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的探索

2023-01-01 14:20刘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双碳

摘要: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绿色转型,它在帮助实现碳峰值和碳中性碳中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得愈来愈快,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建立,无论是绿色信贷,还是绿色债券规模,在国际上都已位居前列,在具体的政策导向、金融工具、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减污降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金融端看,绿色准则融入管理全程。在传统股东价值以外,金融机构开始重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治理体系之中,形成了与绿色金融业务相关的制度规定和战略规划,环境和社会因素成为评判企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准。同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也充满着不确定性。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良好的绿色金融功能,需要捕获、量化和规避各类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中产生的风险,并向社会传递风控信息,增强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商业银行;绿色服务;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63

0引言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下,绿色供应链成了国内各行各业全新的发展方向,在产业和金融业的融合发展下,聚焦“绿色”,不仅可以推动小微企业内部创业的升级发展,也能够促进整个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提升。“绿色供应链金融”正成为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双循环的提出是我们在“十四五”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的经济都因此受挫。中国能够对疫情精准防控,严密防控,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强调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步伐。在这种情况下,绿色金融对双循环的支持作用就更加突出。构建双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必须要有金融来支持。金融主要的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的本质是跨时空、跨领域的一种合理的资源配置,它可以提高我们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效率。金融本身的服务效率就会促进经济快速地向高质量发展,金融能否助力双循环,还是由双循环的基本要求来决定的。

1“双碳”概述

“双碳”的提出是我们在“十四五”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的经济都因此受挫。中国能够对疫情精准防控,严密防控,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强调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步伐。在这种情况下,绿色金融对双循环的支持作用就更加突出。构建“双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必须要有金融来支持。金融主要的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它可以提高我们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效率。金融本身的服务效率就会促进经济快速地向高质量发展,金融能否助力双循环,还是由双循环的基本要求来决定的。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加大国家自主贡献,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争取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创建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在发放重点领域碳减排贷款后,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贷款本金60%的比例,按1.75%的利率对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贷款期限为一年,可以续借两次。2021年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建立的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基础上,设立2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形成政策尺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此背景下,碳减排、节能降耗、生态环境保护必将是明年基建的热点,受到政策的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一定需要将其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目标整合在一起。

金融机构不仅自身面临气候风险,如气候变化对其开展业务的阻碍和绿色金融政策的变化,还承受着其客户的气候风险带来的信用方面风险、基层市场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发展战略风险、运营过程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如由于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导致客户盈利减少或资产贬值而无法还贷带来的信用风险、由于未能及时应对政策、监管、技术等变化而对客户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带来的信用风险。因此,很多银行在应对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都会将气候变化充分地考虑在其中,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意义上的风险评估方式无法预估这种全新的气候威胁,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需要在中央银行的配合条件之下,积极的应对挑战。除此之外,还需要以商业银行,也就是高端的金融机构作为基础持续推动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整个行业的低碳转型和持续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将自身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各种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展开低碳科技创新能力,多生化能源和相關行业的改革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约束体系机制,充分地将各种各样的融资形式的作用呈现出来。

2商业银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重要性

2.1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引导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主体在业务开展中具有重抵押资产的特性,导致部分金融资源向重资产、高能耗、高产值的重点行业和热门领域集中。这一“金融错配”现象将推动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发展,加剧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而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及监督管理的措施,评估方式都手段不断地引导整个行业中的各项资源向绿色项目下倾斜。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促进高质量的绿色经济发展,尽可能在为社会、为市场有所贡献。

2.2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

绿色金融是将金融服务纳入绿色发展框架中,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金融服务业态之中,进而形成有别于传统金融发展的新服务、新工具和新模式。目前,绿色金融已经上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政策。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求。绿色金融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助推我国绿色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在经济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两大功能,第一大功能是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作用,通过贯彻落实绿色金融政策,把宝贵稀缺的资金资本,向低碳、绿色的产业配置;第二大功能是将资金配置到未来能够助推绿色发展的新兴产业中,行业动能会形成合理的产业体系和经济结构。

2.3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为生态产品合理定价,支持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一方面,绿色金融通过推动建立生态产品直接交易平台,通过引导和激励利益相关方对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指标进行交易,为该类新型生态产品合理定价。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也可通过设计信贷、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将生态资源改造为生态资产,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与资源溢价。

3“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政策体系、先行先试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目前已走在国际前列,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1)绿色金融发展格局基本确立。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初步形成了三方功能、五大支柱、ESG投资理念与绿色金融标准双轮驱动发展的“3+5+2”格局。其中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及国际合作机制的“五大支柱”基本框架均已建立,内容不断充实丰富。

