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的回望与前瞻
——以柳州老工业区再开发为个案考察

2022-12-31 06:17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柳州工业旅游

杜 琳

(1.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广西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在20 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广西柳州虽然偏安一隅,但其民用重工、轻纺、化工与“三线工程”和军工业等工业、手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齐全,社会经济一派繁荣。柳州也是西南工业重镇,产供销涉及到西昌卫星工程用途,其产供能力问题近乎是当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自国企改革以来,在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中,产业与体系逐渐淡出过去的荣光与辉煌。但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又以创意经济走出了一条区域再开发的新路。透过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或能揭示其区域社会史特征和当代创造性产业特点。抑或说,是一项“物”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本文以柳州老工业区再开发为个案考察,探讨其所走的创意经济之路。

创意经济(creative economy)①亦称创造性产业,是以创造为核心。它是将个人新奇的理念的点子,加以创造性的行为并强调其文化主体契合,而衍生出的创新主张。早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②金元浦先生认为,“创意经济”是“跨越相邻产业或经济形态的顶层设计和全方位观照的视野。”“创意经济则更突出地体现了一种跨领域、跨类别、跨行业的‘越界’和产业交融的特点,它包含了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并展示了它由初期的对整体经济的微弱影响到成为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延伸扩展态势。而创意经济的另一种含义也体现了创意和创新作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核心要素的意义,它反映了全球创新与创意引领经济发展和辐射其他领域的思潮的大趋势,也包含了促进社会包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发展的积极意义。”③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涵义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均有差异,但具有相同特征。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则是文化新经济,它是“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推进新业态、新产业的形成,重塑供应链,拉动文化消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之目的。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俨然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越来越成为评价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由文化衍生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较强的辐射性和深远的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 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④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一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新模式、新行业、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共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体系。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旅游的关系和本质内涵

文化创意旅游业是创意产业在旅游与文化领域的传承和延伸。而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民族文化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创新型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形成新智能文化产权,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业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旅游业和文化业增值的新型产业。⑤文化创意旅游业的实质是旅游+区域特有文化+创意元素+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为核心内容的新型经济形态:是旅游与文化创意相互渗透,互为作用,有机融合发展的一个整体,并由两者资源共同实现增值的新兴产业。它代表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和旅游资源提高质量的载体。

国内外把旅游产业列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也很多。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政策推动本国文化产业来发展经济的国家;美国的文化、旅游业的收益占了整个国家1/3 的GDP,文化产业占的比重超过了钢铁产业;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探寻考古现场和游览早期殖民城市建筑这些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方式,成为当地居民和政府的重要经济来源。

国内把文化旅游作为文化创意特色产业的城市不一而足。例如,北京的“烟袋斜街+后海”、南京1912 街区、重庆磁器口。烟袋斜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后海自元代起就是漕运终点天然的商贸区,多王府及故居,满满老北京人游玩的回忆;南京1912 街区,毗邻南京总统府,由17 栋民国风建筑构成,总统府是当年孙中山宣誓就任大总统的所在地,也象征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结束;重庆磁器口,当年瓷器是这里的特产,也是成都有名的货船进出码头,如今则汇聚山城民俗文化及独有美食,成为中国特色商业街区中的佼佼者。⑥这些旅游创意产业涉及多个小类行业,有休闲娱乐、娱乐游戏、时尚消费、文艺演出、设计创意、动漫等等。

广西是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各个民族习俗和民族特色都被很好地保留且流传至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以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和手工艺品特色为中心,如大型精品歌舞剧《八桂大歌》《侗》《大儒还乡》《白莲》等大型精品歌舞剧及壮族的织锦、 靖西旧州绣球、桂林五通“三皮画”、汉代时期的桂林郡傩面戏等,这些区域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与柳州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及其现实意义

(一)大力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文化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共鸣。当前,国内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都很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存在着产业融合的必然条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同时,旅游业的发展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两者共同协作,稳固了行业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一定离不开文化旅游业的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多样性和产业升级,并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城市产业的发展与转型,两者是相辅相成和互为作用的关系。柳州作为西部壮、侗、瑶、苗、仫佬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又是国家南方传统工业制造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推进柳州市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即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迈进,对建设“宜居”城市,使其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对柳州工业城市与产业经济的价值实现

发展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业对推动柳州服务业的发展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文化和社会发展,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具有效高的价值效应和拉动力。

