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铵态氮用量对草莓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2022-12-28 02:48卞和保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铵态氮叶绿素草莓

卞和保

(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溧阳 213300)

0 引言

本试验通过对30株草莓苗施不同浓度的铵态氮肥,观察测量草莓的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为了解不同浓度的铵态氮对沙培草莓影响,节约草莓的生长发育、铵态氮肥的合理用量等,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草莓。实验器材:离心机、刻度试管、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以及水浴锅等。

1.2 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地点位于溧阳市亳上草莓种植示范园区内。在本次试验中,主要有5个处理(表1)。对于每个处理,分别栽植6盆,即6个对照组,总数为30盆。试验中,将其中的硝态氨去除,以草莓生长所需正常的硝态氮浓度作为对照,将86 mg/L、150.5 mg/L、215 mg/L、279.5 mg/L、344mg/L五个不同的浓度梯度作处理,分别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每个处理做3次重复。

首先将草莓苗的根系清洗干净,测量其株高、根长、鲜重并清数叶片数,植入蛭石和沙装满的花盆,注意草莓嫩芽不能被蛭石掩埋,将花盆放置在温暖的阳光处,隔1个月浇灌1次标准营养液。3个月结果之后,再次清数叶片数,剪取叶片、标记和称量,供实验用。最后,再次测量株高、根长、干重和鲜重。

表1 不同铵态氮浓度对草莓的5个处理

1.3 测定指标方法

1.3.1 株高:游标卡尺测量。根长:游标卡尺测量。鲜重:电子分析天平称重。干重:烘干后电子分析天平称量。蛋白质含量:考马斯亮蓝法。叶绿素含量:用乙醇提取法。

1.3.2 叶绿素测定:选取若干新鲜植物叶片,将表面污物擦净,剪碎(去掉中脉)后将其混合均匀。称取待测剪碎的新鲜样品共3份,每份均为0.1 g,将其分别置于试管中,并在每个试管中加入5 ml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将样品完全浸泡。之后将试管置于暗处,24 h后进行比色测定。将叶绿素色素的提取液倒入比色杯内,以95%为对照调零,分别在波长665 nm、649 nm和470 nm下测定吸光度。根据公式依次计算出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mg/L),叶绿素总浓度为叶绿素a、b浓度之和。求得色素的浓度后,再计算组织中单位鲜重的各色素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叶绿体色素的含量=(色素浓度×提取液体积)/样品鲜重,单位mg/g。

1.3.3 蛋白质含量测定:称取0.2 g(可视情况调整)样品(新鲜叶片或根系)洗净后置于预冷的研钵中,分三次加入1.6 m1(0.6 ml、0.5 ml、0.5 ml)50 mmol/L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在冰浴上进行研磨,得到研磨后形成的匀浆,再将其转入离心管中,在4℃、120 kg下进行离心,时间为20 min,清液即为蛋白粗提液。取100 μl酶液,加入2.9 ml考马斯亮蓝溶液,反应2 min后测OD95计算结果。蛋白质含量(mg/g)=查得的蛋白质含量(ug)×提取液总体积(ml)/(样品鲜重g)×测定时所用提取液体积(ml)。

1.4 数据分析

在分析统计数据并进行绘图时,主要应用Excel软件进行。对于同一个指标,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差异具有显著性。针对单因素,分析其方差时,本文应用的软件是STAT。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的铵态氮对草莓生长指标的影响

2.1.1 铵态氮浓度对草莓株高的影响。在株高方面,处理1和处理3显著性差异并不存在。此外,处理2、处理4、处理5显著性差异也并不存在,且处理1至处理5之间的关系从大到小分别是:处理4>处理5>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2、处理4以及处理5都高于处理1以及处理3很多。说明施态氮肥对草莓的株高起到促进作用,但在处理4时草莓株高生长已维持在顶峰状态。由此可以看出,随着铵态氮浓度的提高,草莓的株高先升高后又降低。一般生产所用的草莓植株不会过高,植株过高会增加养分的消耗,所以一般采用较矮壮的草莓苗(表2)。

