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专业大学生母语方言衰微现状的文化反思

2022-12-31 13:52唐建军谭晓莉
乐器 2022年11期
关键词:母语民族音乐普通话

文/唐建军 谭晓莉

20世纪以来,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逐渐在全国推行并日益普及。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受官方媒体的宣传影响,以及为了(或者说是迫于)交流的方便,全国人民几乎都达到了普通话听辨无障碍的程度,并不时地操起了标准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然而,面对如此趋势,笔者以为: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者不及,惧者有余。喜者,天南海北不同方言地区的人皆能较为顺畅地沟通交流,此功已为世人明睹,在此无需赘言。而所谓惧者,则是对于在普通话的强势流行下各地方言却急速衰微以及衰微背后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将难以为续之深刻担忧。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和调查研究来讨论其忧。

一、音乐专业大学生方言水平衰微现状

(一)普通大众方言水平迅速衰微现状

目前,方言衰微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相对而言,农村地区的方言衰微程度要稍轻[1],而最为严重的是城市方言的衰微。

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包括上海话、广州话等在内的汉语方言都正在迅速衰微而亟需抢救[2]。方言乡音衰微之状在新一代年轻人中尤显突出[3],有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孩童、青少年不会讲方言的现象[4],以至一种新兴的所谓的“无方言族”在各大城市大量产生[5]。

(二)音乐专业大学生方言水平极速衰微现状

而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发展者,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方言更是呈极速衰微之势[6],音乐专业大学生也不例外。

十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有关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教学与研究,并且每年都会对音乐专业大学生新生的方言水平进行摸底,调查发现他们的方言水平正日益下滑。大体有如下几种现象:

1.所讲方言不够地道纯粹,往往带有普通话的痕迹,尤其是北方如皖北地区的同学;

2.所讲方言的地方特色已大为降低,一些传统的特色鲜明的所谓“土话”已不会讲;

3.虽然会讲自己的家乡方言,但是在无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却很难脱口自然地讲出;

4.虽然能讲自己的家乡方言,但却觉得很土很俗而羞于启齿;

5.只会讲普通话并认为自己没有方言,对自己的家乡归属也不甚明确。此即可归于前面学者所谓的“无方言族”了。

面对诸如此类的学生,当提及其家乡民歌有哪些时,则大都是一问三不知。

二、方言衰微成因简析

“语言或方言衰微的重要原因,首先是人们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次是强势语言的作用。”[7]

分析并反思这些大学生方言衰微之成因,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诸点:

1.流动人口及其随居子女缺失稳定的方言环境与土壤。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庞大,为了沟通的顺畅便利,他们大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于是其随居子女一方面缺失家乡方言语境,另一方面又难以融入当地方言语境。所以他们常常没有较为确切和强烈的家乡归属感,当然也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方言认同感。

2.反而言之,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也会明显冲击并改变当地人的语言环境。在面对众多的外来人口时,当地人在交流中也往往避免使用某些地方性很强的方言语汇而只保留其基本方言和方音,这种适应面变广而特色性减弱的改良方言我们可以称作是普通方言。在这种普通方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方言水准势必大大降低。

3.强势语言的广泛流行造成弱势方言之语言环境与土壤的流失,进而造成对母语方言的自惭或自卑,是方言衰微最重要且最根本的原因。其中当数普通话的强势推广和普及冲击力最大。当今社会,普通话的应用范围可谓无所不及。的确,在诸多方面比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面试、资格考试、日常购物及社交等等,它都给当代人尤其是年青人带来了很多直接的便利。于是普通话这种优势语言逐渐被视为一种“优等语言”。当讲普通话成为一种潮流或习惯时,那些方言就自然而然地被视为不入流的“土话”了,讲方言的自卑感也随之而生。

然而,说到底,这种自卑感还是来源于对方言文化的不自信、对地方文化的不自信、乃至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甚至是对整个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还体现出对家乡地方音乐的不自信以至对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不自信。

总之,当代国人方言衰微现状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值得担忧的是,年青的他们往往只看到现实利益而很少意识到方言后面的文化,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方言保护意识不能找到植根的土壤”[6]的根本原因。

三、方言极速衰微对母语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的严重问题

方言的渐变本来是一种正常的历史现象,这种渐变的周期一般都很长,少则数百年,多则上千年。但是当它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发生大范围极速衰微时,往往会造成地方文化传承的不及,以致于文脉的断裂。下面笔者仅从方言与音乐的关系角度予以讨论:

1.方言是民族母语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本载体

我国之所以有着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我国民族众多且地域辽阔,“千里同文,十里不同音”是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典型特征之一。这种现象虽然有着交流不便之弊,但是却为我们保留了地道的丰富的民族音乐门类与品种。

