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对我国合唱艺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2-12-30 05:55郭建平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声部形式艺术

郭建平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合唱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多声部合唱在少数民族的演唱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期从西方引进的“学堂乐歌”开始,开启了我国合唱艺术发展的序幕。由于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导致合唱艺术的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波折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兴起、高潮、变革、低谷及探索五个阶段。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合唱艺术发展的历史阶段,明确音乐审美对合唱表演形式所带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合唱艺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

一、合唱艺术的形式、特点及声音要求

合唱主要指集体演唱声乐作品的一种门类,要求单声部音高度统一,声部旋律和谐自然,拥有较高协调性。人声作为合唱的重要表现形式,拥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可以直接表达作品的情感思想,调动人们的情感、思想,为听众带来震撼的、多样的、新颖的视听体验。首先在合唱形式上。根据人声分类,我们可将合唱艺术划分为“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等多种类型,其中混声合唱主要指以男生与童声或女生混合组成的合唱,分为低音和高音两个声部。通常由男低音、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等四个声部构成,每个声部又可划分为两个“分声部”。其次在艺术特点上。合唱艺术拥有表现力强、层次多、力度变化大、音色丰富、音域宽广等特点。(1)表现力强。指合唱作品能够表现各类音乐作品,即无论任何时期、情绪、风格的音乐作品,都能通过合唱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2)层次多。指合唱是由不同和弦转位、和弦、声部、力度级别组成,因此会产生多层次的音响效果。(3)变化大。指合唱的力度变化维度,范围较为宽广,能够从“ppp”变化到“fff”。(4)音色丰富。合唱艺术包含男女低声部、中声部、高声部中所有人的不同音色,因此音色较为丰富、多元。(5)音域宽广。合唱艺术的音域是所有合唱者的音域综合,从男低声部到最低音可达到四个八度或三个半。最后是声音要求。合唱是包含重唱、领唱、轮声、齐声以及复调、支声、和声的一种集体合唱艺术。常见的合唱有混声合唱、同声合唱等内容,演唱类型有无伴奏合唱、四部合唱、三部合唱、轮唱、齐唱等形式。要求女高音柔和、轻柔、明朗;男低音充沛、有力、坚实。在呼吸上要求呼吸拥有较高“整体性”“声部性”及“循环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兴起阶段

20世纪初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群众合唱形式,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歌合唱开始兴起,将民歌改编为合唱逐渐成为了潮流,并产生了《小河淌水》《牧歌》《新疆好》《三十里铺》等优秀的合唱作品。民歌合唱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专业音乐家和业余合唱队的能力得到提升,有能力、有条件挖掘各地的民歌资源,很多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民歌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开发。其次,20世纪50年代,我国普遍受波兰、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音乐团的影响,积极探索出属于本国的、本民族的合唱艺术。这时期的合唱歌舞《胜利花开遍地红》,描绘了天安门前人民欢歌雀舞的情景。《新疆好》充分表达了对新疆大地的赞美之情。此阶段的合唱歌曲拥有淳朴清新、浓郁自然的民族风格。

(二)高潮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后期是我国合唱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合唱作品创作的高潮期。特别在1956年和1959年,我国合唱艺术迎来了持续多产的关键期。为迎接“全国音乐周”,合唱家、作曲家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如《长白山之歌》《嘉陵江大合唱》《淮河大合唱》《长征大合唱》《幸福的农庄》等合唱作品。该时期的合唱内容包括以歌颂革命历史、歌颂祖国建设为主,普遍延续了《黄河大合唱》的艺术传统。受到苏联乐派的影响,作品数量较多,但在艺术形式上缺少创新。1957年我国诞生了《祖国颂》这一单乐章合唱曲目,它以辽阔宏伟的气势,多变而优美的旋律,简洁的合唱技法,充分展示了我国欣欣向荣的画卷,表达了各族人民群众祝福祖国、热爱祖国的爱国之情。其中男女领唱部分柔中带刚,深情委婉,将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充分地体现出来。我国合唱艺术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专业合唱获得了发展,民间业余合唱团也生机盎然。

(三)变革阶段

1960年后,我国文艺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合唱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转机。该时期的合唱作品规模虽不如以往,然而在质量上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该时期的代表作有《英雄的诗篇》《金湖大合唱》《安源风暴》等作品。其中《英雄的诗篇》由五个乐章组成,分别为《长征》《大柏地》《井冈山》《六盘山》《十六字令》等。作曲家用合唱与交响乐相融合的形式,发挥出音乐在“心理刻画”与“气氛渲染”等层面的功能,以红军为主题,贯穿全曲,将工农红军的英勇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诠释出来。该时期我国较具备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合唱作品还有《大凉山之歌》《反帝大合唱》等优秀作品。1965年是长征胜利的30周年,为纪念该历史时期,我国艺术家创作了《红军不怕远征难》,该作品简称《长征组歌》,由10首歌曲构成,以浓郁的地方色彩、民间风格及富有感染力的旋律表现了红军长征时的精神气魄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低谷阶段

