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和传统强支抗正畸法用于口腔正畸的疗效观察

2023-01-03 14:29刘婷郭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切牙磨牙种植体

刘婷 郭娜

1 锦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 (辽宁 锦州 121000)

2 锦州市口腔医院专家团队诊室 (辽宁 锦州 121000)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采取微螺钉支抗种植体与传统强支抗正畸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中选取78例,时间选为2019年4月~2020年5月,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9例,选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治疗为研究组,选用传统Nance托+横腭杆(TPA)强支抗正畸法治疗为传统组,对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传统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组第一磨牙前移量低于传统组,研究组上中牙倾角改变量、上唇突点距审美平面改变量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实施正畸治疗过程中使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面型,值得借鉴。

当前我国居民生活结构和饮食习惯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口腔畸形发病率也相应的不断提升,牙齿排列不整齐、颌骨位置外形异常等均是该病主要临床表现,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造成口腔面部功能受损,影响患者咀嚼功能以及口腔美观[1]。目前临床以下颌前牙以及牙槽突最大程度内收为主要治疗原则,进而使牙突度缩小,改善患者侧貌面型[2]。在口腔正畸治疗中,临床多以传统强支抗治疗为主,但该治疗方式较为复杂,且后牙支抗极易丢失。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在临床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常用于植入后部牙槽骨,内收上前牙,改善前突,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备受临床医师青睐[3]。因此本研究就此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8例行口腔正畸患者,应用抽签法分2组,各39例,时间选为2019年4月~2020年5月。其中研究组男、女各21例、18例,年龄28~41岁,平均(35.63±3.81)岁;传统组男、女各23例、16例,年龄27~42岁,平均(35.47±3.97)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4]:①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②经临床检查为双颌前突的诊断标准;③口腔卫生情况良好。排除标准[5]:①患有肾、肝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疾病;②与患者沟通存有障碍;③患有牙龈炎、颞下颌关节病、牙周炎等口腔疾病;④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杭州新亚的Roth系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托槽槽沟为0.022in×0.028in。先将上下牙列排齐,选用0.019in×0.025in的不锈钢方丝滑块法内收前牙,将拔牙间隙关闭。在此基础上传统组选用Nance托+横腭杆强支抗正畸法,找到患者第一磨牙,将磨牙分牙制作带环戴在上面,取出模型,将带环取下放置在阴模内原位灌模型中,Nance托、横腭杆(transplatal arch,TPA)是1mm的钢丝制作而成,将Nance托、TPA用银焊连接在带环上,注意连接要足够牢固,腭部的塑料基托要严密贴合组织面,但是在贴合时也要注避免压迫,注意保持光滑,让患者感受到舒适。患者试戴稳定之后,固定带环,之后将直丝弓托槽粘结上,给予矫治。矫治方法为直丝弓矫治术,应用0.25mm的结扎丝,在上颌尖牙远中做“8”字结扎,一直到带环的颊面。两星期对管牵引钩上进行一次加力,末端回弯,注意在此期间牵引避免使用弹性的材质,等尖牙与第二双尖牙与牙列整平贴合之后,最后再用不锈钢的方丝换下来,在上下两侧切牙的近中位置安置好游离的牵引钩,应用弹性橡皮圈滑动法,将前牙整齐内收,直至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研究组选用浙江慈北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自攻型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其直径1.6mm、长9mm。于患者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第二前磨牙黏膜移行处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在上颌的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的牙根间的龈缘下大概0.4~0.8cm处做一手术切口,长度大约为0.2~0.4cm左右,在牙槽内植入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深度为8mm,而突出牙龈的螺帽长为3mm。于植入后一周,在微螺钉与切牙侧远中牵引钩之间挂上100~200g的镍钛螺旋弹簧,以微螺钉作为直接支抗滑动,并内收上前牙。嘱咐患者在治疗4周后应进行复查,然后进行加力,依照患者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牵引力,一直到牙齿间隙完全消失,随后将微支抗钉去除。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痊愈:患者拔牙间隙关闭,牙齿整齐排列,面部形态得到显著改善;有效:牙间隙关闭,牙齿排列不齐、面部形态均得到一定改善;无效:牙齿排列状况无变化[6];②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见不良反应有软组织水肿、牙齿松动、口腔不适以及牙龈炎等;③对比两组第一磨牙前移量、上中牙倾角改变量以及上唇突点距审美平面改变量。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疗效分析

研究组痊愈24例,有效14例,无效1例,传统组痊愈18例,有效15例,无效6例,研究组总有效率97.44%高于传统组的84.62%,差异显著(χ2=10.064,P<0.05)。

2.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1例软组织水肿、1例口腔不适,传统组2例软组织水肿、2例牙齿松动、4例口腔不适以及1例牙龈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低于传统组23.08%,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7,P<0.05)。

