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扶贫长效化的SWOT分析

2022-12-31 11:28孟羽恒张艳彦
物流技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物流业冷链贫困地区

孟羽恒,张艳彦

(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积极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止到2021年3月,全国832个贫困县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1]。同时,经过长期发展扩张,物流业在不同地区间的物资流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贫困地区发展脱贫的过程中,物流业是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支柱性产业,设备等生产资料流入贫困地区以及地方产业售出产品并获得收益都需依靠物流业发展。简而言之,物流业已成为贫困地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在建设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扶贫工作硕果累累的情况下,防止返贫出现,实现脱贫长效化成为扶贫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脱贫长效化的核心在于建设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发展地方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而实现脱贫长效化要求地方产业做到可持续发展,以求能够长期稳定地为贫困地区带来经济利益。鉴于物流业在贫困地区地方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扶贫过程中也需要其做到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在兼顾物流业和扶贫事业发展的情况下,建立长效化的运行机制,制定能同时契合物流业利益诉求和满足扶贫需要的长期发展规划。基于此,本文意图使用SWOT法分析当前物流业在扶贫中的优势和劣势,拥有的机会和面临的威胁,并为物流扶贫长效化提供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 优势(Strengths)分析

1.1 物流运输的专业性

大多数贫困地区以农林牧渔等为核心产业,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自家出产的果蔬鱼肉等生鲜产品,产品质量的时效性强。然而,在物流业涉足贫困地区之前,生鲜产品的运输通常由当地居民自己完成,因缺乏专业的物流知识与技术,同时受限于落后的材料和设备,产品流通速度慢,流通效率低,损耗大。产品的销售往往局限在原产地周边的地区,相对狭小的流通范围和相对单一的销路压低了产品的价格,限制了地方居民的收入。而专业的物流业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全面性强,在产品流通的处理中能够凭借专业的操作技术和先进的流程设备帮助贫困地区居民提高生鲜产品的流通性,帮助地区产品突破区域限制,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扩大流通范围,拓宽销路,进而提高居民收入。

1.2 物流网络覆盖面广

自2014年国家邮政局启动“快递下乡”工程开始,为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快递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底,我国快递服务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已达到96.6%,26个省(区、市)实现了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2],尽管与实现通村达户仍有相当的距离,但物流网络覆盖率相较于原先已有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能够通过物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方产业产品的上行能力。同时,物流网络的扩张完善对于拉近不同地区距离,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意义重大,能够促进贫困地区调整经济模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充分释放发展潜力,为区域融合和经济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基础。

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2.1 偏远地区站点建设困难

尽管贫困地区的物流业在推行扶贫中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完备,运作体系成熟的发达地区相比,在地处偏远的贫困地区,物流业由于起步晚,相关资源匮乏等原因,很难建立完整度高的配送网络。偏远贫困地区往往幅员辽阔,地广人稀,乡镇及村落之间路途遥远,村落中居民分布零散,集中度低,大量散户产业带来了组织化程度低,聚集性差的问题,单一片区站点选址在覆盖区域和辐射范围上难尽人意。此外,贫困地区的农业等产业生产依赖于气候条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3],因此地区产品对物流的需求也与季节变化紧密相关,不同季节需求差异较大。最后,当前贫困地区经济总量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消费能力不足,消费对物流服务产生的需求量不高。因此,物流企业在贫困地区选点布局,必然会面临建设成本高,服务范围有限,需求波动大,盈利能力差的问题,所以贫困地区站点建设困难重重,现有物流站点稀少,彼此之间难以联系。

2.2 冷链物流发展落后

现阶段很多贫困地区的生鲜产品加工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而加工程度低的产品存在保存时间短,极易损耗的特点[4],又因其附加值低,生鲜产品只有保持新鲜才能保证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地方产业的产品对保质保鲜有着极高要求,储存和运输需要强大的冷链物流系统,极度依赖冷链资源。然而,当前我国主要的冷链物流资源都由东部沿海的城市地区所占据[5]。在贫困地区,建设冷库以及配置冷藏车等冷链设备面临着造价昂贵,维护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等问题,因此贫困地区冷链物流发展相当落后。部分贫困地区即便拥有已建成的冷库,但由于使用成本过高而出现了使用率不高的资源浪费现象[6]。这些原因使得贫困地区的生鲜产品在储存、运输的过程中因高温等原因发生了大量的腐败、变质损耗,加重了地方产业的无效成本,严重影响地方产业收益。

