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与高速公路互通节点方案研究
——以雷家店互通为例

2023-01-03 16:32
关键词:纵坡交通量匝道

朱 昊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166)

1 概述

凌源(蒙辽界) 至绥中高速公路是 《国家公路网规划》 中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G45) 赤峰至绥中联络线(G4515) 的辽宁段,“大广高速公路赤峰至绥中联络线” 是连接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大庆—广州、 长春—深圳、 北京—哈尔滨等三条国家高速公路的省际大通道。

本项目起于辽蒙省界的建平,途径朝阳市凌源、 喀左、 葫芦岛市建昌、 绥中四个县城,终点与绥中港滨海公路相连接。 项目的建设将开辟喀喇沁旗、 宁城县、 凌源市、 喀左县、 建昌县等地的对外交通大通道,对改善辽西及蒙东地区交通通道的落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和辽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雷家店互通位于凌绥高速与国道绥克线(G306) 交叉处,雷家店乡西北部,靠近雷家店乡政府所在地,主要为葫芦岛市建昌县的雷家店乡服务,立交匝道与国道绥克线(G306) 平交。互通区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东侧为莲花池村,西侧为瓦房村。

2 技术标准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结合沿线地形、 地貌特征,赤峰至绥中高速公路凌源(蒙辽界) 至绥中段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

100km/h,路基宽度26m,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全线采用全封闭、 全立交,同时设有相应的安全设施、 通讯和服务设施。 对于一般互通立交匝道设计速度采用40km/h,匝道最小曲线半径除环形匝道采用R=60m 外,其余匝道最小半径宜采用R=90m。 由于处于积雪冰冻地区,匝道最大纵坡控制在4%以内。 针对加速上坡或减速下坡的匝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匝道纵坡宜控制在3.5%以下。 A 匝道分岔端前为对向四车道,收费站进口路基宽23.5m,收费站出口路基宽12.0m; 分岔端后为对向双车道,路基宽度16.5m。 其他各个匝道车道数的选用依据匝道的设计交通量、 匝道的长度与楔形端处的服务水平而定:交通量小于400pcu/h、 匝道长度小于500m 时,或交通量等于或大于400pcu/h 但小于1100pcu/h、 匝道长度小于350m 时,采用路基宽度9.0m 的单向单车道匝道。 交通量小于400pcu/h、 匝道长度等于或大于500m 时,或交通量等于或大于400pcu/h 但小于1100pcu/h、 匝道长度等于或大于350m 时,考虑超车之需采用路基宽度10.5m的单向双车道匝道,但此时采用单车道出入口。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雷家店互通主交通流方向为雷家店—绥中方向,预测期末年2045 年交通量为5565pcu/d,次交通流方向为凌源—雷家店方向,预测期末年2045 年交通量为906pcu/d。 预测交通量如图1 所示。

图1 预测2045 年交通立交转向交通量

3 本互通设计控制因素

雷家店互通立交周边控制因素较多,主要为毛头河、 魏塔铁路、 国道绥克线(G306)、 雷家店乡政府以及周围地形地势。

(1) 毛头河:原名摩该图河(蒙古语),发源于建昌县东南3 公里雷家店乡小冰沟的蟒档坝岭,流长25.5 公里,向东南流至杨树沟子乡前营子村南侧汇入六股河主流。 本项目与毛头河交叉处距离河流发源点约9 公里。

(2) 魏塔铁路:又称辽西支线。 建于1970~1974 年。 全长247.7 公里,线路自锦承铁路的魏杖子站向东南引出,在刀尔登站折向东北,过桃花池站又转向东南,经过柳树屯站后,在塔山站与沈山铁路相接。 为连接沈山和锦承两大铁路干线的一条重要联络线,全线为单线区间。 本项目与魏塔铁路交叉处在建昌站与南桥站之间,里程桩号约为129.2 公里处。

(3) 国道绥克线(G306):起点为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终点为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国道,全长497 公里; 辽宁境内路线长度170 公里,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2 米,路面宽9 米。2019 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360 辆小客车/日。 本项目与国道绥克线交叉处里程桩号约为64.5 公里。

(4) 雷家店乡:乡政府驻于莲花池村,国道绥克线上,建昌县公路管理段养护公司雷家店道班旁,与本项目主线垂直距离约为240 米。 向北距建昌县城约14 公里,向南距绥中县城约68 公里。

