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偏少,需求好于预期,豆粕创新高

2023-01-03 05:46作者林国发关根
广东饲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豆粕进口量生猪

◆作者:林国发关根

◆单位:1.;2.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湛江市分公司

2021年国内豆粕用量客观上大幅减少,2022年该趋势是否延续呢?从今年豆粕价格来看,2022年豆粕需求并未减少,甚至下半年需求增加。虽然大豆同比进口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从年后至今豆粕一直维持高位,且出现大基差,2021年大部分时间出现油厂豆粕涨库情况,豆粕整体较2021年有所增加。影响豆粕需求和价格的因素有哪些,本文从豆粕用途、定价等角度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半年豆粕价格。

1 我国豆粕和大豆供应及消费情况

我国一年豆粕产量超过7000万吨,豆粕进口量有限,即使是2021年后可以从阿根廷进口豆粕,但因运费和路途遥远等因素,豆粕进口量占比低。2021年我国豆粕进口量仅为7.8万吨,仅为国内产量1‰。国产大豆虽然每年有1600万~1900万吨,国产大豆为非转基因大豆,价格高,主要用于食品。国内豆粕核心供应以进口大豆压榨为主,占比超过95%,大豆进口量和进口节奏影响国内豆粕供应。

按照自然年度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小幅突破1亿吨,达到1.003亿吨,2021年豆粕需求减少,大豆进口量回落至9653万吨,2022年前7个月累计进口5418万吨,较2021年同期5762万吨,同比下降了344万吨,预计8月单月进口量低于2021年同期。

单纯从今年大豆进口量来看,今年豆粕产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但需要注意进口量下降幅度不显著,预计全年较2021年进口量下降500万吨。且去年10月之前频繁出现油厂豆粕库存涨库,下游需求不足,而今年一直出现豆粕库存紧张,甚至豆粕基差维持历史高位,今年3月份和8月末至今均出现超千元豆粕基差,充分表明今年豆粕库存紧张,考虑去年及今年油厂豆粕库存变量,大豆进口虽然下降,但实际上豆粕需求好于去年,特别是6%年。

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饲料产量出现下降,但豆粕需要高于去年,影响豆粕需求有多因素,其中饲料原料之间替代、喂养方式、养殖平均效率、畜禽及水产养殖规模对豆粕需求影响巨大。

我国豆粕主要用于畜禽养殖,少量用于生产酱油及其他产品。畜禽饲料需求中生猪饲料需求最为显著,占比超过一半,肉禽料和水禽料、水产料可大量食用棕榈粕、DDGS、菜粕等蛋白原料;近几年虽然DDGS进口量减少,但国产DDGS产量增加弥补了进口DDGS下降影响,近几年随着国内棉花、菜籽产量趋于稳定,菜粕、棉粕与豆粕之前形成均衡,主要是阶段性的相互替代,不影响整体需求。

不仅仅是饲料蛋白间替代,饲料中能量原料调整也可能会影响豆粕需求。特别是小麦大量替代玉米,小麦粗蛋白含量为13%~13.5%,玉米粗蛋白含量在8%~8.5%,100万吨小麦替代玉米,在饲料粗蛋白含量不变情况下,可以减少11万吨豆粕需求。2021年至少超过5000万吨小麦替代玉米,其中新增替代量达到4500万吨,小麦替代玉米同时折算挤占了500万吨豆粕。该因素也是2021年豆粕用量大幅下降主要因素。随着2021年4季度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小麦替代玉米不再具有经济性。假设饲料产量不变,且饲料粗蛋白含量不变情况下,小麦替代消失,释放了500万吨需求。

喂养方式对豆粕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中小散户习惯在高猪价情况,用小猪料将生猪一直养到出栏,即使后期调整,也只是调整为中猪料,小猪料、中猪料和大猪料粗蛋白含量存在差异,小猪料粗蛋白含量18%左右,中猪料在15%~16%,大猪料一般在13%~14%,粗蛋白高饲料需要更多饲料蛋白原料,国内主要饲料蛋白原料是豆粕,养殖户使用小猪料、中猪料饲喂生猪至出栏,必然抬高豆粕需求,自配料养殖户在猪价高时也会调高饲料粗蛋白含量;另外一个方面主要是压栏和抛售,理论上抛售会减少当前饲料需求,但会导致后期生猪供应偏紧,出现压栏甚至大量使用雌性肉猪转产母猪,降低养殖效率,增加饲料需求,压栏对阶段性饲料需求影响显著,300斤以上生猪料肉比达到4以上,同等毛猪产量需要较100~250斤生猪饲料,消耗至少增加1/3,而同期如果猪价高位,养殖户对饲料价格不敏感,维持较高饲料粗蛋白,进而大幅增加豆粕需求。规模养殖企业一般按照规范化养殖,且其管理到位,适当降低饲料粗蛋白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水平。2021年豆粕需求下降,很大因素由于低猪价,养殖户压栏或改变喂养方式,进而降低饲料粗蛋白,另外规模养殖比例大幅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需求。

养殖效率受多因素影响,包括疫情、养殖户心态,养殖户心态主要有压栏和抛售均会损害养殖效率,如果出现大量的后备母猪、能繁母猪抛售,极容易导致后期生猪供应偏紧,价格暴涨,行业为了加快提升产能,使用大量大体重雌性猪转产母猪,但肉用养殖雌性猪在喂养和饲料方面差异,大体重肉用雌性猪转产,其繁育效率低,必然抬高生猪养殖料肉比。

