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运用

2023-01-03 15:38李军佐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药农户水稻

李军佐

(辽宁省东港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东港 118300)

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种植生产影响巨大,在过去,我国农业种植工作者为提高水稻产量,往往会大量使用农药,而农药的滥用所带来的问题也同样影响到我国水稻种植工作的有序化发展。农药滥用会导致病虫害出现抗药性,农药资源大量浪费,环境生态污染不断加重,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广泛开展农药减量种植技术研究已成为水稻种植工作的必然选择。农业科研人员应秉持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区域水稻生长环境的不同,逐步优化农药使用,并以更为科学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减少水稻种植对农药的依赖。此外,农药种类与使用规范层面也要注重技术研发与推广,以更为科学的农药使用方式,最大限度挖掘农药在病虫害防治层面的价值,减少农药资源浪费,并建立起动态化监管机制,不断深入分析农药高效化使用的具体策略,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工作提供系统且全面支持。

1.农药使用不合理带来的危害

1.1 病虫害抗药性带来的防治难度增加

传统种植理念影响下,我国多数农户在农药使用层面存在很大误区,单纯认为农药用量越大,病虫害防治效果越好。因此,即便水稻没有出现病虫害问题,农户也会定期喷洒大量农药,而这种行为不仅仅带来农药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会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农药的实际应用价值被大幅削减。同时,大量农药的使用也会严重危害到各类自然生物,生态系统内可对病虫害起到良性防治作用的鸟类、蛙类、蜂类等生物被农药灭杀,不仅让水稻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彻底恶化,也会让病虫害的防治难度进一步上升。对于农户而言,只能继续加大农药投入,而病虫害抗药性也会进一步增强,最终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失衡。

1.2 农药资源的大量浪费

农药来源于化工产业,其生产环节需消耗大量资源与能源,如果农药使用量出现不合理增长,其带来的将会是更多的能源与资源消耗,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十分不利。现阶段,农业种植户在农药使用上存在很大的认知误区,农药技术管理手段十分粗糙,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性很差,且农药用量远远超出规定范围,而这种滥用局面,对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极为不利。各类农药针对的病虫害类别存在很大不同,因此,病虫害防治环节的农药使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定。如果使用不合理,不仅仅起不到防治效果,农药资源过量消耗,农户自身的经济利益也会严重受损。

1.3 严重影响国民身体健康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稻米的食用量非常庞大,如果稻米的品质存在问题,国民身体健康将难以保障。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多数农户对农药的使用方法认知不清,使用量控制不力,大量多类别农药的滥用,让水稻出现大量的农药残留,如果这些农药残留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将会给稻米消费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健康危害。此外,稻米品质的下滑,也会导致我国稻米市场竞争秩序出现紊乱,本土稻米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农户种植稻米带来的经济收益不断减少。

1.4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

化学农药易溶于水,如果农药使用过量,这些残留在水稻与土壤中的农药会随着降水而流入到自然水系,进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资源污染不断加剧,且这种破坏与污染往往带有不可逆性,后续治理与恢复难度非常高,成本投入非常大。此外,水稻种植生产环节对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水稻种植区域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种植区域内各类可对病虫害起到良性防治效果的虫类、鸟类、蛙类等生物大面积消失,病虫害没了天敌,这就导致病虫害一旦爆发,其蔓延速度将十分惊人,水稻种植生产受到巨大影响。

2.以农药减量增产技术为核心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发展对策

2.1 技术与体系建设层面

2.1.1 加大水稻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

农业物理防控技术对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这种科学的防治体系不仅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亦可全面提升水稻品质,提高农民受益,降低因农药使用而带来的生态破坏,完善区域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农业物理防控技术应用过程中,农户可借鉴农业技术人员的建议,加强田间管理,对种植区域的水稻生长环境进行改良,减少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并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的蔓延速度。

2.1.2 加大环保型农药应用,并科学使用各类辅助技术,提高农药的应用价值

农药减量技术应用环节,地区农业部门与农业技术人员应广泛开展新型环保农药推广与宣传,科学使用水乳剂、可溶性颗粒、水剂等安全系数更高的病虫害防治辅助技术,提高农药应用环节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在不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农药的经济效益,减少农药消耗,避免因农药的大量使用而影响到区域环境保护以及水稻科学化种植工作。此外,农业种植人员亦可使用水稻生长调节剂,及时调节水稻生长状态,提高水稻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降低病虫害爆发概率。

2.1.3 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现阶段,我国水稻病虫害研发工作发展迅速,但是,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很多农户对新型病虫害防治策略存在抵触情绪。对此,地区农业部门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应加大专业化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工作,强化水稻病虫害防治机制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注重对各类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提高新型环保技术手段在农户群体中的影响,逐步提高技术策略的应用深度与范围,让每一位农户都能掌握更为科学的农药使用方式,并充分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农药使用效率,降低农药消耗与投入,避免因农药的过量使用影响到区域农业体系建设工作,并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会受到影响,实现增产、增收的最终目标。

2.2 农药减量技术的规范化实施

农药减量技术可从化学防治技术与非化学防治技术两个层面入手,以减少农药使用、规范区域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手段,不断优化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水稻产品与品质。

