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高职新教师课程建设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2022-12-31 10:04张和新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校本高职

张和新

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高职新教师课程建设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张和新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5)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是高职新教师提升其专业课程建设素养的有效途径。首先是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促进高职新教师课程知识结构的完善;其次,专业反思实践能力的获得,促进高职新教师课程认知水平的提升;第三,课程开发共同体的形成,促进高职新教师社会能力的提升;第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激发高职新教师课程建设的主动性。

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高职新教师;课程建设素养

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八年研究”提倡教师直接参加课程开发,到70年代以英国斯滕豪斯为代表的课程编制“过程模式”中的“教师作为研究者”,再到80年代美国施瓦布实践课程理论提出以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课程行动研究方法论,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过程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种行动研究过程,反思与改进是使校本课程开发行动合目的、合规律性推进的重要手段[1]。在高职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中,高职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实践者,针对在校本课程开发实际工作中涉及的问题与其他协作者共同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行动方案,达到解决问题、改善课程环境的目的。同时,从行动研究的内涵来看,达成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与成长是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本质追求[2],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有助于高职教师课程建设素养提升。高职课程建设素养,是高职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参与范围和深度影响着其对教育专业的理解以及解决课程问题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于新入职的高职教师来讲,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是其提升课程建设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促进高职新教师课程知识结构的完善

由于受传统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来源主要是普通高校培养的学科研究型人才,新入职高职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知识和职业教育实践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也就是说,目前高职专业课教师会出现知识结构不完整的现象,这直接影响着高职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能够促进高职新教师课程知识结构的完善。

(一)实践知识是高职教师课程知识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知识包括显性的理论知识和隐性的实践知识,这两类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是开展专业课程建设活动的知识基础。实践知识是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的,具有生成性、开放性、缄默性、情境性、实践性等特点,因而需要参与课程实践才能获得。专业课程实践知识直接影响高职教师的课程建设水平,也是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指标之一。高职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分为条件性课程实践知识和本体性课程实践知识。条件性课程实践知识是保障专业课程运行的实践知识;本体性课程实践知识是构成专业课程内容的专业实践知识。

(二)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

在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过程中,高职新教师和合作者要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高职新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生成、积累的过程。首先是条件性实践知识的积累。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行动研究能增加高职新教师对专业课程的认知。由于我国教育领域对课程研究的长期忽视,导致高职教师对专业课程含义理解的狭隘性、片面性,而在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中,高职教师嵌入活动之中,对高职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都会有更全面的认知,课程实践各环节的经验积累会随之增加。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涉及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设计、课程评价设计等课程编制操作实践环节,新教师以“行动者”“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增加新入职高职教师条件性课程实践知识。其次是本体性实践知识的积累。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行业实际需求的专业课程开发,必然涉及行业岗位实践知识的内容。从行业岗位典型任务分析,到学习领域的确定,再到学习情境的创设,都要涉及专业实践知识,有助于高职新教师行业实践知识的积累。

专业课程开发过程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的过程,需要开发主体具有课程开发基本理论与开发技术知识、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知识、沟通合作实践知识、评价方法知识、评价工具运用知识等。总之,高职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使隐性实践知识与显性理论知识融合,能够促进高职新教师个人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专业反思能力的获得,促进高职新教师课程认知水平的提升

(一)高职新教师的专业反思实践能力的获得

专业反思实践能力是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能有效地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反思实践水平。“反省思维激励人们去探索[3]。”反思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学会反思也是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行动研究这一研究范式,历来就很重视行动中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既包括教师对自我的反思,也包括对行动的反思[4]。”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强调专业课程问题的发现,强调专业课程问题的情境,强调高职教师与专业课程情境之间的互动,在不断变化的课程情境中反思高职教师自身的职业课程理论,同时借助职业课程理论对专业课程开发实践问题进行反思。对于高职新教师自身来讲,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在专业反思方法、反思途径、反思内容等方面都会有全面的认知。这种专业反思实践,是基于专业课程研究能力的反思。高职教师课程研究能力的提升是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的必然结果,是专业反思实践能力获得的标志,这对于高职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反思有助于高职新教师课程认知水平的提升

随着对校本课程开发技能的掌握以及反思实践能力的提升,高职新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知也会逐渐深入。

1.专业反思实践促进高职新教师对校本课程问题的有效呈现

高职教师是专业课程实施的直接执行者,其对专业课程问题的有效呈现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行动研究是围绕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展的,问题是研究的核心,因此,优质的行动研究,问题的发现与提炼是首要的任务。教师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分析问题、明确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研究意识会逐渐加强。每种专业课程问题有其产生的背景、影响因素、解决的独特方式,专业课程问题的发现过程,需要专业教师在课程实施、反思中的经验积累,形成对专业课程问题的敏感性。高职新教师对校本课程问题的有效呈现,是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2.专业反思实践促进高职新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深度理解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结合实际条件来进行,既要符合学校、企业实际,也要适合高职教师、学生的实际;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要有前瞻性,为专业课程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高职新教师借助专业反思对校本课程的可行性与发展性不断诊断、评估,能够在促进二者统一过程中深度理解专业课程的价值。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涉及的要素很多,如课程的特点、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的、课程的结构、学生素养目标、课程间联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等,高职新教师要对这些要素之间关系进行深刻理解才能完成自身的任务。新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在解决课程开发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检查、反思、实践,在与课程专家、教学理论专家、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会逐渐加深,对研究的方法会有更深入、更直接的体验。