比如四川的川剧、金钱板、湖北的渔鼓道情、湖南的花鼓戏、陕西的秦腔、东北的二人转、浙江的越剧、苏州的评弹、昆曲、广东的粤剧、福建的高甲戏、安徽的凤阳花鼓、安庆的黄梅戏,以及难以列举的地方民歌、地方歌舞、地方曲艺、地方器乐合奏乐种等等,这些地方民族音乐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地方特色,而这种地方特色最根本的载体就是其地方方言。

方言对于地方音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旋法特征与润腔特征,二是特色方言配词。

汉语言属于声调语言,而声调的本质即是旋律进行。所以在原生的中国传统音乐中,旋律进行手法与其歌词声调特征都是相应的。而中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的方言声调及调值皆不尽相同,比如四川话中的上声就相当于普通话的去声,去声却相当于普通话的阳平。大相径庭的方言声调体系正是不同地方音乐旋律风格特征迥异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即使是相同题材或素材的作品,流传到不同地方就会展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例如,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以《茉莉花》为名的民歌,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江苏扬州的《茉莉花》、河北南皮的《茉莉花》、辽宁海城的《茉莉花》等等,它们曲调虽然同宗,但风格却各具特色。还有“绣荷包”“小放牛”等许多传统时调和曲牌,都有着遍地开花却千姿百态的特点。

同样,特色方言配词也是地方音乐的标志性特征。略举两例:浙江乐清民歌《对鸟》中“吤呣”一词意为“什么”之意,但是如果真唱成“什么”那将是非常别扭甚至荒诞的事;还有如江西兴国民歌《打支山歌过横排》中“横排”方言读音却读作“王牌”,如果按照现在普通话的“横排”来唱也将使歌曲艺术特色大大降低。诸如此类,难以罗列。

总之,地方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是与其方言息息相关甚至是不可分割的。离开方言,其艺术性将显得十分苍白。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对于世界而言,中国民族音乐是我们的音乐母语。同样,没有地方的,也就没有全国的,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各地方音乐。因此而言,地方音乐才是我们最初最亲近的音乐母语。而这种地方音乐母语的根本载体就是我们各地不同的方言。

2.方言极速衰微对母语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的严重问题

首先,对于各地方民族音乐将难以理解。这里的理解也包涵着共鸣之意。比如说,绍兴人听越剧的感觉肯定与河南人听越剧的感觉大不相同,同样绍兴人听豫剧与河南人听豫剧的感觉也会相去甚远。所以说,当方言衰微严重甚至无方言之时,那原来的传统音乐将对我们而言变得更加陌生起来。因为你对地方音乐的根本载体“方言”已逐渐陌生,理解与共鸣也就几乎无从谈起。

第二,地方传统音乐将难以传承,创新亦无根源。传承需要人才,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则需要精通当地方言的人才。而这种人才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浓郁的方言土壤。当方言土壤日益贫瘠时,地方音乐的传承亦将难以为续;创新也无从谈起,因为创新须以传承为前提,否则将毫无根基。

第三,方言衰微必然加剧强势语言的垄断局面,语言风格的单一必然导致音乐风格的单一化趋势。这时即使你想创新也将很难,因为音乐离开了语言就如无源之水;脱离了丰富的方言环境,音乐创新的空间将极大地缩小。打个比方:一个从来都没吃过川菜的人能做出地道的传统川菜吗?当你觉得全国的菜都是一种风味时,你还能找到美食的快感吗?

第四,方言衰微必将直接严重打击地方音乐文化自信,进而影响整个地方文化自信。没有小家乡的地方文化自信,何谈大国家的民族文化自信?文化不同于经济或军事,文化自信也不同于经济自信或军事自信。后两者的自信靠实力说话,这种实力是可以量化的;而文化的自信则源于特色,特色没有高下之分,所有经过历史沉淀的特色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也就没有特色的国家民族文化。我国的文化特色之一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而这一文化特色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拥有丰富多彩的各地方言。

四、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母语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大小母语观,建立母语自信。家乡方言才是我们的第一母语(即小母语),我们要树立方言自信。相对于世界而言,普通话是当代所有国人的大母语,但它更多的还是一种对内对外交流的工具性语言。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搞一言堂,即以单一的普通话替代丰富的方言。为了更好地交流,我们需要较为熟练地掌握普通话,但更不能没有属于自己的方言母语。在非必要情况下我们最好尽量讲自己的方言,要尽力提高普通话与方言自由切换的能力。正如今天已成为国际交流性语言的英语一样,我们总不能因为它给交流带来的方便而放弃使用汉语言了吧。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民族文化观和民族音乐文化观。方言文化是地方文化的最基本元素,而地方文化又是国家民族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样,每一个地方音乐文化都是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成员。要认识到只有丰富的方言文化才能孕育出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而地方音乐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音乐文化母语。

第三,要努力发掘并发扬以方言为基本载体的地方音乐文化,同时要教育学生树立以上正确观念,进而树立起对家乡的地方音乐文化自信、对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自信。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教育他们在传承传播方言文化和地方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要将这些正确的文化观念传承传播下去。

猜你喜欢
母语民族音乐普通话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母语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17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