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文学教育创新研究

2023-01-04 15:34沈方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3期
关键词:视域文学作品文学

沈方华

(河北工程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

文学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思想境界,提升文学审美,通过训练文学思维,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1]。在新媒体全面迸发的时代,大学生的文学教育更应当适应现代社会潮流的发展,紧扣时代脉搏,坚守道德情操、传承本土文化。然而,当前大学文学教育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没有充分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弊端,学生接收的信息面比较窄,缺乏自我学习意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难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2-3]。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大学文学教育的价值,分析新媒体视域下大学文学教育发展的机遇,进而探究创新大学文学教育的路径。

1 开展大学文学教育的意义

1.1 引领文学风尚

大学校园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大学生是文学传承的践行者。创新大学文学教育,让学生体会文学的风韵,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文学的氛围,进而使文学教育中优秀文学思想和文学审美的教化功能得以实现[4]。不论是古代文学、近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都是社会文明、文化的宝藏。例如,在古代,尤其宋朝时期,文人雅士颇多,诗词繁荣,这些诗词以反映民间疾苦、市井生活、仕途命运为主,意蕴优美、雅俗共赏,尤其是宋词成了宋朝百姓争相追捧的对象。古诗词作为古代文学的一种,也是文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格。

1.2 培养人文素养

构建学习型社会,旨在创建精神文明新风尚,提升人民的文化素质。大学文学教育是教育大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新时代青年文学素养不可缺少的一环。大学文学教育与新媒体技术融合是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提高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文学教育能够将文学价值以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它凝聚不同时代的生活印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高校中创新文学教育的教学模式,能够形成艺术学习、文学写作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文学中传递的力量,挖掘学生的文学潜能,助力大学生在文学创新中不断攀登高峰。

1.3 完善知识体系

文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体系中关于文学常识、国学经典、历史文化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以后的文学研究奠定基础[5-6]。尤其是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文学教育是基础课程,是完善文学知识体系的必修课。文学教育可以将各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便于学生理解各科内容,使学生将文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完善知识体系的背景下,学生的文学素养、个人魅力也将充分显现,在与他人交流时,举手投足间可以彰显文学素养的魅力,进而彰显文学教育的功能。

1.4 提升人生境界

大学文学教育对学生有启发引导作用。通过文学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古往今来,文学都是治愈人类心灵创伤的良方,是陶冶身心、塑造品性的“强心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享受文学创作,能够让大学生摆脱负面情绪的干扰,释放身心,在书写人性美好的同时,体会人间的真、善、美。

2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文学教育发展的机遇

2.1 教育互动性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能够给大学文学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进行双向传递、多向传播。教师作为文学教育的引导者,应当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与学生的交流频率。新媒体作为信息交换和传递的媒介,能够同时实现双向或多向交流,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快速性。在大学文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搭建基于互联网的“第二课堂”,通过交流文学热点、运营公众号等形式,增强文学教育的互通性。同时,为保证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正常学习,大学文学教育可以通过网课的形式,充分利用“腾讯课堂”“雨课堂”“钉钉”等新媒体实现课堂上的实时沟通和交流。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文学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应当紧扣时代的脉搏,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互通性,开辟文学教育的新天地。

2.2 接受广泛化

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已经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必然趋势。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广、信息传达完整等特点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新媒体视域下,能够快速对信息、图片、声音等进行采集、传输或加工,而且能够实现无差别的同步传播,从而为大学文学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一方面,新媒体在学生中普及率较高,大学生能随时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感受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文学思想。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深挖某一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过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深刻把握作品意蕴,感受其文学之美。

2.3 阅读多元化

阅读多元化是指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以多元化的形式阅读文学作品。新媒体相较于传统的电视、广播等,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多个平台的联合,进而了解各个平台上的各种信息,从而拓宽获取信息的广度。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阅读内容和阅读形式。首先,新媒体向学生展示其所承载的丰富文学作品,不仅包括高雅的文学艺术,还包括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作品、网络流行文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下载、在线浏览等方式自由选择;其次,新媒体以多样形式呈现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视频、有声阅读、有声广播的方式开展阅读,一方面,有利于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增加阅读量,提升文学素养;另一方面,能够减少阅读成本,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但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新媒体呈现的阅读作品复杂多样,良莠不齐,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当独立思考,仔细辨别,避免被错误的价值观念误导。

3 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文学教育创新路径

3.1 教学方面

(1)学习环境创新。

在新媒体视域下,教师应当更新教学观念,主动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将新媒体应用到文学教育当中,通过创建新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平台在网络和现实的双向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和课下检验的无缝衔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慕课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收集诸多文学教育的课程资源,采取“线上预习+线下交流”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前线上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之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引入智慧学习系统,创设线上学习平台,通过共享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形式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所需进行整体化学习。而且,在面临突发情况时,例如极端恶劣天气、疫情等,校园移动学习系统也能够发挥应急作用,提供线上平台课程,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2)学习内容创新。

当前的大学文学教育往往局限于传统的经典文学,给予网络文学的关注度较少,而新媒体则弥补了这个缺憾。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在兼顾经典文学的基础上,重视流行文学的讲授,让大学生在了解秦汉文学和明清小说的同时,对当下网络文学潮流有基本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筛选体现主流价值的网络文学,分析和比较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学特征和文学内容。其次,运用新媒体把握当下文学的流行趋势,不止讲授经典的文学作品,还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将通俗、优秀的作品纳入教学范围。

(3)学习模式创新。

学习模式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媒体视域下,学生应当认真审视自己,更新学习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创新观念,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会主动将文学知识转化为创作技能,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学论坛,与志同道合的网友交流学习心得;学生还可以通过创立文学网站、构建文学公众号的形式,组建课外文学教育的小天地,在新媒体的任何领域,都能够抓住属于自己的学习机会。另外,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了解文学爱好者或者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3.2 师生方面

(1)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教师是学生在文学教育学习中的领路人,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创新大学文学教育就应当从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入手。首先,教师需要继续延续自身对文学的热爱,通过线上阅读的方式,丰富阅读量,提高专业能力。其次,结合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宣传文学教育的功能,传播文学价值,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最后,教师应当将新媒体和文学传播相结合,例如,通过新媒体直播、在网络平台发布学习笔记的形式,共享文学知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学学习氛围。教师应当关注文学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学论坛,建立经典作品文学研讨会,倾听专业作家的意见,与专家或其他优秀教师探讨经验,最终达到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效果。

(2)激发学生文学兴趣。

在新媒体视域下,创新大学文学教育,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文学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实现文学教育良好效果的“发动机”。一方面因为,文学是相对感性的,需要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去体会文学作品中传达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因为,兴趣能够减少大学生阅读的功利性,确保学生对文学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线上选修课的方式,让大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文学类型,激发学生文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线上选修课的实时录播,将教学过程分享在学校公共教学平台上,供学生随时巩固、复习。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中播放文学影视作品,用影视作品增强学生文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表达直观感受,进而向学生传达文学作品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文学知识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学习文学常识和文学理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拉近文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4 结语

新时代,应当重视文学传播的价值,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文学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使学生在广阔的文学平台学习到更丰富的文学知识,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
视域文学作品文学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学作品与数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