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报道中媒介伦理的失范与社会责任建构

2022-12-31 16:51王秋萍王虎羽
传媒评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功利化伦理媒介

文_王秋萍 王虎羽

王秋萍

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广播

王虎羽

宁波市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院宣传中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3年时间里,疫情相关报道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传播样态,与之相随的是媒介对于伦理、健康领域的传播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引发业界思考。所谓新闻伦理失范,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报道的时候没有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或是没有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取向,没有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一、疫情报道中的媒介失范现象

新冠疫情开始以来,大量新造词语开始传播,如政策性用语“社会面清零”“全域静默”“时空伴随者”,防控用语“全员核酸”“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称防疫人员为“大白”等,这些用语使用修辞或形象比喻,容易令人理解,还寄托着人们的祝愿和赞美。但也出现了一些故意矮化、去人性化的称呼,失去了人文关怀。媒体在报道时不仅要尊重个体、尊重职业,还要有同理心,顾及受众的情绪和健康,警惕一些负面报道造成的伤害。

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相关疫情报道中出现了一些不合常理的所谓正能量新闻,如某记者采访一位刚从方舱医院出来的病人,问方舱医院怎么样,康复患者回答:“住着不想走了!”对此,不少公众认为,媒体宣传不合常理甚至有悖于正常认知的新闻非常不合适。

同时,疫情报道中对公众个人隐私存在越界现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发生了多起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报道,导致大众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引发冲突,较为典型的有成都一女孩核酸检测呈阳性,流调显示她短期内多次出入酒吧。当出行轨迹被公布后,女孩被网友“群起而攻之”。

媒介伦理一旦失衡,就会对社会对公众产生重大影响。首先是对大众的社会认知与道德认知造成影响,其次也会消解大众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主流媒体如何规避疫情报道中的失范行为

那么,疫情之下,主流媒体如何规避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失范行为?笔者认为要遵循3个原则,即善意原则、按摩原则、去功利化原则。

1.疫情报道要遵循善意原则

善意原则意味着合理、公平、诚实、有效。疫情期间,媒介传播的伦理道德受到了新的挑战,善意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浙江宁波流传着一座城市为捐款人保守匿名承诺的佳话。对此,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广播作了这样的报道:

“昨天,宁波市慈善总会又收到了一封署名为‘顺其’的挂号信。信封里依旧是一叠厚厚的汇款收据,共有107张,总计为105万元。这个神秘的隐名捐款人正是宁波人家喻户晓的‘顺其自然’,这已经是他(她)连续第23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捐款达到1363万元。‘顺其自然’如约而至,再次引发媒体持续报道和全城的热烈关注。”

当天,记者在采访现场关注到这样一个小插曲,当邮局工作人员向众多记者描述汇款人的详细外貌特征时,一位媒体人立刻打断并进行了善意的提醒。

记者: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是什么时候?具体是什么样的场景?

邮局工作人员:当时是2021年的11月19号中午,大概就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她——

记者:不好意思打断一下,“顺其自然”的个人信息我们尽量不要去提他(她)了。

对于匿名捐助者的报道,是新闻媒体乐于选取的题材,一方面媒体以寻找真相为己任,另一方面也来自互相竞争的压力。在“顺其自然”捐款的最初几年,也有媒体去邮局蹲守,试图找出“顺其自然”;有的媒体还公开征集线索,全城寻找;也有记者和“她”不期而遇,被严防死守的“她”避了过去。为“顺其自然”的身份保守秘密,已成为宁波社会各界约定俗成的共识。新冠疫情期间,宁波市民对2021年底的这次捐款给予了空前关注,但这一次,媒体不约而同地按捺住了“功利心”,相反,还挺身而出主动对捐赠者的隐私进行了保护。这就是遵循了善意原则,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2.疫情报道要遵循按摩原则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重新构建和重塑的时代,把媒介环境作为一种生态环境来理解有其重要的意义。媒介机器构建人类环境,而被构建的环境又影响人类自身发展。媒介技术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按照它的标准改变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这双无形的手总在无形地按摩,以消除日常生活的疲劳,体会虚拟的快感。与其说这是一个问题,不如理解为一种警示。媒介即是按摩,这是一把“双刃剑”,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媒体传递的信息和社会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共识,界定了美丑、对错,这就是划定了媒体的道德标准和底线。在繁杂的消息面前,主流媒体要做到冷静克制、理智思考,用实地采访去检验,用经验去判断,用常识去分析。这不仅仅是在疫情面前主流媒体应有的品质,更应该是数字时代主流媒体坚守的道德底线。

3.媒体要遵守“去功利化”原则

媒体应该遵守“去功利化”原则,说到底就是媒体要有定力,主流媒体的专业价值和公信力仍然体现在优质内容的供给上。不断升级迭代的新技术可以为优质内容赋能,越是独家、专业、深度的内容,越容易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形成影响力。媒体要敢于“去功利化”,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要敢于“慢”下来,让媒体与用户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过量的信息会导致公众倦怠情绪,主流媒体要勇于韬光养晦,把更多精力放在做深内容上,真正把长项无限做长,传播主流价值观,做到真正的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媒体的社会责任最终考验的是媒体的定力,因此主流媒体要树立责任意识,加强把关行为,在新闻发表前要严格审核,尽可能杜绝出现伦理失范的情况;建立用户引导机制,承担起基本的社会责任;提升“信息素养”,增强辨识能力;媒体报道要有“尺度”意识和人文关怀,报道“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发挥引领作用,在融合发展中坚守舆论主阵地,以此来真正促进主流媒体的媒介伦理和社会责任建构。

猜你喜欢
功利化伦理媒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书,最优雅的媒介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