1.文化创意旅游的社会价值效益。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原本是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大生产驱动的,然而在城市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将逐渐弱化。旅游收入是一种“爆发式外源性资金注入”,旅游收入作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支出,是对旅游目的地的资金投入,其收入效应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旅游产业活动已经成为改变城市空间和改变老工业城市的转型与复兴的重要力量。如英国的格拉斯哥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在工业衰退之后,立足转型,将矿洞、工厂开发为旅游吸引物,引导旅游者感受“英国工业文明”的历史,开发现代服务业,逐渐走向新生。⑦旅游经济在构建城市的空间结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柳州改变老工业城市获得新生机更加具有借鉴价值。

2.文化创意旅游对经济的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具有“一业带万业”的作用和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乘数效应。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对旅游业每投资8 万美元,可创造40多人的就业机会,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的比例高达到1:5,即旅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间接增加5 个就业机会。旅游业每收入l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 元。旅游业的消费乘数更大,国际上该乘数为7,即旅游者每消费l 元钱,可以带动7 元社会消费,而在中国该乘数为4.8,⑧按照旅游业每收入l 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 元的乘数计算,柳州市相关行业的收入可占柳州市国民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其次,发展旅游业也是缩小城乡差别,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办法。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这些偏远相对闭塞、但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较好的区域山区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的产出能力,对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工业旅游”和“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来体现,就柳州的“螺蛳粉产业”而言,依托农业支持又带动了新型工业的发展。2021年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西柳州螺螄粉生产园区视察,对柳州产业转型与再开发给予了充分肯定。可见,实施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战略将对柳州的经济拉动力的作用不可估量,潜在的后发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三、柳州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优势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回望与实现基础

1.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目前,文旅融合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通过文化创意注入旅游这一举措,使广西正逐步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为柳州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创造了良好条件。

2. 北部两大侗瑶苗族民俗风情走廊和柳州至阳朔到桂林“山水走廊” 的文旅线路已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柳州围绕“都市柳江、百里风情、乡村民俗”的发展理念,打造以“快乐都市、山水休闲、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名城,力争使柳州成为中国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休闲柳州”“百里柳江”“千年侗寨”“东方斗马”“桂中食府”“魅力田园”等旅游品牌,市政府推进了112 项旅游重大项目,总投资1457.48 亿元。⑨

3.柳州工业总量居广西第一。广西主要大型工业集聚柳州,名牌产品多,如柳工、柳钢、东风柳汽、上汽通用五菱、两面针集团等,并坐拥柳东、河西、北部创业园三大工业园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可以为文化、创意第三产业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支持。柳州城市化进程地加快,也将为文化创意旅游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柳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有较大跨越,把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百里柳江绕城龙带”风光加入了文化和创意元素,成为国际水上运动基地及娱乐之都。

柳州是一座具有2000 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闻名天下的中国天然奇石城,有“中华石都”之美誉。柳州赏石文化自唐代前有之,据史料记载,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文中记载:“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们。其下多秀石,可砚。”柳州怪石、奇石即观赏石、玩石资源丰富,奇石誉满天下。以国际柳州奇石城为平台,举办了五届柳州国际奇石节,成为打造区域名片的又一文化元素。

5.资源与业态尚未完全形成闭环控制。如对地域旅游业资源加以整合、 对区域圈形成循环管理,为提升柳州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品质、打造柳州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品牌,让柳州迈上特色化发展舞台提供了巨大的上升空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国民的消费观念已从温饱型向养生休闲型转变,这一转变与需求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优势与开发类资源分析

1.柳州市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柳州市处在广西中部偏北,十字交通枢纽,北靠桂林及龙胜各族自治县,地处湘、黔边陲,毗邻贵州省从江、湘通道县。三江至龙胜“天下一绝”的国家一级景点龙脊梯田景观区不足70 公里,距中国东盟国际博览会永久主办地南宁市乘坐170 公里/小时的城际动车1.2 小时,距西南出海通道钦州、北海、防城、越南、广州高铁2-3 小时以内,其水域流至珠三角,背靠国家级粤港澳大湾区。是湘西南、黔东南与四川进入广西之咽喉与物资集散地,进出十分便利。可辐射面广,同城化潜力巨大。

