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北31 位为革命献身的省委书记展现建党精神伟力

2022-12-29 02:46王晓琴
学习月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湖北省委省委书记特委

●王晓琴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担任过湖北省委(含地方委员会、区党委、特委)书记、副书记职务的31 位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就是用宝贵的生命践行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杰出代表。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31 位烈士经受生死考验、血火洗礼的精神支柱。

1.坚持与敌斗争,坚信革命必胜

面对强敌,他们坚信革命必胜,前赴后继共同书写了湖北革命事业的宏伟篇章。陈潭秋,1922 年2 月—1923 年2 月任武汉区执委书记(相当于省委书记);张太雷,1927 年4 月—7 月先后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省委书记;罗亦农,1927 年7 月—9 月任湖北省委书记;陈乔年,1927 年9 月—12 月任湖北省委书记;林育南,1927 年11 月—12 月任湖北省委宣传部长并代理省委书记;苏兆征,1927 年12 月—1928 年1 月任湖北省特委书记;郭亮,1927 年11 月初被党中央任命为湖北省委书记(未到职),1928 年1 月—3 月任湖北省委书记、湘鄂赣边特委书记;黄赤光,1928年3 月—4 月任湖北省临时委员会书记;刘少猷,1928 年5月—11月任湖北省委书记;夏文法,1928 年11月—1929 年3月任湖北省委书记;曹壮父,1928 年11 月—1929 年2 月任湖北省委常委、候补省委书记(二线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兼组织部长;欧阳洛,1929年12 月—1930 年3 月先后任湖北临委和省委书记;冯任,1930 年3 月—4 月代理湖北省委书记;郭士杰,1930 年9 月—11 月先后任鄂豫边特委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邓中夏,1930 年9 月—1931 年5 月任湘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1930 年9 月—1931 年5 月任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兼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主席;崔琪,1931 年6 月—7 月任湘鄂西临时省委书记;曾中生,1930 年12 月任鄂豫皖临时特委书记;沈泽民,1931 年5 月—1933 年11 月先后任鄂豫皖临委、省委书记;徐宝珊,1933 年11 月任鄂豫皖省委书记,1935年4 月—5 月任鄂豫陕省委书记;吴焕先,1935 年4月任鄂豫陕省委副书记,5 月—8 月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王君恩,1932 年4 月—6 月任鄂豫边临时省委书记;李宗白,1931 年7 月—1932 年3 月任湘鄂赣省委书记;林瑞笙,1932 年3 月—1934 年1 月先后任湘鄂赣临时省委书记、省委书记;黄家高,1932 年9 月任湘鄂赣省委副书记;陈寿昌,1933 年7 月—1934 年11 月任湘鄂赣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曾国旗,1935 年4 月当选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代理省委书记;涂正坤,1937 年2 月—1939 年6 月先后任湘鄂赣省委书记、湘鄂赣特委书记;罗梓铭,1937 年9月—1939 年6 月任湘鄂赣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杨学诚,1938 年6 月—1941 年4 月,任鄂中特委书记、代理鄂中区党委书记;何功伟,1938 年8 月—1940 年5 月,先后任鄂南特委书记、湘鄂西区党委书记、湘鄂西区特委书记。

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困难时期,武汉成为全国白色恐怖最严重的城市,中共湖北省委屡次重建又屡次遭到破坏,包括省委书记们在内的共产党人,无不展现了与敌斗争的如磐定力。1928 年2 月、3 月,中共湖北省委连遭两次严重破坏,难以开展工作。正在湖北巡视的罗亦农决定成立中共湖北临时委员会,由黄赤光担任书记,湖北党组织得以迅速恢复。4 月底至5 月,中共湖北省委遭到第三次大破坏,黄赤光等人被捕牺牲,武汉白区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28 年5 月,刘少猷到江西九江重建中共湖北省委机关,7 月初迁回武汉,领导恢复发展各地党组织。1928 年11 月,中共湖北省委机关遭到敌人的第四次大破坏,中共中央决定在湖北省委设立一线、二线两套班子,建立候补领导班子制度。1929 年3 月,省委书记夏文法、候补书记曹壮父牺牲。此后,鉴于中共湖北省委屡遭严重破坏、武汉白区工作环境险恶,中共中央决定暂不设立湖北省委,将省委职权下放给各中心县委和特委。1929 年秋,湖北形势出现转机,中央才重组湖北省委。1930 年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恢复中共湖北省委,由欧阳洛任书记。3 月,欧阳洛被捕牺牲,由冯任代理湖北省委书记。8 月29日,中共中央将湖北中心城市与广大农村分开,撤销中共湖北省委,成立中共武汉市委。中共湖北省委屡遭破坏,足以说明当时白色恐怖之严重、革命形势之险恶。然而,中共湖北省委屡遭破坏却又能屡次重建,这充分说明共产党人对革命理想的执着以及革命意志的坚韧不拔。

