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及应急处置

2023-01-04 08:49郝中州苏茂荣陈志军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管井砂层泵房

郝中州 苏茂荣 陈志军

(1.河南黄河河务局,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1 概 述

对于大中型泵站工程,往往涉及深基坑开挖问题。在水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深基坑开挖会面临着管涌[1]、流沙、边坡失稳、建筑物沉降[2]等工程问题,这也是深基坑施工的难点。目前,针对深基坑开挖和地下水处理,已有较多的工程经验和科学研究。针对渗透性弱的地层,可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3]来降低基坑地下水位;对于渗透性强的砂卵砾石层,可采用封闭式防渗墙[4]来保证基坑干地施工;更多的工程通常采用管井降水[5]、轻型井点降水配合截水沟[6]的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该方法已在汉江取水泵站[7]、大垸子泵站[8]、引江济汉工程[9]等诸多水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因此,针对不同区域的地质、水文环境,应结合工程施工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对于大型泵站工程施工,深基坑开挖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黄冈市土司港泵站工程,针对深厚砂层地质条件,对深基坑开挖采用的管井降水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工程现场遇到的问题提出应急处理方案,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经验。

2 工程概况

土司港泵站工程位于黄冈市高新区长河出口处,与巴水衔接,泵站设计排涝能力170m3/s,工程等别为II等,主要建筑物等级为2级。泵站自上游至下游分别为进水渠、拦污栅桥、进水前池、主泵房、出水压力箱涵、出口防洪闸、出口消力池和出水渠。主泵房基坑建基面开挖最低高程4.7m,前池开挖高程7.5m,进水池开挖高程10.1m,拦污栅桥开挖高程9.7m。主泵房、安装间、副厂房宽度106m,基坑开挖宽度120m。

地质资料显示,拟建主泵房工程区范围土层变化较大,在主泵房轴线横剖面处,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淤泥质土层、黏土层(底部高程9.7m)、粉细砂层(底部高程-4m)、中粗砂层(底部高程-10.3m)、砂岩层。其中,粉细砂层局部夹壤土透镜体,高程0.0m以下为完整砂层。上部不透水层为黏土层,底部不透水层为砂岩,粉细砂层为承压水层。主泵房基坑地层以第四系砂性土为主,具有中等透水性,深厚砂层地下水为承压水,与外江水密切联系,主要以长江水补给为主。砂层具有中等透水性,渗透系数为3.12×10-3cm/s。

3 基坑降水设计及施工

主泵房基坑开挖最低高程为4.7m,进水池开挖高程7.7m,基坑穿透不透水层(黏土层底部高程9.7m)并深入砂层。下部砂层由外江补水,受长江水位影响较大,施工期地下水位约为16m,主泵房基坑受地下水影响较大,必须采取降水措施。由于基坑面积较大(126m×130m),下部砂层为中等透水,降水措施主要采用深管井降水,需要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最低点以下0.5m。基坑降水主要从基坑涌水量、单井出水能力以及降水井布置等方面进行设计。

3.1 基坑涌水量

主泵房基坑任一点地下水降深要求至少低于建基面0.5m。主泵房基坑开挖宽度126m,由于基坑面积较大,为保证基坑中心位置地下水位不高于4.2m,地下水水力坡降线按1 ∶10计算,管井水位至少降至-2.1m。管井布置在主泵房基坑两侧,深度到达地下岩层(-10.0m高程),管井降水典型横断面见图1。基坑开挖时,穿过不透水层(黏土层),并深入透水层(砂层),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基坑涌水量可采用承压水-潜水完整井公式进行计算:

图1 主泵房基坑管井降水典型断面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承压含水层初始水头,m;

M——承压含水层深度,m;

h——基坑中心水头高度,m;

R——抽水影响半径,m,对于细砂中砂,R经验取值范围为80~150m;

r0——基坑等效半径,m。

代入计算,基坑涌水量为Q=3806m3/d。

3.2 单井出水量

降水井采用深井管井,管井的单井出水能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q0——单井出水量,m3/d;

rs——管井滤管半径,m;

l——管井滤管器实际工作长度,m。

经计算,单井出水能力为q0=285m3/d。

为保证管井正常抽水,单井出水能力q0要大于单井设计出水量q,取1.2的系数,则

q=q0/1.2

经计算,单井设计出水量q=237m3/d。

3.3 降水井布置

降水井数量根据基坑涌水量和单井设计出水能力计算:

n=λQ/q

式中,λ为调整系数,二级基坑取1.1。

经计算n=17.7,取18。对于承压水降水井,应设置备用井,数量为20%,取4~6口。故主泵房基坑降水井取22~24口,其中常用井18口,备用井4~6口。

根据工程经验,基坑开挖深度大于8m时,管井井点布置间距应为15~20m,间距过大,现场降水效果不理想。主泵房基坑开挖最低高程4.7m,开挖深度大于8m,间距取15m,对于拦污栅和进水渠,基坑开挖深度小于8m,间距可适当加大,取20~30m。主泵房基坑管井降水井位布置见图2。