2.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丰富,特别是积淀的历史文化,为柳州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根据文物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柳州市区范围内的史前人类遗址有世界著名的柳城巨猿洞遗址、距今130000-70000年世界的著名晚智人“柳江人”遗址、跨度达37000-7000年白莲洞遗址、大龙潭等30 余处。广西距今万年前以上石器遗址与陶器遗存分布较广,且与“柳江人”有着密切联系。7 万年前,柳州是“柳江人”繁衍生息之地,或说南方人类的发源地。正如我国老一辈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裴文中在柳州白莲洞遗址口题词那样:“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研究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⑩柳州是中心的居集地。桂柳范围内的“白莲洞人”“甑皮岩人”史前人类遗址揭开了南方人类演化进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3. 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和历史遗迹及非物质遗产资源。有距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的东门城楼;扬名全球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于1916年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风雨桥;以及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因创造四项世界之最而著名的近200 多座榫卯木制建筑鼓楼;星罗棋布的侗族古村落、古建筑群、古遗址;还有侗族榫卯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大歌、侗戏、彩调等4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8 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2 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典范。

4.境内居住着壮、侗、苗、瑶等多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自古有“中国侗族在三江”“苗情苗风看融水”等称号。融水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唯一命名设立的大苗山区(县级),其芦笙、斗马、苗舞、苗族银饰、服饰和“苗族拉鼓习俗”等,被列入国家和自治区“非遗”行列。苗族“拉鼓非遗习俗”的重生助推了文旅产业发展,其项目也带动扶贫之路,形成了“乡村文化振兴尧告模式”。侗、瑶、苗、壮族的榫卯木制建筑杆栏民居、服饰文化,以色彩绚丽、工艺精湛而著称,传统饰物美学内涵和民族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原始生态”文化完整,成为当代人寻找和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和追忆历史记忆的娱乐“圣地”。

5.待开发项目资源丰富。大峡谷自然森林生态带、工业遗产文化、现代工业文化、内河创意“水文化”、柳州奇石文化。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历史和史前古人类遗迹文化创意旅游、文化创意工业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水上运动娱乐”旅游等这“四大品牌”,是柳州市文化创意特色化产业的重点,也是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类资源与优势。

6. 南面有世界著名的广西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背靠秦始皇南征岭南时的秦凿渠大运河和桂林至柳州唐代大运河,柳江流域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内河廊道“一横三纵”的重要通道,有大量汉墓遗存,出土大量汉、六朝至唐前时期的文物。

四、创意经济与功能转型:柳州文化创意旅游发展体系构建及其实现路径

(一)创造性产业与再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传统工业基地的转型应以创造性产业为发展的战略,围绕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居民文化消费。十四五期间,应形成以柳州市为中心的“一圈、三线、四区”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经济区布局体系。在强势的工业推动下,开发和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一圈、三线、四区、五大品牌”文化旅游产品。

1. 重点推出具有国际学术与旅游地位的——市区范围内已发现的30 余处的史前人类遗址、旧石器时代柳江人遗址、白莲洞遗址、鲤鱼嘴等遗址文化旅游核心圈;打造国际史前人类学与古代文明学术研究中心,凸显区域历史文化底蕴与国际地位。

2.深度推进文化创意“三条黄金”旅游线。即三江—龙胜—从江—通道,侗族榫卯木制建筑艺术建筑群黄金线、融水苗情苗风民族习俗线、鹿寨至桂林的水利农业旅游示范线路,使之形成国际民族习俗风情文化“不夜”大走廊。着力创建具有国际高品位的“四大”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区,即具有侗族风雨桥一百零八座,鼓楼一百五十九座及大量的侗族民居建筑群等木制建筑和多耶文化为内核的三江侗族及瑶民文化旅游产品区、融水苗情苗风文化创意体验区、融水—元宝山大型动植物中药圃保护区及三江“三大峽谷”自然生态养生养老休闲生态经济区、柳州市城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心区,构建柳州市“一圈、三线、四区”,“金三角”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体系。

3.构建中国东盟(柳州)国际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区发展战略体系。打造中国“东盟”国际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柳州远古人类文化创意旅游、文化创意工业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水上运动娱乐”旅游——“五大战略品牌”。在东盟国际博览会期间,每年主办一次大型的“中国东盟(柳州)国际文化创意旅游节”,并将柳州申办为“中国东盟国际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博览会主办中心”的永久主办地,构建国际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协作创新战略联盟,使之形成文化创意旅游包含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旅游购物、养老养生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要素的综合产业发展体系。

(二)文化新经济: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的路径

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国振兴经济,惠民生发展战略,“不进则退”。应利用文化创意包装和设计“一圈三线四区”文旅产品,展现柳州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风情文化、工业旅游文化、“三线”战备文化,形成多元化的文旅产品供给。