2.1.2 铵态氮不同浓度对草莓鲜重的影响。在植株鲜重方面,处理1与处理2显著性差异并不存在,处理3、处理4与处理5显著性差异并不存在。数据显示,处理1与处理5之间的关系分别是: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其中,后3个处理相较于前两个处理而言,均高出很多。可以说明,铵态氮对草莓生物量的增加能够起到积极作用,铵态氮浓度越高植物鲜重越重。草莓植株鲜重愈重,说明草莓生物量愈高,草莓植物营养越好,自然生长也越来越好。

2.1.3 铵态氮不同浓度对草莓干重的影响。在植株干重方面,数据显示,处理1与处理5之间的关系分别是:处理5>处理4>处理1>处理3>处理2。综上所述,喷施铵态氮可促进草莓的生长,且处理5即铵态氮浓度在344 mg/L时,效果最明显。

2.1.4 铵态氮不同浓度对草莓根长的影响。在根长方面,数据显示,处理1与处理5之间的关系分别是这样:处理4>处理5>处理3>处理2>处理1,其中,后4个处理相较于处理1而言,都高出很多。说明铵态氮对草莓的根长有促进作用,在铵态氮浓度在处理4时,根长最长。由此了解到,随着铵态氮浓度的提升,根长是一直升高的,呈稳定上升趋势,浓度到达处理4时根长生长到顶峰,处理5时稍有下降。根长长的草莓苗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及营养,因此,根长长的草莓苗对草莓生长发育更好。

表2 铵态氮对草莓生长指标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的铵态氮对草莓生理指标的影响

2.2.1 对草莓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处理3、处理4以及处理5显著性差异并不存在,但处理1与处理3显著性差异存在(表3)。数据显示,叶绿素在含量方面的处理关系为:处理2>处理4>处理3>处理5>处理1。对于叶绿素含量来说,处理2的叶绿素具有较高的含量。但是对于不同的处理,叶绿素含量的差异并不显著。并且处理2,向其两侧逐渐下降,可以说明,铵态氮在影响叶绿素含量方面具有增强作用,且当浓度在150.5 mg/L时,效果最佳。总体而言,铵态氮影响草莓叶绿素的程度较小。

表3 铵态氮对草莓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2 对草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分析可知,对于处理3,其与处理1和处理2,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然而处理4和处理3之间,差异性非常显著。数据表明,在应用不同浓度的铵态氮对草莓进行处理以后,其蛋白质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依次是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5。对于蛋白质含量来说,它既是细胞的结构组成物,又是生物反应酶催化剂,同时可以增加植株叶面积,促进光合作用。在处理4之后,蛋白质指标最高。由此说明,铵态氮促进了蛋白质含量的提升,且当浓度是279.5 mg/L时,所取得的促进效果最好(表4)。

表4 铵态氮对草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根据本文的试验,铵态氮浓度为150.5~279.5 mg/L时,草莓植株的生长指标都有所提高。这一研究结果与Thompson和Guttridge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草莓的成花原理得出的结论一致。试验结果显示,喷施浓度为150.5~279.5 mg/L铵态氮时,对草莓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这一结果与周华月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铵态氮对丰香草莓各种机理的改变得出的结论一致。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叶绿素的含量会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情况。且经过处理2之后,含量最高。说明在铵态氮浓度是150.5 mg/L时,可以显著提升草莓的叶绿素含量。各组处理之间,其含量差异不大,说明铵态氮很小程度上影响草莓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的含量也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处理2之后,其含量达到最高。由此说明,铵态氮有助于促进草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当其浓度是150.5 mg/L时,促进草莓蛋白质含量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

4 结论

综上,运用适量的铵态氮浓度可以对草莓的主要生理指标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对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影响不大。铵态氮浓度在150.5 mg/L~279.5 mg/L时,植物生长和主要生理指标影响最好。

猜你喜欢
铵态氮叶绿素草莓
锰离子对引黄灌区不同质地土壤铵态氮吸附影响
不同质地土壤铵态氮吸附/解吸特征
不同盐碱化土壤对NH+4吸附特性研究
提取叶绿素
桃树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草莓
叶绿素家族概述
由松针制取三种叶绿素钠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铵态氮营养下水稻根系分泌氢离子与细胞膜电位及质子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