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种牙,这些误区不可不知

2023-01-04 14:35王敬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祝您健康 2023年1期
关键词:牙槽骨义齿种植体

◎ 王敬旭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 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俗话说“牙好身体好”,对于牙齿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8020”的目标——活到80 岁的老人至少有20 颗不松动、咀嚼功能正常的牙齿。然而,还有很多老人达不到这个牙齿健康的标准。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65—74 岁老年人群中80%左右的人存在缺牙,其中大约有一半人没有进行修复。65 岁以上人群中,还有5%—10%的全口缺牙的患者。而老年人牙齿的缺失,咀嚼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种植牙是目前最好的缺失牙齿修复技术之一,拥有“人类第三副牙齿”的美誉。

种植牙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埃及。早在4000 多年前的中国、2000 多年前的埃及和1500 多年前的印加帝国就已经有人类使用同种异体牙、动物牙和金属材料等替代缺失牙的记载。19 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口腔医学也产生了较快的飞跃,人们开始探索植入异体或异质材料代替缺失的牙齿。金质材料做成牙根形状的种植体植入人体颌骨内,虽然只使用了14天,但人们也深受启发,开始尝试将不同的材料,如金属、陶瓷和象牙等做成牙齿的形状,用于牙齿种植。那时的种植牙纯粹是为了美学装饰和炫耀身份。20 世纪60 年代以,现代口腔种植学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分支学科,成为20世纪口腔医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给老年人带来“第三副牙齿”

种植牙是最接近天然牙的一种修复方式,是目前牙齿缺失最好的修复技术之一。其以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为基础来支持、固位上部牙修复体的缺牙修复方式。种植牙一般采用人工材料,如金属、陶瓷等制成种植体,经手术方法植入组织内(通常是上下颌)并获得骨组织牢固的固位支持,通过特殊的装置和方式连接支持上部的牙修复体,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种植牙具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适合的人群不同。同其他医疗技术一样,牙科诊疗对每个人来说,都要讲究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不能千篇一律、众口一“齿”。而每种镶牙方案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不同,往往需要医患间深入交流与探讨,最终拿出一个最适合患者的修复方案。因此在进行种植牙之前,需要与医生沟通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估。

种植牙技术传入国内大概有20 多年,根据国外的统计,最早的种植体使用年限已达到了30—40 年。国内目前研制和开发的种植体突飞猛进,效果与国际产品相比差距逐渐缩小,总体来说,种植牙在我国已有20 年以上的成功病例。但即使是人们自己的天然牙,若是不注重口腔卫生环境,也会诱发龋病、牙髓炎、根尖炎、牙周炎等疾病,致使牙齿松动、脱落,甚至提前“离岗”。同理,种植牙虽然是金属的,但其被植入牙槽骨中,同样避不开口腔中的复杂环境,各种不良因素的持续侵袭,必将使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发炎、退缩,从而逐步裸露出种植体,让种植牙毁于一旦。不能因种植了“新牙”就一劳永逸,需要精心的的自我维护,定期看牙医,对种植牙予以“养护”,让种植牙持续的时间更久。

▎种牙误区不能踩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种植牙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若有以下几种情况,均建议及时前往口腔医院或医院口腔科进行牙齿种植:如老年人口腔中缺少一颗或是多颗牙;全口缺牙时,牙槽骨严重吸收,戴用传统全口假牙有困难,功能不好,戴不牢者;戴用传统活动假牙固位差、无功能,黏膜不能耐受者;缺牙周围的余留牙有问题不能做传统假牙者。但不少老人家拖到实在受不了才去咨询能不能种牙,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老年人对种植牙的认识存在多个常见的误区。

▲ 误区1:老年人种牙没有必要,是在浪费钱

中老年人一旦出现牙齿缺失,就会影响咀嚼功能,也会对美观和发音功能产生影响。长时间没有镶牙,就会导致相邻真牙倾斜、移位,导致咬合关系和牙齿排列出现错乱,影响正常牙齿的健康,造成牙周疾病。种植牙适应后使用起来也会很舒适和方便,不像活动假牙那样必须有基托和卡环,也不会产生异物感。人工牙根和牙槽骨紧密结合,就像真牙一样,在口腔当中有很强的固位力和稳定性,口腔清洁方面也比义齿方便。

同时,种植牙能够帮助恢复牙齿咀嚼功能,对真牙不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也不会影响相邻的牙齿关系,也可以预防牙周疾病和其他口腔疾病。

