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制作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023-01-02 14:15威海市广播电视台肖连心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专题片电视新闻选题

威海市广播电视台:肖连心

电视新闻专题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现代电视艺术形式,其兼具了纪录片与电视新闻的双重优点,能够及时、真实且客观的反映社会时事,还能够直观形象地对新闻事件进行艺术化再现,提高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一部优秀的电视新闻专题片,应当具有主题鲜明的选题策划、文采飞扬的解说词、专业流畅的后期剪辑及优美抢眼的视频画面等,这些都是拍摄制作专题片最为基本的要素,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部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质量,所以本文从拍摄制作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电视新闻专题片。

1.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相关概述

电视新闻专题片是伴随着电视新闻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电视艺术形式,以焦点事件和热点新闻等为核心,开展专题性报道且进行深层次评论与剖析的电视节目。该电视艺术形式通常在故事性、视听效果、剪辑流畅度及解说评论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对各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来对当下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具有新闻价值或是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片拥有鲜明的特色,不仅具备评论类新闻的性质,还在深度挖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相较于消息性新闻节目,电视新闻专题片具备更大信息量,新闻舆论引导与监督功能更强,报道更加深层次,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共鸣,其具有真实性、深度性、思辨性及时效性等特征,这也正是该电视艺术形式深受人们欢迎且在电视新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基础所在。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结构,往往涉及到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复合式结构三类,从业人员需要在确保新闻作品完整性,准确表达思想主题及尊重观众收看习惯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结构。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整个电视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机遇,对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为:(1)在互联网与新媒体迅速发展背景下,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这些先进技术也为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着该电视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变革;(2)基于电视新闻的生产特性方面,互联网与新媒体新闻在生产和传播速度上具备较为显著的优势,而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流程更为复杂,专业性要求也更高,所以其新闻生产速度相对滞后,但电视新闻专题片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衍生而来,所以具备极强的权威性,再加上互联网和新媒体新闻在内容质量、真实性、客观性等方面的把控不足,反而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放大电视新闻专题片在舆论引导、新闻价值等方面的优势。

2.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制作的问题

2.1 脚本质量低

在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制作过程中,普遍存在脚本质量低的问题,具体体现为:(1)缺少逻辑性与结构性。即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时长过长,逻辑不够合理和缜密,难以清楚的交代整个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更不能深层次的剖析出新闻背后的信息和价值,无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2)语言死板僵硬。对电视新闻专题片而言,不同的脚本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含义存在很大的差异,且产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有的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中所使用的脚本语言缺乏艺术性与表达特色,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不能合理套用一些流行词汇,甚至存在词意表达错误等问题。

2.2 拍摄画面的美感不足

相较于影视作品,电视新闻专题片对画面的观赏性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也并不是完全无要求。然而就现阶段我国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画面,普遍存在画面整体美感不足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忽视画面美观,片面的认为只要展现出新闻故事和人物形象即可,这就严重影响了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效果,难以为观众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从而大大降低了新闻作品的收视率。

2.3 新闻内容深度不够,缺乏舆论引导性

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制作模式和新闻内容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尤其是在新闻制作速度上,电视新闻专题片由于受到制作模式的限制,已经无法超过新媒体,这就需要其更加注重突出自身在新闻内容深度、专业扎实度及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电视新闻专题片在新闻方面的权威性。然而有的电视新闻专题片为能够适应“短、平、快”的新媒体发展需求,过度追求新闻内容的精简,追赶社会流行信息,缩短时长,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不仅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还会造成新闻内容深度不够,不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从而严重制约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发展。

2.4 制作技术水平较差

在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期间,要想保证专题片制作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对制作方法和技术进行严格把控。但是从实际来看,部分电视新闻专题片所采用的制作技术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较差,音乐配置、剪辑方法等方面均存在模式化和套路化等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整个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质量与效果。