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对豆粕需求影响,主要通过整体养殖规模和畜禽、水产养殖比例。禽类养殖效率较高,如肉鸡中白鸡料肉比可达1.6~1.7,即使考虑种鸡摊分,综合料肉比不超过2;而生猪料肉比正常情况下为2.8~2.9,考虑母猪摊分,大概在3.5以内,但如果生猪普遍压栏,而压栏体重大,母猪因种源等因素导致繁育性能下降,甚至综合料肉比达到4.5;水产方面多种水产料肉比达到1.3~1.5,且水产育种饲料摊分值小。当然畜禽及水产的屠宰得率有所差异,但整体来看,禽类料肉比低,水产不同品种之间差异大,生猪效率相对较低。除了品种之间差异,整个养殖规模变化对饲料需求影响显著。

总的来说,影响豆粕需求因素众多,除了饲料蛋白替代应用,原料配方改变也会大幅改变豆粕需求,喂养方式、养殖效率、养殖规模等因素均影响豆粕需求。2021年豆粕用量下降,其核心是小麦大量替代玉米挤占豆粕需求,同时低猪价,养殖主体降低饲料蛋白含量也是豆粕下降重要因素,规模养殖企业效率高,低蛋白饲料使用对2021年饲料需求量下降也产生重要影响。2021年豆粕用量下降,具有较大偶发性,豆粕需求要降低核心还是提高养殖效率,适当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并持续推进低蛋白饲料应用。

2 影响豆粕价格因素及前9个月豆粕行情回顾

国内豆粕95%以上通过进口大豆压榨获得,大豆压榨产品仅为豆粕及豆油,进口大豆成本和节奏影响豆粕供应及价格。2022年市场普遍预期生猪去产能、禽类持续去产能,饲料需求下降,且担心后期油脂需求减少,油脂远期价格低等因素,导致油厂压榨利润低,长时间倒挂,油厂进口大豆意愿不足,大豆进口量下降。

8月大豆进口量仅为716万吨,为近五年同期进口最低水平,2022年1-8月大豆进口量为6133万吨,同比减8.6%;进口金额410.1亿美元,同比增14.1%;进口均价为668.6美元/吨,同比涨24.8%。大豆进口成本上涨同时,油脂价格走低,油厂为了平衡大豆压榨利润,只能提高豆粕价格。

2022年东南亚棕榈油产量持续提升,进入到6月份后棕榈油大幅走低拉低全球油脂价格(见图1)。国内方面餐饮消费不足,9月中下旬油脂价格较6月初下跌3成左右,油脂价格下跌,同期大豆进口成本增加,油厂只能将更多成本分摊给豆粕,该因素也导致美豆价格和大豆进口成本虽然低于6月初,但豆粕价格已经大幅高于6月初,甚至高于3月末豆粕现货价格,创历史新高(见图2)。

图1 2010年以来油脂/豆粕期货主力比价

图2 2010年以来豆粕期货、现货价格

6月猪价暴涨并持续维持10~12元/斤,养殖利润丰厚,养殖完全成本8.0~8.5元/斤,延后出栏及二次育肥大幅增加饲料需求,养殖利润千元每头,养殖户使用小猪料、中猪料全程喂养情况增加(小、中猪饲料全过程喂养一定程度减少猪群生病可能性,但料肉比无显著差异)。猪饲料产量连续2个月快速增加,逐月增幅扩大,预计9月猪饲料产量增幅进一步扩大。饲料需求增加,且饲料粗蛋白含量提升,大幅增加豆粕需求。高猪价导致养殖户对饲料成本关注度减弱,小麦替代锐减影响逐步体现,需求端增加同时大豆进口量不足,为油厂将更多成本分摊到豆粕提供条件,豆粕价格创新高。

总的来说,影响豆粕价格核心还是美豆价格,美豆价格决定了大豆进口成本,油厂榨利变化及未来需求预期影响了大豆中远期的进口到港量,油脂与豆粕各自供需情况决定大豆成本在两大产品分摊比例。豆粕相对不耐存储,出现供应偏紧时候,极为容易出现大幅度上涨。9月份豆粕现货价格创新高核心是需求高于预期,供应持续偏紧。

3 未来半年豆粕价格展望

美豆丰产基本做实,在短期存在阶段不确定性。市场更多关注9月末至10月巴西大豆种植情况,大概率种植面积增加,甚至出现中南部部分甘蔗地转种植大豆。因为甘蔗收益下降,肥料需求大,大豆肥料需求低,甘蔗地改种大豆,只要不出现大的灾害,极为容易大丰产,主要是土地肥且松软,有利于大豆生长。

豆粕现货价格暴涨,下游传导已经出现不顺畅,中秋后国内进口棕榈粕数量大幅增加。另外随着猪价滞涨,前期生猪出栏延后,目前市场存在较大比例300斤生猪,压栏有极限,只要市场稍微摇摆,容易形成阶段性恐慌。国内方面猪肉需求减少,屠宰企业持续亏损,国家持续拍卖猪肉,需要注意猪价出现急跌,带来生猪集中出栏导致饲料阶段性快速下降,叠加水产饲料需求减少,总的来说当前豆粕处于高位,上行空间有限,且存在阶段性快速下跌风险。

长期来看现阶段全球处于油脂熊市,并有望持续,油厂榨利不顺畅,大豆进口偏少,养殖需求旺盛情况下,年内国内豆粕难回落至4000元/吨现货,但明年一季度存在较大变化,主要看一季度养殖情况和2022年12月-2023年1月南美天气情况。

猜你喜欢
豆粕进口量生猪
2021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海关总署:镍、钴、锂产品进口量同比均有所增长
上半年全国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17.5%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豆粕:新疫情恐拖全球经济,国内豆粕需求或延迟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全国各地豆粕价格行情
全国各地豆粕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