2.3 偏远地区信息化水平低

在信息化时代,对网络和信息数据的使用已深刻影响了众多产业的生产经营。虽然贫困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相较于之前已有提高,但由于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的特殊性,仍有很多偏远地区很难进行通讯网络铺设,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程度低。部分地区即便拥有能够使用的网络资源,但因为缺少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信息管理机制构建不成熟,对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不高等原因,未对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共享。这不仅使得地方产业的产品各个流通环节无法高效衔接,影响了产品物流的运行效率,也使得地方产业和外界消费者缺少能够进行及时沟通的物流信息平台。供需双方的信息隔阂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诸多问题,消费者很可能会因为无法及时了解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状态和信息,而对物流服务和产品产生不满,继而影响物流业与地方产业的发展。

2.4 优质人才匮乏

人才问题是影响物流业扶贫效率的重要瓶颈。作为新兴产业,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与时俱进。物流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对口的员工,物流业的长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样有着大量需求。合格的物流人才不仅要有强大的物流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备所对接产业的经验。例如,运输生鲜产品应当了解生鲜产品的旺季、存放方式、客户的偏好等。

由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收入水平等依然落后于发达地区,因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也不如发达地区。外地人才往往因为贫困地区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薪资待遇等望而却步。而在本地劳动力方面,青壮年大都受发达地区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更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吸引而离开家乡,造成了严重的空心化问题。留守的劳动力以中老年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也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因此,贫困地区很多物流从业者欠缺相关技术知识,在专业能力上存在不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高。由此可见,在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贫瘠,优质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整体业务能力较弱的问题非常严重,极大地限制了物流业的扶贫效力和发展能力。

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3.1 政府与社会支持

首先,关于物流行业,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相关规范和政策文件,并在部分省市开展了针对物流市场秩序混乱现象的专项整治行动,旨在健全物流业行业规范,改善物流业经营环境,指明物流业未来发展方向,引导物流业良性竞争,夯实物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7]。其次,国务院于2020年初明确了脱贫攻坚战胜利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已转为常态推进扶贫,并积极引导解决相对贫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衔接[8]。2021年8月国务院再次发布关于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政府非常关注农村市场的开发,乡村物流服务网络的建设,以及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推进[9]。为实现物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府大力实行优惠政策供给,基础设施完善和财政资金支持。最后,随着大众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企业参与扶贫已成为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社会需要的举措,因此物流业参与扶贫能够得到政府与社会的支持。

3.2 三产融合的兴起

贫困地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开发空间,而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相关服务业的三产融合战略是释放潜力,利用空间的先进对策。随着地方产业产品知名度的提高,贫困地区可以以现有产业为基础,打破区域壁垒,拓宽发展领域,推动贫困地区与外界资本合作,吸引其他产业落户,延长地方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丰富产业层次,提高产业多样性。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贫困地区可以利用其特色产品与加工企业合作,打造地方品牌;例如,秭归县凭借其出产柑橘的高质量,吸引了一众加工企业入驻,延长了柑橘产业链,实现了产品零废弃加工利用[10]。在农业相关服务业方面,可利用自然风光,种植园区,加工产业等,开发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生产观摩、特色饮食、特产采购等项目,吸引外来游客消费。作为交通运输的保障,贫困地区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其他产业的发展建设和后续经营同样需要物流业。同时随着贫困地区经济状况的改善,地方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贫困地区的消费方式变多,消费能力增强,也将带动物流服务需求增长。这些潜在的需求量相当可观,使得物流业参与扶贫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4 威胁(Threats)分析

4.1 恶劣的自然环境

众多贫困地区地势崎岖,地形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完备的交通体系难以建立。许多地区的道路仍以泥路、土路、石块路等为主,公路覆盖率低,大型车辆难以自如通行。而在一些气候多变的地区,天气情况的恶化,自然灾害的发生会使本就落后的交通条件更为恶劣。恶劣自然环境和落后交通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了各类交通工具的使用,而气候变化和偶发灾害对物流业的运输效率与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4.2 环境污染问题

