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有效路径探析

2022-12-28 08:31李红鑫
西部学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抗疫新疆

李红鑫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使得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进入了短暂阵痛期。新冠疫情的暴发,对世界格局及国际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全世界人文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阻碍。疫情背景下,“逆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思潮兴起,面对反复的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1]。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凭借与中亚国家①地理空间的优势,以及文化环境在历史上的渊源,成为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往来与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中,人文交流与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并列,成为推动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2],新冠疫情期间,加强新疆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对外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地讲好中国新疆故事,有利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建中国与中亚命运共同体。

一、新冠疫情期间新疆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的现状

人文交流内涵十分丰富,涉及一切以人为载体的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3],“人”是人文交流的核心。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和中亚国家都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各国人员往来按下“暂停键”,新疆与中亚国家传统人文交流与合作受到较大冲击。旅游交流是促进文化交流、拉近民心的重要方式。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丝路文化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受疫情影响,2019年来疆入境旅游人数为1787874人次,2020年骤降为60976人次。其中,接待哈萨克斯坦游客由2019年的1318941人次降为2020年的51287人次②。教育交流不仅为各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更是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方面。在教育合作方面,截止到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派留学生前往30多个国家留学、研究人员1000余人,招收培养“留学中国新疆计划”留学生1.1万余人[4],在新疆高校就读留学生超过2万人,留学生主要来自中亚国家。2008年新疆高校在比什凯克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现新疆在中亚国家共建立孔子学院7所。由于疫情,留学生线下课程停摆,科技人员流动减少,科研合作受到影响,教育合作交流转到线上,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云端”交流。除此之外,文化交流、体育交流、青年友好交流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新冠疫情期间新疆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

(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制约人文交流合作推进

疫情下各国高强度出入境管控措施影响着人文交流与合作。截止到2022年4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人数已超过5.1亿人,死亡人数超600万人③。随着各国联手抗疫,全球疫情蔓延趋缓。经过各国努力,2022年初中亚国家疫情得到一定缓解,但人为和地理的阻隔并未完全阻止疫情扩散。截止到4月底,中亚地区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17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18412例。哈萨克斯坦平均日新增确诊病例不超过百人,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疫情形势趋稳,塔吉克斯坦暂时保持零新增,土库曼斯坦官方仍未通报确诊病例,但外界对于土方关于“国内未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说法存有质疑。我国疫情反复,上海、北京先后暴发新一轮疫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新疆多地出现零星病例,对涉疫区域划分风险区并实施封控,疫情管控措施进一步升级。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制约着人文交流与合作。

(二)复杂的舆论形势影响人文交流合作的氛围

动荡的国际形势对中亚国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际舆论使得形势更加复杂。疫情暴发初期,中国积极抗疫,多数国家对中国的抗疫成绩予以高度评价。但仍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西方国家,不敢正视中国的抗疫成就,利用疫情污名化中国,炒作“中国病毒论”,大搞疫情“政治化”,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始终保持密切协作,守望相助,携手共抗疫情。然而在负面国际舆论引导下,受国际环境变化和经济下滑影响,中亚国家对华态度出现小幅波动。2020年初,吉尔吉斯斯坦纳伦州阿特巴什区发生针对中资企业的集会,抗议将土地出租给中方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进程中,中国与中亚国家互融互通、共谋发展,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挑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等谣言此起彼伏。2021年12月,塔吉克斯坦某些政客接受采访时,声称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发展产生影响,应该尽快还清中国债务,远离中国[5]。新疆作为中国多民族聚居边疆区、能源超级大区,长期处于西方控制的国际舆论的漩涡当中。部分西方媒体有系统、有组织地炒作涉疆议题,借所谓的人权问题恶意诬蔑抹黑中国的治疆政策,操纵国际舆论。如,2021年3月发生的“新疆棉花事件”,在疫情的催化下,西方媒体以所谓的“强迫劳动”为借口,对新疆棉花进行抵制,打压新疆产业发展。西方媒体传播的此起彼伏的谎言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受到影响,新疆良好的形象被误读,一些中亚国家人民被蛊惑、被煽动,使新疆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舆论环境变得复杂。

(三)放缓的经济增长阻碍人文交流合作的步伐

近年来新冠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创,导致2020年全球经济下降4.3%,世界贫困人口增加了1.31亿,成为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6]。2021年全球经济在波动中复苏,然而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威胁,再加上劳动力短缺、债务问题、收入不平等、通货膨胀等因素,2022年全球经济依然充满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尽管中亚国家出台政策积极消除不利因素,但疫情对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造成了严重影响。根据亚洲发展银行数据(见表1),2020年哈萨克斯坦GDP下降2.5%,吉尔吉斯斯坦下降8.4%,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虽保持增长态势,但较2019年GDP增速下降,出现较明显波动,土库曼斯坦GDP增长率也由2019年的6.2%下降至5.9%。在中亚国家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推行下,除土库曼斯坦外,2021年其他中亚国家GDP增长率均超过2020年,受俄乌冲突及欧美对俄的制裁,预计2022年、2023年中亚国家经济增长将持续放缓,较难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中亚国家贫困人口增多,失业率上升。以中亚国家人口最多的乌兹别克斯坦为例,乌兹别克斯坦人口总量约为3400万,贫困人口约400至500万,疫情将导致该国贫困人口增加8.7%到10%[7]。当前,乌兹别克斯坦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16—24岁的年轻人当中,24%的人没有工作或无学可上,女性失业率是男性的4倍多[8]。俄乌冲突对经济的冲击加剧了疫情的影响,中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就业、投资等均受到波及,给经济形势带来负面影响。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降低了人文交流合作的迫切性,进一步阻碍了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推进。

