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隧洞断面测量方法

2023-01-04 03:25高年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试验段测量误差测量方法

高年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通过充分调度水资源满足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但受地形以及地势的限制,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明确其工程目的为解决周围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从结构设计、施工布置、TBM选型等角度出发,从施工风险防范、设计优化、工期、投资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高州—鹤地输水干线合江支洞,并将其作为广东茂名市广东水资源开发试验段[1]。试验段位于高鹤输水干线穿越化州市合江镇段的北侧5km处,支洞口位于合江闸坝上游6km的凌江右岸山洼地[2]。合江支洞主要作为主洞盾构设备步进、出渣及进料通道,同时兼顾作为处理主洞断层破碎带的备用通道。施工主要针对隧道的开挖、支护展开研究,将开挖和支护并作一个方案编制,阐述开挖后的安全处理及工艺流程。针对该工程项目特点,开展对该试验段隧道断面测量方法的研究。

1.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概况

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例,针对其试验段开展隧洞断面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该项目合江支洞沿线主要为低山丘陵,高程为 32m~100m。进口源为采石场,目前已停采,现场堆积有砂堆、碎石等,地面高程约32~339m,开挖面基岩裸露,采石边坡清晰可见,边坡倾角约60~75度,堆有碎石等,洞脸前部为一冲沟,被开辟为鱼塘,目前已干涸,仅局部存有积水,地面高程34~36m,中间段为山坡,高程约70~100m,在尾部为沟谷山塘,高程为35~40m[3]。进口段(0~0+025m)为原采石场开挖边坡,坡度较陡,约为60~70°,地面堆积有碎石。孔隙含水层分布在沟底冲坡积层中,局部分布于山坡两岸及剥蚀丘陵-山区表层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含水量和水位随季节变化增大。基岩裂隙水多分布于变质砂岩风化带,主要的含水层为断层破碎带和风化破碎岩石,隔水层为千枚岩类软岩及变质砂岩的微新岩体。在支洞西侧400m 处发育有泉水Q1,经与村民了解,该泉水位于鱼塘底部,丰水期不显露,枯水期鱼塘水干后发现有泉水涌出,可供下游鱼塘水体平衡。F1断层沟谷发育有泉水Q2,流量未知,常年有水。

2.试验段隧洞断面测量

2.1 测量仪器设备安装埋设

试验段隧洞断面测量的设备包括渗压计、测缝计等。在安装埋设渗压计时,需要周围50m范围内所有灌浆工作完成后,才能够安装测量设备。在仪器本身检测后,将其放入水中,浸泡2小时以上,直到达到饱和状态,彻底清除透水石里面的气泡[4]。选择的饱和滤沙袋直径应为20cm。在事先设定的位置上钻集水孔,孔深度为1m。渗压计安装埋设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渗压计安装埋设示意图

测缝仪本标段分别埋设在基岩与混凝土交界处和两块混凝土接缝面。基岩表面测缝仪埋设基岩和混凝土的粘接面时,采用钻孔法在岩石上钻孔,要求孔径大于90mm、深度为0.5m。利用水泥砂浆填充孔洞,使其具有微膨胀性,将带伸长杆的套管推入孔洞,使管口与孔口齐平。在此基础上,在螺孔上涂抹润滑油,用棉线填充筒体,并拧紧盖子。待混凝土浇筑时进行测缝仪的埋设[5]。基岩测缝仪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基岩测缝仪安装示意图

在完成对各个测量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后,需要对其埋设偏差进行检测,确保埋设位置不会影响到后续测量精度。测量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允许偏差表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的内容,在确保各个测量仪器设备安装埋设位置偏差均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后续测量工作。

表1 测量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允许偏差表

2.2 设置隧洞断面观测频次

在完成对各个测量设备的安装后,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观测频率开展测量。在开展充水试验之前,除监测试验段隧洞断面的收敛情况以外,其余监测内容均在埋设后的24小时内完成两次测定。埋设一周内每天一次,之后一周一次。收敛监测的检测频率表如表2所示。

针对试验段隧洞段断面周边位移以及拱顶下沉量的测定,其频率除需要满足表2中记录的内容外,还应当根据其位移变化速率,对观测频率进行调整。

表2 收敛监测的检测频率表

2.3 隧洞断面测定与测量误差控制

在测量的过程中,当观测仪器选型、检验、埋设安装正常实施后,仪器观测成为监测工作的最重要一环。如果观测工作不仔细认真、不按观测规程操作,观测时易产生人为误差,导致获取的原始观测数据失真,测点位置建筑物的真实信息无法及时反映,为建筑物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严重时还会危及工程安全。为确保测量质量,按照下述内容进行误差控制:第一,保证所使用的观测仪表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中。按照观测部位及观测工作量,进行观测仪表的配置。每台仪表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标定,现场观测时对观测仪表进行精心保护,防碰、防潮及轻拿轻放,并保证每次观测时均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确保观测仪表的可靠性及良好工作状态。第二,编制施工期观测规程。在施工期间,按照技术规范、设计文件和监督要求,对已埋设的观测设备进行定期监测,并将原始观测数据全部记录整理,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每月向监理单位报告。如果监理人提出的测量数据有异常或需要施工资料,应对某些设备进行增测,并根据监理人的要求,及时提供已整理好的观测数据。现场监控和数据收集,确保数据准确,避免误差,数据处理,分析,反馈。如果发现有任何不正常的现象,应立即查明原因,在解决监控程序或监控装置出现问题后,应口头通知,24小时之内,书面汇报,并按监理人的要求,添加相应的监测次数。

在测量过程中若有异常读数,则立即进行复测或分析其因素,并作好记录和说明。现场常见的观测数据偏差的简单判别方法是:将该数据与以往数据相比,在不发生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影响参数的变化率通常不会太大。理由是参数的变化很大,但是影响参数的变化超过了其合理范围,可以立即进行复测和分析,使误差降到最小。

3.测量效果分析

为实现对测量效果的分析,选择将测量精度作为指标,在试验段隧道断面上选择5个测点,分别为CD#1、CD#2、CD#3、CD#4和CD#5,对测点测量数据结果的精度进行计算:

式中,M表示断面测量误差;m表示测量中边长中误差;S 表示边长;K表示隧洞顶点距地面的高度;γ表示水平夹角。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五个测点的测量误差。已知,根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要求,对于隧洞断面测量的误差不得超过±5.00mm,根据这一要求,将五个测点的测量误差记录,并记录如表3所示。

表3 隧洞断面测量结果误差记录表

从表3中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利用本文上述提出的测量方法对该试验段隧洞断面测量时,五个测点上的测量误差均小于规定要求的±5.00 mm,精度均符合要求。因此,通过上述得出的结果能够证明,本文提出的测量方法可实现对隧洞断面高精度测量。

4.结束语

通过本文上述论述,针对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的隧洞断面,提出一种全新的测量方法,并通过对测量效果分析,实现对该测量方法有效性的检验。采用新的测量技术,可以将测量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但本次研究设置的测点较少,今后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增加测点数量,通过比较更多的测量数据统计误差,以确保此次研究成果的可信程度。

猜你喜欢
试验段测量误差测量方法
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流场品质提升措施研究
纵向数据下变系数测量误差模型的渐近估计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Ⅰ标基坑监测及结果分析研究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基于迭代稀疏分解的介损角测量方法
基于应变原理随钻钻压测量方法研究
一种高效的PCB翘曲度测量方法
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在沪宁高速公路照明试验段的应用
牵引变压器功率测量误差分析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