贫困地区发展的根基是良好的自然环境,但随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物流扶贫的深入,贫困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必然会提高,就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物流业在包装产品时使用泡沫、塑料、胶带等难以降解的材料,如果处置不当,就会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农业等原有产业及相关衍生产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巨大负面影响,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加剧[11]等重大隐患。

5 应对举措

实现物流扶贫长效化,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扶贫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只有在持续投入中不断推进贫困地区发展稳中向好,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等条件,才能使扶贫成果可持续,阻止大规模返贫的出现。

5.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扶贫长效化必然是一场持久战,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打赢这场持久战的必要条件,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是物流服务网络进一步发展延伸的先决条件。对于公路等基础设施,政府应当针对贫困地区地理条件、环境特点、居民居住情况等做好布局,合理规划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建设健全和维修养护,夯实贫困地区长久发展的基础。物流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在贫困地区开展业务所遇到的困难向政府合理建言,提供信息帮助政府做好基础设施完善的规划与实施。

5.2 开展合作,整合资源

物流业在贫困地区增设站点最大的困难是短期内与收益相比成本过高,而开展合作和整合资源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物流站点建设方面,积极引导贫困地区的物流业与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融合发展。物流业可以通过抱团共建站点和共同配送降低成本,也可以根据政策指导,与邮政、交通、电商等其他行业展开沟通,建立合作机制,推进标准互认和服务互补。例如,对贫困地区客运站进行改造,增设相关设施使其具备货物集散、信息发布等物流服务功能,利用客运车辆多余运能顺路捎送,降低物流业运输成本。在冷链物流方面,国务院于2020年初提出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8]。因此,可以由政府牵头组织,提供政策优惠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注资[12],物流业联合邮政、电商等其他行业,共同整合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结合现有冷链资源分布情况,创新升级冷链技术,建设共用冷链设施,完善冷链体系及冷链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冷链资源利用率。

5.3 大力建设网络通信环境,构建物流信息平台

针对网络通信环境较差的贫困地区,地方政府应当进一步推行减免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支持通信企业和运营商在贫困地区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提升网络覆盖率及信号质量。物流业可以在贫困地区联合网络运营商加强宣传推广,使当地居民了解网络,接纳网络,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专业的物流服务。此外,物流业应当完善信息平台建设,总结过往经验,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循序渐进,构建能够增强运营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业还应改良信息管理机制,从基本的数据采集开始,到信息的归纳、整合、修正、发布,提高各个环节对接的流畅度,保障信息在流通过程中的完整准确。地方产业和消费者能够借助信息平台进行有效的联系沟通,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清楚各自的需求,减少双方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纠纷,提升供需双方的用户体验。

5.4 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与吸引外部人才相结合

当前贫困地区在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长期留住人才的可行性较低,因此要做好短期内人才匮乏问题依然存在的准备。对于大型物流企业,可以将贫困地区工作经历纳入员工升职考核的指标中,鼓励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实操经验丰富的员工前往贫困地区进行技术扶贫和业务拓展,发掘潜在市场。而为了根治人才匮乏问题,物流业可以与地方政府联手实行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人才下乡政策,开设培训班,提高当地物流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还可以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提供物资补贴,政策支持和优厚待遇,鼓励物流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前往贫困地区进行实习工作,即便不能长留,也可在短期内提供新鲜血液。随着贫困地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备,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自然有所提高,人才匮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5.5 树立长期发展意识,注重保护自然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因此,为了保障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物流扶贫长效化,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物流业与地方产业要时刻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可能损害生态健康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寻找有效举措加以解决,同心协力,共保生态安全。

6 结语

物流业在扶贫中遇到的问题绝不仅是单纯阻碍物流扶贫与物流业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获益的也不仅是物流业,因此所有志在维护扶贫成果的社会组织,都要重视这些问题,同心协力,为实现扶贫长效化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物流业冷链贫困地区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策略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