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制度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01-04 15:34梁艳丁心安王艳娥胡先智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3期
关键词:学分证书职业院校

梁艳,丁心安,王艳娥,胡先智

(1.西安思源学院理工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2.西安理工大学信息化管理处,陕西西安 710048)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社会需求,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1个学历证书+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勾勒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以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实难题[1]。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与复合型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内容与工作岗位存在一定的偏差[2]。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期间,未能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传授与教学。所以,高职院校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个人发展与社会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要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可行的实施策略,是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2 “1”和“X”的内在联系

“1+X”证书制度不仅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教学要求,更为人才教育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3]。本文通过研究“1”对应的学历教育范畴,剖析“X”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外延知识标准,准确界定“+”的深层含义,使“1”和“X”的复合发挥更大效用。因此,对“1”和“X”的内在联系阐述如下:

2.1 从知识角度分析,“1”和“X”是同级关系

“1”代表职业院校颁发的学历证书,它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并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相关要求后才能获得的;而“X”代表学生可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是由培训评价组织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实施主体,协助试点院校组织证书培训,吸纳国内外先进标准,体现新理念、新技术、新规范等[4],学生在考核达标后才能获得。从学生获取的知识范畴来讲,两者同等重要。

2.2 从能力角度分析,“1”和“X”是优势互补关系

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社会成员、培训组织机构、试点职业院校相互支持与配合,能够推动学生的知识、学分积累以及学分转化。培训组织机构和职业院校利用已有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根据社会组织、公司企业和学生技能考证需求,对专业课程内容覆盖不全面或者需要强化的实践内容及技能进行训练,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就业能力同步提升。

2.3 从素养角度分析,“1”和“X”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反映了学生在职业院校的学习内容、经历及技能水平,说明学生具备了大中专院校层次的学习经历并且达到了毕业考核标准;而“X”反映的是行业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学生基于自身的专业水平,考取“X”证书提升技能,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岗位能力需求和岗位职责确定技能人才任职层次和发展路线。从提升学生素养方面来讲,“1”和“X”能够相互促进,使得学生具备双能力、双素养。

综上,“1+X”证书制度可以打通纵向提升和横向复合的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关系。

3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X”证书制度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5]。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规划与设计[6]。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的有效推行,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思维,为“1+X”证书制度的试行创造环境和奠定基础。

3.1 促进多角度、多形式的校企深度整合

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度整合”,建设高职院校和企业命运共同体,是推进“1+X”证书制度快速实施的关键所在[7]。高职院校应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评价等进行优化,以相关证书标准及规范指导高职院校建设课岗证衔接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优化校企双方职能及责任,深入探索校企实验室共建的目标与方式,充分合理地运用双方的资源,来共同应对社会及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

3.2 创造更多的灵活性、便捷性来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灵活性、便捷性是“1+X”证书制度赋予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8],表现在学习者学习空间、时间选择和学习内容抉择的灵活性、学习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因此,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多方参与,学习成果、技能认证与学分转换互联互通互享、基本学制与评价方式弹性灵活。与此同时,还要从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及要求、学习资源等方面全面支持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创立更多的开放共享学习实习基地和实训场所,从而拓展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和多元发展路径。

3.3 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在“1+X”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原则,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成长”教育,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及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9]。实施学生评价考核与奖惩制度改革,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和心育”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开展校情、学情、教情分析、统一评价和“师生个人能力画像”,在校园形成“六育并举”良好氛围,助推学生全面发展[10]。

3.4 积极改革学分认定方式

我国高职教育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因受到地理位置、自身条件、师资水平限制,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动力不足。若能积极改革学分认定方式,把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换算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分,且该学分能够和所学课程学分等效,这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此外,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搭建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信息化平台,以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会缩小职业院校教育之间的差距,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并使其掌握扎实的技能[11]。

4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4.1 人才培养模式与先进信息技术相融合

“1+X”制度下各类技能人才对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新技术等有迫切的需求。因此,结合技术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的不同评价过程和标准,培养新时代学生现代化信息思维,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物联等先进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推行“四化、四制、四融合”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12],即“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模式以及“学分制、书院制、导师制、团队制”管理模式和“教书与育人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实训与竞赛融合”育人模式,突出技能人才专业化,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

4.2 更新教育理念,以打造“四堂联动”课为抓手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1+X”制度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领会“四堂联动”课的本质,将“四堂联动”理念融入专业课,积极打造每个专业内核心课程的“四堂联动”课,推进专业教学改革。

“四堂联动”课[13]就是要遵照“突出理论课堂、激活实践课堂、占领网络课堂、用好校外课堂”来促进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行,旨在促进学生“学得进”“学得活”“学得深”。在开展“四堂联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客观资源与教学需求、理论灌输与实际感悟的关系。

4.3 加快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在“1+X”证书制度下,“学分银行”制度的本质是终身学习背景下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与积累制度[14]。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银行业务机制,建设开放、共享、绿色、安全的学分银行,使每名学生的学分不断累计和转换,从而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可与衔接。此外,建立一体化的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储存学生学习成果和档案,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学分银行管理制度良性发展。

5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1”与“X”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1+X”的本质;然后,从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最后,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学分证书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WJCI 收录证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录证书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分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