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 采编新特点及应用策略

2022-12-29 02:46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受众

徐 智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广播电视台)

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之际,除媒体之外,群众也在不断地发声,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不能够丢掉媒体人的根本。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需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媒体新闻这个层面上持续发力,以此应对来自新媒体带来的行业生存空间挑战和压力。在此背景下,相关工作者应进一步明确新闻采编工作的时代要求,深入探索新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的全新特征,并根据此特征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1 “互联网+”给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带来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了传统媒体行业的转型和发展,首先,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素材增多,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采编工作将会直接决定新闻传播效果,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对采编工作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转危为安,保证自身在媒体行业中的地位,展现出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其次,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新闻素养,掌握互联网新闻采编技术,了解媒体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与时俱进,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自身在媒体行业中的话语权,确保信息传播的精准性,输出更多受众需要的新闻信息。再次,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促使采编工作人员获取新闻素材的途径得以拓宽,信息获取更为快速、便捷,获取渠道也变得丰富多样,对新闻采编工作以及整个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 意义。

2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点

2.1 新闻内容认定的群众性

以往受到科学技术、教育水平及通信水平的限制,我国社会群众的思想意识水平及文化程度不高,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人物和事物的范围受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播报出来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内容是能够帮助自己长见识的、十分有趣的。因此,以往人们对待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态度始终是你播我听,无论播出什么内容都能够照单全收[1]。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媒体,越来越多的新型媒体开始出现在大众的面前,通过应用iPad、手机这些通信设备,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社会信息,包括其他城市及全球发展动态,同时也能够随时随地依照个人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来选择信息内容。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主导的内容选择性及内容传播认定性被全面打破,展现出了内容认定的群体性特征。

2.2 新闻采集的融合性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新闻采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新闻编辑和新闻采访。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主要是由广播电视台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通过走街串巷对需要播报新闻素材进行收集,最后将收集到的素材传回到编辑部的同时,对新闻内容进行剪辑、图片制作、声音调整,最终完成广播电视新闻播报[2]。但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新兴媒体不断涌出,人们的信息获取需求日益增长,这促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速度逐渐加快。与此同时,为了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更加顺畅,新闻采集工作对传统的单线性操作进行了改革,其借助新媒体对新闻素材进行收集和有机整合,促使新闻素材的获取渠道更加全面,提升了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采编工作开始逐渐展现出融合性特点。

2.3 新闻播报的多样性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一条广播电视新闻的播报通常都需要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不同时间段的新闻有不同的播报模式,一个小组通常会对一条新闻达成统一的意识导向,不会轻易因为外界因素所改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个体和个体之间的交流逐渐加速,人们自身的思想意识变得越来越活跃,看待新事物的角度也更加包容和深层次[3]。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需要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剖析,并且可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对新闻事件进行定向性的播放,满足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阅读喜好及不同年龄阶段受众的不同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呈现出播报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2.4 新闻采编受众的差异性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手机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对我国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出现,促使新闻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传播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新闻传播需求。为了使广播电视新闻能够更加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确保新闻采编质量,相关工作者应依据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充分考量各种媒介平台之间存在的差异,针对各大主流媒体平台的特点展开深入研究,同时要依照大众审美水平、精神文明及社会文化,展现出各个平台的优势和价值,创建出一种更加多元化的新闻采编形式,保障新闻采编的专业性,提高新闻采编质量。

3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需求

3.1 意识更新能力

“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的受众群体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时事政治、社会文化及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受众群体的特征来展开相应的市场调研和相关的统计工作,方便后续的采编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开展。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意识更新能力,转变传统的工作意识,对不同的新闻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调研来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新闻需求,对自己的采编方向作出针对性的调整,提高新闻传播效率。举例来说,在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为让标题具备更强的针对性,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可全面采集当地的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及历史背景,以此来获得覆盖面更广的民生新闻素材。

3.2 辨别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强大的新闻辨别能力,能够对现阶段的采访任务方向进行统计,并有机整合出逻辑性、完整性缺一不可的提问思路。具体来看,在整个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该优化自身的辨别能力,凭借敏感的媒体思维对采访工作的要点和重点进行深入分析,促使整个采访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率[4]。

