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龙门修了50年石窟的石匠

2023-01-03 00:48杜佳冰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修龙门石窟石匠

杜佳冰

67岁的刘建社,在河南洛阳伊河两岸的峭壁上做了50年石匠。

很多人都知道,这里保存着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龙门石窟。却很少有人知道,从北魏孝文帝年间起,有十多个朝代的石匠在这里刻凿长达1400余年——他们是刘建社的前辈们。

龙门石窟现存2345个洞窟像龛,几乎每一处刘建社都去过。他不清楚改朝换代的历史风云,也不晓得那个最大的卢舍那大佛是什么来头。但11万余尊造像的朝代,他能够依稀辨认——用自己的方式:“衣裳不一样,胖瘦不一样。北魏的服饰比较花哨,唐朝的佛像稍胖……”

这个初中文化程度的老石匠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修好它们,让龙门石窟传下去。

与龙门石窟一同存在的石匠村

成为一个石匠,是刘建社还没来得及选择就已经到来的人生。

1955年,他出生于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刘井村——这是一个世代以刻石为生的“石匠村”,距离龙门石窟约5公里。

自刘建社记事起,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石匠”,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也是。

1962年,7歲的刘建社跟着村里的一群孩子出来玩,第一次见到了龙门石窟。那时他对“文物”还没什么概念,只觉得“很稀奇”——以前听村里人说起过这里有座大佛,他以为得有两米高吧,没想到真正站在大佛面前时,发现光耳朵就将近两米了。

10年后,刘建社初中毕业,正逢龙门石窟初次大修。刘井村的男性劳力都陆续被叫了去,包括刘建社和他的父亲刘书冬。他就这样入了行,接下了这份“历史传承最久”的手艺。

从“小工”到“大工”,50年间大修小修

1971年,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修,这是国内第一个大型石窟维修加固工程。

当时的刘建社作为“小工”,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配料——将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丙酮和糠醛4种化学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在一起,为下一步灌浆封缝做准备。工程至1974年,刘建社也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工”。随后数年,小修不断,刘建社等七八名石匠成了龙门石窟维修队的长期队员,“有活了就来干”。

1986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龙门文物保管所共同研究制定“龙门石窟保护维修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7年开始实施“龙门石窟综合治理工程”。之后30余年,除了刮风下雨,刘建社“年年都在龙门石窟干”。

最后的石匠

龙门石窟奉先寺再次启动大修后,67岁的刘建社是工地上唯一的石匠。50年来,刘建社见证了许多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他参与修建了景区的栈道、台阶、围墙等基础设施,眼见着路由窄变宽、由短及长,“游客能到达各个洞窟,参观方便”。

石头的变化不易察觉,或许只有经年累月地待在那里,才能看到它们是怎样被风带走细小的石末,然后由平滑变得粗糙。刘建社说,十几年前卢舍那大佛的下巴还是光滑的,现在已经风化起层。

刘建社用了几乎一辈子时间来保护这些年老的石头——直到他自己也老了。刘建社回忆,当他还是个年轻小伙子时,能搬起近200斤重的石头,但现在不行了。幸好,“石头不会变老,它刻的时候啥样,现在还是啥样,它一直是年轻的”。

猜你喜欢
小修龙门石窟石匠
民居摄影
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
石匠破案
石匠的智慧
叫叫与爱情无缘
龙门石窟,雕雕凿凿400年
叫叫与爱情无缘
石匠
龙门石窟:打造智慧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