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植保技术推广方式探究

2023-01-03 13:02刘洪春关海东
广西植保 2022年1期
关键词:条锈病农技病虫

刘洪春,关海东

(1.山东省临清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临清市 252600;2.临清市大辛庄街道办事处 临清市 252600)

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鲁西北平原,属黄河下游冲击平原,是较典型的大陆际风性气候,下辖4个街道、12个镇。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棉花、小麦、玉米、蔬菜、果品、油料等,是国家优质棉、商品粮基地,也是山东省主要的蔬菜瓜果生产基地,病虫发生种类繁多。据2019 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山东省农业有害生物多达3 326 种,其中农业害虫1 419 种,植物病害1 318种,草鼠害等500多种,以上有害生物临清市基本上都有,常年发生的重点病虫草害种类接近100种,而且不同年度间病虫草害发生程度差异较大,对防治工作要求比较高,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治有较大难度。

临清市植保站隶属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和临清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1998 年农业部投资建立的区域性测报站,承担着临清市全县及周边高唐、夏津、临西、东昌府区等附近县市范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调查、发生趋势分析,防治措施制定、技术指导等职责,以及农业部、省农业农村厅植保部门的多项测报数据上报、全市病虫防治指导等任务,特别是全国联防联控的暴发性小麦病害条锈病;具有暴发性、暴食性、毁灭性的迁飞性害虫三代粘虫;近2 a联合国全球预警的,世界十大害虫之一的草地贪夜蛾;还有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瓜类果斑病、红火蚁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更是重中之重。多年来,尽管遇到不少困难,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级业务部门交给的任务,但也与许多市、县级植保站一样,存在着如何把植保技术真正传递到基层,传递到农民手中,解决农民迫切需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让植保技术真正发挥作用的难题。近几年,我们就植保技术推广、服务农民进行了一些摸索,进行了分析总结。

1 2014年前植保技术推广状况

1.1 推广经费不足

临清植保站和大部分县级植保站一样,办公经费很有限,受限于人员及经费,测报调查范围较小,编写的《病虫情报》和调查数据主要汇报到上级业务部门或业务单位交流,发往乡镇的基本都在乡镇技术站或乡镇政府隔置起来,《病虫情报》内容涵盖病虫草害调查基数、发生趋势、发生程度长、中、期预测及依据,防治技术分析等,植保部门具有独有的发布权限,是为上级领导做好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的重要媒介,但是《病虫情报》传递到乡镇一级后,因为做为基层的一级行政部门,乡镇政府承担着上传下达的职责,工作现状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多种繁杂的工作都要乡镇落实到基层农民手中,乡镇农技人员人数少,而且其工资由乡镇发放,主要接受乡镇管理,除农业技术推广外,还要兼着诸如人居环境督导、扶贫帮扶、催交三水费、拆除违建等诸多繁杂的工作,真正用到推广植保技术和其它农业技术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不少植保技术信息送不到农民手中,或即使到达,应用效果有打了很大折扣,推广效果不佳的现象相当普遍。

1.2 种植管理分散,统防统治难度大

棉花是临清市的传统种植作物,也是主导产业,九十年代植棉面积曾经达到总种植面积的2/3左右。自2010年至2014年,植棉效益还不错,但是因为棉花病虫多、用药勤、用工多,农民开始进城务工等原因,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但面积仍在2 000~3 000 ha 之间,占到总种植面积的30%~47%;2014年前,小麦、玉米面积约占30%~40%;棉花病虫种类繁多,棉蚜、棉苗病、各代棉铃虫、棉叶螨、盲蝽象、棉粉虱等病虫害发生较重,每年用药次数在12~18次,而且技术性强,防治难度大。1998 年抗虫棉推广前因为棉铃虫发生猖獗,棉花产业曾经濒临消亡,抗虫棉大面积应用后,盲蝽象、棉叶螨等害虫逐渐成为主要害虫,用药次数仍然较多。农民“家家种地,户户治虫”,统一组织讲解技术限于各种因素很难组织落实,《病虫情报》起不到应该发挥的作用,而且因为不同田块病虫发生情况差别较大,农民用药习惯差异大、防治成本较高等因素,统防统治难度很大。小麦、玉米发生的主要病虫是麦蚜、麦蜘蛛、白粉病、锈病、玉米螟、蓟马、叶斑病等,防治上用2~3 种农药混用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小麦、玉米病虫草害全年共防治4~5遍,就基本能控制主要病虫危害,统防统治推广推广相对棉花要容易得多。

1.3 技术推广运行难

受经费所限,技术人员进村入户交通、食宿等费用难以解决,不能经常下村为农民排忧解难,造成植保网络在乡、村一级不健全,甚至呈瘫痪状态,其它土肥、农业技术指导等也是类似情况,农业技术到不了农民手中;另一方面农民普遍缺乏技术知识,农业技术到不了农民手中与农民迫切需要技术形成尖锐的矛盾。技术推广卡在“最后一公里”,难以畅通,这一矛盾难以解决和缓解,大大制约了植保技术的推广效果,影响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但造成防治效果差、而且在农资经销商“追求利润”的诱导和错误指导下,农民盲目用药、盲目增加用量、打保险药、打放心药,不按照防治指标防治,甚至用错药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打好几样,一提提一桶”是当时农民棉花上打药常见的现象,造成防治成本居高不下,还带来出现作物药害、人畜中毒、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2 2014年后植保技术推广状况