3.3 独特视角采编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报道事件的表面现象,还要深挖事件内在,报道真实可靠的新闻。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可根据事件的表象深入挖掘内容,根据线索逐渐发掘表象背后的现象,用独特的分析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事件真相。由于表象展露的信息大多是片面的,记者需要根据自身知识储备、从业经验和逻辑思维判断线索背后隐藏的信息,逐步排查并寻找独一无二的、价值较高的采编视角。例如,在对某“黑心”食品加工厂进行新闻采编时,记者应发挥独特视角的功能,挖掘“黑心”食品加工厂背后的原材料供应链、销售渠道、“保护伞”等深层信息,从而使采编工作具有独特的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

4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应用策略

4.1 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使用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该站在宏观角度对新闻能够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客观审视,通过专业技能及科学性视角,提升新闻传播效果,同时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使用,了解受众心理,针对性地展开采编工作。另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对电视新闻的影响力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当前新闻的传播方式,制订科学合理的传播方案,通过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媒体形式来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来展现出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短视频等媒体平台高速发展,具备海量的受众和庞大的信息量,直播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开设抖音账号,凭借媒体平台的强大群众基础对新闻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这类平台掌握社会民众的真实生活现状,搜集民生素材,了解当今社会的实际发展状态,明确“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第一时间了解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需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总结出最具实用性的新闻传播内容。

4.2 塑造亲民化的采访风格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运用更加亲民化的采编策略,和群众融为一体,深入一线群众中去,全面感受他们的真实诉求,促使广播电视新闻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生活,能够传达人民群众的心声。同时,在采编广播电视新闻过程中,记者应该积极关注普通一线群众的合理利益,传播能够和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相适应的新闻内容。另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注重采编方式的亲民化,让被采访人感受到广播电视媒体人对待群众的亲切和热情,消解采访对象的防备情绪和抵触心理,让采访逐渐转变为一种情感和情感之间的交流。

4.3 丰富新闻采编方式

基于“互联网+”时代媒体传播的先进特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学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通过进一步创新新闻采编模式,实现采编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改变传统、单一刻板的采编方式,促使新闻采编工作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新闻需求,实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了解“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差异及其中存在的相通之处,在不断采编实践过程中,归纳出二者相得益彰的内容,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能够实现有机融合,并通过不断地创新采编方式,提高自己的采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及时更新自己的采编技能,学习新媒体采编技术,如各种视频剪辑技术、网络传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并且要将这些创新性的先进技术运用到新闻采编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新闻素材,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5]。

4.4 应用现代化的采编设备

“互联网+”时代对于信息传递的丰富性要求更高,传统单一的信息收集渠道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采编过程中要加强对现代化采编设备的应用,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联动,通过新媒体平台来拓宽自身的新闻信息采编渠道,如可借助无人机、高清录播一体化设备,各种先进的摄像机、直播设备、采集器等,让新闻信息的采编更加快速、容量更大。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台要及时更新传统、落后的采编设备,确保新闻采编的整个流程能够更加畅通,时效性更强,提升采编综合水平。

4.5 增加广播电视新闻深度

“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为进一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拓宽人们的新闻信息获取渠道创造了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因此,在继续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力求全面展现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本质,传播社会正能量。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深入挖掘新闻的内涵,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整体新闻报道的质量,增加广播电视新闻深度,对于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应展开持续报道,展现焦点话题的本质所在。

4.6 建立新闻受众思维

所谓新闻受众思维,主要是指将现阶段新闻受众的需求及审美作为节目创作的重要依据,实现新闻的灵活创作生产,建立有特色的思维逻辑方式。新媒体的出现,为原本广播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新闻受众可以依照个人的信息需求及审美特性,选择符合他们个人需求的新闻内容。在这样的媒体行业背景之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人员需要改变传统的新闻创作思维,建立新闻受众思维,对受众的新闻需求展开深入分析,对不同群体的新闻喜好展开深入分析,以此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新闻内容。

5 结语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完善,我国媒体行业正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人,应该对现阶段的社会形势及行业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新闻采编的全新特点,从而通过合理的采编策略提高新闻的质量,加强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全面拓宽新闻传播渠道,积极为群众发声,展现出媒体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促使我国的电视新闻行业更加健康稳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