三、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形成,促进高职教师社会能力的提升

(一)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形成

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需要成员共建愿景、交流与协作、共享资源等要素。行动研究,则搭建了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形成的平台。

1.共同确定课程开发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中,开发主体为解决专业课程问题而采取统一行动,因而,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群体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在理念与理念、理念与实践之间的相互碰撞、融合过程中,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形成共同的行动目标。

2.主体间形成稳定的协同关系

行动研究是一种合作式探究方法,这个研究方法潜藏着巨大的收益。研究参与者不仅可以获得系统化研究的个人能力,还可以建立一个互相支持的合作网络,为他们持续提供资源[5]。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有利于开发主体成员保持稳定的协同关系,且分工明确。高质量的高职校本课程开发,宏观上需要学校、行业或企业间的协同,微观上需要专业教师、教育行政人员、企业专家、教育专家的协同,每个主体都具有根据自身特点的工作职责,在不同的课程开发环节,不同成员有着分布式课程领导力。主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只要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存在,各成员间的协同关系就一直存在。

3.主体间的平等沟通与资源共享

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是一种专业活动行为,各开发主体是自愿参与的,在行动团队中处于平等地位,各主体间是民主关系。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围绕课程开发实际问题而开展研究活动,需要成员共同确认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共同反思、调整改进,需要成员间的有效沟通。这种基于平等对话的行动研究有助于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形成。资源共享是校本课程开发合作的基础与前提,也是行动研究工作效率的基础保障。资源共享是成员间相互信任的结果,为个人知识积累、能力提升提供了保障。

(二)课程开发共同体对高职新教师社会能力提升的促进

场域理论把共同体活动看作是在特定场域中的社会实践和对话协商过程。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形成,为高职教师和谐相处提供了环境,促进了民主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课程开发主体良好社会能力的培养。

1.社会交流与沟通能力的提升

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之间平等对话、高效协商,需要成员社会交流与沟通能力。理解他人,表达自己,是交流与沟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他人,就是了解其他协同者的文化背景、专业背景、行业背景、个人特点,理解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表达自己,是主体采用适宜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行为方式,能够让合作者理解自己的意图。高职新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的核心参与者,必然要与其他开发主体不断地交流与沟通,从而保证行动的顺利进行。

2.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

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内部是分布式领导,各主体在不同的课程开发环节依据自身的优势发挥领导作用,这就涉及如何组织各方面关系的协调能力。高职教师是课程实践的关键主体、校本课程实施的领导者,这是高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分布式领导作用,在此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课程领导力,体现了教师在课程开发共同体中的地位。高职新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设计实施环节需要组织其他协作者明确任务分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激发高职教师课程建设的主动性

(一)高职新教师的课程建设自我效能感的获得

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为新教师提供展示专业能力的平台。参与高职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能使高职新教师零距离接触课程开发,而且拥有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权力和职责。通过行动研究,高职新教师就不是游离于专业课程建设活动之外,而是真正走入专业课程,并不断深入理解专业课程,这样能激发新教师对校本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在对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功能、意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更强烈的课程开发责任和意识。随着对课程问题研究过程的熟悉、研究方法的掌握、对专业课程的深入理解与认知,新教师会逐渐消除校本课程开发的神秘感,在课程建设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会逐渐增强。

(二)自我效能感对高职新教师课程建设主动性的激发

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因此,此类教师能够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努力程度高、持续性强,在工作过程中情绪饱满,能积极面对困难。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促使高职新教师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对课程开发活动的选择更具主动性,对校本课程开发有着更高的追求,校本课程建设的原生动力会逐渐形成。新教师这种专业发展内驱力的形成,有助于其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

总之,基于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有利于高职新教师课程建设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其专业课程认知水平、社会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激发其专业课程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1]李臣之,王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样态与深化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3(01):62-68.

[2]邓纯臻,杨卫安.教师行动研究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J].学术探索,2021(09):140-148.

[3][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

[4]罗生全,敬仕勇.教师行动研究艺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7.

[5][美]欧内斯特·斯特林格.行动研究:协作型问题解决方案(第四版)[M].郭蔚欣,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7.

The Action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Literacy of New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He-xin

(Yanche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China)

Participating in the action research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new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literacy. Firstly, the acquisi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structure of new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condly, the acquisition of professional reflection practice ability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cognition level; thirdly, the formation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mmunity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ability; fourthly, the improvement of self-efficacy can stimulate the initiativ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ction research; new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literacy

G710

A

1008—6129(2022)04—0045—03

2022—06—19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表征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958。

张和新(1977—),河北滦州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校本高职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