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临夏州乡村产业振兴研究

2023-01-03 08:14李国红张文政范国华张飞飞
特产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临夏州农业发展

李国红,张文政,范国华,张飞飞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方针为总要求[1],表明产业兴旺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2]。乡村产业是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农民为主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和富裕农民的特色产业[3],主要包括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和乡村服务业等,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及利益联结紧密等优点[4]。乡村产业振兴在保障农业基础地位、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弥补现代经济体系短板、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并缩小贫富差距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5]。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强调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意义。国家农业农村部编制的《全国农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再次强调产业振兴作为“五个振兴”之首,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6],也是解决贫困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见在现阶段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三农”工作的重点将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展开。

近几年,临夏州作为国列的“三区三州”重要贫困地区之一,是甘肃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为做好高质量脱贫,临夏州大力构建扶贫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积极培育地方农产品品牌[7],创立了临夏州当地特色牛羊肉制品、马铃薯、中药材和食用菌等主导产业,这些特色产业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全产业链产业体系,使得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临夏州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一条民族文化、地理优势以及特有市场体制相结合的区域发展道路。因此,挖掘该地方的乡村产业振兴实践经验,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临夏州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现状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西南部,是我国回族的主要聚居区,州内地形复杂,河谷纵横,辖1市7县、123个乡镇、1 090个行政村,人口220万,总面积8 169 km2。在政策的驱动下,临夏州着力农业园区规模化、标准化;上下延伸,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争创“甘味”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生态休闲农业。2021年,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3.8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3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72.9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235.6亿元、增长7.4%。全州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95.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6%,比重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临夏州产业发展为带动农民增收和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1.1 着力农业园区,凸显规模化和标准化

临夏州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在实施“一群两区三基地”(“一群两区三基地”是指建设以广河县、东乡县、临夏县、积石山县和临夏市为主的“甘味”肉羊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全州肉羊产业发展;建设以广河县、临夏县、康乐县及和政县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州的肉牛优势区;建设以临夏县为主的种养循环奶业优势区,辐射带动全州城郊奶牛养殖;建设以永靖县、临夏县北塬片、康乐县和广河县部分区域为主的蛋肉鸡集约化生产和以东乡县和政县等为主的散养鸡生产基地;建设以永靖县、临夏县为主的生猪集约化生产基地;建设以刘盐库区为主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临夏县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广河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临夏县北塬镇和永靖县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广河县和东乡县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羊产业)为引领,构建了“大园套小园、小园成集群”的发展格局。全州现总共创建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1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3个,成功申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1个(数据来源:http://www.linxia.gov.cn/Article/Content?ItemID=a98e68fe-2fda-44b2-adf8-dac32e8ffe01)。

1.2 推进上下延伸,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调查显示,2021年度临夏州畜牧业生产平稳运行,前三季度,全州畜牧业产值完成30.23亿元,同比增长20.6%(数据来源:http://gaj.linxia.gov.cn/Article/Content?ItemID=22a37b97-3fe8-47b3-bb87-0226b8e0a170),畜牧业产值快速增长。临夏州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向上主要是加强畜禽育种投入和引进域外优秀品种,向下一是努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二是加大农产品贮藏体系建设,实施了康乐县物流园区及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组织85个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产地冷链保鲜设施,总库容达3.67万吨;三是加快三级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实施了广河三甲集牛羊农贸物流市场、临夏州生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云仓配”智慧冷链系统等项目。

1.3 争创“甘味”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对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好的品牌,有助于形成有差异化的农产品市场定位,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的清晰明确、农产品生产加工方式的精良改进和农产品营销策略的组合优化,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临夏州有8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累计创建“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培育“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18个。

