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组建探究

2022-12-30 01:02张泽宽孙海洋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4期
关键词:装饰人才建筑

何 琳 张泽宽 孙海洋

1 建筑装饰行业概况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装饰行业则是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完整的建筑装饰产业链相对较简单,包括建筑室内室外设计一工厂化部品部件加工(定制)一材料供应一施工等环节,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大行业、小企业

建筑装饰行业市场规模、容量大,但是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市场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中小装饰公司、装修队和散工占据近90%的市场份额,由于经营零散化、服务同质化严重,行业内部竞争十分激烈。

1.2 家装逐渐趋于规范发展

家装经历了业主在劳务市场找零工自行装修、装修队包工不包料、装修公司全包工半包料、装修公司提供硬装套餐以及装修公司提供一体化装修拎包入住等5 次变革,逐渐趋于规范发展。

1.3 家庭装修是消费投诉的热点

设计团队与工人团队各自为政,价格不透明,沟通不到位导致的工期延误等,这些行业痛点一直束缚着装饰市场壮大。

1.4 高技术技能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90%以上装饰公司仅是搭建一个营销、设计、施工平台,整合所有的建材装饰产品,给业主提供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清洁等服务。因此,公司人员素质,包括设计师、施工队以及领导人,决定了装饰公司能否持久经营,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

2 发展前景

2.1 新型城镇化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城镇化比例预计到2035 年时将达到70%以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将带来住宅增量需求,与生活品质配套的装饰设计需求也随之增长,为未来的建筑装饰行业市场持续注入更多活力。

2.2 新技术推动产业智能转型升级

AI 智能+5G 传输开启了庞大的智能家居市场,智能化家居助力美好生活升级、BIM 应用实践、装配式建筑等将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未来转型的方向,装饰行业内面临科技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的转型挑战。

2.3 “健康和人居环境”成为关注焦点

社区物业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里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人+家+社区通过互联网和5G 连通,数字社区(智慧社区)迎来了发展机遇,将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4 住宅适老化改造市场份额巨大

预计2035 年时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5%,到2050 年时比例将超过33%[1];因此,所有住宅应把满足老龄化需求作为基本品质。普通住宅的适老化设计,将成为未来解决我国居家养老问题的“主战场”。

3 人才需求分析

3.1 施工队伍人才断档风险大

随着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整体提升,使得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新增劳动力减少;伴随着装修工人的不断老化,行业内的人才将出现巨大的缺口,人工成本将逐步增加。

3.2 设计、工程管理等专业人才匮乏

行业内仅15%左右的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许多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岗位有大量的人才缺口,特别是具有多年实操经验的人才,长期以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3 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

庞大的装饰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加,装饰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技术技能人才在各企业间快速流动,业内挖角、跳槽、自立门户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企业长期有效运行。

3.4 营销向“娱乐化+社交化”发展

80 后~90 后成为家装市场消费群体,他们更加追求品质、个性、健康环保、高科技,在装修前会会通过网络进行大量的对比和沟通选择。短视频、直播等成为获取用户的一个关键,渠道产品营销将成为竞争要点。

3.5 设计师需要成为跨界复合型人才

3D 云设计软件逐步向人工智能技术靠拢,传统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营销+设计+施工+管理”的跨界复合将是设计师保持竞争力的最好方法。

4 机遇与挑战

4.1 发展机遇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建筑业向中高端发展、高质量发展并增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效应,加大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特别是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建筑装饰产业正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BIM 等发展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十四五”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明确将着力聚焦推动城市居住品质、小城镇生态宜居建设、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塑造乡村特色风貌重点工作。“十四五”期间,建筑装饰产业,将围绕特色、宜居、智慧方向发展,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机遇。

4.2 面临挑战

随着建筑装饰产业链条向高端环节不断延伸,建筑装饰企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会营销、擅设计,更要精施工、还要懂管理,并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人才跨岗位、深层次、多元化复合型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小微装饰企业高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企业工艺水平低,施工品质不均衡、效率不高、成本难以控制、浪费污染严重。另一方面,中小微装饰企业在新的业务方向,普遍存在对高端设计、新技术应用和员工技能提升的迫切需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