(2)绿色金融产品市场初具规模。在绿色信贷方面,2013-2021年间,中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从5.2万亿元上升至12.5万亿元,年平均增速12.1%,存量规模世界第一。在绿色债券方面,2020年境内绿色债券共计发行217只,发行规模2242.74亿元,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12.99%;2016-2020年境内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3万亿元,继续位居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我国绿色产业基金同样发展迅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数量已超过700只,总设立规模已达数千亿元。

(3)绿色金融发展前景广阔。绿色产业涵盖范围广,覆盖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以上产业大多属于新兴产业,有着巨大投融资需求。仅低碳转型领域,未来四十年的绿色投资需求就达140万亿元。要实现这些投入,单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需要更多金融力量与社会资本参与,而这也将给金融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

3.2“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取得了许多进展,但经过对标央行与银保监会等部门要求及先进同业等具体数据后发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架构设置不够合理。目前绿色金融由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工作范圍局限于中台的贷款认定与监测统计。但对于发展绿色金融尤为关键的产品研发、营销调查等前端业务则缺少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口负责,影响了绿色理念传导、绿色要求前置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还未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考评体系,仅对绿色信贷进行考核,且考核权重较小,激励效果有限,影响扩展绿色业务的积极性。同时,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尚未建立,其绿色资产与棕色资产的分类统计、贷款项目与客户在各流程中ESG情况、气候压力测试、自身能耗和排放等数据无法直观评估和展示。

三是绿色金融业务较为单一。目前,绿色金融业务主要是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两部分,由于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行业大多数为新兴行业,存在资金需求的许多公司均为发展起步不久的中小型公司,相比而言,股权投资比贷款更为其当下所需。很多银行还未设立与绿色发展相关的专门基金。其他类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ABS,绿色基础设施REITs、碳金融服务尚未具备成熟的服务能力,不能有效满足绿色发展需要。

四是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创新不足。很多银行尚未为绿色环保行业研发设计出专门的贷款品种。绿色信贷规模虽然处于同行前列,但实际上业务发展仍基于已有的贷款产品和模式。另外,现有绿色信贷担保方式仍较为传统,与其他类型信贷业务区别不大,没有体现出绿色项目特色,没有对当下发展火热的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交易作出相应的业务模式创新,对绿色资源的挖掘仍需加强。

4“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策略

4.1强化组织领导  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商业银行要想提高绿洲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首先需要强化组织的领导,助力经济的转型升级,全方位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地参与目标实现的具体研究,不断地统筹加快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转型的目标,有针对性提供特殊服务的强化运营,树立大局观念,明确商业银行的责任担当,自觉主动地健全内部的能源管理体系制度,借助金融科学技术的能量促进运营的体系的完整,推动产业运营的过程能够符合国家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保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实施的连续性。

4.2强化产品创新  拓宽绿色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地鼓励内部的员工,展开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模式的创新,可以针对“双碳”目标的,展开一些绿色产品的创新技术,探索碳资产的信托业务,创新研发多款绿色保险的产品,提供绿色能源服务,积极主动地拓展绿色产业和相关技术的投资。

4.3强化服务延伸  打造绿色低碳生活

商业银行需要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延伸所能够提供的金融服务,争取可以在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大众所应用的过程中,创造一种绿色的低碳生活。无论是项目融资还是资金贷款,甚至是并购贷款、订单融资、资产管理都可以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进去,带动绿色产业及技术领域的发展,提高整个资源的整合,创造国内金融产业的绿色持续发展。

5结语

为了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金融业板块必须实现转型升级,努力建成一个能够支撑产业生态圈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金融服务系统。围绕总目标,建设以下四个体系:

一是构建绿色金融专业团队,逐步提升绿色信贷组织管理和能力建设体系,深入探索产业基金、绿色债券、投贷联动等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相关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担当作为,为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企业贡献力量。

三是以现代科技赋能,产业金融和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构建助力产业生态圈智能化发展的金融科技体系。

四是以“双碳”约束为前提,支持低碳技术为核心,构建为产业生态圈集群企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绿色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21,(4).

[2]中国人民银行党校第38期学员绿色金融课题组.碳中和目标与绿色金融发展[J].中国金融,2021,(1).

[3]张弛.“双碳”目标对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提出新要求[N].金融时报,2021-09-29.

作者简介:刘芳(1985-),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方向:银行。

猜你喜欢
碳中和碳达峰双碳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