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2023-01-03 11:38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牧业沼气有机肥

赵 利

(内蒙古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生态循环农业,又名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1]。

近年来,赤峰市农牧业发展一直秉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的理念,注重农牧业的科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也涌现出了许多成熟的单一或多种复合型经营模式,为现代化生态循环农牧业奠定了基础。

一、农牧业生产副产物再利用模式

1、以农作物秸秆为纽带的综合利用

据统计,全市农作物秸秆年产量636.77 万吨,可收集资源量为580.69 万吨,有效利用量504.57 万吨,有效利用率为86.89%。以秸秆为纽带的综合利用方式有多种,如“秸秆-肥料-土壤”“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等产业链式利用。

(1)生态化利用,倡导保护地耕作

2020 年,全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39 万亩,其中,玉米实施面积11.03 万亩,其他作物实施面积27.97 万亩,对生态保护、秸秆还田、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有积极作用。

(2)饲料化利用,助力养殖业发展

全市每年用于牲畜饲料(粉碎、揉碎或黄贮)的农作物秸秆约372 万吨,约占有效利用量的67.7%,可带动和增加牲畜养殖620 万只羊单位。

内蒙古超越饲料有限公司,把培训普及秸秆转化技术知识、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10 家饲草料加工企业和54 个养殖大户,带头实施秸秆转化工程,通过推广玉米秸秆青贮、微贮、氨化、黄贮、厌氧发酵、牛羊全混日粮新技术、玉米秸秆发酵高蛋白饲料技术等,每亩可增收50 元以上,每只羊可增收30~50 元。

(3)燃料化利用,开辟清洁性能源

通过生物质发电或生产清洁燃料,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全市每年用于制作清洁燃料或生物质发电的农作物秸秆约61.57 万吨,约占有效利用量的10.60%。全市年生产生物质燃料50 万吨,为农牧民节约煤炭燃料和电力等支出约1 亿元。

宁城华平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将农作物秸秆经过固化成型设备的高温高压轧制,形成密度为1.1~1.3 吨/m3,热值为3500~3800 kJ/kg(3900 kcal/kg)的燃料块,在普通式燃煤炉中燃烧,1.25 吨能产生相当于1 吨煤的热值;在配套的下燃式生物质燃烧炉中燃烧,燃烧效率是燃煤炉的1.3~1.5 倍,即1 吨玉米秸秆型燃料的热量利用率与1 吨煤的热量利用率相当。公司年产生物质成型燃料10 万吨,可使当地秸秆循环利用率达到60%以上,带动当地就业60 人。

(4)肥料化利用,改善和培植地力

以沼气为主要形式,以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作为沼气基料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通过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地力培肥等,助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全市肥料化利用农作物秸秆121.02 万吨,约占有效利用量的20.84%。其中,已建成并运行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项目9 处,累计沼气厌氧发酵罐体近3.57万m3,冬季保温良好,可四季产气,年产沼气1100 万m3、沼渣沼液15 万吨。沼渣沼液用于设施农业和粮食或经济作物达到7 万多亩,为农民增产增收和节约化肥支出约3000 多万元。

(5)基料化利用,变废为宝增效益

将农作物秸秆作为食用菌菌棒基料、沼气基料、工业原料,发挥其特殊效应,全市用于基料和原料的农作物秸秆约0.21 万吨。

2、以畜禽粪便处理为纽带的综合利用

据统计,全市牲畜存栏1914.7 万头只,其中牛存栏210.4万头,羊存栏1326.8 万只,生猪存栏286.7 万口,禽类存栏3254 万只。粗略核算,年产粪便约2518 万吨,利用量1994 万吨。通过规模以上有机肥加工企业生产和规模以下小型种养殖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等对畜禽粪便的有效处理(堆肥或制作有机肥),全市畜禽粪便收集率及综合利用率已达75%以上。

(1)有机肥生产

采取堆储发酵、添加生物菌、多种配料混合等方式,生产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既解决养殖业粪污污染问题,又解决了农作物生产的肥料短缺问题,可谓一举双得。目前,全市已建成规模以上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厂(中心)8 个,生物有机肥厂2 个。2020年全市推广有机肥施用面积1053 万亩,各类有机肥施用量达1189.67 万吨。

(2)沼气化利用

一些大型养殖企业纷纷借助循环农业进行转型升级,推行“猪-沼-菜(果、粮)”等循环模式,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有效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敖汉旗阜信源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以养猪、沼气为核心,养猪2 万头,年出栏生猪10 万头,日产粪便量约45 吨/天,日产尿和冲洗水约264 吨/天,合计粪尿污水排放量约为271.44 吨/天。厌氧发酵年产沼气量182.50 万m3,其中80%沼气用于发电,剩余20%万m3沼气用于养殖场取暖自用、车间取暖。年产沼渣量约16632.10 吨、沼液82648.78 吨,全部作为肥料,用于公司周边农田的灌溉种植。沼渣养分全面、有机质丰富,可改善土壤肥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二、以“四控”为重点的减量化模式

1、控制化肥施用量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和应用生物有机肥,减少土地污染退化,提高地力[2]。2020 年,全市化肥用量比2019 年减少1.91 万吨,施肥量由2019 年的15.1 kg/亩减少到14.2 kg/亩,亩减少0.9 kg。

2、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

倡导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推广应用有机农药,减少农作物药物残留,提高农产品品质。2020 年,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控面积达567.2万亩,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面积409.61万亩,减少农药用量131.08 吨。

3、控制地膜使用量

地膜技术的使用为农作物增收带来了显著效益,但实践发现,使用超薄地膜也造成了土地的永久污染,弊大于利。控制地膜,特别是超薄地膜的使用势在必行。近年来,全市加大无膜浅埋滴灌技术和废旧地膜回收处理模式的推广力度,完成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推广81.8 万亩;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800 多亩,全市地膜年使用量减少2000 多吨,为农民节支增收1720 万元。

4、控制农业用水量

当地水资源日益贫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任重道远。近年来,全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总面积已达160 多万亩,喷灌、滴灌技术推广顺利,农业用水的利用率普遍提升。以节水增产为目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增加10%耕地,亩均增产90 kg 以上,节水64%,节电30%,减少化肥用量25%、农药用量40%;每亩还减少用工3 个,节约人工费用450 元。地膜用量也大幅减少,秸秆全部用作饲料或者还田,大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三、以产业化为主导的和谐发展模式

1、贯彻发展导向

近年来,全市农牧系统紧紧把握“三农”工作发展方向,结合实际提出了“为养而种”“以草定畜”“精准农业”等理念,开展了“品牌农业建设年”“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等活动,引导农牧业向生态可循环方向发展。

2、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全市农牧系统坚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培训农牧民、普及新技术、推广科学管理方式等,为生态循环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全市2100 多名科技人员常年活跃在基层,年举办培训班1041 场次,培训农牧民31.02 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6.1 万份。在“大培训、大比武、大下乡”活动中,分层次培训农牧业科技人员1000 多人次,评比表彰优秀课程86 个,表彰优秀教员79 人。

3、促进“三产”融合

通过农业与文化的融合、产品与艺术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将传统农业的第一产业业态升华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新型业态[3]。截至2019 年末,全市各类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50 家,农牧民合作社17000 家,家庭农牧场2829 个,以合作为标志的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43 家,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8 个。全市共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 个,示范点3 家;自治区级示范县2 个,示范点16 家;市级示范点57 家。

猜你喜欢
农牧业沼气有机肥
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沼气发电工艺中沼气干燥设备的应用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农作物产量和肥料投入影响的研究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