2.3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第一磨牙前移量、上中牙倾角改变量、上唇突点距审美平面改变量分别为(3.46±0.81)mm、(27.14±7.19)°、(4.69±1.03)mm,传统组分别为(5.73±1.06)mm、(13.64±3.26)°、(2.46±0.71)mm,与传统组相比,研究组第一磨牙前移量较低,上中牙倾角改变量、上唇突点距审美平面改变量均较高,差异显著(t=10.626,10.679,11.132,P<0.05)。

3.讨论

正畸种植体支抗技术是口腔正畸学与修复学、材料学、颌面外科等学科之间交流融合的产物,是近年来正畸临床上具有突破性的新技术。

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为牙颌畸形与错颌畸形,引发疾病的因素较多,但多数患者均是源于自身不注意,例如饮食习惯差、不按时刷牙等,导致牙齿错位、对面型美观带来严重影响,且会引起多种口腔问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因此临床探寻有效的治疗措施极其重要,不断矫正患者牙齿,恢复面型美观,提升其生活质量。要将排列不齐的牙齿矫治的整齐有序,关键在于作好正畸支抗的设计与正畸支抗的控制,只有正确的支抗设计和良好的支抗控制。传统的支抗控制方法中很难提供绝对稳定的支抗,支抗不足是限制正畸治疗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正畸临床一直在寻求稳定有效且不依赖患者合作的新的支抗手段。

目前针对牙齿正畸,临床主要以口外弓、横腭杆以及颌面牵引等治疗方式,其中Nance托和TPA是临床以往比较常用的中度支抗装置,Nance托主要在患者硬腭产生作用,治疗后其后方和磨牙的腭侧会组成一个整体,从三维方向上来控制支抗牙发生移动,还能阻止磨牙向水平前方移动[8]。TPA主要是将两侧的磨牙连成一个整体,阻止上磨牙水平移动,对上颌磨牙支抗装置起增强作用。对照组将Nance托和TPA相结合,用来制作口内的联合腔支抗体,再对后牙段进行8字结扎,将两侧后牙连接成一个整体,最大程度使支抗牙的数目增加,起到使前牙内收的作用[9]。虽然传统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传统强支抗正畸法风险较大,治疗后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恢复。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微创理念逐渐深入,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能够极大程度的方便临床医师对支抗的控制[10]。以往常利用骨性结合的修复种植体增强正畸支抗,但对牙列完整的正畸患者,修复种植体支抗受到植入部位受限、愈合期长、术式复杂和费用易贵等因素的限制。近年来,微钛钉种植体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随着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尺寸较小,直径在1.2~2.7mm。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价格较低的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类支抗种植体。微螺钉种植体为钛合金或钛制成。该型支抗种植体无需骨钻引导,可直接攻入皮质骨内,植入后亦不需骨性结合,其支抗能力来自种植体与骨的机械铆合,可即刻加载,具有明显优势。微螺钉支抗种植体依靠机械力量加以固定,在加力负载下形成牢固的支抗,可有效解决前颌骨发育不良以及前磨牙下垂等问题,且自攻型无需进行预备,可直接旋入骨组织内,依靠其自身锥形螺纹与周围骨质相结合,形成一种机械锁合,以获得种植期稳定性[11,12]。同时只要严格控制好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适应症,并结合患者年龄、植入骨形态等状况,就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效果相较于传统支抗正畸法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高[13]。另外应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治疗时,在刚开始为牙齿矫治排齐的时候便能够使尖牙进行远中移动,将前牙进行后内收处理,使得牙齿之间的间隙得到关闭,同时微螺钉种植体在治疗后是矫治力的直接受力部位,在磨牙位置施加的近中方向的力相对比较小,因此上颌支抗能得到作用较强的保护,使得第一磨牙不会出现较大的位移[14,15]。还有些患者因上颌前突一般会出现开唇露齿,该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其面容的美感,因此纠正患者开唇露齿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评价治疗效果的好坏,一般嘴唇等软组织发生变化主要和下方的前牙、牙槽骨等硬组织发生变化有密切联系,因此切牙出现内收的情况会使得鼻唇角出现增大、上唇发生内收,使开唇露齿得到改善[16,17]。纠正牙齿畸形应用种植体支抗能够获得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发生的最明显变化是切牙倾角的变化、上中切牙凸距变化,因此治疗后上中切牙的倾斜度改善很明显[18]。本文结果得出,与传统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上中牙倾角改变量、上唇突点距审美平面改变量较高,不良反应、第一磨牙前移量均较低(P<0.05)。由此得出,给予患者使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治疗进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对口腔正畸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接受矫治治疗之前口腔卫生情况会对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有直接影响。

综述所述,相较于传统强支抗正畸法,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应用效果更佳,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进而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切牙磨牙种植体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磨牙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