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探讨

2022-12-30 06:46
科技视界 2022年25期
关键词:情报学情报学者

李 桃

(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70)

0 引言

图书情报学是综合图书馆学以及情报学所形成的一个综合性学科,图书领域以及情报领域的很多业务都是有一定的共性的,虽然同属一家,但是行政上是属于分离状态,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提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想法。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增长速度加快,面对海量的资源,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研究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图书情报学地位需要有所提升,也要建立更加贴合当下社会环境发展的研究框架,以此提升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知识图谱作为一种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研究方式,以知识图谱为基础对我国的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进行合理的研究,有利于让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发展道路更加清晰,也有利于我国图书情报学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基于知识图谱,对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对策。

1 知识图谱的基本理论

1.1 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

我国对于知识图谱的研究时间并不长,而对于知识图谱也有多种定义,综合而言,知识图谱就是以学科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数学、图形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以及方法进行学科发展情况以及结构方式研究的一种方法。知识图谱的类型众多,不一样的知识图谱的生成,需要有不一样的分析办法,因此在利用知识图谱进行某一学科的研究时,必然也需要使用不一样的研究方法,以此获取数据并进行图谱的绘制。知识图谱在我国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及发展,已经完善成为科学的计量对对象进行量化分析的一种研究方式,可以根据文献的作者来源、机构以及引用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绘制多维图形,将学科发展情况展示出来,以此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图书情报学的相关体系以及结构,为学科未来的发展以及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2 知识图谱的主要作用

知识图谱可以最终某一科学知识领域的演进以及发展的规律,知识图谱主要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方式,将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通过图谱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科的演进方式变得可视化,也可以将学科知识网络的演化过程进行详尽的表达。所以利用知识图谱对学科知识领域的文献以及作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探测出这一知识领域研究的演进过程,也可以对这一学科知识领域的客观规律进行更加全面的总结。此外,知识图谱作为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知识图谱对科学以及技术的演进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以及热点、代表人物以及合作网络等相关内容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这将会为后续的技术管理以及发展规划带来重要的参考依据,也能够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带来足够的材料支撑。

2 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情报概念并不清晰

多年来,国内外图书情报研究学者以及单位,就“情报”这一概念给予了众多的定义,而关于何为“情报”的这一问题众说纷纭,时至今日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以及认识。尽管情报属于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概念,但依然会在不同的人群之中有不一样的理解,这种长期的不确定性会成为图书情报学的发展弊端,使得长期以来情报学的发展飘忽不定,也让人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2.2 情报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不明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情报学发展确实也取得了不少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人员更是找到了学科发展的立足点。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情报事业与情报学发展如何找到信息化的发展渠道,这已经成为情报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例如,在专业教育中,很多专业教育都冠以“信息”之名,而传统的情报学也有将课程进行改造以及压缩的情况,甚至会将“情报”改为“信息”,这类型研究焦点的改变,直接影响了信息与情报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也是图书情报学发展的一大阻碍。

3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策略

3.1 增加图书情报学自然科学研究立项数量

我国最高科学基金项目主要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在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建设以及科研发展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可以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以学科分类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对立项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清楚地知道当下学者对于这一学科的发展研究情况。而立项基本情况的分析,通过搜索图书情报学的近五年(2016—2020年)来的国家基金立项情况,如表1 所示,对立项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国家政府对于图书情报学的重视程度问题。

表1 图书情报学2016—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情况统计表

从立项的数量上来看,图书情报学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立项数目虽然在2019年有所下降,但是整体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近五年来的立项总数达到了723 项。当然,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类型上分析,一般项目依然占据总项目数的大部分,达到55.74%,而青年项目占据23.37%,排行第二,而且2016年到2020年间,两个项目的立项数量整体趋于平稳且有所提升。而青年项目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能够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地参与到科研活动之中,体现出了国家对于青年一代学者的重视。而项目数量的平稳且有所上升的趋势,意味着这一学科有一大批新生研究力量正在加入,而学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西部项目立项为6.36%,这也是该基金中学者关注的项目,是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举措,这不仅能够为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带来更多的力量,也有利于放大研究范围,为学科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足够的支持。

图书情报学这一学科在特定时期的发展形态与政府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因为政府会通过设计基金的形式,以此给予学科最大的发展支持,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科前进创新带来帮助,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为学科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上的帮助。图书情报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也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在未来的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上,不仅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还需要对技术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有所加强,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全面发展。

3.2 鼓励各个单位学者积极参与到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之中

在CNKI 上以“知识服务”为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检索,在2016年到202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达到5 309 篇,其中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为上海理工大学的张新新,达到17 篇,这意味着在2016年至2020年间,依然有五千多名的学者活跃在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之上。其中发表文章数达10 篇以上的有8 位,发表文章数为6~10 篇的有17 位,这些人群都属于在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上有比较多的贡献的学者。而在这部分人群当中来自国内各高校的学者居多,其中武汉大学的学者发表的与“知识服务”相关的文献的数量达到129 篇,占总发表数量的2.43%,而吉林大学的学者则发布了67 篇,占发表总数量的1.26%。而在非高校单位,发表数目最多的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表文献数量为53 篇,占总发表数量的1%。这意味着现有的在图书情报的相关研究上,来自各高校的学者依然占据绝大部分,而其他单位的学者次之。

在高校中有关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研究依然更偏向于理论上的研究,而与实际进行联系以及图书情报学的应用研究上,直接接触图书馆工作的一线单位学者明显有更强大的优势,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国家可以加大对于一线单位的科研力量的支持,让一线单位相关学者对图书情报学进行深入研究,为图书情报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3.3 结合信息技术促进图书情报学的发展

在CNKI 上以“高频关键词”为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检索,在2016年到2020年间,共发表相关文献为1 792 篇。“高频关键词”作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种信息搜索方式,而在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研究中,“高频关键词”的研究数量逐步上升,这意味着在2016年到2020年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在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图书情报学的发展上着手进行研究。实际上,信息技术与图书情报工作之间的结合由来已久,早期的图书情报工作主要还是通过人工的手段对各种的书目信息进行编码,建立索引,抄录文摘等,这些都属于简单地加工操作。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类型的检索系统开始逐步进入图书馆的工作之中,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建设的兴起,更是让图书情报工作更加注重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揭示。在未来,图书情报学的发展应当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诸如5G 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技术,都可以用于图书情报工作之中,对信息的检索也可以逐渐朝着自然语言的方向发展,对信息的处理也要逐渐从简单的组织加工朝着深入整合的方向发展,让智能分析慢慢地在图书情报学的发展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未来应该不断地完善以及充实相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应用当下比较常见的研究方式对其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尝试寻找全新、有效且全面的学科分析方法,对学科信息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寻找出更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升我国的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水平,让图书情报学在我国有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情报学情报学者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情报
情报
情报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学者介绍
数据挖掘技术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