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校企合作中跨境电商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3-01-02 14:28王兆婷程丹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跨境校企学院

王兆婷,程丹丹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400)

0 引言

2019年12月底,国务院批复设立第四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至此,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达59个。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跨境电子业务的中小微企业已经达到5000多个,根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三年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市场需求将达到450万人,每年增长率达到30%。人才缺口非常大。尽管各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但是其教学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人才培养的综合水平并不能达标。再加上传统固有的人才培养周期,培养方式存在很多弊端,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全面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发挥出来,构建产业学院,共同推动教育教学发展。

1 产业学院概念及建设思路

产业学院是高校与企业携手,协同育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的建设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促进校企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设,共建专业群教学团队,为电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实习机会和岗位,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鼓励专业学生开展跨境电商创业;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优势,构建平台,整合校企多方资源,为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提供资源保障。

2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不匹配。职业院校所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一般面向电商、国贸等专业,而跨境电商企业所需要的是拥有丰富电商专业知识,具备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能力,了解消费者消费思想、观念,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很显然现在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并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第二,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目前各职业院校所设置的电商课程体系,往往都是在电商课程中加入国贸课或在国贸课程中加入电商课这类模式,但是突出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技术、跨境网上营销等课程在设置中还有一些难度。另外,目前高职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上缺乏机动性,计算机、信息类院系的电子商务专业,对人才培养注重电子信息技术,而经济管理类院系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注重国际贸易,注重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产业链的管理和产业链应用等。只注重一方面的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培养欠缺。第三,师资力量不足。跨境电商属于新兴学科,各职业院校已有的任课教师大多数是从原任教专业经过定岗实践等路径转型的,其知识结构并不完善,在短期内难以成为既熟悉电商技术,又了解外贸知识的双师型教师。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无法深入跨境电商的整个过程,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第四,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落后。目前尽管很多高校都纷纷购买跨境电商实训软件,建立实验室等,但模拟实操仍缺乏实战性,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和环境相差甚远。教师在教学上大多沿用传统的面授法,缺乏实际操作和运营经验。真正有魄力推行新型的“工学交替”育人模式的高校很少。

3 基于产业学院的跨境电商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3.1 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手段,主要是由跨境电商企业及院校协议办学,坚持资源互补、共享、互利原则,双方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产业学院和企业共签人才培养协议,分阶段、分岗位培养人才,为企业各岗位输送所需人才。此外,产业学院还需构建以院校、行业、企业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监管体系,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将学生的就业率、企业的认可度等当作人才从培养的参考指标,对人才培养质量加以分析,编制企业评价表,对学生岗位分布状况加以分析,并追踪了解学生的工作状况,及时做好信息整合及反馈,以使产业学院及时去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业学院将企业、院校密切融合起来,将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

3.2 构建跨境电商工作室

跨境电商工作室即校企双方共建工作室,由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企业人员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选择优质学生,构建团队,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利用电商平台,由企业导师指导,师生一起帮企业建设店铺,并做好推广、运营。该种模式的构建对企业而言节省了成本投入,对学生而言也是最佳的锻炼体会,对院校而言培养了更多优质人才。当产生了收益,校企师生都能够获取报酬。跨境电商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围绕企业真实项目展开的,在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跨境电商实战水平,让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和企业需求相匹配。同时,经过承接企业项目,以学生为核心建设店铺,运营项目,有利于技术的产教融合,是一种既可以节省企业成本,锻炼学生专业能力,又能提高学院知名度,影响力,深化产教融合的最理想模式。

3.3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

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是通过构建企业导师、学院教师为主导双师队伍,利用创新创业专班孵化,创建双创人才培养基地,以保证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双创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要深入到企业,做好实地调研,和企业一起配置各种教学设施及实战软件,通过企业专班学习模式,让学生加入企业实战项目中来,将专业课学习和实战联系起来。孵化基地在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时,还要引入企业制度体系等,并应用到专班教学工作中,为专班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可以提前去适应岗位工作,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双创人才孵化基地是依赖于真实直观的企业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及全新的创业创新环境,可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3.4 引企入校,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仿真生态圈”

跨境电商产业链是很庞大的生态系统,构建跨境电商“仿真生态圈”,是培养高素质水平跨境电商人才的有效途径。而要建立“仿真生态圈”,单靠院校的力量是不行的,还要借助行业力量。所以,就需要引企入校,让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可以加入“教学工厂”环节中。一方面,院校要安排专门的跟班教师做好实操指导,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让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人员到院校做兼职教师,共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3.5 构建专业特色的跨境电商课程

有关研究表明,要保证课程互通,就需要将学历教育体系和社会培训体系课程有效融合起来。对于目前院校课程设置重理论这一现状,可从如下方面加以优化:第一,要多设置一些核心课程。只有专业知识过硬才可以灵活应用跨境电商理论知识。第二,要密切关注国家最新动态,拓宽课程内容。尤其是基于地方特色,对地方有利资源进行考虑。如泉州沿海地区贸易活动十分频繁,院校可借鉴这一资源优势,为本校电商服务。第三,跨境电商不只是要对商务有关知识加以学习,还要适当设置针对境外贸易国家文化等方面的课程。第四,引入创新类电商课程,让专业学生了解到更多更为丰富的跨境电商知识,了解到电商实操全过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精英人才培养涉及的内容很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系统复杂工作。基于产业学院的跨境电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要从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对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分析,不断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构建跨境电商工作室;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构建有专业特色的跨境电商课程;引企入校,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仿真生态圈”,以保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电商精英人才。

猜你喜欢
跨境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跨境直投再“松绑”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