1966年1969年是“造神歌”与“语录歌”疯狂增长的特殊时期,该阶段的歌曲创作相对活跃,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首先是语录合唱。即以合唱的形式,为语录谱写合唱“曲子”。该类作品通常以朗诵与合唱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语录”的内容和思想。其次是诗词谱曲类。该类作品通常将诗词谱成合唱曲子,以大合唱的方式表达出来,部分歌曲在意境营造、思想表达上拥有较高的成就。最后是颂歌类。譬如《人民公社组歌》《井冈山道路》《红太阳颂》等,该类作品的内容通常以歌颂为主要内容。然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浏阳河》等经典歌曲却得到了强烈的反响,为我国合唱艺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标杆和方向。该时期较具影响力的合唱作品还有《清平乐·六盘山》《亿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等作品,艺术影响力较为鲜明,但缺乏创新性。

(五)探索阶段

1978年以来我国合唱艺术逐渐进入恢复与探索阶段,虽然我国合唱创作依旧在“条条框框”中“打转”,合唱作品也缺乏新颖性。并且“群众零落”“作品稀少”“队伍老化”“阵地缩小”等问题日渐突出和鲜明,然而为扭转和改变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现状,我国合唱团先后参加了菲律宾、日本等国家举办的合唱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82年与1986年我国举办了两届合唱节以及音乐作品评奖活动,在该类作品的影响下,拥有创新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合唱作品大量涌现,合唱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2008年中央电视台所举办的“歌手大奖赛”,第一次将合唱作为音乐比赛项目,比赛不仅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并且在节目播出后获得了热烈的反响。通过文献分析及数据调查,显示: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合唱作品有《爱的足迹》《飞来的花瓣》《大漠之夜》《八骏赞》等合唱作品。这些作品深受合唱爱好者及社会大众的欢迎、喜爱,并且拥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生活气息。

三、音乐审美对合唱艺术表演形式的影响

(一)审美角色对合唱艺术表演形式发展的影响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可将合唱艺术中的“角色”划分为创作者、表演者、批评者及欣赏者等角色。首先是创作者。合唱艺术的创作者不仅要拥有运用音乐编织音响符号的基本能力,还需要拥有向外界传达自身审美体验的能力。也就是作曲家需要将自身的“审美思想”“审美理念”及“审美情感”通过音乐创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其在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听众的共鸣。然而由于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理念不同,导致其对合唱艺术的理解和表现不同,使合唱艺术在创作者情感表达、思想传达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形式,譬如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童声合唱等。其次是表演者。合唱艺术的表演者应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表现出来,通过表演音乐作品的“情绪”“速度”“节奏”“和声”及“旋律”,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在当前的合唱表演中,表演者为充分表达作曲家的情感、思想,会形成以朗诵、通俗、戏曲、舞蹈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再次是批判者。批评者是影响合唱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通常从理论角度、艺术效果等角度出发,影响合唱艺术的发展趋势。最后是欣赏着。受众的审美需求对合唱艺术表演的影响较为鲜明,特别在市场经济建设的层面,这种影响非常突出。

(二)社会文化对合唱艺术表演形式发展的影响

音乐是文化传播与表达的重要载体,除了受审美角色所带来的影响外,还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合唱艺术拥有较高的审美功能,可以通过“审美判断”来对音乐作品进行不断地完善。社会文化是制约审美心理变化的关键要素,从合唱艺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合唱艺术是从学堂乐歌时期形成的,在创作和表演上都以模仿为主。然而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合唱艺术逐渐拥有了民族性和时代性,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反映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祝福的《胜利花开遍地红》《新疆好》等。而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合唱艺术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并诠释出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奋斗和抗争精神,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体悟到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而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合唱的表现形式会随着表达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譬如以诗词作品、语录为主要内容的合唱作品等。因此,社会文化对我国合唱艺术的影响较为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合唱艺术能够在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形成不同的表演形式,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特点,使合唱艺术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记录者”。

(三)时代氛围对合唱艺术表演形式发展的影响

时代氛围是形成特定审美心理的关键要素,与社会文化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能够直接地、鲜明地、全面地体现在创作风格的层面上。不同时期背景下合唱作品风格拥有鲜明的差异性,在表演形式上也会出现变化。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譬如在兴起阶段,我国合唱艺术主要以民歌合唱为主,在高潮阶段与变革阶段则以红色题材为主,而在探索阶段,合唱艺术又拥有了较高的时代性、通俗性等特征,对老百姓生活的反映,也更加深刻、全面。优秀的合唱作品数量不断增加,并且手法应用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等特征。现阶段,我国音乐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综合性也比较高,审美标准也更加多元,很多表现形式都能与合唱艺术融合起来。现代信息技术也在合唱表演形式上有所渗透,让现代合唱艺术拥有了浓厚的、鲜明的时代特性。总体来讲,现代合唱艺术能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技法应用也更加多元,可以更好地契合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精神需求,为我国合唱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不同的阶段的合唱艺术表现形式与表达内容有所不同,给人的审美体验也不尽相同。深入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历程,探究音乐审美对合唱艺术表演形式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和发展合唱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合唱、热爱合唱。

猜你喜欢
声部形式艺术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纸的艺术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