▲ 误区2:上了年龄掉牙很正常,不用急着种牙

不少上了年纪的患者掉牙、缺牙后都不太当回事,虽然感觉嚼东西不太“得劲”,但依然认为“没有太大影响”。即便牙缝变大容易嵌塞食物,容易引起口臭、龋齿、牙周病,依然能忍就忍,拖着、扛着就是不去修。

其实,老年人牙齿掉了不只是有损容颜、影响咀嚼功能,还可能影响消化、增加胃肠负担等。如果不及时修复,缺牙时间长了,会“殃及”邻牙,可造成邻牙松动甚至脱落。此外,牙齿对应的牙槽骨也是“用进废退”,如果掉牙超过半年仍不处理,牙槽骨会逐渐萎缩。等到过后想镶牙、种牙了,才发现牙齿赖以“扎根”的“土壤”——牙槽骨骨量不足,必须先培育“土壤”,因此又多了一个植骨的环节,不但添了手术创伤,还增加了费用。所以,掉牙后半年内是种牙的黄金期,千万不可以错过。

▲ 误区3:种植牙很痛、很麻烦,老年人不一定适合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种牙要在牙槽骨上钻洞打钉,还要在上面拧个螺丝,“这得多痛,想想心里都害怕!”事实上种牙并不痛,整个过程在门诊就可以做完,也不需要住院。牙槽骨里并没有神经,有痛感的只是表面的牙龈。种牙前,医生会在牙龈部位打上麻药,后面的操作基本无痛感了。

种植牙毕竟是口腔手术,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担心年龄太大了,种植牙会不会有风险。只要适应证选择和手术操作得当,做种植牙手术几乎没有风险,一般身体能耐受拔牙的老年人都可考虑种牙,建议找正规医院有经验的口腔科医生详细评估。但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病、血液病、骨质疏松症等基础病的人群,哪怕年纪不太大,病情控制不力也不宜马上种牙。

▲ 误区4:种植体越贵效果越好,因此投入大

市面上不同的种植体价格从5000—10000元甚至更贵的都有,差别这么大又该如何选择?是越贵种植效果越好吗?事实上,选择靠谱的技术团队及合适的方案更重要。

其实,医生的技术水平是种牙成功的决定因素。种植牙是精密的口腔手术,并非每一位口腔科医生都能做,需要长期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临床训练才能掌握技术要领,逐步熟练操作。而种植体只要是经批准上市的,选择技术靠谱的医生正确植入都是可以成功的。

除了种植体的选择,老年人种牙依据病情来选适合的治疗方案也很重要。比如缺失牙过多、牙槽骨严重萎缩导致不适合种植多颗固定义齿的老人家可考虑选择种植覆盖义齿。种植覆盖义齿也称作种植活动义齿,一般根据老人的牙槽骨骨质情况,选择在上颌和下颌打2—4 颗牙钉,然后将义齿的基托覆盖种植在颌骨上。这种做法减少了牙钉的植入,手术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费用比种植多颗固定义齿少近半,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

▎这些情况不能种牙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种牙,全身条件与种牙成功率息息相关。患有出血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要在治疗稳定后方可接受牙种植术。建议准备种牙的患者,先到专业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这些体检结果经口腔医生评估判断后,确定是否合适种牙。

1.严重骨质疏松种牙需要在口腔内的牙槽骨内植入金属种植体,通过骨结合反应让种植体和牙槽骨细胞进行表面结合,从而给后期安装的牙冠提供支撑力。骨质疏松较严重的人,牙槽骨和种植体进行骨结合的进度非常慢,甚至在种植初期完全没有任何稳定性,容易导致种植体的松动脱落。一旦种植体发生松动脱落意味着种植失败,后期需要使用其他方式进行补救。

2.严重糖尿病有研究表明,种植牙边缘骨丧失和探诊出血的增加与糖化血红蛋白值有关。种植牙的牙根是埋在骨头里的,糖尿病病人种植体周围的骨丧失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这部分骨质一般从上往下吸收,会露出一段本应该和骨结合在一起的种植牙根的表面,各种细菌容易在表面黏附,从而造成炎症。而这种吸收的来源在于糖尿病患者愈合能力差,正常人3 天能长好的伤口,糖尿病患者可能要7 天,所以软组织不能及时关闭创口,会对边缘骨造成更多的炎性刺激从而造成更多骨吸收。

3.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也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因之一,可以使正常骨代谢受到干扰,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患有某些肝肾疾病,有凝血障碍、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也不适合做种植牙手术。

猜你喜欢
牙槽骨义齿种植体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