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研究

2023-01-05 10:15王海卫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化肥耕地有机肥

王海卫,刘 彦

(1.沈阳瑞元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34;2.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0 引言

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再生的特殊农业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深入,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目前建昌县人均耕地面积少的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逐渐突出。在这一情况下,耕地质量高低已经成为决定粮食产量、农产品供给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才能保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目前耕地数量及后备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着力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全面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是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 建昌县耕地质量现状

1.1 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建昌县土类主要为褐土,现有耕地面积5.93万hm2,其中褐土占总面积的56%。农作物播种面积5.34万hm2,其中,粮食作物5.064万hm2,蔬菜2 466.67 hm2,玉米播种面积4.49万hm2,各类杂粮0.31万hm2。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6%,虽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78%有所减少,优质耕地所占的比例小,是严重制约建昌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 土壤灌溉能力差

全县总体降水量少,有效灌溉面积仅有1.8万hm2,灌溉方式多以塑料水带及大水漫灌为主,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行走式灌溉技术的推广不到位,灌溉面积小。受水利设施及灌溉条件影响,对于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

1.3 耕地有机质含量低

近年来,虽然建昌县连续实施科学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技术,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趋势没有改变。2006—2020年,全县采集11 254个土壤化验,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6 g/kg,较20世纪80年代下降了15%,耕作层变浅硬化,耕地生态功能退化,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4 耕地有效养分失衡

2006—2020年,全县采集11 254个土壤化验,从平均养分含量看,全氮为0.70 g/kg,小于0.75 g/kg的占68.36%;碱解氮为68.2 mg/kg,就平均值看,碱解氮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小于60 mg/kg的占45.62%;速效磷为19.8 mg/kg,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但小于15 mg/kg的占48.26%;速效钾为128 mg/kg,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小于100 mg/kg的占43.85%。

1.5 耕地pH值降低

土壤pH值平均为7.78,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平均为8.27,降低0.45。

1.6 部分耕地微量元素含量偏低

2006—2020年,全县采集11 254个土壤化验,有效铁为12.1 mg/kg,处于适宜范围,但低于4.5的占6.05%;有效锰为8.9 mg/kg,处于适宜范围,但低于5.0的占6.05%;有效铜为6.45 mg/kg,处于适宜范围,但低于0.2的占0.03%;有效锌为1.58 mg/kg,处于适宜范围,但低于1.0的占33.20%;有效硼为0.50 mg/kg,处于适宜范围,但低于5.0的占6.05%。

1.7 耕地污染日趋严重

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及工业的发展,一些污染企业落户建昌县,势必造成对农田的污染,据对全县耕地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来看,建昌县开发区及工业园区部分农田污染面积在逐年增加。

1.8 补充耕地质量差

在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对质量重视不够,且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后续培肥措施,致使其质量明显低于被占耕地。

2 建昌县耕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2.1 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

受比较效益影响,在施肥上越来越依靠化肥,致使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由于多年连续增加化肥用量,且化肥利用率不高,其中氮肥平均利用率仅为36%左右、化学磷肥23%、钾肥在47%左右。由于化肥施用逐年增加,造成耕地有效养分失衡、物理性状变差、耕地重金属污染。

2.1.1 耕地有效养分失衡。近年虽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由于农民受习惯施肥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农产品质量的意识不强,注重氮、磷肥的施用,而不注重钾肥的施用,造成氮肥、磷肥施用量过高,土壤中钾含量偏低,从而导致土壤养分失衡。

2.1.2 耕地理化性状变差。由于连年过多施用化肥,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不足,化肥利用率不高,在土壤中大量残留和积累,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土壤pH值降低,土壤硬度增加,部分地区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

2.1.3 耕地重金属污染加剧。目前,耕地重金属污染和有害物质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多年大量使用化肥,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积累过多,加之有部分质量参差不齐的化肥施用,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中重金属的集聚,更易造成耕地环境质量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农药农膜等其他投入品用量增加

2.2.1 农药造成耕地环境污染。虽然近几年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但主要还是以使用化学农药为主,农药使用时直接黏附在农作物上的约30%,大部分飘落于土壤,污染土壤环境。另外,玉米、瓜菜及果园内普遍使用除草剂,直接喷洒在地面上,对土壤的污染也相当严重。

2.2.2 农用地膜造成耕地环境污染。设施栽培的瓜菜及水果等,使用大棚和弓形棚栽培,其覆盖材料为聚乙烯薄膜,且基本上是使用地膜覆盖。农用地膜使用量不断增加,有60%左右的地膜残留在耕地中,严重影响了土壤结构、物理化学性状和土壤养分的转化、迁移,损害了作物种子萌芽、种子幼苗生长和阻碍了作物根系的伸展。

