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下展陈设计中的表达方式研究

2022-12-30 01:02匡小荣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4期
关键词:参观者展品可视化

向 往 匡小荣

广义的展陈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展示空间的规划与布置,为参观者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狭义的展陈设计是指表现展陈品特征并与之产生空间关系的展具、材质、灯光等。在展陈设计中,视觉是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大部分来自视觉反馈,且此方式是最直观、最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因此,信息可视化是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值得探索和应用的新方向。

1 信息可视化概述

1.1 概念

斯图尔特·卡德等人认为,信息可视化是一个从抽象数据到可视化形式的映射过程,在绘制数据对象的可视化属性过程中,需要将非空间的抽象信息映射为有效的可视化形式,并通过人机交互机制来提高人的感知能力[1]。视觉可获取的信息分为直接和间接2 种。直接信息是指颜色、形状、明暗和大小等视觉能直观接收到的信息。间接信息则是通过整合大量碎片化信息,使之可视化形成视觉语言,使加工后的虚拟信息快速且持久地被存入大脑,如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管理等信息。

信息可视化旨在把枯燥的文字或者数据等信息整合并简化成易理解的形式,最后利用视觉来传递加工的直接或间接信息,如图表、标志和动画等。信息可视化将数据转化为视觉图形,然后利用人机交互,使用户控制转化过程的各个阶段以获取信息,实现信息的视觉化传递[2]。

1.2 发展

从人类发展史上来说,信息最初以石壁作画和岩石表面刻画的方式呈现,以图像的方式表现并传播信息是最原始且直接的方式[3]。1989年,斯图尔特·卡德、约克·麦金利和乔治·罗伯逊发表的文章《用于交互性用户界面的认知协处理器》中第一次提及“信息可视化”这个概念,并从最初的用2D 和3D 动画表示信息和信息结构,逐步推进到多维的人机交互体验[4]。随后,信息可视化领域的相关研究陆续出现,涉及自然生态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及教育等交叉学科研究[5]。

信息可视化高速发展有2 方面原因,一是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接收者需要专业人士在繁杂的信息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二是人类的视知觉工作机制对大脑的认知有着初步影响[6]。随着接收的信息量增多,大量碎片化信息涌现,呈现出乱而杂的网络世界,因此高效精准的信息传递变得尤为重要,信息可视化也成为各个领域信息传递的重要表达方式。

2 信息可视化下的展陈设计

2.1 展陈设计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展陈设计即展示陈列设计,融合展示设计概念和陈列艺术思想,以展陈品为基础,搭配适当辅助展具进行陈列,组织空间和展陈品之间关系的设计[7]。通常展示空间为展陈品服务,在充分了解展陈品特征的情况下组织相应的空间语言,旨在保护展陈品完好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全面展示。

传统意义上的展陈设计定位仅在于为展品提供展示平台,而现今的展陈设计除了展示展品本来面貌以外,强调展示环境赋予展品的特殊氛围,同时突出展品深层次内涵,并且呈现出主题展、语境阐释逻辑、动态故事和多元媒介组合这4 种趋势[8]。在快节奏发展和新形式涌现的背景下,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展品的信息归纳总结形成记忆点向参观者输出,提升展品解读的多样化可能性,是现代展陈设计的关键问题。

2.2 信息可视化融入展陈设计的必要性

一件展陈品可供展示的信息延伸到历史起源,细致到构造装饰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物质品种,以往这些信息输出往往伴随着冗长的文字,叙述重复甚至重点信息可能缺失。在参观者中,只有部分人对展品有研究,更多的是在无基础的背景下去了解展陈品及其相关文化,但往往容易疲劳,从而失去探索的兴趣。

信息可视化将展陈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提炼加工,在此过程中剖析参观人群类别与接受信息的差异性特征,并使用先进技术从视觉上引导信息输出适当“辅助意识”,可使展陈输出内容专而精、展陈输出形式多而新、展陈输出效果快而深,从而有效提升参观体验[9]。

3 融入信息可视化的展陈设计

展示设计空间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与相对静止的陈列设计形成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的展陈设计,当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陈列以及与展陈品相隔的形式,设计师就需要从人体感知的角度去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新形式。最先探索方向就是“五感”,即形、声、闻、味、触,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的5 种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既是5 种相互独立的感觉器官,又是相互联结统一整体,即主体与外界互动感知的媒介,在某种情况下可相互转化。例如,谷歌信息可视化研究团队的作品《风图》,将大自然中看不见而又客观存在的“风”可视化[10]。

信息可视化正是设计师从视觉着手,把其具有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深刻性等基本特性融入展陈设计中,形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展陈品信息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精炼的文字或符号,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适应当代人们接受信息的节奏。第二,针对不同参观人群,规划相应的展陈形式。对于专业参观者,使其能迅速获取目标信息;对于普通参观者,则是通过提升其与展陈品的互动性,从而提升参观兴趣。最后,提取展陈品的显著特征,形成独特的设计元素和语言,创造视觉记忆点,使展陈品特质深入人心。

4 信息可视化在展陈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展陈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在表现特定物品的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展具、色彩、材质、灯光等属于展陈设计范围。而阅读信息有“远读”和“近读”2 种方式,“远读”是通过整合并分析数据的宏观模式来获取信息,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控;相对的,通过逐字逐句分析阅读方式称为“近读”,是对事物进行细节剖析[11]。信息可视化在展陈设计中的运用有多种方式,按信息阅读的2种方式可分为具象和抽象两个层次,即对“近读”和“远读”的艺术化处理。

