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高产大果花生品种冀农花3 号的选育

2022-12-31 05:13刘盈茹崔顺立陈焕英侯名语李秀坤周睿泽刘立峰
中国种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荚果单株花生

刘盈茹 崔顺立 田 丰 陈焕英 侯名语 李秀坤 周睿泽 刘立峰

(1 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作物种质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保定 071001;2 保定市种子工作站,河北保定 07105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1],河北省是我国花生主产省份之一[2]。2000-2010 年间我国油脂油料净进口折油总量增长353%,与此同时,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已由21 世纪初的60%下降至35%左右[3],从2011-2018 年,油脂油料净进口增加了42.4%,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为34%[4]。近年来,干旱等极端气候频发,对花生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开展抗逆育种,提升优质花生生产能力,对保障食用油脂安全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河北农业大学花生创新团队选育的冀农花3 号为普通型大果花生,具有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适宜河北省各花生产区春播种植或冀南麦套种植,特别适宜在黑龙港花生产区及丘陵旱地种植。该品种于2018 年4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花生(2018)130099。

1 选育过程

冀农花3 号是河北农业大学2008 年以花育25 号为母本、唐花10 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其过程如下:2008 年F0为花育25 号(♀)×唐花10 号(),收获F1种子,同年11 月在海南三亚加代,点播、按组合编号混收得F2种子;2009 年3 月按组合混收,同年5 月份点播种植F2种子,进行单株选择,9 月份选择抗性好、产量高的单株分别收获,同年11 月将选择单株在海南三亚加代后获得F3的衍生系统F4种子;2010 年对每个衍生系统进行测产评价,淘汰不良衍生系统,获得F5系统种子,同年11 月海南加代后获得F6系统种子;2011 年对每个入选的衍生系统F6大量选择单株,获得F7种子,同年底在海南三亚将每个单株种成株系;于2012 年初进行收获测产评价,入选株系按衍生系统混合获得冀农花3 号;2013-2015 年继续多点联合鉴定试验,并进行小面积示范。2016 年3 月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花2016008 号,2018 年4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花生(2018)130099。冀农花3 号系谱图见 图1。

图1 冀农花3 号系谱图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冀农花3 号株型直立,叶片长椭圆形、绿色,连续开花,花色橙黄,种子休眠性强,出苗整齐,生长稳健。生育期126d,植株主茎高42.5cm,侧枝长45.4cm,总分枝数8.8 条,结果枝数6.8 条。籽仁椭圆形、粉红色、无裂纹、无油斑,其单株结果数14.3 个,单株产量21.2g,百果重252.5g,百仁重107.6g,千克果数551 个,千克仁数1200 个,出米率73.8%,性状良好。

2.2 品质性状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冀农花3 号主要籽仁品质性状:籽仁含油量50.94%,油酸含量40.7%,亚油酸含量38.3%,油酸/亚油酸(O/L)为1.06,蛋白质含量23.91%。冀农花3 号是普通食用型花生品种。

2.3 抗旱生理2018 年课题组利用PEG6000 模拟干旱胁迫试验筛选了102 份种质资源,通过对抗氧化酶系统中SOD 活性、POD 活性、MDA 含量和电导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在其中筛选出抗旱材料3 份,其中冀农花3 号与另外2 份抗旱性材料在干旱条件下抗旱生理指标表现良好,具体生理指标数据见表1。

表1 冀农花3 号抗旱生理指标测定

3 产量表现

河北省大果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2013 年每hm2平均荚果产量4428.43kg、平均籽仁产量3288.00kg,分别比对照种冀花2 号增产14.35%和18.07%;2014 年平均荚果产量5516.30kg、平均籽仁产量4073.09kg,分别比对照种冀花2 号增产0.35% 和2.52%。整体表现突出、稳定。2 年区域试验各试验点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结果见 表2。2020 年在深州、东光的高产示范田产量均超过550kg/667m2。

表2 2013-2014 年区域试验冀农花3 号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土壤环境选择无污染、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的沙壤土或2 年以上未种植花生的沙壤土旱地。花生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855-2004《花生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采取科学轮作、深松深翻、精量施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

4.2 种子处理花生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如选用先正达适乐时拌种,可预防虫害和病害,减少烂种率,提高种子发芽率,有利于苗全、苗齐、苗壮。注意拌种时要翻拌均匀。

4.3 播种推广起垄双行种植、精量播种[5]等技术,因地制宜协调群体密度。经生产栽培实践证明冀农花3 号适宜于河北省春播地膜、露地种植。春播地膜覆盖播期4 月20-30 日,露地栽培时间5 月5-10 日,种植密度9000~12000 穴/667m2,每穴2 粒。

4.4 科学管理

4.4.1 中耕施肥采用“起爆氮、中补钙和后援氮”的全程可控施肥技术[6]。即生育前期幼苗期根瘤尚未形成,浅层土壤适量供应速效氮肥,促进植株苗期发育和根瘤形成;生育中期加大钙肥供应促进荚果发育,氮供应依靠根瘤固氮为主;生育后期根瘤衰老固氮减弱,为避免脱肥和植株早衰,以深层土壤加施缓释氮肥和钾肥为主,促进荚果充实饱满。同时注意钙肥与磷钾肥区域化隔离,减少不同元素的拮抗作用。建议每667m2施优质粗肥1500kg、磷酸二铵10kg、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10kg,或富含中微量元素硼、锌、铁、钼、活化腐殖酸的花生专用肥30~50kg。河北花生种植田因地域差异肥瘠不均,具体应根据地力条件和产量水平调整肥料用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施肥。

4.4.2 灌水完善农田灌溉和排水工程,形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灌排体系,大力发展滴灌、微灌、浅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因墒、因苗科学灌溉,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科学把握花生需水规律,遵循“两头少,中间多”原则,幼苗期、生育后期荚果成熟阶段适度控水,开花下针和结荚期要确保水分充足供应。花生苗期一般不浇水,初花期可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并且浇后结合中耕锄草,使土壤疏松,中后期切忌大水漫灌,可小水沟灌,以免影响土壤的通透性,造成荚果发育不良或烂果,有条件的最好使用 喷灌。

4.4.3 病虫草害防治一般除草剂效果与土壤湿度和表面状况密切相关,最好在播后3d 内喷洒,注意沙壤土药量小、壤土药量大的原则,施药后不要再进地作业,以免破坏土壤表面药膜,影响除草效果。

虫害主要防治蚜虫、蓟马、红蜘蛛、蛴螬和棉铃虫等,防治蚜虫、蓟马和红蜘蛛可用20%的吡虫啉可溶剂2000 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2500 倍液对植株进行均匀喷雾。具体虫害防治按照NY/T 2393—2013《花生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花生忌连作,要实行2 年以上非豆科植物轮作,轮作间隔年限越长效果越好。花生茎腐病和花生叶斑病是花生常见病[7],发病严重年份可减产20%左右,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 兑水60kg 喷雾,喷到花生植株基部,每隔10~15d 喷1 次,连续喷2 次以上效果较好。具体病害防治按照NY/T 2394—2013《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规范开展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田间病虫草害发生动态,科学研判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预报。推进病虫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大力推广病虫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4.5 收获鲜食花生剥开后,果皮内侧变为褐色即为成熟标志[8],当1/3 荚果达到成熟时就可以进行人工收获,收获时应尽量减少荚果掉落的损失。花生采收后3d 内及时出售,包装用透气细网纱袋包装。人工回收残留地膜。

猜你喜欢
荚果单株花生
掏花生
花生荚果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通径分析在芸豆品种筛选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小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不同浓度多?甲合剂处理对花生经济性状的影响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