1.4 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生态休闲农业

临夏州坚持把“扩大特色种植规模、优化产业布局”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通过政策奖补、“三变”改革和示范带动,大力发展食用菌、高原夏菜、经济林果(花椒、啤特果和油桃等)、花卉、中药材、藜麦、金银花和树莓等特色种植。临夏州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实践中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打造,全面启动了文旅产业深度开发攻坚战,充分挖掘乡村农耕文化、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生态农业和特色餐饮等资源,配套完善旅游道路、民宿客栈等设施,在康乐八松莲麓、临夏县北塬莲花、临夏市折桥枹罕、永靖沿库乡村和积石山黄草坪沿线打造了一批旅游示范乡村,共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

2 临夏州乡村产业振兴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临夏州曾属于深度贫困地区,近年发展起来的产业大多与政府的产业扶贫政策有关。在承担着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的社会责任下进行这些产业项目推动时,较重视前期建设,轻后期运营管理,导致部分产业项目产业规模小,产业规划不足,产品竞争力弱。此外,在脱贫攻坚阶段,当地政府为了吸引企业发展扶贫车间,在税收、用地、用房和用电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优惠,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和收入水平提高。但这种靠政府不计成本投入发展产业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在政府优惠期满后,这些产业能否独立地参与市场竞争,能否经受得住市场考验,对当地群众的就业和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传统产业的合理化转型、产业素质的提升以及要素投入质量等问题成为影响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也成为临夏州乡村产业振兴中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

2.1 传统产业技术瓶颈明显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临夏州的草牧业和中草药产业已经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产业布局合理、体系较为完备。但仍然存在核心产业环节技术含量不高、提质增效不易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良种繁育和产品精深加工两个方面。如中草药加工大多尚处切片和简单包装等粗加工或半成品加工阶段,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畜禽良种繁育和扩群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主要以直接售卖为主,产品加工主要是羊毛和皮革的粗加工,在市场获中得的利润自然也是最低的。

2.2 新兴产业整体素质不高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为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临夏州鼓励各级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特色产业。然而,以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整体素质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由于这些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自发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产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呈现出小、散、乱的特征,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

二是产业规划不足,产业间联系不强,协调性差。由于缺乏产业发展规划和专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各乡镇之间的特色产业在发展中各自为战,产业间的联系不足,并没有形成良性的经济互补关系。

三是各地特色产业布局同质化,产业间同业过度竞争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各乡镇之间自然禀赋相似,新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主要集中在高原蔬菜、食用菌以及玫瑰花和金银花等花卉种植上,产品差异性小,同业竞争严重。以休闲农业为例,各地的休闲农业几乎都是以农产品采摘、农家乐和民宿为主,盈利模式单一,同业竞争十分严重。

四是新兴特色产业发展链条较短,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种养环节。调研中发现,临夏州的特色产业多集中在生产环节,大多产业项目只生产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销售渠道并不稳定,多为政府或帮扶单位帮助销售或内部消化[8];较少拥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市场化发展程度低。

五是特色产业项目选择市场评估不充分,前瞻性不足。部分乡镇在产业选择上过分注重本乡或本村不太明显的资源优势或工艺优势,对行业市场前景考虑不足。如康乐县虎关乡关北村利用本村村民有制香的传统工艺发展制香产业。从市场分析看,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制香产业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发展制香产业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该产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转换能力并不强。

2.3 产业要素投入质量不佳

第一是劳动要素质量不高。产业升级需要有高质量的劳动力作为保障,然而,由于地处西部落后地区、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少数民族聚居的临夏州农村人力资本流失严重,大量年轻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当地优质劳动力严重缺乏,极大地限制了当地产业优化升级。

第二是土地要素质量不高。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农业区和青藏高原牧区的过渡地带,地貌比较复杂,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谷多,平地少,土地碎片化问题比较严重,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成本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是产业发展所需的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临夏州经济发展落后,财政自给率低,目前除中央和甘肃省衔接补助资金以及东西部帮扶资金外,尚无其他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由于自身发展规模小,实力弱,可抵押的资产少,企业和合作社贷款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大。

