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干流全长374km,流面积约3.29万km2。
湟水发源于大坂山南麓青海省海晏县以北的噶尔藏岭,河源高程4200m。向东流经源、西宁、乐都、民和等县市,甘肃省永靖县付子村汇入黄河。入黄高程1565m。湟水干流,在西宁以上称西川,在西宁附近汇入北川和南川。干流谷地开阔且川峡相间,两岸汇入的较大支流有40余条。除大通河外,多与干流垂直,呈羽毛状形态。
大通河是湟水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约1.51万km2,占湟水流域总面积的46%,河道长561km,比湟水干流还长187km。若从汇入黄河点计算则比干流长256km,若按河源惟长的原则,支流将升格为干流。这是湟水水系的一个特点。大通河发源于祁连山托勒南山南麓、青海省刚察县的木里山,河源高程4520m。流经门源,至民和县享堂汇入湟水,入湟口高程1727m。
湟水流域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并有盆地、高山影响,所以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且地域差异大。愈向上游气温愈低,降水量增大,蒸发量减小,多潮湿沼泽地。流域年平均气温0.6℃~7.9℃,最高气温34.7℃,最低气温-32.6℃。年降水量300mm~500mm,局部地区可达600mm。湟水干流谷地,6月-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多暴雨。无霜期西北部山区为31天,东南部丘陵区为130天-180天。西宁地区有歌谣云:“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概括了当地的气候特点。
据民和、享堂两水文站1940年-1984年实测资料分析,湟水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6.3亿m3,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15.2万m3。其中大通河年径流量为28.7亿m3,每平方千米产水19万m3;而湟水干流每平方千米产水只有11.4万m3。流域年输沙量2241万t,年平均侵蚀模数736t/m3,其中大通河年输沙量只有323万t。湟水干流年输沙量1918万t,年平均侵蚀模数1250t/m3。不少耕垦指数较高的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湟水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有悠久的历史。汉宣帝时,曾遣使赵充国屯田湟中,引水灌溉农田6万亩。民国年间曾在西宁附近的一条支流上修建西宁水电站,装机容量220kW,是当时黄河流域仅有的三个水电站之一。
湟水干流平均每亩耕地只有地表水341m3,再加上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已严重不足。而大通河流域平均每亩耕地有地表水4748m3,却远没有开发利用。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青、甘两省都提出调引大通河水的要求。
每当春夏之际,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汇入湟水后,则河水暴涨,波涛汹涌,浩荡东去。加之两岸春暖花开,杨柳吐青,麦田碧绿,景色怡人,所以有“湟流春涨”之美称,为西宁古八景之一。清代西宁诗人张思宪有诗赞道:“湟流一带绕长川,河上垂杨拂翠烟。把钓人来春涨满,溶溶分润几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