新闻的视角离不开“新”“奇”“深”,而自媒体往往带有一定的个体传播式的特点,屏幕小、内容短、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改变,让自媒体新闻报道必须重新选择新的视角。

小屏幕带来的是相应的便捷性和随身性,移动客户端往往又具备推送功能,时效性和信息到达率都非常高,非常适合做一些服务性较强的新闻,特别是针对某地、特定群体的新闻推送,可以通过提高传播效率进而提高新闻价值。比如在2022年初,郑州疫情期间地方自媒体纷纷转发一条医护人员连夜骑电动车赶赴核酸检测现场的短视频,全程就是对医护人员骑电动车的背影跟拍,加上自媒体特有的配乐新闻的功能,一时间引起了当地非常大的情感共鸣,也直接降低了疫情防控管理政策的执行难度。

除此之外,一些自媒体平台也没有封固在短视频之中,如抖音推出的“中视频计划”,就在扩展内容量,以求更广的创作思路。还有反其道而行的做法,比如自媒体式的新闻直播,甚至没有具体新闻内容,就是接驳了现场的视频信号,地标、天气、城市街景都可以作为直播内容,特别是近年来,地方媒体对城市交通、气象变化的直播已经成为常态,疫情期间各地自媒体都有对城市街景的直播,这一方面是取决于小屏幕的便携和续航成本低;另一方面,直播间开启的弹幕和评论,成为新的信息交互空间,甚至能从中挖掘出新闻线索。

三、地方新闻场域对政府公信力的促进价值

自媒体参与地方新闻,并且以之特性构建了参与者众多、与外界联系紧密的新闻场域。这其中参与者身份的多样性,既是优势也是“变数”。新闻自媒体运营者既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普通民众,这导致了自媒体新闻源提供的公共新闻具有更多的视角;民众作为信息的受者时,以获取信息为目的,政府、机构为信息受者时,可以获取舆论情况,获取社会反馈的信息。同时自媒体新闻的传播者和受者开始根据需求进行信息筛选,自媒体形成了基于社会分群的分众传播。民众作为信息接受者时受到大众心理的影响,普遍呈现出去理性化、易受暗示等特点。参与自媒体传播的民众虽然还有一些大众心理的特质,但已经呈现出了群体智慧,参与公共议题的受众互相共享信息和知识从而得出更智能的决定。“主持事务”“参与事务”,两者形成了对地方公共新闻场域参与者的影响,在其中能体现出政府、机构的形象管理理念和民众形成的群体智慧。

基于自媒体的交互性构建的政民沟通的媒介关系正在重写新闻场域。场域中的主导者和接收者角色随时会因传播情况的不同产生改变,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大幅度提升,政府、机构可能面临的舆论威胁越来越大。舆论一旦形成,分众传播就会转变为大众传播,地方形象借此对外传播,形成了对地方新闻场域边界的影响。但自媒体信息量大、易形成舆论、难以审核,决定了这是一柄双刃剑,也有可能传播负面的信息,因此在政策和管理上有新的需求。

在自媒体参与的地方公共新闻传播中,政府和民众是平等的,政府接受监督,民众接受管理,落实了“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形成良性的地方新闻场域。

四、结语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自媒体在新形势下的执政、干政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自媒体时代创造了更多参与新闻场构建的机会,特别是地方政府部门需要顺应潮流并善加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推动和改善宣传工作,政府既是新闻的发起者也是新闻舆论的引导者,并通过自媒体平台获取第一手信息,体察民情民意。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新闻观的良性新闻场域,才能让新闻媒介保持长久活力。

猜你喜欢
语态场域传统媒体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动词的时态、语态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