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12-29 22:25梁晓晴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乡中心学校05515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素养

梁晓晴(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乡中心学校 055150)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比传统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维,通过“一个主题、多个文本”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之必然趋势。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推动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语文课堂采用单篇文章精读的教学模式,教师重点进行课内文章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开发。群文阅读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课内外多文本阅读新模式,从课内教材发散拓展到课外文章,教学内容既包括教材文章的纵向深入学习,又包括课内外文章的横向广泛学习。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全方面素质能力,群文阅读教学作为创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语文课堂单一、聚合的思维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发展进步。

2.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通过一个主题、多文本阅读形式和纵横交织的结构化教学,从多维度、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内文章内容主旨并串联课外文章拓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结构化知识学习通道和系统的逻辑思维路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全面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发展目标的教育理念的先进教学方法。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1.明确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原则,科学构建群文课程体系

现阶段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但大多难以脱离传统语文单篇文章精读精学的教学模式,或对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理解不够深刻,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无法有效实现群文阅读教学价值,甚至造成学生阅读、学习混乱的情况。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课程前首先需要明确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原则,即通过“一个主题、多个文本”的教学方法科学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并探索文章本质规律,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进行群文阅读主题选择时,应当以新课标为根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保证群文主题清晰突出,课程设计框架合理,学生可以围绕主题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更全面深刻地思考学习。

群文阅读选题思路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从课内文章教学内容出发,以相同或相近内容的课外文章延伸阅读,如学习《纪念白求恩》,可以结合朱德的《纪念白求恩》、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等文章。二是以作者为研究对象,对同作者的不同作品整合梳理,如学习《沁园春·雪》,可以选择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作为群文阅读材料。三是以课内文章中心思想为主题,连接同主题课外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如学习《社戏》可以拓展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林莽的《乡间的庙会》。

2.整合凝练选题选文中心,引导衔接课内外文章阅读

确定群文选题后,教师不能只依赖教参资料和教辅资料,应对课内文章深入解读、凝练文本,挖掘文章深层含义价值。课内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重心,是一切问题研究的出发点,只有高度理解课内教材文章,才有实现群文阅读价值的基础。教师选取课外拓展阅读文章时,不能仅根据主题泛泛选择同类文章,应当对材料科学斟酌筛选,分析整合选取文章之间的联系,合理匹配拓展文章,只有文章之间联系密切,教师方能实现“一个主题、多个文本”的模式,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优势,让学生在求同探异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全方位提升。

教师在整合阅读文本后,可以参考群文阅读的“比、对、读、议、整”五个关键行为,作为思路线索设计课堂环节,建立整体性文章理解结构,用逻辑通顺、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衔接课内外阅读,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语言理解运用体系,培养学生自我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例如,教师设计课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的群文阅读教学课程时,可以“鲁迅笔下的人物”为主题,选择名著导读部分的《五猖会》作为拓展阅读文章,让学生在阅读后对三篇文本进行比较对照和讨论整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有议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如这些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她有什么特点?鲁迅对这些人物持什么态度?鲁迅还塑造过哪些人物?带领学生探究鲁迅描绘人物的方法,感受其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是新时期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不断提升的素质化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在当前信息流量庞杂、碎片化阅读占据主流的背景下,学生过早接触网络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难以沉浸深入地阅读文章,因此,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互联网新媒体对学生阅读习惯带来的影响,灵活结合网络信息资源和群文阅读文本,增加课堂内容丰富性和趣味性,逐步引导学生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深化学生阅读学习体验。教师还应正确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资源,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例如,以教材内古诗《秋词(其一)》为出发点开展“秋”主题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时,可以选择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曹操的《观沧海》等有关“秋”意象的古诗词,戴望舒的《秋天的梦》、徐志摩的《秋月呀》、海子的《秋》等现代诗词作为群文阅读材料文章,通过相互对比可以发现几篇诗词各自表达的内容含义,分析其写作手法及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词独特的表达方式,更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同时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

三、结语

核心素养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未来语文学科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主题、多个文本”的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明确的学习路径和知识构建体系,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全面成长提高,符合新课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