上述历任省委书记中很多人都是临危受命,在任时间仅一两个月就牺牲了,他们为什么能够迎难而上、无一退缩?因为他们坚信革命必胜。陈乔年遇难前对狱友说的这段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要为革命保重身体,好好学习,以便将来继续为党工作,“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2.坚持自我革命,实事求是,拨乱反正

革命斗争之所以艰难曲折,客观上是由于敌人过于强大、凶残,主观上也是由于当时党内存在脱离实际、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脱离中国实际,致使党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受惨重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先后出现过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三次“左”倾错误。其中,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是理论形态最完备、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危害最大的一次。中共湖北省委屡建屡破也与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思想密切相关。为什么在党内出现了右倾或“左”倾的严重错误,革命遭受重大挫折,而中国共产党却依然能够继续坚持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因为党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进而完善自己。31 位牺牲的书记中就有很多人是坚持自我革命、坚持实事求是的典型。

在对待右倾错误,特别是陈独秀的问题上,党内很多同志坚决抵制,包括陈独秀的儿子陈乔年。在八七会议上,陈乔年就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1927 年秋,陈乔年去看望已被撤销党内领导职务的父亲,见父亲还没有从自己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又对父亲提出了严肃批评。

在对待“左”倾错误问题上,党内很多同志从各个方面与之进行了积极斗争,充分反映了共产党人自我纠错、拨乱反正的勇气和毅力。一是党内主动纠错。例如,1927 年宁汉战争期间,湖北党组织内部围绕武汉暴动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中共中央经深入调查和讨论后,确认罗亦农等人“对于湖北的政治指导,并没有犯所谓机会主义的错误”。又如,中共中央派陈寿昌及时纠正了湘鄂赣前省委“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增进了党内团结。二是共产党员誓死捍卫真理。林育南虽因反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受到错误打击,但他在1931 年1 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后,仍然宁死不屈,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和忠贞品格,最终于同年2 月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1944 年5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召开,中共中央推翻了王明强加给林育南等人的不实之词。三是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和同志的批评。1930 年,邓中夏因执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致使湘鄂西苏区红军损失惨重,洪湖根据地也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血的教训使他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他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说:“洪湖赤区的摧残,第二军团的削弱,都应由我负责。”1931 年4 月,沈泽民受命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转移后,面对蒋介石20 万大军的进犯,沈泽民坚信革命必胜,领导苏区坚持斗争。但是,作为中共湖北省委主要负责人,他执行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致使1933 年5 月至10 月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红二十五军也损失惨重。1933 年11 月10 日,沈泽民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深刻检讨了中共湖北省委过去在斗争方针上的错误,表示今后要“洗心革面,重新做起”,“唯有万死的决心来转变”。邓中夏、沈泽民之所以犯教条主义错误,都是因为没有把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正确结合,但他们知错能改、敢于承担责任的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政治品质。四是个人能正确对待组织的处理。一方面在受到不公正处理时依然信念坚定。1932 年3 月,李宗白因在“肃反”扩大化中不畏权势、坚持真理被错误撤销湘鄂赣省委书记职务,调往中央苏区任江西于都中心县委书记。虽然被降职,但他毫不介意,仍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另一方面对待组织处理时能虚心改错。1933 年7 月,由于湘鄂赣省委在组织上大搞宗派主义,问题严重,苏区中央局作出改造湘鄂赣省委的决定,林瑞笙被免除省委书记职务,担任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他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以积极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改正错误,1935 年在一次战斗中,他为掩护其他同志撤退而牺牲。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31 位省委书记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赴使命,擦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名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伟力。

