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

2022-12-31 07:56康锐
参花(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康锐

一、引言

数字文化馆在互联网时代是新型的服务形式,是未来文化馆建设的主要方向,是文化馆实现提档升级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各级文化馆都在积极构建数字文化馆,这其中基层文化馆(站)的数字化建设是关键环节,它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汇总和传递,是密切沟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前沿战线的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与上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桥梁,也是百姓和群众文化行业亲密交流的纽带。文化与科技更好地融合,才能将基层文化馆(站)数字文化服务的优势发挥出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首先介绍基层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现状,再提出数字化服务时代背景下文化馆(站)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及数字化服务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阐述推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相关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文化数字化纳入了国家战略,文化馆行业须抢抓战略机遇,对标意见部署的重点任务,发挥好全民艺术普及职能优势,全面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我国基层文化馆(站)数量庞大,包括3000多个县级文化馆、4万多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7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这些机构亟须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基层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工作现状

自“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以来,“现代化”“数字化”就愈加频繁地出现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最重要的三个机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中,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更具紧迫性和艰巨性。这是因为文化馆领域数字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数字文化馆建设2015年开始纳入文化共享工程进行试点,各级文化馆较为普遍的数字化建设和服务近几年才逐步开展起来,尤其是很多基层文化馆(站)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之所以缓慢,其原因一是还停留在传统的文化馆工作模式上,未做好转变观念的思想准备;二是尚未有完备成熟的理论、理念支撑体系来指导文化馆(站)现代化和数字化建设工作。很多基层文化馆(站)对“文化馆数字化工作”并没有全面、系统、科学的认知,仅停留在充实“云平台”、发布“微信公众号”之类的工作层面上,对数字化的文化馆(站)如何履职、如何发展概念模糊。

根据目前社会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现代化和数字化,主要是通过“线上+线下”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建设来具体体现的。文化馆(站)的“线下”数字化建设,概括来说就是文化馆场馆的数字化,往往表现为文化馆场所的“高科技化”,它通常是通过各种科技器材来完成,重点在于提高文化馆(站)受众的线下“体验感”。它包括但不限于:文化馆硬件设施和软件(如影音、点读设备、虚拟乐器体验设施、智能书画学习器具等),网络云平台(包括各类课程、讲座、展览等)、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如教学视频点播展示)以及场馆预约、使用统计、管理等。

“线上”平台是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文化馆(站)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用户管理和联动,包括线下实体馆的内容推送和管理都是依托虚拟数字网络渠道来实现的。例如,“云平台”构建,网络社交和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优酷、搜狐、西瓜等)的注册运用,其他官方网络媒体(新华网、中新网、网易云等媒体云平台)的充分利用等。在现代科技不断进步、数字化传媒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文化馆的“线上”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基层文化馆(站)的数字化建设策略

(一)建设和完善数字化服务平台

针对数字化服务时代的大背景,文化馆(站)要开展文化服务,就必须建设和完善数字化服务平台。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实质就是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App等线上信息平台,这些平台能够带动文化馆(站)的文化服务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能够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文化需求的同时,推动文化馆(站)文化服务走向数字化、信息化。与此同时,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要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发展指向,借助网络信息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化的文化服务内容。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的文化服务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完善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大量的文化服务信息,基本消除和削弱了传统意义上文化服务的繁杂性和狭窄性,是一种新型的线上文化服务模式,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有其便利性和创新性,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推进“线下”数字化工作

每个基层文化馆(站)的“线下”数字化建设工作由于所处区域和场馆大小的不同而有实际差别,这也决定了基层数字化文化馆(站)建设的个体差异性。基层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如一味追求“均等化”,甚至“同一化”是不现实的。建议应在贯彻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工作基本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推进“线下”数字化文化馆(站)建设工作。明确自身定位,不盲目跟从,做出适合自己的、贴合民情地情社情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2.拓展“线上”数字化服务

文化馆的 “云平台”网络系统应当是由上而下的系统化过程。只有从规划、筹备、云图布景、标准布控上多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数字化“云”建设平台范围广、覆盖面大、勾连紧密、沟通通达、灵活联动,“云联”才能切实起到作用。

与数字化建设相比较,基层文化馆(站)的维护更显重要。很多基层文化馆(站)为了完成评估等阶段性工作,在短时间内快速筹建了有规模的线上馆(站),并进行了一段周期性线上服务,后因为专业人手不足等原因,阶段性评估工作结束后,很多数字文化馆(站)建设缓慢。只有提高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标准化水平,才能将数字化建设工作纳入经常性工作中且要拥有专门技术型人才队伍。

