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课堂”:成就儿童真学的课堂

2022-12-31 10:45张旭旦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师

文|张旭旦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复杂的、多样的、发展的,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习的内生力量, 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课堂中学知识、长智慧,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学导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关注学生学的需求,“以学为本,循学而导”,探寻为学生的学习全程设计,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的学习场域。如何让“学导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最佳场域?我们始终坚持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助力者,只有把“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才能做到让学与生、助学与生。因此,笔者围绕“学”与“导”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尝试通过“弹性设导,让学有空间;问题引导,让学有深度;评价延导,让学有广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力量,促使他们坚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弹性设导,让学有空间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设计以学为本,弹性预设,强调板块化、活动化与主题化,从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建构了新的图式。课上,教师让出话语权,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弹性空间,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专注于学习,专注于探究,自主尝试理解,自主尝试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将已有的知识融入到新的情境中,思维的火花就能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小兔运南瓜”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口语交际内容,针对学生刚进入一年级学习,缺少学习方法和经验积累的现状,活动设计遵循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让儿童在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情境中,练习语言表达,展开口语交际。整个学习过程,教师用一个个活泼生动的活动来推进口语实践的进程。教学一开始,用故事情境“秋天到了,小兔子家种的南瓜丰收了……”将学生带入有趣的童话世界。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时,再通过一幅幅可爱的卡通画模拟生活情景,为学生的思维想象及言语表达提供依据。再向小兔子推荐运南瓜的方法,或者扮演小兔子向兔妈妈介绍运南瓜的方法……基于课前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通过“我会听”“我会看”“我会想”“我会说”这几个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足了空间。通过讲述、对话、表演、评价等多种言语交际实践,帮助他们克服从众心理,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这样的学习活动,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学习活动的支架,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学起来,自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这样的“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导”在关键处,“导”在必要处,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本领铺路架桥,引领学生走上深度学习的最佳路径。

二、问题引导,让学有深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要突出问题引领,兴趣激发,不断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学导课堂”倡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不断提高思维品质,尝试创设课堂学习的“问题场”。“问题场”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核心问题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形成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师生协同发展、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场域。“问题场”的构建能唤醒和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与创造精神。通过研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的“问题场”,以“核心问题”为导引,设计支撑“核心问题”落地的“问题串”“问题链”和“问题束”,通过探究性、发展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问题场”中自主建构、系统理解、全面发展,提升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领他们在质疑、争论与反思中豁然开朗。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让学生愿问、乐问、会问;最后让学生学会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田家四季歌》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按顺序说出田家一年四季的特征。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在反复朗读后,根据文章内容说出了喜欢的原因。接着教师及时追问:“怎样才能读出每个季节的特点?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带着思考再次读一读喜欢的小节。然后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看看哪一组能读出季节特点,读出自己的情感。最后,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这样激励学生:“大家读出了这个季节的特点,读出了自己对田家的喜爱,在读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一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农民这么辛苦,为什么还喜洋洋、笑盈盈?”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随即把问题抛给大家,鼓励他们展开讨论,并及时引导可以从课文中找找原因,体会农民的心情。学生很快找出了答案,他们的回答句句精彩:“农民的粮食丰收了,谷子像黄金粒粒香,所以虽然辛苦,但心里很高兴。”“他们从春天一直忙到秋天,获得了丰收,冬天把粮食换了钱,穿上了又暖又轻的新衣服,可以休息了,所以很开心。”学生的文思如泉涌,语言表达流畅,情感真挚丰富,让人不由得为他们叫好。教师又及时提出了新问题:“除了课文中写的,农民还会干些什么?”四人小组的讨论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他们还会在稻田里养鱼。”“他们有空的时候还会上网查资料,怎样才能种出更多的粮食。”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话语不绝于耳,让人不禁为他们点赞。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思考通过语言“说一说”,这些“想”和“说”的实践是思维和语言发展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材就是“举一反三”的好例子,更是好“引子”,以教材为本,教师发挥引导启迪的作用,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 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担当,他们是学习的主动承担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这样,不仅使词句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还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系列有目标、有计划、成系统的学习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大胆探索的习惯和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评价延导,让学有广度

教学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追问,举一反三,即时评价,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是最真实有效、最能凸显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评价方式。佐藤学的《教师花传书》强调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教的专家”转化为“学的专家”,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既然如此,从“教什么、怎么教”过渡到“学什么、怎么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要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通过评一评、议一议等方法,让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从而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时,教师即时评价,拓展学习广度,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识记“晴”字:

师:你们真厉害,这么多字一会儿就记住了。(出示生字“晴”)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识记?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日”加“青”,晴,晴,晴。

生:太阳出来就是“晴”天,所以“晴”字有个“日”。

生:我用换一换偏旁的方法来记,把“清”的“氵”换成“日”,就是“晴”。

生:我用组词的方法来记,晴天、雨过天晴。

生:我用姐妹字的方法来记,“请”“情”“清”“蜻”“睛”都是“晴”字的姐妹字。

师:同学们识字的本领真大,想出了这么多识记“晴”字的好方法。接下来请看这组字(老师指“请”“情”“清”“蜻”“睛”),同桌讨论一下,这组字的字音、字形、字义有什么特点?

师:请各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讨论情况。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发现,这组姐妹字的部首都是表示意思的。如“晴”和日有关,“清”和水有关。(其他学生纷纷点头附和)

生:(急不可待地)对对对,我们小组发现,“蜻”是虫字旁,因为蜻蜓是昆虫,“睛”和眼睛有关。

生:(自豪地)我知道,这些字都是形声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家预习课文时,请教妈妈,是妈妈告诉我的,形声字的部首通常表示意思,声旁通常表示它的读音。

师:那你们能说说我们学过的字里面,哪些是形声字?

生:池、驰。

生:课、颗。

师:同学们真聪明,由一个“晴”字,引出了一串字“请”“情”“清”“蜻”“睛”“静”,再由这串字联想到“池”“驰”“课”“颗”等形声字,真了不起!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注重运用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追问,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把学生推向“前台”,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角,并贯串于教学全过程。生字学习不再是“教”这种单一的方式,而是在评价中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是引导、启发、鼓励。“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识记?”“同学们识字的本领真大!”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自我完善,并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以更高涨的热情、更积极的方式成为学习的“发现者”。

教师,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站在课堂中央。“以学为本,循学而导”,坚持让学与生、助学与生,导之有方,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他们提供终身有效学习的能量。“学导课堂”,走近学生,走进学的课堂。让我们在助力学生成长的新状态中,更多地看到学生,更多地成全学生,更多地让学生自我成长。

猜你喜欢
评价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