2.1 种植结构变化明显

城乡经济存在着很大差别,土地种植收入较城市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的打工收入存在明显差距,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大量青壮年农民为提高收入,进入城市务工,原来费工、费力,效益偏低的棉花面积大幅度下降,临清市种植面积约在666.7 ha,仅占总面积的1%;而2014年后小麦、玉米因为容易管理、省工、省事,效益相对棉花差异不大,种植面积明显扩大,稳定在51 000 ha,约占总面积的80%;蔬菜面积5 000 ha,约占总面积的8.5%,而且新建的温室大棚基本上都是成方连片种植,方便统一管理和技术指导;其它作物种植面积较小。

2.2 统防统治面积逐年增加

当前青壮年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管理土地以老人、妇女为主,因为体力、精力所限,生产中防治病虫草害有一定难度。国家政策因势利导,大力提倡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一批有头脑、善经营的带头人,积极流转承包土地,形成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甚至农业园区,实施的《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能力提升》项目投入大量资金,改善生产经营条件,规模经营也有利于集中购买农资及开展统防统治,便于进行技术指导,防治效率大大提高。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农村统防统治需求大大增加,以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药机为主要防治器械的统防统治组织,因为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成本较低,防治效率高而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发展速度很快,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统防统治面积迅速扩大。

2.3 培训力度加大显著

2017 年,党的十九大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也是其中的一项。近几年,临清市每年农民培训的资金都在80 万元以上,农技人员、农民参加省、地、市各级农业培训机会明显增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等项目针对当前农村实际情况,有足够资金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但保证农业技术人员得到更高层次的培训,掌握最新、最全的农业知识,提高业力能力,还能保障农技人员能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走到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对农民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针对性地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效果非常显著。

3 植保技术新推广方式

针对当前种植与技术推广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植保技术推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改进服务方式

2014 年后小麦、玉米约占种植面积的80%,病虫草害种类及危害较棉花明显偏少偏轻,大面积种植易于统一指导,新建蔬菜大棚也多是连片,集中在一起利于指导,根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等项目的要求,大批农技人员在主要作物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走到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沟通,手把手指导,推广植保等农业技术,宣传、推进大面积统防统治,不但把最新的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还减少了成本,提高了防治效果,确保了农业技术“最后一公里”推广的畅通无阻,新技术普及率明显提高,推广效果非常明显,近几年,每年的生产关键期,农技人员下乡指导时间都在20 d以上。

3.2 开展技术培训

抓住冬季和早春,农民培训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机会,对种植大户、新型示范主体、骨干农民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水平,而且由他们辐射、带动周围群众,共同提高农民的科学防治水平。农技人员也接受了更高层次、更全面的农业技术培训,更新了知识,提高了技术水平,通过农民培训,把更新的农药品种、更好的防治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3.3 开展重点培训

对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园区,以及统防统治组织进行定点重点培训,跟踪指导,特别是统防统治技术的培训和指导。这些组织的人员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整体素质较高,接受力强,通过培训,相关人员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统防统治的组织能力、推广能力进一步加强,防治设备也快速更新,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植保新技术的推力度迅速提高,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3.4 推广模式创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得到迅速普及与推广,市、县、乡、村建立大量不同范围的技术推广微信群,电脑、手机上网的方便,大批有一定文化的农民下载安装《中国农技推广》、《智慧三农云平台》、《三农网》等农业APP 应用,农业方面的微信公众号明显增加,这些现代媒体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视频,能互动,易于接受。《病虫情报》也改版升级,病虫知识、病虫发生动态,病虫防治技术等信息通过声音、视频、更高清的彩色图片,更清新悦目的版式设计,更容易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和传播,能得到迅速普及与推广。同时,植保技术员与技术需求人员可以进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促进了病虫防治技术的推广,效果非常明显。一些基层的农民、农场主、科技人员还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媒体拍摄病虫草害发生、防治的第一手鲜活资料,上传扩散,极大的促进了植保和其它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传播。

例如2021 年,小麦重大病害条锈病在山东省发生早、传播快,发生形势非常严峻。4 月8 日,山东省重大病虫防控指挥部下发了《小麦条锈病发生警报》,我们也迅速发布了《临清市2021年小麦条锈病发生警报》,陆续编发了诸多图文并茂的小麦条锈病防控的纸质和音视频资料。4 月24日,召开了由市政府分管农业领导主持,市农业农村局领导与技术人员、各乡镇分管农业领导和技术站长参加的小麦条锈病防控紧急会议,安排、布置小麦条锈病监测和防控工作,连续5天在电视台播放小麦条锈病症状识别及防治技术的视频。在市、乡等政府和农技部门的宣传发动下,小麦条锈识别、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防控工作动态连续在多个公众号发布,在市、乡、村多个微信朋友圈,及快手、抖音等自媒体迅速传播,掀起了全民监测防控小麦条锈病的热潮。小麦条锈病发生势头得到有效扼制,没有造成小麦减产。

4 小结

植保技术推广方式随着种植结构与产业管理的进步及新技术平台的的应用,植保技术推广途径增多了,覆盖范围增加了,农民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了,病虫防治及新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植保技术推广,土肥、栽培、能源、园艺等农业技术通过这些方式的推广,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当前从事农业种植的青壮年的较少,管地的多是老人、妇女,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相对较低,而且现在农业种植收入偏低,针对这种情形如何更好地推广农业技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仍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

猜你喜欢
条锈病农技病虫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