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编辑的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

2022-12-31 17:30王亚贞
新闻传播 2022年21期
关键词:工匠出版社精神

王亚贞

(江西人民出版社 南昌 330006)

编辑的工作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和最终实践者,因此,强调编辑的文化坚守,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寂寞中持守、在奉献中担当以及绝不敷衍的认真工作态度,这些精神构成了编辑人生境界的基石。为了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编辑绝不能忘记“文化担当”,并且要充分意识到在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以“工匠精神”来雕琢每一部作品,提升自身素养、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做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主力军。

一、编辑的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概述

(一)编辑的文化担当概述

2021 年12 月14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由此可以得知,编辑在面对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和企业转型的大环境下,万万不可以放弃崇高的文化理想与艺术追求,应该坚强的担负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编辑始终都是一个神圣和崇高的职业。古有孔子博览文献,编修“六经”、司马迁耗时多年编修《史记》、李时珍尝百草编写《本草纲目》等。这些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更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1-2]。而现代出现的邹韬奋等编辑大家,他们整合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开拓编辑出版的新领域,开创了中国现代新的出版格局,直至今日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如今,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之下,对编辑的文化担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应当充分继承与发扬以前的文学大家的文化担当精神,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更好地发展与传承优秀文化[3]。

(二)编辑的工匠精神概述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于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追求精致和完美的精神。其内涵如今已被扩充为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等精神理念。2020 年11 月25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习近平同志对工匠精神的表述:“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4]”李克强也曾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会议上指出:“弘扬工匠精神,勇登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品牌,让追求卓越、注重质量成为全国、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由此看来,工匠精神这一具有传统理念的词汇已经涵盖了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了这一时代呼吁的主要精神[5-6]。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也常常被称为“优秀作品的助产士”“甘愿为人作嫁衣的无名英雄”。编辑面对稿件时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有理有据,审稿时不同于读者的阅读与欣赏,更不是浏览和学习,而是利用科学的编辑学知识,深入书稿研究分析,从广于稿件的视角去伪存真、优化提升。编辑工作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的综合性专业评审工作。编辑的工匠精神,就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工匠精神之于编辑,就是要求编辑能用精益求精的理念来做事,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来服务读者和社会,不仅要像工匠一样熟练掌握自己的技能,更要致力于将工作的内容做到精致和完美,以实现自身之于社会的价值。

二、编辑工作中突出问题分析

(一)编辑文化热情与文化素养的停滞不前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指出:“改企转制在出版业的改革实践中对于编辑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底蕴的加深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外部条件,但并不能代替内省修炼对于塑造和提升编辑文化热情及文化素养的作用。”而一些编辑本身就缺少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的热爱与执着,甚至对出版业长期保留下来的对于学风学养的注重传统置之不理,不善于对自身进行积极地调整,以致无法热情的投入到强调专业性的编辑工作中去,更谈不上提升文化素养与加深文化底蕴,从而对编辑的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对编辑严谨的工作作用产生极大地冲击,这已经成为当前出版业编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7]。

(二)单位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对编辑的影响

在如今相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位的企业文化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创造力,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单位企业文化是渗透于单位的一切活动之中,是企业的灵魂,它无时无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出版单位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也逐渐发生着改变[8-9]。许多出版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忽视对编辑文化内涵方面的塑造与提升,甚至为了利益而摒弃了企业管理多年来的优良传统,由于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带给编辑的影响十分深刻,编辑的工作态度与文化理念也受制于单位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错误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不仅会使编辑失去工作热情,也会使编辑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失去了编辑工作的丰富内涵,这对于编辑工作中良好文化氛围的养成和编辑自身素养与兴趣的培养都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而且目前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辅书粗制滥造,其内容也存在较大的漏洞与错误,不仅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求学的读者。

三、编辑的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对编辑工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编辑自我文化热情与文化修养的提高

编辑的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对编辑的自我文化热情与文化修养的提供有积极作用,编辑对查找资料以及自行发表的文章有负责任的态度,对自身所编辑的选题有追求完美的理念,可以促使编辑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随着知识与文化的积累,编辑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会不断提高。通过对不同文化知识的了解,编辑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会出现质的变化[10]。文化探索的过程是编辑成长的过程,在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创作的积极性就会得到相对的提高,而且编辑的自身涵养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也会随着自身知识内涵的加深而逐渐提高。编辑的工作相对枯燥而乏味,部分心里想法无法流于文字,而工匠精神是编辑思想转变的基础条件,能够在工作中展现出更为专注的精神,以提升工作效率。

(二)有助于编辑担负起社会文化责任

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是编辑创作的基础条件,也是编辑自身成长的基石,编辑在增加自身文化知识的同时,对社会文化的了解也会有自身的独特见解,而工匠精神,是需要编辑有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等,编辑需要追求长、稳的发展,为提高自身的编辑水平,编辑会在潜移默化中担负社会文化正向传播的责任,部分编辑在文化担当和工匠精神的影响下,编辑的作品质量第一,正确引导社会文化,因为那是编辑努力创新、搜索大量资料以及自身独特想法的结晶。所以,编辑对文化的责任可追求卓越作品的坚持精神,会促使编辑对社会文化负责。