1.以创意之理念,撬动现代化工业生产企业资源,开发“现代工业旅游”项目。柳州市有西南重要工业城市之称,应当将柳工、柳汽、上汽五菱、两面针、柳钢等工业企业,注入文化创意元素,开发现代工业旅游项目。事实证明工业旅游收入不仅可观,对当代工业也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开发的工业旅游项目不仅具有直接门票经济收入,还能间接地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对企业将产生良好的效果,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之获得持久动力。

2.以传统企业文化为元素,依托各类“工业遗产”开发以对旅游者产生极大吸引力的物质类和非物质类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两大类的工业文明历史旅游项目。例如比较典型的老工业城市——英国的格拉斯哥,将矿洞、工厂开发成为旅游资源,以“工业文明”的历史为旅游引导,转型为工业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国内关于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理论成果不多,因此研究发展的空间仍很大,柳州作为一代老工业城市而转型成工业旅游城市,应当利用各类“工业遗产”和现有工业一并开发出新的工业旅游项目,现有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例如螺蛳粉产业园就是实证。

3.依托本地区民族特色工业、手工业,开发旅游项目。如开发柳州少数民族传统银饰、壮锦、服饰等手工业旅游项目。与此同时,建立产品及工艺生产流程景观线,给旅游者获得一种奇特享受。

4.打造十里柳江水上文化带。在柳江水上选择一段约10 公里长的江面,用创意创造性地开发江面“十里柳江”的水上文化带。以“刘三姐”和壮、侗、苗、瑶等民族原生态文化,推出的万人歌舞为主题的大型风情旅游演艺项目的旅游产品,使“印象刘三姐”、桂柳山水风情黄金旅游圈有机融合。

5.用创意挖掘“大三线”与“小三线”建设两个体系的兵工工业、交通“探秘之旅”,创造新的旅游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1969年,为了应对苏美军事威胁,在“三线”建设基础上,毛泽东主席又提出了各省市区进行国家三线建设的基础上,再建设成本省市区深入到小城乃至乡村的自成体系的 “三线”工程,使“大三线”与“小三线”两个体系形成一个大的系统,使中国具备长期支持战争的工业基础。广西是西南边陲,柳州是边陲战略生产与储备要地,“三线工程”建设线长点多,有“三线铁路”“三线工业”,制枪造船有之。进入90年代后战备解除改为民用,许多“三线居住遗迹”“三线工业遗产”,是革命文化之一。开发为“三线工程”旅游项目,打造旅游产品堪称一绝,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文化旅游的又一重要去处。

6.构建民族旅游文化核心产业带动模式,开发侗、苗、瑶、壮歌舞文化旅游产业。柳州市三江、融水的侗、苗、瑶、壮歌舞文化演艺已形成气候,但是多数仍缺乏深层创意和文化内涵,还不能有效对区域内的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进行高艺术的展示。应当着力整合已有资源,梳理柳州内民族艺演节目,利用文化创意包装和设计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高品质、有创意和有深度的文化歌舞产品。把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文化特色注入到高品位的文化创意元素中,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向高品质转变和延伸。

结语

纵观广西柳州市几十年的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可喜成就,但工业经济如今也正驶入关键路口,增速步入减缓期,亟待破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应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推进经济、生态均衡发展。古人自有“无商不活”的经济理念,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就成为中原人南迁和商贾南下“淘金”之地。并且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地区调节功能以及行业关联性和带动性。强势推进文化创意旅游,发展休闲旅游是目前服务业调整的方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新格局,是突破城市特色化和产业创新与传统工业转型发展的约束瓶颈的新路径。只有把握机遇,找准再开发的目标,确立功能与定位,实施创意产业,才能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全面发展。

注 释:

①[英]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中首次提出“创意经济”.

②金元浦.创意产业勃兴[J].社会观察,2005(02):24.

③金元浦.论创意经济[J].福建文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67.

④张晓松,朱基钗,杜尚泽.坚守人民情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习近平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纪实[N].人民日报,2020-09-21(1).

⑤王兆峰.湘西凤凰县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23-31.

⑥国本文化产业. 国内较为成功的20 个文旅项目[J/OL].腾讯网,2021-05-21,2021-06-18.https://new.qq.com/omn/20210618/20210618A016H500.html.

⑦徐喆.旅游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30.

⑧阳建英.论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具体策略[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21.

⑨陈跃文.“十三五” 柳州将打造特色旅游名城[N].柳州晚报,2017-06-08.

⑩郭凯倩. 广西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打造史前文化研究基地[N].中国文化报,2019-11-06.

猜你喜欢
柳州工业旅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工业人
旅游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新闻浮世绘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