3.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技巧与策略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前,工作人员必须有一个大致的规划与准备,即制定一个全面、合理的拍摄计划,明确了解新闻拍摄的要求和流程等,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准备足够多的拍摄脚本,且要涉及丰富多样的素材,这是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关键所在。素材的完整性能够为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提供更多的选择,而素材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核心的数据、空镜头的计划与预设、动画制作等环节,因为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几乎难以充分呈现新闻事件的原始场景,所以必须提前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2)合理计划拍摄节奏。通常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时长最好在10分钟左右,要涉及到叙述、分析、访谈及推理等关于新闻事件的具体状况与深入话题。所以在拍摄前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拍摄节奏,合理选用不同的镜头来确保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顺利录制;(3)明确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的关键点——节奏感与细节,前者贯穿于整部专题片的始终,直接决定着新闻专题片的基调,这一关键点往往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运动节奏形式,被拍摄物品体现出的节奏形式,如:徐徐飘落的树叶和快速经过的车辆,车辆与落叶的快、慢就是物体所具备的运动形式,同时拍摄人员挪移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及其移动速度的快慢,也属于一种运动形式。后者对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质量尤为重要,拍摄人员只有对细节部分进行精心处理,才能够更好地突出专题片的主题,让观众能够真正体会到专题片背后的意义。

3.2 拍摄期间树立正确的编辑意识

在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期间,应在做好充足准备的基础上,树立强烈的编辑意识,以保证各类素材在电视新闻专题中得到充分应用,获得更加理想的生产效果,还需合理运用空镜头,这种拍摄方式虽然不能解释专题片的内容,但是能够通过动态场景的长时间留白来对整部专题片的基调加以很好地表达,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相较于文字,空镜头能够更好地表达新闻事件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情感,如:温柔、平静等,通常应用于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结尾处,旨在加深主题,点明主题。另外,在拍摄过程中可适当加入一些偶发镜头,来更加准确地反映新闻事件中人物角色的特定心情,更好地表达专题片的主题,增强整部专题片的感染力和视觉美感。

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而言,编辑意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1)为镜头前后预留足够的时间。待完成专题片的拍摄以后,往往需要借助各种特殊效果技术来特别处理相应的画面,以保证立即实现场景转换。所以在拍摄过程中,需要为镜头预留足够的时间,以便后期进行剪辑制作;(2)保证一定数量的空镜头。由于拍摄过程中难以捕捉到全部的现场图像,所以应当有意识地拍摄一些空镜头,以保证可以得到足够的图像,并用于对部分不重要的环节进行画面的补充,获得承上启下的效果,让整部专题片显得更加顺畅。同时,空镜头具有阐述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背景、表达人物情绪、交代时间地点、推进故事情节等作用,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使用恰当的空镜头,能够确保专题片的纪实性,提高专题片的美感;(3)捕捉精彩事件。新闻事件中的精彩瞬间往往都是偶然事件,但这些精彩瞬间通常会是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所以拍摄人员需要合理利用空镜头来捕捉精彩瞬间。

4.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要点与策略

4.1 重视选题

选题是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制作人员需要对不同选题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选题高度等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选题来组织开展拍摄制作工作。通常而言,建议选择当下社会热点且讨论度较高的选题,以更好地激发观众对选题的认同度,吸引更多的人收看。同时,制作人员应充分重视选题的典型性,在确定选题的情况下,更加深层次地分析选题中的典型内容,然后借助合适的制作技巧来进一步深化选题主旨,从而增强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典型性,提高专题片的制作质量。

4.2 强调新闻内容的独特性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众观看新闻的方式多种多样,涌现出了更多类型的电视新闻专题片。要想提高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收视率,就必须增强专题片的制作效果,尤其是在制作过程中重视对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并对新闻事件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剖析,在此基础上突出事件的特殊性,通过合理的剪辑技术来呈现出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打造性格饱满且较为独特的人物形象,从而增强整个新闻事件推进的层次性,提高专题片对观众的吸引力。如:针对围绕党建人物的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制作人员既要注重深化展示选题的主旨,还用结合事件人物的典型特点、先进事迹等加以深入挖掘,采取合理的方式来突显事件人物的个性,为观众展现出更加丰富、正面的党建人物性格特征,从而切实提高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成片效果。