表1 中亚国家2019—2023年GDP增长率(%)

三、新冠疫情期间新疆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有效路径

自古以来,人文交流一直是国与国之间的重要纽带。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交往史中,人文交流为推动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由于疫情给中外人文交流合作带来的影响仍未可知,疫情“新常态下”中国和中亚国家保持紧密的人文交流合作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立足区位优势,更应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疫情挑战,推进新冠疫情期间新疆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

(一)讲好“抗疫故事”,营造良好交流环境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中国抗疫的艰难时刻,中亚国家第一时间对中国抗疫措施表示肯定,并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援助。2020年2月,哈萨克斯坦政府向中国提供了13.6吨的医疗物资援助;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首批紧急医用防护物资,以专机方式运至中国;吉尔吉斯斯坦除捐赠抗疫物资外,吉青年人组织活动声援中国抗击疫情;土库曼斯坦在国内仅有300万个战略储备口罩的情况下,一次性给中国捐赠100万个防疫口罩。在中亚国家暴发疫情时,中国向中亚国家提供多批物资援助。新疆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支援中亚国家抗疫。应哈萨克斯坦政府邀请,中国政府选派抗疫医疗专家赴哈萨克斯坦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10人来自新疆各医疗机构,随行前往的还有新疆各界人士捐赠的医疗物资。为帮助吉尔吉斯斯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由中国新疆组建的联合工作组赴吉抗疫一线开展工作,此外,中国新疆通过吐尔尕特口岸向吉捐赠粮食和医用防护物资。医药企业新疆银朵兰维药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万盒“复方一枝蒿颗粒”助力乌兹别克斯坦疫情防控。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得知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缺少防疫物资后,积极动员员工进行捐赠。中国与中亚国家同舟共济、共同抗疫,积极消除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舆论影响。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新疆的抗疫故事,为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做出贡献,也为双方的人文交流营造良好氛围。

(二)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人文交流合力

在新疆与中亚国家的交往中,呈现“官热民冷”的局面,人文交流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地方政府在人文交流初期需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加强交流机制建设,为交流扫除障碍,提供良好的合作氛围。人文交流的关键在于人,核心是相互交流。随着交流深入,应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到人文交流中来,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企业、高校、智库、个人等在人文交流中的作用,凝聚多方力量,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文交流新格局。与官方组织相比,非官方行为政治敏感度较低,受众面更广,形式更加灵活,也更能贴近民心。疫情形势下,受人员流动限制,应充分发挥孔子学院、跨国企业、中亚的华人华侨群体、留学生等在人文交流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中说道:“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9]2021年6月,中央美术学院组织留学生来疆采风,感知中国,感受大美新疆。2021年10月,20名北大留学生参访新疆,亲身感受新疆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对新疆的和谐发展赞不绝口。青年是国际沟通的桥梁,是推动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通过知华友华的留学生群体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传播出去,增进了解和互信,向世界播撒友谊的种子,让每一位留学生都成为展现新疆形象、中国形象的名片。

(三)创新交流方式,推进数字人文交流

面对不断反复的疫情,防疫成为常态,国际往来受限,传统的交流模式受到制约。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人文交流应变被动为主动,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数字化思维,着力打造“互联网+人文交流”新模式。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在疫情期间,人文交流相聚云端,“线上线下”双向推进。通过社交媒体增加互动,通过线上直播开展留学生远程教育,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沟通、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贸易往来、人员交流,多种方式并行,助力线上人文交流。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亚国家网民人数不断增加,新兴媒体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短视频突破语言和文字的局限,通过视觉化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价值。2021年4月,“歪果仁研究协会”推出探访新疆的视频,消除了文化隔阂,让外国民众了解到真实的新疆。新媒体填平中外信息差,成为拓宽数字人文、续写中外佳话的有效载体。三是打造互联网人文交流品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拥有众多的丝路文化遗产,通过创建完善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新型传播载体,推动人文交流走深走实。

四、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新疆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疫情的持续影响对人文交流合作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应该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创新人文交流模式,在危机中创新局。疫情终将散去,交流将是永恒。2022年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3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新疆地区应把握机遇,在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合作中主动而为,秉持包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理念,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新疆篇章。

注 释:

①本文所用的“中亚国家”概念指中亚五国。

②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

③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抗疫新疆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