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也是“正面战场”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

2022-12-31 16:42王振夏庆宇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敌后抗日战争战场

■王振 夏庆宇

通常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作战,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在敌后战场作战。但事实上,一方面,中共也多次在正面战场作战,例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就是中共在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另一方面,中共在敌后战场也要与日军发生正面战斗,例如百团大战虽然是在所谓“敌后战场”发生的,但它是与日军的正面战斗,因此这种战斗不属于敌后战斗,特别是到了1943 年以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反攻,抗日战争由此进入反攻阶段,在此阶段中共虽然是在原本属于敌后战场的地区战斗,但由于中共是主动出击,因此其本质不是敌后斗争,而是与日军的正面战斗。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的如下贡献,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一、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宣传抗战,成为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日本侵华期间,中共的抗日主张最为坚决,抗日宣传最为突出,因此中共成为中华民族在日军侵华期间的精神脊梁。中国人民有了这个主心骨,才会坚决抗日。

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多地积极建立抗日组织、组织抗战

除了陕北的八路军外,中共在全国多地领导抗日队伍、展开抗日活动。

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的正确战略战术,坚定了民族信心,指引了抗战胜利的方向

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37 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这是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后期,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指出了正确的抗日方针。

四、中国共产党积极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承诺与中共合作抗日,但蒋介石的假合作真反共,为了争取蒋介石的态度转变、一致对外,中共做了很多富有诚意的工作。

五、中国共产党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均取得巨大成绩

敌后战场的开辟:193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先后建立起晋察冀、晋冀豫和苏南等根据地,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开辟出敌后战场。敌后战场的开辟,牵制了大量日军,严重地威胁着敌人后方。

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根据地的游击战是辅助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这种全面的消耗日军,便赢来了战略反攻。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也多次在正面战场作战,例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就是中共在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另一方面,中共在敌后战场也要与日军发生正面战斗,例如“百团大战”虽然是在所谓“敌后战场”发生的。

六、中共建立、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毛泽东为根据地的建设总结了很多正确的原则:

第一,发扬民主。1939 年1 月17 日,陕甘宁边区首届参议会在延安开幕。

第二,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适当让权。1940 年3 月6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指出抗日根据地政权应实行“三三制”原则。

第三,行政公开。1941 年5 月1 日,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公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第四,既不彻底打倒地主,又尽力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争取地主阶级的支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1948 年1 月28 日,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第五,利用文艺手段,宣传政策、凝聚力量。1942 年5 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文艺方向即“为了民族、为了人民”而努力。

第六,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生产自给,以克服敌人封锁围攻造成的困难。

1943 年10 月,中共中央公布十大政策: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减租减息。根据地的建设使中共军队获得了力量。

七、中共为维护抗日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38 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参政会;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4 年9 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八、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并不低于国民党

在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多数战役都是国民党军打的,因此有人认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大于中共。但问题是:当时国民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共的地方政府和军队都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国民党控制着中国多数军队、多数地盘,中国的主要税收都是国民政府收的,因此日军要进攻中国,主要就是进攻国民党控制的地盘,日军不可能跑到陕西、山西的山沟了去找中共的部队发起进攻。因此在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中,多数战役是国民党打的,并不奇怪。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共在敌后战场抗战,也并不奇怪。

而且需要看到: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进行的战役都是挨打、是防守、是被动应战,而不是主动出击。当日本军队进攻国民党军的地盘时,国民党军当然要防御一下,但最终的战斗结果都是:日军占领了想要占领的所有地方,国民党退出这些地方。最终国民党放弃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在抗日战争第二阶段中,国民党之所以没被消灭,是因为日军并未将主要作战目标放在进攻国民党所在的中国西南地区。

蒋介石的抗日态度一贯是不积极的,直到1941 年12 月7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8 日美国对日本宣战之后,国民政府才在12 月9 日对日宣战。蒋介石在抗日战争的第二阶段消极抗日,妄图保存实力、消灭中共。

可以通过外国人的评价来反映中共、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当时的一位英国女记者就指出,蒋介石的抗战有许多问题:

第一,在抗日战争之前,南京政府耗资三十亿美元兴建中国的铁路和公路,受益的却是日本,由于蒋介石的军队迅速放弃中国大面积地区,因此铁路、公路落入日军的控制中,日本利用这些设施可以加快进攻中国的速度。

第二,周恩来曾代表中共指出:应该在敌人的后方建立另一个“前线”。把中国军队派到日军占领区,与日军形成交叉态势,发生摩擦战,将有利于阻滞日军的进攻,但蒋介石只懂得与日军正面作战,战不胜就逃走,导致整个地盘被全部放弃,未能开辟为与日军相摩擦的战场。

第三,中国土地广阔,蒋介石军可以不断向后撤退,因此没有决战意识,轻易放弃了许多本可以防守、与日军决战的地方。

第四,国民党的抗战与其阶级属性是一致的:代表富人,富人不必抗战,政府一味命令穷人家的孩子抗战,抓壮丁都是抓穷人家的孩子,因此调动不起穷人抗战的积极性。

第五,英国记者看到,蒋介石政权中有许多无能之辈只知道阿谀奉承,心中并没有为民族、为国家负责的意识,他们却掌握着大权。

第六,中国共产党主张动员人民参军参战。蒋介石不敢让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因为蒋介石认为如果允许共产党这样发展,那么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继续发展下去将不可收拾。

第七,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无法一致对外,蒋介石坚持用嫡系来压制非嫡系,但嫡系的能力太差,也就是说蒋介石无法团结最有能力的人,仅仅依靠浙江一个省的人才是蒋介石集团的重要局限性。英国记者指出:“蒋介石就像不信任共产党一样不信任桂系的将领们,因为后者在1936 年以后就一直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蒋介石的忠实朋友陈诚将军既不精于军事,又不懂改革,只不过是一个武夫,却统率桂系将军们保卫武汉。”

第八,蒋介石只知道防御,只知道被动挨打,不敢主动进攻。

第九,蒋介石让非嫡系部队去对日作战,同时保存嫡系部队的实力,由此可想而知,非嫡系部队也必然不愿积极对日作战。从根本上说,蒋介石自私,导致整个国民党军自私,自私的军队是没有力量的,无法一致对外,在危难时只会逃跑。

第十,蒋介石不想抗战,只想保存自己的军队。在抗日战争的第二阶段,日本提出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停战,条件之一是国民政府停止给华北和华中的游击队提供援助,蒋介石当然会乐于答应这个条件。因此,蒋介石不是站在民族立场上考虑问题,而是站在一己之私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他的格局的狭隘,是蒋介石始终无法真正统一中国的原因。

可以看出,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未被日本消灭,是因为日本并未想消灭他,而不是因为蒋介石军有多么强大。与国民党相反,中共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出的优点,到解放战争中同样是优点,凭借这些优点,共产党的军队就可以战胜国民党军。当时的外国记者也认为:中共比国民党更加坚决地主张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因此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敌后抗日战争战场
抗日战争起始地
——这里,打响了中国人民4年抗战的第一枪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治癌,深入“敌后”包抄
临阳联队的敌后抗日斗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