各控制因素之间相对位置关系如图2 所示。

图2 雷家店互通立交控制因素分布图

4 互通方案比选

项目主线在雷家店乡附近设置雷家店公铁分离式跨越山间谷地、 国道绥克线、 毛头河、 魏塔铁路,于雷家店乡政府东侧穿过。

该处距小桩号侧建昌枢纽12.7 公里,距大桩号侧大屯互通16.4 公里,互通间距适宜。

4.1 不同位置互通立交方案比选

结合交通量分析,雷家店互通主交通流方向明显,优势方案应将互通布置在临近雷家店乡且在绥克线南侧,这样可以使得主交通流向绥中方向行驶更加顺畅。

4.1.1 北侧K98 方案

结合该段落主线位置以及实际地形条件,紧临雷家店乡且在绥克线的南侧,山脚有毛头河,山顶有魏塔铁路,同时山势起伏较大,不适宜布置互通; 故退而求其次,将互通布置于北侧在K97+483 莲花池大桥与K99+085 雷家店公铁分离式之间约900 米路基段。 如图2 中圈中深色线方案所示。

4.1.2 南侧K102 方案

由于绥克线南侧控制因素较多,考虑继续向南在雷家店乡南约三公里处,北桥村西南侧有一段山间谷地较为平坦适宜布置互通,如图3 中深色线方案所示。

图3 雷家店乡南部互通方案布置图

4.1.3 方案比选

(1) 受主线位置、 地形条件、 附近水文条件、 国道绥克线所控,南侧方案仅适宜布置如图B 型单喇叭; 受河流水位控制,此处A 匝道宜上跨主线,结合主线纵断面,选在主线较低处上跨,主线高程约195.5m,A 匝道上跨主线高程约203m,绥克线接在高处高程196.5m,相对高差6.5m,而水平距离360m,计算平均纵坡1.8%,纵断面有条件布置收费广场。

(2) 从使用功能角度,该位置位于雷家店乡南侧三公里处,而北侧方案位置在雷家店乡北一公里; 再结合交通量分析结论,凌源往返雷家店乡期末转向交通量906pcu/d,该部分车辆主体为雷家店乡本地去往北部建昌新县城车辆,如设置在南侧K102 处,车辆需绕行7 公里,而雷家店乡通过绥克线向北至建昌县距离仅14 公里,这样该部分车辆多数不会选择高速出行。 另外雷家店乡往绥中期末转向交通量5565pcu/d,数量达到往返凌源方向的6 倍。 经分析,该部分车流主体并非雷家店乡而是建昌县城来车。 因为建昌县最近高速入口设在建昌新县城最东端,距离大凌河处县城主体约6 公里,并且行驶方向与出行方向不一致。 从建昌县城出发经新建高速转建昌枢纽到达雷家店乡段需行驶19 公里,而从建昌县城沿国道绥克线向南从雷家店立交上高速,只需行驶14.8 公里,同样作为出行绥中方向车辆,节约了4.2 公里的行程。 从这一角度考虑,出行绥中方向车辆,相比于立交设置在南侧K102处,在北侧K98 处设置能提早分流国道压力,减少车辆过境穿越雷家店乡数量,提高车辆出行效率。

(3) 南侧方案收费站位置受限,压占了河道支流,需要改河并在场区外增设构造物。

结合以上三点,虽然该处地形平缓,可布置B 型单喇叭,但使用功能较差,同时收费站及立交完全设置在河滩地中,需要改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建议在雷家店北侧K98 附近设置互通。

4.2 相同位置互通立交方案比选

K98 附近约有900 米路基段可供布置互通式立交,由于该路基段两侧山坡下均有村庄,主线在此路段为越岭线,主线高程与绥克线高程相比高差较大,因此A 匝道需要通过展线布设来争取高差,减缓纵坡。

相同位置不同的布设方案将导致工程量差异较大,因此布设三个立交方案以作比选,以获得最佳方案。

4.2.1 方案一(迂回A 型喇叭)

绥克线由西向东呈降坡趋势,瓦房村头绥克线高程约为H=212m,而莲花池村头绥克线高程约为H=200m。 此处路基段主线高程约为H=240m,且该处位于小桩号侧主线连续9 公里下坡陡坡坡底附近,而后大桩号侧分离式立交桥跨越魏塔铁路,纵断面高程需要再次抬升,因此路基段无法通过降低主线高程来减小A 匝道起终点高程差。 为解决A 匝道爬坡问题,该方案考虑通过先后两次下穿主线,迂回增加A 匝道长度,减缓匝道平均纵坡,同时也可以避让莲花池村,减少民宅拆迁。 如图4 中方案所示。

图4 雷家店北部方案一布置图

A 匝道选择在乡政府西侧临近瓦房村设置平交口,该处高程约为H=209m,通过绕行雷家店乡政府后身,下穿主线绕至其东侧莲花池村前再次下穿主线,经过迂回绕行,在二次下穿点,A匝道累计长度1150 米,高程H=232m,扣除收费站附近(按200 米计) 纵坡不能超过2%后,其余爬坡段平均纵坡2.42%。