2.3 有机肥的使用逐年减少

建昌县玉米秸秆大部分进行了直接还田,用秸秆堆沤还田很少,另外现在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增多,一家一户养殖牲畜的很少,相应有机肥的肥源在减少,在农作物种植使用有机肥的很少,只有在种植效益好的设施栽培瓜菜、水果施用鸡粪、牛粪或商品有机肥。一般栽培果树,由于近几年收益不太好,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农民不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耕地里,只有20%~30%农户施用鸡粪、牛粪或商品有机肥。

2.4 小型机械耕作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建昌县农民经营的土地块数多、零散不集中,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只好用小四轮或旋耕机耕种,作业深度一般为10~15 cm,根本达不到一般20 cm的要求,这样就造成了土壤板结。

2.5 复垦整理耕地未能达到质量标准

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偏重于完成建设数量,不重视建设质量;注重道路修建、灌溉设施建设、农田林网建设,不注重耕地地力提升及后期土壤改良培肥建设。建设用地占用未严格落实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方案,没有把剥离耕作层土壤置换到新复垦土地上,导致整理和复垦新增耕地达不到基本地力水平。

3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

3.1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依据

2006年,建昌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随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地不断推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定级划分》(NY/309-1996),2010年已全部完成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查清了耕地地力等级与分布、低产障碍因素,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海量数据库,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也因此实现信息化、科技化的管理。目前,建昌县配备了3套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近几年又推广土壤分析化验、肥料试验示范的工作,对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进行更新和完善,全县建立20个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每年对监测点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化验,以掌握全县耕地质量变化状况,为政府领导对全县耕地了解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农民可以随时查到各自的耕地相关信息、质量情况及施肥配方和施肥指导意见,极大地促进了建昌县耕地质量建设的发展。

3.2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3.2.1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利用2010年地利评价数据和近年来的地力监测、测土配方施肥等成果,针对各类中低产田的特征特性,因地制宜地开展改造治理和培肥,改善了中低产田分布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不同程度地消除了低产障碍因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3.2.2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是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耕地。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建改并举、注重质量,绿色生态、土壤健康,分类施策、综合配套,建管并重、良性运行,依法严管、良田粮用等工作原则,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3.3 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

土壤水肥气热是土壤肥力的要素和基本属性特征,是土壤从养分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作物的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是耕地质量高低的具体指标。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必须增加有机肥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大力推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堆腐还田等各类秸秆还田技术,重点引导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污染修复等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提升耕地基础地力。提倡和推广果园绿肥种植及还田技术,广开有机肥肥源,充分利用农家肥及养殖场的有机肥,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用好沼液、沼渣肥,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

3.4 加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3.4.1 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推进精准施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减量、推进调优结构减量。推进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强农企合作,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类废弃物,积造有机肥,促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推广氮肥深施、种肥以及水肥一体化的新技术,推广缓释肥、生物菌肥及可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用量,减少了滥施化肥对土壤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效地保护耕地质量。

3.4.2 推广农药减量新技术。积极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发展,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逐步提升防治效果,持续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化,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同时,注意除草剂的使用,能够不用除草剂的尽量不要使用除草剂,提倡人工除草和果园生草。宣传教育群众对农田废弃农地膜的回收,推广可降解地膜的使用,以减少农地膜对土壤的污染。

3.5 培育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主体

根据目前农村现有的经济体制,由于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多是妇女和老人,农业技术难以推广普及到千家万户,在实行农业产业化基础上,鼓励土地流转,土地尽可能地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经营,这样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扶植农业技术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强对其业务及技术培训。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针对分散经营地块,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有实力、有技术、有意愿的企业、专业服务组织等,为农户提供统一的秸秆粉碎深翻还田、有机肥堆沤施用、深松深耕等农机作业服务。

3.6 健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3.6.1 加强统筹协调。耕地质量建设是一项系统、基础和长期工程,需要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久久为功。应成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耕地质量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加强协调指导,明确工作责任,推进措施落实。

3.6.2 压实政府责任。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强化耕地质量红线理念,明确具体内容和评价指标,使这条红线“看得见”“摸得着”“能考核”。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要求,适当增加耕地质量建设考核比重,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完善耕地质量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宣传,约束农业生产者行为。

3.6.3 强化政策扶持。落实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要求,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建设补偿政策,对地方政府、耕地使用者开展耕地质量建设给予补偿和奖励。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从土地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耕地质量建设。允许地方政府统筹由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的相关涉农资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

3.6.4 禁止破坏和抛荒耕地。对在耕地上建房、非农建设及取土等破坏耕地的现象,必须坚决依法查处,确保耕地不遭破坏。由于目前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部分家庭无能力经营耕地,村委会要搞好组织协调,帮助把这部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避免出现弃耕和抛荒的现象的发生。

猜你喜欢
化肥耕地有机肥
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农作物产量和肥料投入影响的研究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