1.四海为家,舍小家为大家

陈潭秋一生为革命萍踪浪迹、行止不定,以致无暇抚养照顾自己的孩子。1933 年2 月,陈潭秋给三哥陈春林、六哥陈伟如写信,询问六哥是否可以收养他即将出生的孩子。此时,他任江苏省委秘书长,和妻子徐全直工作生活在上海,两个月后就要前往中央苏区工作,妻子将暂留上海待产,计划产后再赶赴苏区与他会合。夫妇二人因工作特殊,决心把即将出生的孩子托付给他人养育。徐全直4 月生下孩子,6 月即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次年2 月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陈潭秋一家仅直系亲属就有五人为革命牺牲。

2.临危应变,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1927 年4 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镇压革命运动。刚刚上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的张太雷领导区委在武汉组织了30 万人的讨蒋大会,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同时,他大力支持工农运动,打击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继蒋介石之后,武汉的汪精卫集团也加紧分裂革命的行动,此时的党组织已不能公开活动,但张太雷仍不顾个人安危,奔走于武汉三镇,一边有条不紊地完成中央委托的工作,一边坚定地主持中共湖北省委的应急工作。

3.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1930 年,周逸群与贺龙组建起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随后周逸群被调到地方工作,在邓中夏随军南征期间,由他代理特委书记一职。1930 年冬,周逸群领导湘鄂西特委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二次“围剿”。不久,夏曦来到洪湖地区,全盘否定了湘鄂西党、政府及红军在艰苦斗争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周逸群的特委代理书记一职不复存在。他忍辱负重,带领少数干部、红军和地方武装全力开辟洞庭湖特区,他说,“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共产党员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

曾国旗到延安后,因肺病复发住院治疗期间还要求党给他分配工作,说自己不做事,心里就发慌。1943 年1 月,他因脑溢血不幸逝世。中共中央在悼词中高度评价他“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入党后没有一天停止过工作”。

杨学诚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拼命为党工作,积劳成疾,身染重病,于1944 年3 月病逝于大悟山,以29 岁的年轻生命实践了“我这支蜡烛,不要求点得时间长,只要求点得亮”的誓言。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31 位牺牲的湖北省委书记,牺牲时平均年龄31岁,他们用一腔热血谱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青春之歌。

1.视死如归,慷慨就义于敌人屠刀下

陈潭秋、罗亦农、陈乔年、林育南、郭亮、黄赤光、刘少猷、夏文法、曹壮父、欧阳洛、冯任、郭士杰、邓中夏、崔琪、王君恩、涂正坤、罗梓铭、何功伟等18 位烈士,慷慨就义于敌人屠刀下。

1928 年2 月,罗亦农在上海被捕,4 月就义于上海龙华。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党中央《悼罗亦农同志》一文,称赞他为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的楷模。

1928 年3 月,郭亮在湖南岳阳被捕,遇害前他给妻子李灿英写下遗书:“亮东奔西走,无家无国,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

1930 年3 月,欧阳洛因被叛徒出卖被捕。面对酷刑,他坚贞不屈。面对永新同乡的劝降,他坚定地说:“大丈夫宁死战场,决不投降。革命总有一天要胜利!你也要早点醒悟,及早回头!”4 月8 日被杀害于武昌通湘门外。

1930 年5 月,刘少猷不幸被捕。面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酷刑折磨、威逼利诱,他视死如归:“大丈夫不怕死,为何以死惧之!成全我一个烈士的美名,不也很好吗?”7 月26 日被秘密枪杀于狱中。

郭士杰被捕后,守口如瓶。1930 年11 月临刑前,他慷慨写下了“神州大地起风暴,席卷华夏灭群妖。我自举杯仰天笑,宁甘斧钺不降曹”的豪迈诗句。

1932 年9 月,崔琪在一次战斗中受伤昏迷被捕,10 月牺牲于湖南华容。

1932 年11 月,王君恩为掩护同志突围受伤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他始终坚贞不屈,于1933年1 月在湖北襄阳城西门外英勇就义。

1939 年6 月,涂正坤、罗梓铭在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中英勇牺牲。

1939 年9 月,陈潭秋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当新疆军阀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 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1943 年2 月他被投入监狱,9 月被杀害。

2.马革裹尸,英勇牺牲于对敌战斗中

张太雷、周逸群、吴焕先、林瑞笙、黄家高、陈寿昌6 位烈士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英勇牺牲于战斗中。

