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点“石”成金 致富路宽

2023-01-05 01:00杨金龙姬会敏
资源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浚县石雕用地

□ 杨金龙 姬会敏

走进浚县屯子镇郑厂村,已完工或未完工的石狮子、石牌坊、石碑构件、石亭随处可见,石阶、亭台、匾额等石雕艺术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民的院子里……浓郁的石雕之乡气息扑面而来。

“通过从事石雕行业,村里90%以上的家庭都实现了增收致富,这得益于自然资源部门的支持。”村民张有才介绍。

近年来,浚县自然资源局立足部门职责,加强扶贫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力度,科学编制村庄规划,高质量推进森林乡村建设,持续推动浚县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

点石成“金”兴产业

屯子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郑厂村是省级传统村落,善化山、象山和陈山遍布石雕原料的优质资源——青石,素有“石雕之乡”的美誉。

为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结合村里石雕产业发展需求,浚县自然资源局主动强化政策支持,起草编制了《浚县石雕文化产业园项目规划》,提出将艺术之乡、石雕基地、传统村落、特色旅游、矿山治理、集约用地多位融合,凸显“立足资源做规划,围绕石雕做产业,统筹空间巧布局”的规划理念,为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规划引领作用。通过土地先用、手续快批,开辟石雕产业项目用地报批“绿色通道”,有力保障了屯子镇石雕文化产业园项目用地需求,带动就业。同时,浚县西杨玘屯文旅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白寺园区极兔物流项目、职教园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一大批脱贫攻坚项目已基本保障到位,总用地规模1.1万亩,实现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项目应报尽报。

深入挖潜增活力

村民张景涛的石雕厂在村中算是规模最大的,平时有40多名工人在这里作业,忙时则需要200 多名工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石雕产业不仅帮附近村民增加了收入,也解决了就业。

但屯子镇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达95%,耕地保护的担子比较重。如何处理保耕地与产业发展项目用地的矛盾关系?浚县自然资源局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在参与项目规划选址时,浚县自然资源局向存量要土地,依靠挖潜做文章,通过“图上查”与“现场看”,最终在郑厂村西侧“圈定”了集体建设用地280亩,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石雕文化产业园,不占一分耕地资源,全靠存量挖潜。

为深入挖掘产业发展空间,在村庄规划期间,浚县自然资源局重视前期调研工作,从用地现状分析+村民产业意愿调研+乡镇产业发展意愿和布局三方面,全面解析村庄用地情况。全面摸清村庄的产业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和研讨村庄潜在的产业优势,将优化产业布局作为村庄发展的重点工作,结合“自下而上提诉求、自上而下抓管控”的规划管控机制,在落实上位规划关于目标定位、“三区三线”、土地指标、村庄分类等内容的基础上,采取“留白”管控、“点位”预控、机动指标调控等弹性动态管控方式,多方位落实产业用地。

结对帮扶促发展

“一人手里一把钻,一个县长也不换。”如今,浚县石雕产品远销西藏、新疆、内蒙古、湖南、江西、山西、山东、河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1%,部分石雕产品甚至出口至韩国、德国等国家。

除了常规产品,当地人已开始尝试更具艺术美、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开发。如,河南运良古建石雕艺术有限公司几年来陆续开发出的“腾飞马”“小对狮”等上百种礼品和旅游纪念品,光每年数千件的小包装产品就能带来几百万元的收入。

2022 年,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浚县进一步强化企业带动,压实责任意识,织密企业帮扶“三张网”,助力乡村振兴。为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浚县主动与省消费帮扶“百企联盟”25 家企业对接,结对村企开展共建工作,抓重点、摸底数、定措施,充分挖掘企业带动帮扶作用,促进村企资源要素双向流通,努力实现集体增收、企业发展、群众受益的合作共赢新局面。

目前,55 家企业已与浚县45个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党建共建、产业帮扶、消费帮扶、人才培育、就业扶持、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式和途径,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多家企业、合作社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分别帮助浚县整村推进石雕文化产业园建设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乡村特色种植业、文旅产业、乡村旅游园、农耕文化特色旅游等,结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猜你喜欢
浚县石雕用地
浚县大平调演出
书画廊
挥毫泼墨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河南浚县隋代黎阳仓遗址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