第四是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便捷服务,可抵御农业自然灾害和有效降低农业生产、仓储和物流成本,夯实农业的发展基础。虽然在脱贫攻坚阶段,临夏州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但由于两地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加上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总体上当地的基础设施设仍旧比较薄弱。农村水、电、路、网络及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3 临夏州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路径探索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战略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应对。就临夏州而言,以乡村产业为出发点,需要设计好政府退出机制和市场进入机制,在思想上明确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尤其是要做好扶贫车间转型的体制设计,使现有的扶贫产业在政府各项扶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在产业政策对象方面要更加强调政策的普惠性,做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强调乡村发展的整体性,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8]。此外,在现有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从地理优势、产业布局、产业融合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强化农村产业要素配置,加强新兴产业的高阶化以及传统产业的合理化转型。

3.1 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传统产业存在明显的技术制约和瓶颈,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首先,改变传统产业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结合产品结构调整,压缩市场供过于求的低附加值产品,融合发展为符合高质量、绿色、创新融合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综合技术模式[9]。其次,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和兼并,改变传统产业品种多、规模小及层次低的结构现状,使传统产业向“大而强”、“小而精”方向转变。通过规模结构优势来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2 促进新兴产业高级融合

第一是要在产业布局上做好规划。在乡村振兴阶段,首先要做好产业发展的全局规划,增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产业振兴中要注意产业布局的前瞻性、科学性,不仅要考虑当前群众的就业增收,更要考虑产业的长远发展。其次,要注意产业布局的差异化。一方面,要根据适应性、功能性、关联性和效益性原则,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等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既能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能满足市场需求,又具有显著效益,并能在上一级区域分工中做出独特贡献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要围绕这些主导产业合理规划相关配套产业,避免盲目跟风,大规模普遍化导致产业重复布局和同业恶性竞争。

第二要做好产业整合工作。脱贫攻坚中各地区为追求短期增收效应,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后续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要在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群众不出现大规模返贫的前提下,一方面,要通过营造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逐步将产业推向市场,在市场中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要鼓励发展起来的小规模经营主体通过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等主体逐步走向联合,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

第三是横纵拓展产业链。首先,是横向拓展产业链:一方面,新兴特色产业要学会借力,要尽可能同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建立联系,通过与本地传统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壮大腾飞;另一方面,新兴种养业、生态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也要通过协作整合,建立起产业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产业链的横向融合发展[10]。其次,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的纵向一体化。在临夏州主要以肉羊和肉牛产业为主导,发展集良种繁育、饲草产加销、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及营销品牌为一体的产业链;通过发展牛、羊、马铃薯和中草药等良种繁育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全面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和加大“三品一标”认定认证等打造区域特色产品品牌,高质量举办“药博会”等产销对接活动和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3.3 强化农村产业要素配置

第一是必须要留得住人,提高劳动要素质量。劳动者是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必须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本回流农村。一是要重视“城归精英”的回流和“本土人才”的发掘,将其培育成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二是要充分挖掘农业的教育、文化等功能,积极培育农村新业态,增加农业吸引力,吸引城市人才投身农业;三是要提高农业比较收益,吸引从农村流出的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就业或创业;四是要以奖代补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分工。第二是让地活起来,提高土地要素质量。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解决农村建设用地闲置问题。二是要加快宅基地确权登记认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三是探索农村改造、宅基地整理等节约建设用地方式,通过参股、合资和租赁等方式,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与乡村产业相结合的项目。四是有序有效释放土地红利,盘活土地资源,为乡村振兴持续积蓄动力。

第三要让钱进入村,建立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机制。首先是拓展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然后对涉农贷款实施增量激励政策,对涉农业务占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督、管理和考核;其次,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县市覆盖率,支持现有大型金融机构增加县级网点,改善农村地区营商环境;最后,鼓励金融保险部门创新产品,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扩大贷款和保险规模,最大限度降低产业发展风险。

第四是要健全相关配套设施。在有效巩固扶贫成果的前提下,把工作重点从帮助农民发展扶贫产业转移到完善农村水利、电力、交通、信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基础。针对临夏州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历史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对山区和干旱地区产业道路建设、农田灌溉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用水用电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优惠支持。

猜你喜欢
临夏州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临夏州马铃薯栽培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