3.宣传“线上”数字化服务

基层文化馆(站)数字平台的推广基本以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为主。文化馆文化活动的资讯、通告以及艺术类课程讲座等都通过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微信发布虽然便捷、广泛、互动性强,但这些作用却未很好地发挥出来,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是关注人群单一,群众基数不足,受众人群范围狭窄。应将基层文化馆(站)的数字化服务推到更多的人群面前,囊括更多类型的受众,让群众成为基层文化馆和基层文化馆线上服务平台的“源头活水”,了解他们的需求,将资源与需求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文化大数据,更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真正实现与群众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

文化馆(站)要有效做好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后期维护和宣传推广工作。一方面,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维护工作要由专业、专职、专项人员来执行及维护,以保障平台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可以依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在公共文化展示现场和公共文化设施所在地,以密集投放宣传信息的方式来实现。

(二)开展线上文化教育活动

要探索推出线上文化教育专项节目,开展线上文化教育活动,节目内容既可以是社会民生现象的教育内容,也可以是生活化的健康项目教育内容等。开展线上文化教育活动的目的,是摆脱线下文化服务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充分利用各项网络教育资源,以线上课堂、直播和线上视频的方式来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同时,线上文化教育活动也增强了文化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和共享性,消除了线下文化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人民群众在碎片化的时间中也能参与线上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

(三)丰富数字公共文化产品

在文化馆(站)开展数字化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普通群众。因此,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是文化馆(站)数字化服务的主攻方向。文化馆(站)要着力拓展公共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多推出诸如戏曲表演、书画展览和民族舞蹈教学等传统文化类产品,并将这些公共文化产品有目标有指向地融入文化馆(站)的线上文化服务过程中,推动文化馆(站)的文化服务资源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四)推动文化服务信息多样化

在数字化服务时代下,人们的文化信息来源更加广泛,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文化馆(站)可充分利用线上文化服务的优势,与其他文化服务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推动自身文化服务信息多样化发展。通过各类文化服务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有效扩大文化馆服务信息的种类和范围,推动文化服务与互联网真正结合、相互融合,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和更便利的文化信息线上服务,提高文化馆(站)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文化馆(站)文化服务事业的全面综合发展。

目前,基层文化馆(站)数字化服务建设的应用,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馆(站)应大力推进数字化应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将数字化服务覆盖到农村,帮助农民群众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满足新时代农民的文化需求。农民可以随时通过移动设备了解各类文化活动,及时了解文化馆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展的各类文化项目,让充满正能量的文化艺术走进农民的生活。加强资源保护和传承,将文化资源整合到大数据中,保护文化资源不流失,以新的方式焕发新的活力,实现多元化服务,拓展服务空间,提高服务效率。

(五)促进服务内容大众化

文化内容服务是乡村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地方文化馆(站)在提供乡村文化服务时应该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尽可能以贴近农民生活实际的方式传播文化,如发掘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定制乡村风情游体验路线、开展文化知识教育或树立身边的村民模范等。如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2021“乡村网红”培育计划中江西高安选手胡锦等入围选手,他们用真挚的情感、朴素的价值观念和贴近生活的叙事视频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的村庄和特色农产品,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带动和提高乡村农民的生活水平。

另外,文化馆(站)可开设受众年龄段较为广泛的传统全民艺术项目。由于以往文化馆的传统全民艺术项目都是以实体形象而存在,近年来文化馆(站)的数字文化建设迅速发展,或许是文化馆(站)全民艺术普及发展一个好的契机。文化馆(站)采用线上录制视频或模拟场景直播的形式开展传统全民艺术项目,在此过程中注意群众意见的收集,不断改进和增设资源内容,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借助全民艺术普及来推动文化馆(站)线上文化服务的综合性发展。

四、结语

“数字乡村”的提出,引发了文化馆(站)服务的新变化。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整合各种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建共享,是新时期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的大势所趋。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亟须打破原有的传播方式,文化馆(站)建立的数字化技术既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还要不断丰富文化馆(站)的数字化服务内容,推动文化馆体系从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任何人都是文化的享受者,也是文化的参与者,传统的文化场所和服务载体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传统文化消费正面临衰退。例如,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电子书的点击量显著增加。随着传统媒体与电子书、有声图书、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融合,信息的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和文化传播模式的变化为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数字化建设可以改变交流方式,人们不用出门就能享受各种服务,他们还可以选择在线和离线体验不同的观看感受。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群众可以通过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新形式,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改造和创新。群众还可以录制反映当地特色的文化作品,录制各种短片。群众可以利用数字平台获取需求,在平台上设置需求“菜单”,使基层文化馆(站)分析需求反馈数据,随时掌握需求动态,适时调整文化服务内容和模式。

当前文化馆(站)应抓住发展机遇,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落实相关战略部署,推动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化服务时代下的文化馆(站)建设必须从内容和模式上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革,推动建设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开展线上文化教育活动,丰富数字公共文化产品,实现服务信息多样化和服务内容大众化,从而实现文化馆(站)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馆(站)数字化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阵地服务和数字服务双轮驱动、两翼齐飞,切实保障文化民生,从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数字化制胜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