4.1 具象展陈设计

具象展陈设计是指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为依托,直接表现展陈品的某种文化背景和特质或提供展陈品良好展示环境的设计,具有基础性和直观性,例如基础性图案、导向性标志、系统性陈设等。

4.1.1 基础性图案

信息可视化后的基础性图案,不只是从展陈品本身纹理或造型上提取,还要分析其历史背景、设计思想来源以及纹样寓意,经过切割、重组、简化等设计手法形成独特且易记的传递信息元素。运用方式从以往的小面积小体量平面化设计逐步演化为大面积空间造型立体化设计,从独立的图案表达延伸为整体展示空间设计的设计元素。除了图案运用,在文字简化过程中,信息图表的运用相当广泛,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往往呈现多种视觉融合或多维度信息分层、动态交互的效果[12]。这类传递信息的元素可表现为叙述展陈品历史轴线的图表、展厅空间造型的纹理、展馆导视手册和纪念品的平面设计图形等。

4.1.2 导向性标志

导向性标志是引导人在空间移动行为的符号,贯穿展陈设计的动向、流线和逻辑,也是参观者对展厅不同展示内容的第一印象。加入信息可视化的导向标志更多是以分析图的设计思路剖析各个展厅的属性和流线,不仅体现展陈设计空间划分的流畅性与合理性,对参观者有明确的引导,也可使有目标的参观者迅速获知展陈品信息所在区域。导向性标志设计不再是简单的箭头指向与文字信息,而是设计造型与基础性图案相结合,也可结合展陈品色彩搭配,提炼出符合展示主题的标志,辅助展陈品的文化输出,具有独特性和整体性。

4.1.3 系统性陈设

系统性陈设包括展墙、展柜、展台、展厅造型设计等辅助性展具,以展柜展台切割小空间,展墙和展厅造型分割大空间,展具表面配上展陈品信息,配合色彩灯光,为展陈品营造良好的展示环境,为参观者创造舒适的参观体验。大部分展品信息以系统性陈设为媒介,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进行传递,经过可视化处理后,大部分文字信息通常被图表代替,图片从静态转为动态,二维转向三维投影,能够精准且生动地展示展品。

4.2 抽象展陈设计

抽象展陈设计是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展陈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基调后,为其营造合适的氛围,在具象展陈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参观者主观能动地体验与互动,从而产生多样化且差异性的感受,具有深刻性和多样性,例如互动性装置、氛围感营造、反常性状态等。

4.2.1 互动性装置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隔着屏幕获取信息,造成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距离感,在展陈设计中体现为观者与展品的疏离,需要有参与感的艺术形式作为传播媒介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因此互动性、对话性的设计逐渐成为展陈设计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传统展陈设计艺术表达是静态且单向的,新型展陈设计艺术的沟通是动态且双向的,提供给参观者以思维发散的空间,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得到及时的反馈,实现设计师与展陈品、展陈品与参展者、参展者与设计师多角色多维度的交流。例如,通过人的手或声音等部位与装置接触,装置可以根据人的力量大小或声音分贝高低作出反馈,从而向人传递相应的展品信息。

4.2.2 氛围感营造

氛围感可解释为一种心理暗示,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激发人的想象,在设计中表现为设计者与参观者的情感互动,通过设计师的情感输出以及参观者的情感接收来引发共鸣。氛围感营造是常见的展陈设计表现方式,通常伴随着光影、色彩、肌理和音效的处理来共同构建展示空间氛围。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光之教堂》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在墙面上形成巨大的光十字,利用黑与白、光与影的强烈对比来表现黑暗与光明的冲突,营造教堂的神圣之感。

不只是光影的运用,色调的冷暖、颜色的饱和度与明度、材质的肌理效果和音效的轻重缓急等都需要设计师精准把控,达到意向效果。通过以上视觉差异效果营造符合展品的展示氛围正是设计师利用信息可视化的优势,通过将展陈品自身形象特质延伸至整个展陈空间,在宏观上对展品艺术格调进行充分把握,加深参观者对展陈环境以及展品的印象。

4.2.3 反常性状态

在人的视角下,符合一般的规律、习惯或大众的认知被称为正常,与之相反就是反常。反常在学术范围内时常表现为对某种思想、某种现象甚至某个事物存在的批判,例如20 世纪60 年代起源于法国的解构主义,脱胎于结构主义,也批判结构主义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这种批判性的设计风格对现代设计影响深远。早在1917 年的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里,杜尚“臭名昭著”的瓷质小便器作品《泉》进入大众视野,他用粗俗的物体来反对高高在上的崇尚精英的现代主义,与精致高洁的其他展品格格不入,反而轰动了艺术界,将艺术从必须表达“美”的框架中解放出来。杜尚的艺术解构、大卫·霍克尼的视觉解构、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解构等,都是批判性思维对各个领域人们的影响。

人们往往会对超出常理的事物产生好奇和思考,对本不该出现在特定环境中的事物有着探索的冲动,因此适当在可视化中运用反常性设计,创造“视觉意外”,在参观者心理出现认知反差,也可以激发人们深入了解展陈品的兴趣。

5 结语

信息可视化是现如今信息展示的重要方式。通过研究融入信息可视化后展陈设计特点,分析总结信息可视化在展陈设计中具象与抽象两个不同层次的表达方式,提供沉浸式体验,让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除此之外,随着新技术新思想的涌现,信息可视化在展陈设计中的表达方式也有更多的可能性,多样化的展陈形式也会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

猜你喜欢
参观者展品可视化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最美的蝌蚪
展品被盗了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气象科普展品创新设计的思考
国宝展品被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