4.3 严格把控脚本质量

当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快餐化”趋势,人们往往更加习惯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新闻内容,而电视新闻专题片涉及到的信息量很大,时长较大,这就与当下文化传播发展的趋势相悖,不利于吸引观众收看。基于此,制作人员必须从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脚本出发,借助严谨且有趣的用词、艺术性的语言来激发观众的积极性。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针对脚本语言的应用,必须强调结构性与逻辑性,配合不同结构类型的电视新闻专题片来精准传播内容信息;(2)对于脚本语言的艺术性,需要合理设置文字,即主持人在介绍新闻事件和人物采访过程中,所用的词汇必须兼顾严谨性与鲜活性,保持语言的亲和力,突出语言风格的独特性,从而有效增强整部专题片的吸引力。

4.4 把控专题片后期制作质量

一是,字幕解说方面。制作人员应结合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走向、推进流程来使用相对应的字幕,以便观众更加全面的掌握新闻事件的实际走向。同时,在字幕解说制作过程中,建议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先是通过总结性的内容来准确阐述新闻事件的要点,让观众能对整个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对该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讲述,最后在新闻结束之后再次总结整个事件,从而更好地引发观众对本次新闻事件的情感共鸣与讨论,产生良好的反馈。

二是,剪辑方面。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而言,合理的剪辑能够帮助观众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新闻事件的走向与推进过程等,还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情感变化原因,从而有效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制作人员需要注重开篇的吸引效果,凭借冲突性与悬念性片段的应用来确保开篇的韵味,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之对新闻专题片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其继续观看下去。同时,应注重全片剪辑的灵魂,从解说词、人物特点塑造、事件推进等方面出发,合理调整制作方式,提高整部专题片的欣赏性;还需注重电视新闻专题片标题与场景切换的相呼应,依据不同标题的关键点来对新闻素材加以恰当的拼接剪辑,让整个专题片的事件推进更加顺畅和自然。另外,制作人员需要对新闻事件的重点和相关素材加以优先级审核,确保能够充分展现出当下观众最为关注的内容,提高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成片效果,避免观众在收看时感到内容枯燥无趣;而为了更好地调动观众对电视新闻专题片结尾的观看热情,加深其对整个事件内容的印象,制作人员需要重视打造高水平的专题片结尾,通过进一步拔高结尾的层次性来吸引观众,如:对于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结尾的制作,可采用引入未来展望、政治哲学等方式来拔高专题片的层次,给人一种恢弘壮丽的感觉。

三是,配乐方面。在电视新闻专题片后期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应结合专题片的主题来合理引入不同类型的音乐,以更好地突出专题片的主旨,烘托整部专题片的意境,必要情况下可利用音乐来讲述新闻事件的结局,让观众产生一种言已进而意无穷的感受,从而提高成片效果和质量。同时,制作人员应结合不同的事件场景来合理搭配音乐,如:当场景氛围较为欢快时,可搭配欢快愉悦的音乐作品;当新闻事件进入到紧急关头时,可搭配悬疑性质的音乐作品;在专题片的结尾部分,通常建议搭配相对宏大的音乐作品,以达到深化主题,提高结尾规模感的效果,让观众能够产生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在文字解说过程中,制作人员需要合理控制背景音乐的音量,注意不可大于配音音量,这样才能够获得相对良好的烘托效果。

四是,整体包装。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整体包装,制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借助合适的制作软件来添加字幕、特效及音效,确保字幕和特效动作与音效之间的密切衔接,让声画协调一致,从而增强声画的冲击力,打造引人注目的新闻专题片。同时,为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制作人员可挑选一些拍摄内容作为片花,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情况,发现很多专题片都存在脚本质量低、拍摄画面的美感不足、新闻内容深度不够、制作技术水平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我国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长久发展。为此,电视新闻从业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措施,不断优化和创新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方法,从而切实提升专题片的拍摄制作水准。

猜你喜欢
专题片电视新闻选题
浅论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
天耀中华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