(三)有助于出版社产生传递正能量的作品

出版社的出版图书创作离不开编辑,出版社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并保持良好形象,往往会选择具有正能量的作品内容,这就要求编辑选择作品需要对社会有积极作用。以逆向思维进行分析,编辑自身的责任担当以及严谨、专业、耐心专注的创作态度,可以为出版社提供更加优质的作品。出版社与编辑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双方相辅相成,编辑的进步对出版社的出版工作有指向作用。例如,编辑在选择作品之初,要以查阅与作品相关的大量资料作为理论依据,并结合自身阅历与编辑经验对作品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稿件的质量相对提升,而出版社则可以通过优质稿件提高出版图书的质量。负责任的编辑对出版社的优化以及图书内涵价值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编辑需要社会、单位的认可,这是编辑做好本职工作的源动力,而培养编辑的文学担当和工匠精神,促使编辑筛选作品的水平提高,出版社的社会效益也会相对提高。

四、编辑的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的养成策略

(一)强化职业培训,夯实人力基础

提升编辑的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是编辑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但是考虑到编辑工作的枯燥,所以在对编辑进行职业培训时,需要注意编辑的心理变化,整个培训过程应该以人文培训为主,文学作品的选择与编辑方向来源于编辑的创新意识和坚持品质,所以职业培训的中心应该以培养编辑审慎、精益求精、适度创新为主,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帮助编辑摆正心态,如此才能帮助编辑将工作坚持下去。例如,培训过程中,引导编辑自行演说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这是编辑压力与思维的释放,而且如果选择的文章被读者认可,编辑会感觉到自身的想法切合了大众需求,其文化品位也会相对提升。职业培训需要心理培训、职业品质等方面为培训内容,以此保证编辑的综合能力提升。因为编辑的工作是在文化知识中探索,而且部分编辑的性格会相对内敛,所以,相关单位在强化职业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训方式,讲座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才是“劳逸结合”的真实写照,为避免编辑产生抵触以及厌烦等情绪,职业培训的态度应该以编辑为主体,拓宽编辑的思维,并且引导编辑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对人力资源的利用与提升都有积极作用。

(二)健全管理措施,形成保障机制

出版社需要健全相关的管理措施,对编辑的监督与奖罚同时进行,形成监督与扶持双方发展的保障机制。例如,新闻编辑需要遵守出版社各项规则制度,在通过规章对编辑实现有监管的同时,应该注意编辑的特殊性,颁发部分相关的保护制度,以此维护编辑的合法权益。而且,出版社的相关制度是编辑恪守行业职业道德以及基本操守的动力,“奖”和“罚”同时进行,掌握制度的奖罚尺度,是形成保障机制的主要依据,相关的制度应该以激励编辑、制约编辑行为以及保障编辑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以此来提高编辑的工作热情。内部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时效性,编辑在工作中会以制度的“奖罚分明”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枯燥的工作中实现自我编辑价值。部分编辑会受到不平等待遇,其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出版社推行相关的保障机制,是维护编辑工作积极性的有效前提,也是提高编辑工匠精神的主要途经。

(三)加强思想引领,营造文化氛围

杂志社、报社和出版社等用人单位应该加强对编辑的社会责任、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思想引领,而且还需要为编辑营造和谐、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工作环境,以外界环境因素帮助编辑调节工作心情。对编辑的思想引领可以采用培训、拓展活动以及粘贴标语的方式进行。首先,系统培训应该以职业操守和坚持创作为思想理念,以此促使编辑建立对创作的正确思想认识。其次,开展拓展活动,以编辑的协作等方式坚持选择正能量的创作对社会、对文化宣扬具有的重要作用。最后,要组织一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使编辑了解到当前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对国内的文化走向有较大的把握性,而且也能够明确国外文化的动态走向,这能够加强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并且营造相对和谐的文化氛围,是以“外力”影响编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编辑的职业行为和创作准则,保证文学作品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结语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编辑工作的从业者需要重新认识自我,探究自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勇于承担起我国编辑从业者需要承担的工匠精神。而编辑工作的从业者在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过程中,首先就要认真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提升自身对编辑文化的热情和编辑文化素质的培养,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于此基础上,我国各类文化编辑的企业或单位,也要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理念。增强员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培训,保证企业文化渗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中,提升编辑工作者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面完善企业或单位的管理制度,增加员工对企业或单位的归属感,保证企业工作顺利进行。最后我国各级出版社要树立正确的出版导向,保证出版的每一部作品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对那些低俗、迎合市场需求的快餐文化,要尽量减少其出版量,担负起弘扬我国文化,建立美好正确的文化环境的责任。为我国编辑事业的转型奠定基础,使我国编辑事业不论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宣传推广等各种工作中都完全融入工匠精神,保证我国图书或者期刊在发行中都具有自己的品质和品位,为我国民众的文化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我国编辑出版从业者只有肩负文化担当的工匠精神,才能为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夯实基础,保证我国文化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为我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明确方向、指引道路。■

猜你喜欢
工匠出版社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我等待……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