1927 年12 月12 日,张太雷在广州起义的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

1931 年5 月,周逸群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与敌激战中英勇牺牲。

1935 年8 月21 日,吴焕先率领红二十五军于长征途中,英勇牺牲于四坡村战斗中。

1936 年的一次战斗中,黄家高突然遭敌枪击,当场壮烈牺牲。

1934 年11 月,陈寿昌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与敌遭遇,不幸中弹负重伤后牺牲。

3.积劳成疾,殉职于工作岗位

苏兆征、沈泽民、徐宝珊、李宗白、曾国旗、杨学诚6 位烈士因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地工作,最终积劳成疾,殉职于工作岗位。

4.与错误路线斗争,蒙冤遇难

1930 年11 月,曾中生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因反对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等错误,1933 年8 月遭张国焘非法关押,1935年8 月被秘密杀害。在此期间,他撰写了《与川军作战要点》等著作,被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教材发至部队,后来被带到延安,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 年,党的七大为曾中生平反昭雪,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确定曾中生为我党我军36 位军事家之一。曾中生的遭遇一方面说明革命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共产党人即使是在蒙冤受屈的情况下,也决不会丧失对党的信心、不会动摇共产主义信念。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31 位牺牲的湖北省委书记都是铁心跟党走、一心为民谋利、为革命九死而不悔的典范。

1.矢志不渝,坚守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坚贞气节

英雄就义前,罗亦农在遗书中写道:“学我之所学,以慰我。”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期望。刘少猷领导狱中斗争,鼓励难友们要保持革命气节,不要被敌人的淫威所吓倒。邓中夏被捕后,以钢铁般意志挺住了敌人的折磨。他对狱中的难友说:“国民党把我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牺牲前,陈潭秋说:“我死后要化作一抔黄土,铺在通向胜利的路上。”充分体现了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

2.一心向党,主动为党分忧担责

在率领红二十五军进行长征的途中,由于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吴焕先多次设法寻找党中央。在获悉并证实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有北上动向的消息后,他立即主持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做出红二十五军继续西征北上、策应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的正确决策。红二十五军是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加强了陕甘地区的革命力量,为党中央最终把革命大本营设在陕北奠定了基础。这一决策和行动充分体现了吴焕先等红二十五军领导主动为党分忧担责的大局意识。

3.一心为民,不计个人生死得失

生死关头,忘我无我,最惦念的仍是为民初心。临终前,张太雷向战友们嘱托:要和敌人战斗到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弥留之际,苏兆征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同志们说:“广大人民已无法生活下去,要革命,等待着我们去组织起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牺牲前,邓中夏说:“一个人能为了最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

尽管含屈抱病,仍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1931年6 月,崔琪出任中共湘鄂西临时省委书记后,对“左”倾错误十分反感。因与夏曦存在分歧,加之身体不好,组织上批准他去上海治病。此时,洪湖苏区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水灾,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趁火打劫,并掘开江堤,水淹苏区。崔琪抱病主持临时省委紧急会议,部署巩固和扩大苏区。在崔琪的具体指导下,省委组织红军和各县游击队掩护群众抢修堤坝,帮助群众生产自救,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水淹苏区的企图。

威逼利诱不为所动,舍生取义坚持革命立场。1941 年1 月“皖南事变”后,何功伟不幸被捕。在狱中,何功伟留下三封诀别信,表达了他献身真理的决心、牺牲个人以利社会国家的情怀和坚守阶级立场、忠诚于党的革命气节。1941 年11 月17 日,何功伟从容不迫、正气凛然地踏上刑场。刑场上有一百余级台阶,刽子手对他说:“你上一阶,我问你一次‘回不回头’,你若回头,就免于一死,你若走完台阶还不回头,就枪毙!”何功伟毫不理睬,拖着沉重的脚镣,高唱着《国际歌》走完台阶,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英雄史诗。

31 位为革命献身的湖北省委书记都用自己的奉献,驱除了昨天的黑暗和苦难,为我们赢得了今天的光明与幸福。他们的事迹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映照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无穷力量,也必将激励我们不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猜你喜欢
湖北省委省委书记特委
省委书记这些话催人奋进!
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调研高县蚕桑产业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省委书记这样说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共奉天特委主要成员被捕前后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
孙喆 从“省委书记”到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