(1) 优点

①减缓了A 匝道平均纵坡至2.42%,有利于减速下坡进收费站车辆行车安全。

②可以避让莲花池村,减少拆迁。

(2) 缺点

①该方案匝道布置与交通量分布方向不符。

②D 匝道也呈环形,平面指标低,B/D 匝道为主交通流匝道,最小平面指标仅为R=60m,行驶舒适性较差。

③该方案喇叭头附近挖方边坡较高,防护及土石方工程量较大。

4.2.2 方案二(迂回变异T 型方案)

该方案基本沿用方案一匝道迂回展线思路来争取高差,减缓纵坡; 不同之处在于考虑到方案一中喇叭头受控内环B 匝道,造成A/C 匝道外侧较长段落深挖方、 高边坡,防护及土石方工程量均较大的问题,调整内环匝道改为定向匝道:定向B 匝道于E 匝道外侧分流,先后下穿E 匝道与主线。 如图5 中方案所示。

图5 雷家店北部方案二布置图

(1) 优点

①减缓了A 匝道平均纵坡,有利于减速下坡进收费站车辆行车安全。

②原内环B 匝道半径由60m,优化为定向B匝道半径90m,提高了主交通流行车舒适性。

③该方案优化了D 环形匝道平面指标R=80m。

④通过B 匝道的调整,使得C 匝道尽可能贴近主线减小了挖方及边坡防护。

(2) 缺点

①该方案匝道布置与交通量分布方向仍属不符。

②D 匝道内环的优化导致了3 处民宅拆迁。

③由于C 匝道不再下穿主线,而是沿主线西侧直接接入迂回后的A 匝道,这导致其纵断面展线长度不足,平均纵坡达3.77%。

④由于B、 C 匝道超过500m,需采用全宽10.5m 的双车道,增加了工程规模。

4.2.3 方案三(直接A 型方案)

该方案平交口接点位置西侧绥克线进入陡坡,不宜继续向西设置平交口,该处绥克线向西200 米处为地形垭口,平面处于小半径曲线,整个段落均为大纵坡,纵面改造缓坡条件有限,代价较大,不利于行车安全,如强行设置需对绥克线局部路段进行较大规模纵面调整,工程规模增加较大; 虽然可以减小A 匝道爬升高差,但同时也缩短了A 匝道长度; A 匝道西移将占用其西侧瓦房村出村主路,改移道路后对村庄出行影响较大。

结合以上限制条件,本方案平交口节点与前两方案近似,因此A 匝道爬升高差认为与前两方案无差别。 为尽可能争取A 匝道展线长度,将下穿点向小桩号调整,同时绕过了主线西侧山体,尽可能减少挖方。

(1) 优点

①该方案匝道布置与交通量分布方向符合。

②该方案A 匝道相对顺直。

(2) 缺点

①由于高差较大,整体上A 匝道纵坡较陡;又由于无处展线,山体西侧高程仍较高,A 匝道几乎全线挖方。

②下穿主线后,不可避免存在拆迁,设置挡墙收坡后需拆迁民宅共计15 户,立交设置对村庄干扰大,对于邻近住户环境不友好,声环境污染明显。

③该方案次交通流D 匝道减速出口距离小桩号侧主线连续下坡坡底较近,D 匝道渐变段起点距前方3.8%/700m 变坡点仅余190 米,进入D 匝道后到达收费站前纵坡均≥3%,接近极限,整体较陡,不利于车辆减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如图6 中方案所示。

图6 雷家店北部方案三布置图

4.2.4 工程规模比较

三个方案工程规模比较如表1 所示。

表1 雷家店互通方案比较表

通过对三个方案的使用功能、 线型指标、 工程规模、 与地形的适应性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认为方案三虽然在拆迁、 环境干扰等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整体优于方案二,解决了方案一存在的交通量不匹配,及主交通流匝道指标较低的问题。 同时方案三工程规模最小,征地最少,造价比方案二少811 万,比方案一少370万,经过仔细斟酌,最终选择方案三为推荐方案。

5 结语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地方路网提级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化,未来土地资源将更显弥足珍贵,互通立交设计应多做方案,多角度比选,有助于获得最佳的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紧密围绕使用功能,结合控制因素,布置贴合地形地物、 充分地契合地方路网将是每个设计者都会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雷家店立交方案布设的探讨论证,希望未来能在读者遇到类似案例时有所借鉴。

猜你喜欢
纵坡交通量匝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基于ETC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量转换探究
九洲高架互通立交改造方案研究
国道京抚线铁岭市凡河至平顶堡段改建工程交通量预测分析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增设转向匝道思路分析及方法研究
浅山区城市道路选线的要点研究
半柔性复合路面在重交通长大纵坡路段的应用
迷宫立交桥
基于四阶段法的公路交通量预测研究
干线公路交通量统计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