5 打造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

5.1 专业群精准对接产业链、岗位群

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加速的时代,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或岗位群将成为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2]。分析建筑室内装饰设计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可以划分为营销、设计、施工、管理四大业务环节,对应营销、设计、施工、管理4 个工作岗位群,据此组建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主体,以广告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为支撑的综合性专业集群。专业群中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服务客户引流—营销推广,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服务功能分区—设计沟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服务采购施工—安装维护,工程造价专业服务预算报价—监理管控。

5.2 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人才能力培养由单项应用,向系统集成的“交叉”“复合”“多项”联动转变;服务重点由“单人单岗”,向“技术+人才”打包供给转变[3]。聚焦建筑装饰产业营销、设计、施工、管理四大业务环节,培养“擅设计、精施工、懂管理、会营销”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自身无法培养但对多岗位、多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有迫切需求的难题。

5.3 群内专业的逻辑性

专业群紧密对接建筑装饰产业,以产业链、岗位群内在逻辑确定群内专业的逻辑性,所辖4 个专业依存度高,具有“职业岗位相继,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通,教学资源相融”的典型特征。各专业对应的目标岗位和技术要求,均围绕建筑装饰产业“设计、施工、管理、营销”四大环节,并都以建筑装饰装修产品为教学载体,可以共建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可以共用贯通业务全流程的实训平台--智能化建筑装饰云平台,可以实现教师在群内高度共享,可以实现智能化、装配式、数字化设计、AI、BIM 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

6 聚焦“智能+适老+宜居”,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6.1 跨界复合—瞄准产业高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对接区域建筑装饰产业,依托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5G 技术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校行企协同,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擅设计、精施工、懂管理、会营销”的建筑装饰产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6.2 深化改革—对接岗位新需求,优化4+4+3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以“智能+适老+宜居”为主线,优化4 岗位+4 特色+3 阶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岗位、分模块开展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小微企业输送后备人才。

6.3 课证融合—开发配套资源,构建融合型课程体系

专业群课程以模块化为单元组织开发,按照“平台+模块”“基础+平台+模块+方向”等模式建设[4]。围绕建筑装饰行业转型升级,校企合作构建“3 教学平台(公共通用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素质拓展平台)+8 岗位模块(新媒体运营、软装设计、家居定制设计、全屋设计、装配式施工、智能化施工、智能化管理、大数据管控)+4特色方向(民族文化传承、特色乡村打造、新技术应用、创新创业)”专业群融合型课程体系。

6.4 高质赋能—重构教师队伍,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紧跟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趋势,围绕教师队伍结构化、团队化、项目化的改革要求,培养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团队、教学创新团队[5]。依据专业群教学需要,整合4个专业教师资源,完善跨专业的教师团队合作机制,实现教学团队知识结构的多样化,提升专业群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与协同创新能力。建立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双向流动机制,打造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6.5 产教融合—引入智能化云服务平台,建成智慧工场

统筹规划设计,完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信息技术+”,引入集“引流平台、报价签单平台、云设计平台、供应链平台、过程管控平台、运营管理平台”为一体的智能化建筑装饰云服务平台,重构产业新生态,建成面向社会开放的“智能、适老、宜居”智慧工场。

6.6 支撑发展—建成建筑室内设计协同创新中心,增强对区域贡献度

聚焦“智能、适老、宜居”,与本地室内装饰协会、建筑业协会合作共建建筑室内设计协同创新中心,深度参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聚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校行企共建“教、学、做、训、创、产、研、赛”衔接融通的实习实训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一个区域示范性建筑装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6.7 文化融合—挖掘本土多民族特色,形成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方向

搭建“非遗文化交流体验中心”,提升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能力,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组织非遗培训体验,参与国际设计大赛或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引进国际技能证书认证标准,开展课程改革,实施课证融合。

6.8 提质培优—注重诊断改进,建立健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探索依托“两系统两平台”大数据监控发布的数据,通过质控点持续开展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构建评价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7 预期成效

服务建筑装饰行业“智能、适老、宜居”升级,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产教融合全方位、多途径、协同育人机制,建成共享互融的课程体系、行业有影响的双师结构教学创新团队和智慧工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把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群打造成地方需要、企业满意、业内认可、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群,实现“智能家居便捷多,适老社区保障高,宜居乡村画卷美”的建设愿景,成为区域建筑装饰行业的引领者。

猜你喜欢
装饰人才建筑
人才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鲤鱼旗装饰坠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DIY装饰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