图2 主泵房基坑管井降水布置

由于基坑下部砂层和壤土层互层结构,为保证抽水效果,降水井滤管段布置在完全砂层段。降水井采用完整井,开挖深度16.0m,底部高程-10m,滤管段6m,滤管高程-3~-9m。滤管直径28cm,降水井直径60cm。

3.4 基坑降水施工

本工程管井降水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钻机就位钻孔、泥浆护壁→成孔→下管(滤管)→回填滤料→黏土封口→洗井→安装水泵→排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a.准备工作。开挖泥浆池,制备泥浆;划定基坑开挖线,管井定位测量。

b.钻机造孔。钻机定位至井点,调整角度,就位钻孔;井身直径不得小于设计井径,顶角偏斜不得超过1°;钻进时使用泥浆护壁技术,泥浆比重1.3;钻井进尺到达设计深度后进行清孔,采用清水洗孔,直至清水排水。

c.井管安装。清孔后进行检查,下置滤管和井管,井管应直立于井口中心,上端口应保持水平,井管顶端应高出地面0.3m以上;管井周边的填砾滤料不应含土和杂质,选用硅质砾石;颗粒的磨圆度应较好,不使用棱角碎石。

d.洗井与清理。填充滤料后,及时洗井,将污泥泵放入井底,将井孔内泥浆排出,排空后将水泵停止,待井内水位自然恢复到井深的1/2时开启水泵排空,用泥浆泵如此反复2~3次,直到流出清水为止,确保滤管及滤料滤水畅通,采用潜水泵抽水。

4 基坑涌水应急处置

本工程设计降水管井22~24口,施工现场根据地形条件在基坑外围布置管井22口。基坑降水效果明显,管井水位和地下水位均持续下降。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至6~7m时,出现渗水涌水现象,周边管井在加大抽排能力后,管井水位长时间维持在2m左右,基坑地下水位难以继续降低,渗水涌水问题突出。根据工程经验,超过设计抽排能力后,管井水位长时间维持高位,可能是透水层渗透系数比设计值偏大,导致设计抽排能力不足。

现场开挖地层资料显示,基坑下部多为中粗砂层,少范围为壤土夹砂,基坑下部透水层渗透系数远远超过设计取值。在更换大功率水泵后,基坑仍然出现渗水涌水现象。为保证基坑顺利开挖至设计高程,在进水前池(开挖高程7.5m)增加一排共4口降水井,在主基坑中部抽水,从而将主泵房基坑地下水位顺利降至4.2m以下。基坑两侧设集水坑,底部高程2.0m,用以汇集基坑渗水,保证基坑干地施工环境。新增管井在封堵时,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停止抽水时有水从井口涌水,按照常规“以砂还砂,以土还土”的原则,难以用泥球进行封堵。对前池新增4口井,采用混凝土进行封堵,并与前池底板浇筑成一体,从而保证不出现底板渗透问题。

5 结 论

本文结合土司港泵站工程深基坑开挖,针对中等透水砂层地质条件地下水降水问题,采用深管井降水方案,抽水效果好,有效降低了地下水位。针对壤土夹砂互层结构,采用完整井并将滤管布置在下部完全砂层中,提高了管井出水能力。管井设计抽排能力与渗透系数有很大关系,并会影响最终降水水位。针对基坑出现的渗水涌水情况,采用在基坑中部补打降水井,有效解决了地下水位难以降至设计要求的问题,可为类似深基坑工程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管井砂层泵房
进水池波浪对泵房水流进水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实验
基于HYDRUS-1D模型的河套灌区典型夹砂层耕地水分利用分析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管井降水常见问题分析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PHC组合桩施工
关键路径法在AP1000泵房通水进度管理中的运用
排渗管井在尾矿库中的应用
大跨度地下泵房结构计算分析
汽车制动检验台滚筒粘砂层脱落的原因及维护方法
管井施工及运行管理对其寿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