2.2.1 化学防治技术的合理运用

其一,水稻科研人员与地区农业部门应不断加大稻种研发工作,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与产量。产业科研人员应采取积极手段,广泛开展新品种化学农药的替代工作,并针对当前水稻种植环节的常见病虫害,对稻种自身的抗病虫能力进行分析,加大新稻种的研发力度,对稻种自身的抗病能力进行改善,从水稻自身角度入手,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与使用次数,进而为我国水稻品质与产量的同步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其二,农业技术人员应广泛开展药物浸种技术手段的宣传与应用工作,提高稻种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水稻种植工作开始前,种植户需要对稻种进行处理,使用特定的药水对稻种进行浸泡,灭杀稻种内部存在的虫卵与细菌,从根源上减少病虫害的爆发概率,提高防治效果。药物浸种具有非常好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已在我国水稻种植环节得到广泛应用,且这种手段亦可减少农业种植投入与化学农药投入,提高农户经济收益。

其三,注重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有效监控,加强病虫害预警能力。水稻种植环节,病虫害问题难以根除,因此,为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种植带来的破坏,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能,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大病虫害信息监测力度,借助各类监控与智能传感器设备,实时了解水稻病虫害相关信息,并建立起及时有效的病虫害预警机制,尽可能在病虫害出现早期就发出报警,为后续的防治提供有效支持,降低病虫害防治难度,避免出现病虫害大面积蔓延的问题。

2.2.2 非化学防治技术的合理实施

其一,农业部门与农业种植人员应注重病虫害天敌的保护与引入,利用生物手段,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能力的破坏。种植农户可在水稻种植区域引入病虫害天敌,如蟾蜍等,这样不仅具备极高的环保价值,亦可为农业经济体系发展创造新的产业内容,实现区域水稻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化。生物天敌手段往往见效很慢,需同步辅以其他技术手段进行,单纯依靠这一方式是不可取的。

其二,针对传统种植技术进行优化,改良种植模式,合理实施密植,以环境控制为核心,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种植经验表明,如果水稻种植密度过低,耕地将会严重浪费,且大量土壤裸露在阳光下,也会导致土壤出现板结、杂草丛生的问题,而大量杂草的出现,将会给病虫害的出现创造环境。如果水稻种植密度过高,水稻种植区域的通风效果以及水稻的光合作用会受到巨大影响,水稻植株的健康性受到影响,病虫害爆发几率也会上升。因此,水稻种植农户与农业科研人员应对种植技术与模式进行合理调整,科学控制种植密度,减少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并提高水稻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其三,全面开展虫害物理诱杀技术手段,以物理防治方式,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科学种植工作的影响。水稻种植户可在种植区域内安装诱虫灯、防虫网,并同步喷洒引诱剂,对各类害虫进行诱杀。

此外,二化螟卵孵化高峰阶段,农户也要在田间喷洒浓度为35%的氯虫苯甲酰胺与浓度为30%的苯醚甲环唑等药物,利用这些新型环保药剂,对害虫进行诱杀,并合理控制喷洒周期与强度。

3.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环节的产业发展对策

3.1 秉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科学利用各类药物

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各类药物的使用应秉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病虫害防治环节,针对区域气象条件(降水、光照、温度、湿度等)、水稻生长条件、水稻品种、常见病虫害类别以及各类病虫害的暴发高峰期等条件,科学落实各项病虫害防治体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实施化学药物使用策略。不同类别的病虫害在不同条件下所要使用的农药类型也存在差别,因此,无论是农药类型,还是施药次数、单次药物使用量等指标都要进行合理优化,注重农药使用与水稻种植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之间的合理平衡。

3.2科学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动态化监控机制,规范农药使用流程

水稻种植工作中,农药资源的使用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发展,如何提升农药资源的利用效益也同样成为产业工作者的关注重点。各地方农业部门应积极完善农药使用规范,积极开展农药规范应用宣传工作,加大农业技术规范工作创建,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全面且细致的种植技术指导。针对病虫害类别的不同以及农药种类不同,明确说明具体的用药时间与用药量。

此外,监管单位也要加强动态化、全面性监管机制的创建与完善工作,注重对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针对监管区域存在的高污染水稻种植区,应开展实地调研工作,针对区域水稻病虫害防治难点,为种植户提供相应的建议,从技术手段解决种植户疑虑,并对各类农药使用量进行科学监控,对病虫害的爆发信息进行全面监管,并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与利用,不断优化水稻种植工作在病虫害防治层面的整体效能,全面调动各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

3.3 不断加强农药减量水稻增产技术宣传工作,提高农业种植户对技术的掌握程度

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具备较高的病虫害防治能力,但是其后续危害非常大,且污染严重,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农药使用机制,对我国水稻种植产业发展以及水稻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极为不利。因此,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对区域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应不断加大新型、高效、环保类农药的宣传工作,全面提高低毒、高效农药的应用深度,消除水稻种植户对新型农药的抵触情绪,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结构。农业部门也要注重环保农药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正面影响,普及传统高污染农药带来的危害,广泛开展各类新药物与试剂的实践与推广工作。监管部门也要不断规范农药市场,禁止高毒、高污染农药进入市场,为科学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3.4 加快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以现代化管理思想推动农业种植工作的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模式体系在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层面的优势愈发明显,此外,以物理、生物等多重技术手段开展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无论是防治能力还是最终影响层面都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相关部门应为水稻现代化建设工作扫清障碍,转变种植的种植理念,全方位推广并落实水稻病虫害科学手段,多角度提高水稻自身在病虫害层面的预防能力,注重生物技术的融合,注重产业之间的联动,如水稻种植区域可开展蟾蜍与鸭子的养殖工作,创造更高产业价值的同时,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能,优化产业经济结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对我国水稻种植工作发展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水稻种植户应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规范农药使用,充分运用物理、生物等病虫害防治对策,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相关部门与农业技术人员也要加大宣传与推广,树立环保种植理念,全面落实各项科学防治手段,不断提高水稻种植产能、品质与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农药农户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